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漢人 ,或稱臺灣漢族 ,是指出生或居住在臺灣 及其附屬島嶼 、以及澎湖群島 的漢族 ,主要由17至19世紀間、1945年至1949年間等兩大批來自中國大陸 或漢地 的漢族 移民 構成[ 2] 。其為臺灣人口 最多的族群 [ 3] ,佔臺灣總人口約97%[ 1] 。
臺灣最早的一批漢族,包括明 末至清代 零星由山東 [ a] 、江蘇 [ b] 、浙江 [ c] 、江西 [ d] 、福州府 [ e] 、興化府 [ f] 、廣州府 [ g] ,以及多數福建 、廣東 兩省的閩南裔臺灣人 [ h] 和客家裔臺灣人 [ i] 等地的渡臺移民後裔。至中國 在民國時期 ,仍不斷有閩 、粵 人來到當時處於日本治下 的臺灣謀生[ j] 。而1945年至1949年的移民成分更為複雜、來源更廣,主要為跟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的中國大陸人士。现在的主要語言有中華民國國語 、臺語 、臺灣客家語 等三種;臺灣日治時期 受官方同化 政策的影响,日語 也曾與臺語(時稱臺灣語)、客家語(客語)並列為主要語言之一[ 38] ;二戰後 因國民黨 政府的語言政策 所致,現今以中華民國國語為通用語言 。[ 39]
大多數臺灣漢人的血統與臺灣原住民 差異很大,且比起北方漢族,更接近南方漢族。[ 40]
移民祖籍與人口統計
臺灣漢人有兩波主要的移民潮:來自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清朝 ,以及1945年至1949年的中國大陸 。
十七至二十世紀的臺灣漢族人口[ 41] [ 42] [ 43] [ 44] [ 45]
年份
人口
1684
120,000[ 41]
1764
666,210[ 41]
1782
912,920[ 41]
1811
1,944,737[ 41]
1840
2,500,000[ 41]
1902
2,686,356[ 42]
1926
4,168,000[ 43] [nb 1]
1944
6,269,949[ 44]
1956
9,367,661[ 45]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3,116,400人籍貫為福建、586,300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 及明朝 的區域劃分福建省 及廣東省 。)數據顯示,以福建 安溪人和廣東 惠州 人[ k] 的地理分布最為集中。
1926 年日本政府實施的臺灣漢人籍貫統計[ 43] [ l]
省份/居民(千人)
福建 3,116.4
廣東 586.3
其他 48.9
省內所屬的主體地方
下府 (下四府)
上府(上四府)[ 註 1]
下府 (下四府)
上六府[ 註 2]
州府/居民(千人)
泉州 1,681.4
漳州 1,319.5
汀州 42.5
龍巖 16.0
福州 27.2
興化 9.3
永春 20.5
潮州 134.8
嘉應 296.9
惠州 154.6
地區/居民(千人)
安溪 441.6
同安 553.1
三邑 686.7
語 言 ︻ 方 言 ︼
閩 南 ︻ 泉 州 ︼
閩客 南家 ︻︻ 南 靖 漳、 平 和 州、 詔 安 ︼︼
客 家 ︻ 汀 州 ︼
閩客 南家 ︻︻ 龍 巖汀 、 漳州 平 ︼︼
閩 東 ︻ 福 州 ︼
興 化 ︻ 莆 田 、 仙 遊 ︼
閩 南 ︻ 泉 州 、 大 田 ︼
閩客 南家 ︻︻ 豐 順 潮、 饒 平 州、 大 埔 ︼︼
客 家 ︻ 四 縣 、 長 樂 ︼
閩客 南家 ︻︻ 潮 州海 、 漳陸 州 ︼︼
多 種 語 言
歷史
清治時期
族群間的衝突,被清朝稱為「分類械鬥」,造成的結果就是決定了族群的分佈。多數衝突是漳州和泉州之間的漳泉械鬥 [ 60] ,以及閩南、廣東(多為客家)間的閩粵械鬥(閩客械鬥)。
臺灣第一位進士鄭用錫 ,寫了篇〈勸和論 〉,希望藉此解決衝突。[ 61]
某些地區,因為某種語言的強勢,導致人口較少的族群去適應多數人使用的語言,並失去了原本的語言。他們被稱作「福佬客」或「客福佬」。[ 62]
戰後時期
