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羅傑·穆拉利 (英語:Alan Roger Mulally ,1945年8月4日— ),美國 工程師 及行政人員 ,曾任福特汽車 總裁 兼執行長 ,於2014年7月1日退休。[ 2] 福特在2000年代末期經濟大衰退 期間面臨倒閉危機,但在穆拉利的帶領下轉虧為盈,成為美國唯一不需要政府紓困的大型汽車製造商。[ 3] [ 4] 作家布萊斯·G·霍夫曼(Bryce G. Hoffman )在2012年出版《美国偶像:艾伦•穆拉利与拯救福特之战》一書,記錄了穆拉利在福特的成就。2014年7月15日,穆拉利加入Google 董事會。[ 5]
穆拉利曾任波音 執行副總裁及波音民用飛機集團 (BCA )執行長。1969年,他進入波音擔任工程師展開職業生涯,並在2000年中期幫助BCA擊敗對手空中巴士 。[ 6]
早年生活
穆拉利生於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奧克蘭 ,母親洛雷娜·莉澤特·克拉克(Lauraine Lizette Clark )與父親查爾斯·R·穆拉利(Charles R. Mulally )在联合劳军组织 的一場舞會中相識。[ 7] [ 8] 穆拉利在母親的家鄉堪薩斯州 勞倫斯 長大,並成為當地普利茅斯公理會 的一員。他視牧師戴爾·特納(Dale Turner )為心靈導師,[ 7] [ 9] 在教堂集會中,經常坐在最前排聽牧師講道。穆拉利表示他在17歲時,受到約翰·甘迺迪 總統欲將人類送上月球的願景啟發。[ 10]
教育
穆拉利進入他母親的母校 堪薩斯大學 就讀,[ 7] 取得航空航天工程 理學士 (1968年)及碩士 (1969年)學位。他是Kappa Sigma 兄弟會的一員。1982年,穆拉利在麻省理工學院 史隆管理學院 的史隆研究生 計畫下取得管理碩士 學位。[ 11] [ 12] [ 13]
職業生涯
波音
1969年大學畢業後,穆拉利進入波音公司 擔任工程師 。在此過程中,他擔任過一些有關工程及專案管理 的職位,對波音727 、737 、747 、757 、767 及波音777 的研發做出貢獻。他領導了757及767駕駛員座艙的設計團隊,推出首架全數位化座艙的民用飛機、首架兩名機員的長途飛機,以及能讓機師駕駛兩架不同飛機的常規機型評級。起初,他在777計畫中擔任工程總監,自1992年9月起,升任為副總裁兼總經理。[ 12]
隨後,穆拉利被任命為民用飛機組的工程副總裁。他在777計畫中遵循了菲爾·康迪特 提出的「攜手合作」(Working Together )理念,被視為是提昇這套理念的關鍵人物。1994年,穆拉利晉升為飛機研發資深副總裁,掌管任何有關飛機研發、飛航測試作業、認證及政府技術聯絡等業務。1997年,穆拉利成為波音資訊空間及防禦系統公司(Boeing Information, Space & Defense Systems )總裁及波音公司資深副總裁,[ 14] 1998年便卸下職務,改任波音民用飛機集團 總裁,而至2001年又兼任執行長 一職。[ 12]
隨著菲爾·康迪特及哈里·斯通塞弗 先後在2003及2005年被迫辭職,穆拉利獲選為其中一位升任執行長位置的內部候選人。[ 15] 當穆拉利落選後,外界開始懷疑他是否會續留在波音公司。[ 16]
為了表彰穆拉利在波音的表現,《美國航太周報 》選他為2006年年度人物。[ 6]
福特汽車公司
2007年3月20日,穆拉利(紅色領帶者)在密蘇里州 克萊柯莫 的堪薩斯城組裝廠 帶領喬治·W·布希 總統參觀福特全新出廠的油電混合動力車 。
「一輛車才一萬多個零件,而飛機除了有超過兩百萬個零件外,還要能長時間在天上飛。」(當被問到「我們面臨經濟困境時,缺乏汽車產業經歷的你要怎麼反轉頹勢?」)
前福特汽車公司 執行長小威廉·克萊·福特 在位時,花了一段時間找尋他的執行長職位接班人,先後遭到戴姆勒 的迪特爾·蔡澈 及雷諾 /日產汽車 的卡洛斯·戈恩 婉拒。[ 18] 終於,在2006年9月5日宣布穆拉利接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小威廉·克萊·福特則成為福特董事會 的執行董事長 。[ 19] 穆拉利在福特宣布成為執行長前,曾稱他的凌志LS430 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車」,道出了福特不如以往是該產業的領頭羊。隨後,他因為遭到批評,轉為駕駛福特旗下的汽車。[ 20] [ 21]
穆拉利上任後做出了幾項決策,包含重啟福特金牛座 。他表示在1990年代末期銷量下滑前,金牛座一直是公司其中一個最暢銷的車型,無法理解公司當初為何要停止生產金牛座。[ 22]
穆拉利接管「前進之路 」重整計畫,力圖讓福特轉虧為盈。[ 23] 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縮減開銷策略,包含暫停發放股東股利等,讓福特再現近兩年首次的單季獲利。[ 24] [ 25]
