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车A300
空中巴士A300(英語:Airbus A300)是歐洲空中巴士飛機公司設計生產的一種中短程廣體客機,1972年開始投入生產,於2007年7月宣佈停產并正式被中长程的空中客车A330-200替代,7月12日將最後一架飛機交貨給聯邦快遞[1]。 介紹A300是繼波音747,麥道DC-10和洛歇L-1011后第四款投入商业运营的宽体客机,也是空客及世界上第一架雙引擎廣體客機,亦是空中巴士第一款投入生產的客機。當初設計為單一艙等最多可載客300人,因此命名為「A300」。憑著A300的成功,空中巴士以此為基礎發展出改良型A310,以及新型的A330和A340。 A300的出現激發了波音公司研製767和777客機,並且為雙發延程飛行鋪平了道路。 技術![]() A300是空中巴士研製的第一種正面迎向美國波音公司和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競爭的幹線客機,為此空中巴士公司在研製中採用了當時最新的技術,包括從協和飛機移植過來的技術。A300客機於1974年投入航行,其相當先進的特色深深影響了亞音速客機的設計,主要技術特色有:
後來的A300s(B4型及以后)又引進了其他的先進特性:
以上這些特點,使得A300成為三發寬體客機如麥道DC-10和洛克希德L-1011的最佳替代機型。在早期生產版本中,空中巴士公司甚至使用了和DC-10相同的發動機和主要系統,許多亞洲的航線接受了這一设计,使用A300s作為三發寬體飛機的補充。 服役期![]() 在投入市場初期,由於不是當時流行的機型,A300的銷售弱勢持續了多年,大部分訂單都是來自於生產飛機的本地國家,如法國航空公司和漢莎航空公司。在一段時期,空中巴士公司甚至有16架造好但是沒有买家的“白尾”(飛機垂直尾翼沒有航空公司的標誌)的A300閒置在停機坪上。此外,空中巴士亦曾於1973年,打算將A300發展為空中加油機,以尋求此型號飛機的軍用訂單,但最後不果[2]。 1977年美國的大客戶東方航空租借了4架A300s作為試航考驗,隨後訂購了23架A300,從此A300系列客機開始熱賣,直到現在一共有561架訂貨或已交付。 亞洲的航空公司對A300特别青睐,日本佳速航空、泰國航空、新加坡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印尼加魯達航空、中華航空、巴基斯坦航空、環澳航空和許多其他航空公司紛紛開始搶購。由於亞洲不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60分鐘雙發延程飛行”規定的限制,亞洲的航空公司使用A300作為穿越孟加拉灣和南中國海航線的客機,澳大利亚航空則把他用於橫越澳大利亚大陸的航線上。到1981年,空中巴士迅速發展,賣出300架客機,意向訂貨200架,其客機參與了40多條航線運營。這一事實使得波音公司不得不以波音767來應對订单不断被夺走的销售危机。 A300為空中巴士公司提供了在競爭中製造和銷售大型客機的經驗。A300的機身後來又有加長型(A330和A340)、縮短型(A310),或者改造為特殊用途機種(例如A300-600ST「大白鯨」)。 A300的出現及後來的熱賣激起波音公司開發「7X7」(即767)計劃,以爭奪因為石油危機而開始熱絡的雙引擎廣體客機市場。767客機在市場上普遍比A300受航空公司歡迎,因為767的航程比A300來得高。767的延程型(767-200ER及767-300ER型)甚至可以由臺灣橫跨太平洋至洛杉磯,及由莫斯科不停站直航香港等,這是A300未能达到的水平。可是在2007年前的貨機市場中,A300F卻比767F暢銷,因為A300的機艙截面比767寬,足以每排可容納兩個寬體機慣用的LD3貨箱;反之,767貨機由於宽度不足,只可容納每排兩個窄體機常用的LD2貨箱,放不下兩個LD3貨箱,然而由於波音767F比起A300F更適合中低運量的中程/跨大陸航線,加上大運量長航程的波音777F和中運量長航程的波音767-300ERBCF的陸續推出使得A300F在貨運量和航程上均處於相對尷尬的位置,加上A300在2007年全面停產而767F至今仍在生產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最終使得767F在長期銷量上仍遠勝於A300F。 A300-600R是A300系列最後一個產品,已通過了180分鐘雙發延程飛行,最高續航力可達7,500公里。 現在A300已經停產,並把發展的中心放在以改造成貨機為主要市場。但在波音777F和A330-200F推出后,许多航空公司决定取消A300改装计划反而去订购777F与A330-200F,同时也刺激不少航司退役A300F并用777F与A330-200F取代。 型號主要型号![]()
有關A300的後續延伸機型A300B10、A300B9和A300B11,詳見空中客車A310、空中客車A330和空中客車A340。 其他型号
性能規格
各次型使用引擎
機型特征採用帶有翼翹的後掠式下單翼; 兩台位於翼下的通用電氣公司CF6-80C2或普惠公司PW4000渦輪風扇發動機; 後掠式垂直尾翼和下翼水平尾翼; 寬體機身 事故
參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