臺灣漢人大多來自二戰前的福建和廣東,二戰後,漢族移民來自中國大陸的各個不同的省份(不限於閩粵)。除了與臺灣漢族一樣的閩南民系 (包含潮州民系 )和客家民系 能較快融入二戰前移居的臺灣漢族外,其他漢族民系由於不同的語言、生活習慣、思想等原因,有時導致這兩個群體之間生活習慣或觀念的不同。
其他
在臺灣,漢族最早接觸到台灣原住民族 ,清治時期漢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有極少部分(不足1%[ 63] )漢人男子遂與平埔族 女子成婚。明 末至清 代漢人亦經由教會 、洋行 與歐洲人 交流,荷蘭 、西班牙 、墨西哥 等地鑄造的錢幣也出現在日常生活[ 64] 。
目前分佈
臺灣漢族分佈在臺灣島 及澎湖群島 ,在臺灣島以西半部漢族人口最密集,東半部花蓮縣 和臺東縣 因較晚開發,漢人人口沒有西半部的高。在澎湖群島 ,全境分佈漢族閩南族群 ,主要為泉州同安裔[ m] 。
與其他亞洲族群的生物特徵和關係
75%亞洲人口最大似然估計 樹狀圖:[ 65]
語言
臺灣漢人使用的語言包含漢語族 的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閩南語 、臺灣客家語 及其他漢語族 語言,文字以臺灣漢字 為主並以注音符號 和羅馬字母 (台羅)拼音。
語言多樣性
洪惟仁 將臺灣區分為七個語言區(不含金門、馬祖),其中一個為南島語區、五個漢語區、及一個混合區。[ 66]
洪惟仁的臺灣語言分區[ 66]
地區
涵蓋的語言
涵蓋的行政區
客家地區
主要:客家語(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次要:閩南語(偏漳腔)
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 、臺中市、南投縣 、高雄市、屏東縣
北臺
閩南語(偏泉、漳腔)
新北市、臺北市、宜蘭縣、基隆市、桃園市
中臺
主要:閩南語(偏泉州沿海、漳州內陸);客家語(詔安腔、大埔腔、海陸腔)、鄒語
桃園市新屋區 西南角、新竹縣(沿海)、新竹市、苗栗縣(沿海)、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
南臺
主要:閩南語(混合、偏泉、偏漳腔);次要:客家語(四縣腔、海陸腔)
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
澎湖
閩南語(偏泉、偏漳、混合腔)
澎湖縣
非漢族語言影響
漢族移民來到臺灣後,與島上其他的語言相互影響。例如臺灣閩南語中,一種土地面積的單位「甲」(0.9699英畝),來自荷蘭語「田地」一詞「akker」(akker>阿甲>甲)。
原始語言
羅馬拼音
華語釋義
荷蘭語
石文
sak vun
肥皂
日語
喞筒
phong phu
幫浦
Yehliu (野柳, 闽南语 :Iá-Liú ),北台灣的一個風景區。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人Punto Diablo, 意思是魔鬼岬(Cape Devils)
臺灣漢族語言中的地名借詞
原始語言
漢字
註解
荷蘭語
熱蘭遮城
Fort Zeelandia
荷蘭語
富貴角
hoek,岬
西班牙語
三貂角
Santiago,聖地亞哥
西班牙語
野柳
Diablos>野柳,iá-liú(閩南語)
泰雅語
烏來
Ulay>烏來,意為水很燙要小心>Kiluh-Ulay
巴賽語
金山
Kimpauri/Kimauri>金包里,kim-pau-lí(閩南語)>金山(日語)
日語
高雄
Takau(馬卡道語 )>打狗,Táⁿ-káu(閩南語)>高雄,たかお,Takao(日語)
日語
松山
松山,まつやま,Matsuyama(日語)
日語
關西
鹹菜甕,Ham-coi-vung(客家語)>鹹菜,Kan-Sai(日語)>關西,Kan-Sai(日語)
文化
烹飪
滷肉飯 ,一種臺灣漢人的菜餚
宗教
臺灣漢人大多數信仰道教 和佛教 (包含臺灣民間信仰 ),有11,796間登記立案寺廟(78.4%道教、19.6%佛教)[ 67] ,近現代亦多有信仰基督宗教 者。
孔廟
臺北孔廟
祭孔 是早期漢族士紳 生活中,很重要的信仰之一,著名的孔廟 有臺南孔子廟 、彰化孔子廟 和臺北孔子廟 等。
姓氏
