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马哈迪内阁(馬來語:Kabinet Mahathir Kedua;英語:Second Mahathir cabinet)是马来西亚第10届內閣,由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所领导,在1982年第6届大选之后组成。本次内阁于1982年4月30日宣誓就职[1],任职到第7届大选之后1986年8月11日新内阁成立为止。
在内阁即将届满之前,1986年3月副首相慕沙希淡辞职,5月由嘉化·峇峇取代。
原班阁员(1982-1983)
1982年4月22日全国大选结束后,首相马哈迪于4月29日公布新内阁名单,大部分部长与前一届相同,只有三个新部长,即新闻部长阿迪阿当(前马六甲首席部长)、劳工及人力部长麦汉锦(原财政部副部长)和土地及地方发展部长莱士雅丁(前森美兰州务大臣);离任的部长有4人,他们是前科学工艺及环境部长王其辉(未参选)、前新闻部长莫哈末拉末、前劳工及人力部长何文翰(未参选)以及前土地及地方发展部长沙里夫阿末,除了科学工艺及环境部长空缺稍后由杨国斯接任之外,所有部门编制均维持原样。[1][2]
新的副部长共有12名,其中5名由政务次长晋升副部长,即首相署副部长莎丽花朵拉赛莫哈末、内政部副部长莫哈末卡欣阿末、农业部副部长罗哈温、文化、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周宝琼以及联邦直辖区部副部长慕尤丁雅欣。
另7名新进入内阁的副部长则有首相署副部长安华依布拉欣、财政部副部长沙巴鲁丁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副部长娜霞奥玛、新闻部副部长拉玛奥斯曼、教育部副部长卡立耶谷、教育部副部长陈忠鸿以及再次进入内阁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副部长苏巴马廉·欣尼亚(前首相署副部长)。[1]
大选后离任的副部长有前房地部副部长阿都加拉尔阿布峇卡(转任柔佛州议员)、前财政部副部长纳吉拉萨(出任彭亨州务大臣)、前内政部副部长阿都拉欣淡比仄(出任马六甲首席部长)、前首相署副部长嘉玛鲁丁莫哈末依沙、前联邦直辖区部副部长依德里斯阿都拉勿(未参选)、前首相署副部长阿都拉阿都拉曼(未参选)以及前农业部副部长爱德蒙朗古(绕过砂拉越国民党以独立人士身份当选而遭开除党籍)。[1]
1982年4月30日内阁成员宣誓就职,仅科学工艺及环境部长杨国斯在5月15日宣誓,正副部长名单如下,其中不再设“不管部长”,而均改称首相署部长。[1][2][3]
部长
副部长
第一次改组(1983-1984)
随着原任的交通部长李三春及首相署部长莫哈末纳西尔于1983年3月尾相继宣布引退、以及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莫达哈欣被控谋杀森美兰州立法议会议长达哈达立罪名成立而被高等法院判终身监禁而留下三个内阁职务空缺之后,马哈迪于1983年6月宣布内阁改组。[5][6]
除了上述三人之外,改组后还有一名部长离职,即联邦直辖区部长邦基兰奥斯曼。有四名新部长入阁,即文青体部长安华依布拉欣(原首相署副部长)、卫生部长陈汉源(原农业部副部长)、联邦直辖区部长沙里尔·阿都沙末(原贸工部副部长)以及首相署部长詹姆斯·彼得·翁基里(前沙巴副首席部长)。另有一名部长调换职务,即交通部长张汉源(原卫生部长)。
副部长方面,有2人离职,即贸工部副部长刘集汉以及能源电迅及邮政部副部长克拉伦斯阿隆曼苏。另有5名新副部长,即外交部副部长阿都卡迪赛法兹(原外交部政务次长)、首相署副部长李金狮、贸工部副部长余银山、联邦直辖区部副部长阿末沙胡先登巴高以及首相署副部长拉西锡阿末。另有3名副部长调职,即能源电讯及邮政部副部长苏海米卡玛鲁丁(原首相署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吴清德(原首相署副部长)以及贸工部副部长慕尤丁雅欣(原联邦直辖区部副部长)。
