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英語:Fuzhou No.1 High School),简称福州一中或福一中,本地人略稱為一中,英文縮寫為FZYZ,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完全中学。该校是福建省唯一由省教育厅直接管理的中学[2],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委認定的「中國名校」。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的凤池书院和创办于同治九年(1870年)的正谊书院。这两所书院是当时福州官办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两院均地处东街三牧坊小巷[3],现为福州一中初中部。[4]
福州一中新校区位于闽侯县上街镇乌龙江大道,2004年建成并开始招收高中新生。2005年,老校区停止招收高中新生。
校史
全闽大学堂、福建高等学堂(校)(1902.5-1914.12)
- 1902年4月9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绪皇帝谕旨批准设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学校“全闽大学堂”,堂政直属总督府管辖。
- 1902年3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5月8日正式上课。
- 1904年1月学部颁发《学务纲要》规定:“京师设大学堂,各省只设高等学堂,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备科”。全闽大学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学堂”。
-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称“福建高等学校”。直属福建省巡按公署管辖,具体由福建省教育厅直接领导。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15.1—1927)
- 民国四年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预科生转为中学生,秋季始业,学制四年,开始统用普通话教授。
- 1922年9月,又根据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改革学制系统,试行中学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1927.1—1929.8)
-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对全省公立中学进行调整,将原本的高中班级并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又将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划归于此,自此开始有女学生。校名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设二部。
-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省立福州中学(1929.8—1939.8)
- 1929年8月,复办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福州女子初级中学、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相继并入。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福建省政府决定将学校内迁沙县,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逐步转入战时教育体制。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1939.8—1946.1)
-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两校,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省立福州中学(1946.1—1949.8)
-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1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1949.8—)
- 1949年8月17日中国共产党占领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级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学校,执行“维持原校,逐渐改造”方针。学校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0月12日举行正式接管典礼暨开学式。
- 1951年4月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
- 1951年8月1日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
-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
- 1956年~1958年,连续三年取得“全国高考红旗”。
-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间下放福州市宣教组,并由福建省农械厂领导与管理。
-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复校长责任制。
-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 2002年5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确定了“保留发展旧校区,建设新校区”的方针。新校区占地220亩,总投资1.84亿元。
- 2004年秋季,新校区开始招生。
- 2005年秋季,旧校区停止招生。
- 2007年秋季,初中部在老校区恢复。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校名
|
职务
|
姓名
|
学历
|
任职时间
|
凤池书院 |
山长 |
赵在田[5] |
(清)进士 · 翰林 |
1817-1836
|
山长 |
魏敬中 |
(清)进士 · 翰林 |
1836-1853
|
正谊书院 |
山长 |
林鸿年 |
(清)进士 · 翰林 |
1866-1885
|
山长 |
陈璧 |
(清)进士 · 翰林 |
1896-1928
|
凤池书院 |
山长 |
曾宝彦 |
(清)进士 · 翰林 |
1899-1901
|
全闽大学堂 |
总教习 |
叶在琦 |
(清)进士 · 翰林 |
1902.5-1905
|
福建高等学堂 |
监督 |
陈宝琛 |
(清)进士 · 翰林 |
1905-1906
|
监督 |
林炳章 |
(清)进士 · 翰林 |
1906-1908
|
监督 |
陈宝琛 |
(清)进士 · 翰林 |