2014年臺灣十大姓氏[ 68] [ n]
漢姓
威妥瑪拼音
閩語閩東片(福州話)
閩語閩南片(臺灣話)
客家話
人口
比例
陳
Chen
Ding53 (Dìng)
Tân
Ciin Chin
2,605,191
11.14%
林
Lin
Ling53 (Lìng)
Lîm
Lim
1,942,787
8.31%
黃
Huang
Uong53 (Uòng)
N̂g(泉州音) Uînn(漳州音)
Vong Bbong
1,413,270
6.04%
張
Chang
Tuong55 (Diŏng)
Tiunn(泉州音/漳州音) Tionn(漳州音)
Zong24 Zhong53 Zhong33 Zhong11
1,234,180
5.28%
李
Li
Li33 (Lī)
Lí
Li31 Li24 Li53
1,200,862
5.13%
王
Wang
Uong53 (Uòng)
Ông
Vong11 Vong113 Ong53
961,744
4.11%
吳
Wu
Ngu53 (Ngù)
Ngôo Gôo
ng11 ng55 ng113 m53
944,949
4.04%
劉
Liu
Lau53 Liu53 (Làu和Liù)
Lâu
Liew
738,976
3.16%
蔡
Tsai
Cai213 (Chái)
Tshuà
Cai
681,012
2.91%
楊
Yang
Yong53 (Iòng)
Iûnn(泉州音/漳州音) Iônn(漳州音)
Iong/Rhong/Rhiong
621,832
2.66%
至清代結束前,臺灣已擁有福建 漢人160姓[ o] 、廣東 漢人約110姓,及少數其餘省份的漢人各姓[ p] 。閩 粵 移民當中的傳統大姓往往出自眾多村庄地點渡臺匯聚而成,一些相對少見的姓氏,有時也具有多個來源[ q] 。在傳統的漢人社會中,孩子繼承父親的姓氏。基於男性特異性的Y染色體上的短串聯重複序列,臺灣漢人析在大多數顯示出高單體型多樣性。[ 75]
藝術
文字記錄
二十世紀前由台灣漢人所著或與台灣相關的作品包括:東番記 (陳第 ,1603)、裨海紀遊 (郁永河 ,1697)、臺海使槎錄 (黃叔璥 ,1722)、台北道里記 (姚瑩 ,1821)、勸和論(鄭用錫 ,1854)、臺陽見聞錄(唐贊袞 ,1891)、臺游日記(蔣師轍 ,1892)。地圖及地誌類作品則有康熙臺灣輿圖 (約1699~1704)、臺灣府志 (1685~1764)、諸羅縣志 (周鍾瑄 ,1717)、海國聞見錄(陳倫烱 ,1730)、噶瑪蘭廳志(1852)、臺灣輿圖並說(1880)等。
爭議
2025年族群描述修改爭議
2025年5月11日,有網友發現,中華民國行政院 將「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組成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口96.4%」改成了「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2.6%為原住民族群,另外來人口占1.2%,其餘人口占96.2%」。此舉被部分人士批評為「去中化 、去漢族化」[ 76] 行政院对此舉表示是爲了配合監委促進族群平權、消除族群歧視的目的。[ 77]
中國國民黨 籍的趙少康 批評民進黨「數典忘祖」,指出「『其餘』是用來形容少數的」。[ 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則質疑其「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 79]
參見
備註
參考文獻
^ 1.0 1.1 族群(中華民國國情介紹-人民) . [2020-07-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2-18).
^ Executive Yuan, R.O.C.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14 . 2014 [30 May 2015] . ISBN 978986042302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2-26).