1983年6月2日改组后,内阁成员如下,其中,劳工与人力部改称劳工部,工程与公共设施部改称工程部。[6][7][8]
部长
副部长
第二次改组(1984-1985)
1984年7月14日,马哈迪宣布内阁改组,有三名部长离职,即:外交部长卡扎里沙菲宜、农业部长阿都马南奥曼及公共福利部长艾莎甘尼。三名新部长入阁,即财政部长达因再努丁、首相署部长卡里耶谷(原教育部副部长)及社会福利部长阿布哈山奥玛(原交通部副部长)。[9]
另有8名部长调换职务,即: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拉沙里(原财政部长)、外交部长东姑阿末礼道丁(原贸易与工业部长)、教育部长阿都拉巴达威(原首相署部长)、农业部长安华依布拉欣(原文青体部长)、新闻部长莱士雅丁(原土地及地方发展部长)、文青体部长苏莱曼道勿(原教育部长)、土地及地方发展部长阿迪阿当(原新闻部长)以及新设立的司法部长由首相署部长詹姆斯·彼得·翁基里兼任。
副部长方面有四人离职,即:财政部副部长林良实、首相署副部长李金狮、能源电迅及邮政部副部长苏海米卡玛鲁丁、工程部副部长聂胡先旺阿都拉曼;5名新副部长,即:能源电迅及邮政部副部长阿都拉欣阿布峇卡(前彭亨州务大臣)、首相署副部长莫哈末尤索夫诺、原产业部副部长美格朱聂、国家及乡村发展部副部长雅亚南邦以及工程部副部长再纳阿比丁辛。
另有6名副部长调换职务,即:教育部副部长布江乌里斯(原任原产业部副部长)、交通部副部长拉玛奥斯曼(原新闻部副部长)、新闻部副部长莫哈末卡欣阿末(原内政部副部长)、教育部副部长周宝琼(原文青体部副部长)以及财政部副部长陈忠鸿(原教育部副部长)、内政部副部长拉西锡阿末(原首相署副部长)。
1984年7月16日改组后,内阁成员如下,其中公共福利部改称为社会福利部。[10][11][12]
部长
副部长
第三次改组(1985-1986)
1985年3月21日,马哈迪宣布内阁小改组,仅有副部长职变动:林良实与李金狮重归内阁,分别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及首相署副部长;周宝琼则从教育部副部长调回文青体部副部长;并新任命道勿达哈为公共企业部副部长,阿迪拉阿都哈密则取代离任的国家及乡村发展部副部长雅亚南邦。[13]
1985年3月26日国会召开时,内阁成员如下。[14][15]
部长
副部长
第四次改组(1986)
1985年8月15日,马哈迪以“无法与国阵共事”为由,解除了时任马华公会代理总会长梁维泮的房地部长职务。[17]随即9月3日马华公会改选后领导层更迭。
于是,马哈迪于1986年1月7日改组内阁,基本上是马华公会的正副部长职变动:
原卫生部长陈汉源及原交通部长张汉源离职,分别由原劳工部长麦汉锦及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良实取代;原首相署副部长李金狮升任劳工部长,梁维泮留下的房地部长空缺则由原新闻部副部长陈声新填补。
副部长方面,原财政部副部长陈忠鸿调任首相署副部长;原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余银山调任财政部副部长;黄秋贵出任新闻部副部长,纪永辉出任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黃俊傑出任教育部副部长。
1986年3月16日,副首相慕沙希淡辞去了内阁职务,其内政部长一职由马哈迪接手兼任,其副首相则在5月10日起由嘉化·峇峇担任。
直到1986年8月2日前,内阁成员如下。[18][19]
部长
副部长
注释
参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