1908-1909
|
监督 |
陈培锟 |
(清)进士 · 翰林 |
1909-1911
|
校长 |
王修 |
日本高等师范 |
1911-
|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 |
校长 |
王修 |
日本高等师范 |
1922(共11年)
|
校长 |
张哲农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2-1923
|
校长 |
曹廉箴 |
英国格林大学 |
1923
|
校长 |
魏宪章 |
|
1923
|
校长 |
施冕南 |
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
1923
|
校长 |
张湛 |
日本明治大学 |
1923-1927
|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 |
主席委员 |
戴锡樟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7-1928
|
主席委员 |
陈震飞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8
|
校长 |
张哲农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8.2-1928.12
|
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
校长 |
庄观澜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9.1-1929.8
|
省立福州中学 |
校长 |
庄观澜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29.8-1932.1
|
校长 |
戴锡樟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1932.1-1934
|
校长 |
张湛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1934-1936.1
|
校长 |
苏师颖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1936.1-1937
|
校长 |
刘天予 |
东南大学 |
1937-1938.5
|
校长 |
陈粤人 |
中央政治大学 |
1938.5-1939.8
|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 |
校长 |
陈粤人 |
中央政治大学 |
1939.8-1941
|
校长 |
王启炜 |
中央大学 |
1941.7-1944
|
校长 |
柏鸿铭 |
中央政治大学 |
1944-1945
|
省立福州中学 |
校长 |
郑庭椿 |
北京燕京大学 |
1945.3-1946.9
|
校长 |
孙承烈 |
日本东京高等师范 |
1946.9-1947.7
|
校长 |
林浩藩 |
大夏大学 |
1947.7-1948
|
校长 |
朱民生 |
中央大学 |
1948-1950.2
|
校长 |
冯邦彦 |
美国维其妥大学硕士 |
1950.2-1951.4
|
校长 |
冯邦彦 |
美国维其妥大学硕士 |
1951.4-1951.11
|
省立福州第一中学 |
校长 |
叶振汉 |
广西大学 |
1952.2-1952.8
|
校长 |
桑耘(女) |
|
1952.8-1954.8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
校长 |
顾耐雨 |
暨南大学 |
1954.8-1956.8
|
校长 |
陈君实 |
厦门大学 |
1957.2-1960.1
|
代校长 |
王贻珠(女) |
苏州中学 |
1960-1962
|
校长 |
陈君实 |
厦门大学 |
1962.8-1966.6
|
校长 |
陈君实 |
厦门大学 |
1979.12-1983.8
|
校长 |
朱鼎丰 |
江苏师范学院 |
1983.8-1999.9
|
校长 |
邱德奎 |
福建师范大学 |
1999.9-2002.12
|
校长 |
李迅 |
福建师范大学 |
2003.1-2017.11
|
校长 |
蔡辉森 |
福建师范大学 |
2020.4-2025.1
|
校长 |
陈海滨 |
福建师范大学 |
2025.1-至今[6]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蔡辉森[7]
- 校长:陈海滨
- 副校长:肖毅
- 副校长:邹永春
- 副校长:苏健
学校象征
校训
福州一中的校训为:植基立本 成德达材
- 植 根植
- 基 基础
- 立 树立
- 本 根本
- 成 成就,完成
- 德 道德,品行
- 达 通达,达到
- 材 才能,才学
意思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植于坚实的基础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校风
福州一中的校风为:勤奋 严谨 竞取 活跃
其中“竞取”原为“进取”,为强调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竞争精神,改“进”为“竞”。
校徽
校前身位于福州三牧坊两侧,故设计谐音“三牧”而由三个“M”组成之花朵为校徽, 分别代表Moral(道德)、Modesty(谦逊)、Multiplicity(多样化)。
校徽是1997年时为纪念建校180周年设计的。
校庆
校庆日定于每年的5月8日,这与前身全闽大学堂的历史有关。2007年福州一中190周年校庆,为纪念2002年5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做出了建设福州一中新校区的决策,将校庆日改在了5月13日。
初中部
福州一中老校区(初中部)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闽教基[2007]25号《关于同意福州一中招收初中学生的批复》,福州一中自2007年秋季开学起定位为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初中办学规模核定为18个班,每个年段招生6个班。从2007年起开始招收初中学生。新初中部属公办性质。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的决定,福州实验小学和井大小学成为福州一中初中部2007年秋季招生的对口小学。
私立中学
校级奖励
福州一中设有三牧之星、三牧之星奖学金、永辉奖学金、永辉助学金、四八春奖学金、华昆奖学金、泰禾奖学金等多项奖励。
三牧之星是一项传统的荣誉,颁发给优秀的初二、初三、高二及高三学生。定于每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召开“三牧之星”的表彰大会,亦即元旦文艺演出。获得者能优先获得高招保送及自主招生资格。
华昆奖学金分为品学兼优奖和特长奖各3人。
泰禾奖学金相对特别,它奖励的并不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奖励对学校社团活动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与优秀社团、优秀体育队。
参见
外部资源
引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