^ Wen et al. (200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澎湖族譜〉,蔡光庭
^ 《口湖鄉志》,頁2-63,2011,曾人口
^ 〈宗族發展與社會變遷—臺灣小新營李姓宗族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5期,頁90,1973,王人英
^ 《岡山鎮志》,2010,高雄縣岡山鎮公所
^ 〈古厝巡禮〉,高雄市仁武區公所
^ 〈內惟李氏古宅〉,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開台文化祖師沈光文〉,2015,胡清旺
^ 〈雲林客家走透透—雲林客家地圖普查〉,頁15,2008,黃衍明、鍾松晉
^ 《永康鄉志》,頁565,1988,石萬壽
^ 〈明鄭時期二層行溪流域漢人之拓墾〉,《嘉南學報》,第三十一期,頁676,2005,吳遐功
^ 〈臺灣北部地區閩、客族群互動之歷史地理面向的考察〉,頁24,2012,韋煙灶
^ 〈台南200多年五進古厝曝光 屋主想拆掉改建只留厝邊街角老榕樹〉,2019,自由電子報
^ 〈潘春源關廟葛宅六十幅彩繪壁畫研究〉,頁64,2018,林保堯、林武成
^ 〈潘貫〉,臺灣化工史料館
^ 〈新竹地區客家移民祖籍分佈的空間意涵解析—以湖口及新埔的調查為例〉附錄表2,2010,韋煙灶
^ 〈薛家古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臺灣常民命名文化的歷史地理分析-以日治時代鹽水港廳學甲堡學甲寮庄為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39期,頁13,2003,林聖欽
^ 〈日治時期與光復後安平海頭陳姓家族〉,2008,謝啟文
^ 〈安平最後的漢學仔仙 :三叔公李章三先生家族溯源〉,2010,安平餘人
^ 〈臺南縣麻豆鎮耆老口述歷史記錄〉,2002,詹評仁
^ 24.0 24.1 24.2 〈臺中縣大甲鎮民祖籍調查報告〉,《臺灣源流》,頁86,2009,張慶宗
^ 〈2013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研究發展計畫成果報告書〉,頁165、167,2013,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台江聚落發展—以大港寮為例〉,頁43,2005,黃世祝、黃靖媛
^ 《重修路竹鄉志》,頁900,2010,鄭瑞明
^ 〈大潭寮許姓宗族與聚落之研究〉,頁64,2008,賴志彰、許耿肇
^ 《重修路竹鄉志》,頁899,2010,鄭瑞明
^ 30.0 30.1 〈龍崎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頁23,2011,賴志彰、楊家彰
^ 〈明清臺灣二層行溪流域漢人移墾的研究〉,頁89,2009,楊國楨、吳遐功
^ 《彰化縣曲館與武館III:北彰化臨山篇》,頁115,2012,林美容
^ 〈移民與食物:
二次戰後高雄地區的潮汕移民與沙茶牛肉爐〉,《師大台灣史學報》,第8期,頁97,2015,曾齡儀
^ 〈里港餛飩〉,2010,劉自仁
^ 〈龍山寺匠師與匠藝〉,鹿港龍山寺管理委員會
^ 〈淺淡蕃薯厝洪月(三房)歷史文化淵源 (續)〉,2010,江光輝
^ 〈『愛國志士』----鄭品聰〈1902-1972〉〉,臺東縣臺東戶政事務所
^ 張炎憲 ,1994,五十年政治血淚、周婉窈 ,1996,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年)
^ Klöter, Henning. Language Policy in the KMT and DPP eras . China Perspectives. 2004, 56 [30 May 2015] . ISSN 1996-461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6-26).
^ Lo, Yun-Hua; Cheng, Hsueh-Chien; Hsiung, Chia-Ni; Yang, Show-Ling; Wang, Han-Yu; Peng, Chia-Wei; Chen, Chun-Yu; Lin, Kung-Ping; Kang, Mei-Ling; Chen, Chien-Hsiun; Chu, Hou-Wei. Detecting Genetic Ancestry and Adaptation in the Taiwanese Han People .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21-09-27, 38 (10) [2025-07-23 ] . ISSN 1537-1719 . PMC 8476137 . PMID 33170928 . doi:10.1093/molbev/msaa276 .
^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Chen, Kongli. 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 [Studies on the Immigrant Society of Taiwan under the Ching Dynasty]. Xiamen: Xiamen University Press. 1990.
^ 42.0 42.1 Hsu, Shih-Rong (2013).
^ 43.0 43.1 43.2 Taiwan Sotoku Kanbo Chosaka. 台灣在籍民族鄉貫別調查 [Investigation of the regions of origin of Han people in Taiwan]. Taihoku-shi (Taipei): Taiwan Sotoku Kanbo Chosaka. 1928.
^ 44.0 44.1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 臺灣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 [The seventh population census of Taiwan].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 1953.
^ 45.0 45.1 臺灣省戶口普查處.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 [The seventh population census of Taiwan]. 臺灣省戶口普查處. 1959.
