環山部落
![]() ![]() 環山(泰雅語:Sqoyaw),臺灣地名,在大甲溪水系上游,司界蘭溪匯入伊卡丸溪的匯流口東南方河階平台上,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平等里,地處四面環山,故而得名。此地世居有臺灣原住民泰雅族(日治初期稱大么族)的部落與流域群「Sqoyaw」,日治時以日文漢字「志佳陽」(志佳陽/シカヤウ shikayau)、萬葉假名「司加耶武」等詞轉寫,又稱為「新社」,屬賽考列克群泰雅族,也有以漢字「斯卡瑤」轉寫。現漢名環山為志佳陽社本社上、下部落所在,與鄰近的部落松茂(泰雅語:Tabok,又有譯寫為太保久)等部落合稱為志佳陽群(日文寫為司加耶武蕃、シカヤウ蕃)。[1]賽考列克群泰雅族的馬立巴群(泰雅語:Malipa,現漢名又稱力行部落),從北港溪上游(泰雅語:llyung Bnaqiy)的原居地向北遷移到大甲溪上游(泰雅語:llyung Tmali)谷地定居之後,志佳陽社即以溪中盛產櫻花鉤吻鮭及擁有廣大的獵場,而成為最重要的聚落之一。泰雅語Sqoyaw意為「鹿多、老人飽食鹿腸」物產豐富,獵物不虞匱乏;[2]另有說法為qoyaw(意為細竹)一詞的變詞,因族人在此種了許多的細竹;又有另一說是源自於泰雅語sqquyaw,意為下坡,因部落位居道路下方、溪谷之上。[3]:8。 日治時開闢埤亞南越道路,在Sqoyaw設立「シカヤウ警察官吏駐在所」。部落西北方所依託的高聳三角山峰,日人即以部落名命名為志佳陽大山。
現在居民多為泰雅族與外省人,為梨山地區規模最大的泰雅族部落。平均海拔約1600–1800公尺,適宜種植溫帶水果,環山居民多以種植雪梨務農為生,其它經濟作物尚有水蜜桃、甜柿、高冷蔬菜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