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衰亡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英語: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由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所著的关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巨著,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歷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於1788年。全书涵盖从98年到1590年的羅馬帝國的全部歷史。 簡介當時考古學尚不發達,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是依賴於文獻,吉本不採納第二手的文獻,基本依賴於同時代的文獻,並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所以他這部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根據現代的科學研究考證方法,吉本的作品也有許多沒有非常確切依據的地方,但對當時的歷史學來說,吉本的這部著作是一個飛躍。經過兩個世紀,雖然有沒有確切依據的地方,但幾乎無法找出有真正證實是錯誤的地方,現代的考古發現,有許多地方是當時不知道的,可以補充這部作品,但還沒有一個發現指出這部作品有錯誤的地方,有的地方吉本由於沒有材料是假想的,但現代的發現往往證明當時吉本的假想是正確的。 吉本寫這部作品時不是用論文的形式,而是用文學的形式寫的,因此可讀性很強,雖然現在有許多新的發現和論文,但這部作品仍然被許多人喜歡閱讀,雖然他的語言有些古老。 這部作品之所以被稱為“現代”的歷史著作,是因為以前的歷史學家都是根據宗教的觀念描寫歷史,而這部著作是第一次根據政府、文化、社會等各方面來描寫歷史,對基督教的歷史描述也非常客觀,因此受到當時人們的許多非議。在第一卷第15章的末尾一段,他充分表現了他的諷刺和幽默,他對基督教歷史的懷疑態度,他是這麽寫的:
很明顯,吉本想表達在聖經新約中提到的那次耶穌受難時發生的,“從正午到申時,大地全被籠罩在黑暗之中”。但當時他不敢直截了當地說,只能用隱喻諷刺的口吻,說明古代羅馬史中根本就沒有記錄。 1779年,吉本又寫了一部《對羅馬帝國衰亡史第15章和16章一些段落的考證》以回答對他第一卷的一些非難。 這部書從奧古斯都立為皇帝,將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寫起,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以後,還寫了羅馬的政變,到教皇重新控制羅馬。延續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如何興起,以及羅馬帝國周邊國家對羅馬的影響,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 、保加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簡短歷史,甚至還提到了長城和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以及北匈奴的西遷,忽必烈的艦隊對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氣勢恢弘,是一部堪稱巨著的作品。 著名學者何炳棣曾回憶1943年8月16日第六屆留美公費生考試,他寫下吉朋在本書中最著名的一句話:
中文譯本
參見參考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