^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152,2012,韋煙灶、林雅婷
^ 〈清代新竹鳳山溪流域閩客族群空間分布之探討〉,頁165,2013,韋煙灶、李科旻
^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126,2012,韋煙灶、林雅婷
^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129,2012,韋煙灶、林雅婷
^ 〈平鎮--大庄凃家〉,2007,中壢文史工作室
^ 〈新竹地區客家移民祖籍分布的空間意涵解析—以湖口及新埔的調查為例〉附錄表2,2010,韋煙灶
^ 〈客人个狗頭崇拜〉,2018,羅肇錦
^ 〈清領時期芎林橫山地區客家地域形塑之探討〉,頁124,2013,韋煙灶、呂展曄
^ 〈清末北埔族群、家族分布之空間意涵〉,頁89,2013,韋煙灶、陳嘉旻
^ 〈清領時期芎林橫山地區客家地域形塑之探討〉,頁105,2013,韋煙灶、呂展曄
^ 〈清末北埔族群、家族分布之空間意涵〉,頁86,2013,韋煙灶、陳嘉旻
^ 〈繆氏宗族的形成與發展--以苑裡地區為中心〉,郭勝宗、林淑華、繆照慶、許玉姍、江旻潔
^ 〈仁里社區貓仔坑住戶聚落發展文史資源調查活動成果報告書〉,2017,臺中市后里區仁里社區發展協會
^ 〈水流庄聚落空間形成與變遷之研究—聚落記憶空間的再現—〉,頁24,2010,葉乃齊、顏惠琪
^ Taiwan Bar Studio. 【故事・臺北】 第二話 -『士林生死鬥』 [Story of Taipei (Episode 2): Shilin DOA] (Motion picture). Taipei. Oct 10, 2015 [2016-05-0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18).
^ On Reconciliation (original text with Mandarin translation) . [6 November 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12-25).
^ 認識福佬客 . Hakka Affairs Council , Taiwan. 25 Jan 2006 [14 November 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9-24).
^ 葉高華,2022,〈平埔原住民與漢人通婚的歷史人口分析(1905-194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史學》33(4):173-215。
^ 〈北港鎮劉厝庄吳家古文書概述〉,《臺灣文獻》,第67卷第3期,頁191-197,2016,劉澤民
^ The HUGO Pan-Asian SNP Consortium (2009).
^ 66.0 66.1 洪惟仁. 台灣的語種分布與分區 (PDF) .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3, 14 (2): 315–36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03-04).
^ 台宗教密度高 寺廟教堂逾萬座 . Central News Agency (Taiwan) . 7 July 2010 [6 November 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12).
^ 全國1,510姓氏 陳林滿天下 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全新出版 . Executive Yuan, Taiwan. 29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21).
^ 〈振發茶行〉,2018,臺南旅遊網
^ 〈黑令旗-----水林山寮玄天上帝〉,2010,水林鄉公所
^ 〈清代新竹鳳山溪流域閩客族群空間分布之探討〉,頁162,2013,韋煙灶、李科旻
^ 《永康鄉志》,頁587、588,1988,石萬壽
^ 〈嘉義地區客語教學與推展研究—以中埔鄉為例〉,頁133,2011,王明燦、王淑慧
^ 〈三重市龍全宮研究〉,頁5,歐素瑛、張雁雲
^ Lin, Bao-Shun. 台灣漢人的姓氏與Y染色體STR單倍型的關聯性分析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rnames and Y-chromosomal STR haplotypes in the Taiwanese Han population] (学位论文).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2.
^ 台行政院网站修改族群结构 “汉人”不见了 . 联合早报 . 新加坡 . 2025-05-11 [2025-05-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5-12) (中文(简体)) .
^ 李人岳. 悄改族群分類96%是「其餘人口」?政院:促進族群平權 . 聯合報. 2025-05-10 [2025-05-11 ] .
^ 台行政院网站修改族群结构 赵少康批民进党为“抗中”失去理智 . 联合早报 . 新加坡 . 2025-05-12 [2025-05-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5-12) (中文(简体)) .
^ 大陆国台办批台湾删除汉人表述: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 联合早报 . 新加坡 . 2025-05-12 [2025-05-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5-14) (中文(简体)) .
註釋
^ 上府(上四府):僅屬上府中的汀州府 居多。
^ 上六府:廣州府、肇慶府、南雄府、韶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其中以潮州府 、嘉應直隸州 以及惠州府 居多。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