2006年,穆拉利將福特所有資產抵押,向銀行貸款236億美元,作為面臨經濟衰退或其他突發事件的緩衝資金。[ 26] 當時,福特貸款的舉動被當作是已經面臨走投無路的窘境,但是對照敵手通用汽車 及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在幾年後的汽車工業危機 瀕臨破產邊緣,福特當時的確做出了更加明智的財務政策,更成為唯一不需要政府紓困的底特律三大汽車製造商。[ 27] 穆拉利在美國國會 支付政府貸款給通用汽車及克萊斯勒汽車前,曾公開表明若是通用或克萊斯勒倒閉,可能連帶影響到零件供應商,進而迫使包含福特在內的汽車製造商面臨相同困境。[ 28] 2009年5月,福特董事長威廉·克萊·福特表示「艾倫是(成為執行長)絕佳的人選,經年累月,更證明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17]
2007年,穆拉利主導了將捷豹 及荒原路華 出售給印度汽車製造商塔塔汽車 的業務。穆拉利表示他對此出售案並不感到惋惜,應當全神貫注在福特品牌,避免像前執行長雅克·納賽爾 因著重在海外收購,忽略福特在美國本土的衰退而遭到批評。福特在此次出售案中獲得23億美元,較納賽爾與唐納·彼德森 當初收購的金額低。然而,分析師認為若福特等到2008年才打算出售,他們將僅能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甚至找不到任何願意收購的買家。隨後,由於2008年夏季高漲的油價 ,塔塔因為捷豹與荒原路華的銷量大幅下滑,進而向英國政府尋求紓困貸款。[ 29] 穆拉利也出售了奧斯頓·馬丁 及富豪汽車 ,並降低福特在馬自達 的持股比例。[ 27]
在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的虧損更加嚴重,福特於2008年12月1日宣布一項提案,如果福特獲得政府貸款的話,執行長穆拉利同意將年薪減至1美元 。[ 30] [ 31] 此前,他與其他家車廠高層曾因為搭乘所屬企業的私人專機前往華府,出席政府提供貸款給福特的聽證會遭到批評。爾後的聽證會,他便駕駛福特油電混合動力車 從底特律前往華府,並將除了一架以外的所有公司私人飛機出售。[ 32] 2008年,穆拉利賺得的總報酬達美元13,565,378元,其中包含薪資2,000,000元美元、股票獎酬1,849,241元美元及選擇權獎酬8,669,747元美元,總體報酬較2007年減少37.4%。[ 33]
穆拉利因為在福特的貢獻,在2009年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排行榜。史蒂芬·巴爾默 表示「穆拉利如同任何我所知的企業領導人,瞭解企業成功的基礎」。[ 34] 2011年,在《金融時報 》安賽樂米塔爾 的商業新銳獎(Boldness in Business Awards )中被評為年度人物。[ 35] 此外,他也獲選為《執行長 》雜誌的2011年年度執行長。[ 36]
2012年,堪薩斯大學 鑑於穆拉利在工程及運輸產業的成就,授予他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37] 同年11月1日,福特宣布穆拉利將續留該公司至2014年。[ 38] 2013年9月,據報導,穆拉利開始另尋其他職務,很可能在2014年之前提早辭職,而董事會也對他的這項決定表示支持。[ 39] 2014年5月1日,福特宣布穆拉利將在7月1日辭去福特的職務。[ 40]
辭去福特執行長後生涯
2014年7月9日,穆拉利加入Google(現Alphabet )公司董事會。[ 41] 2016年4月,他成為西雅圖大學 阿爾伯斯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高級研究員。[ 42] 2016年12月,凱莉安·康威 在福斯新聞頻道 節目上透露穆拉利為川普內閣 的國務卿 人選之一,[ 43] 不過,最終由埃克森美孚 執行長雷克斯·蒂勒森 擔任這項職務。[ 44]
管理風格
「當大家都說你無法靠賣小車賺錢時,你最好搞清楚如何賺錢,因為這正是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
穆拉利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 談判達成四項協議,將勞動成本從每小時76美元降低至每小時55美元。[ 17]
他的住處與位於密歇根州 迪尔伯恩 的福特全球總部相距不到3英里。每週四上午7點,他會在福特總部的「雷鳥會議室」(Thunderbird Room )與高層進行「商業計畫評估」(Business Plan Review ,簡稱BPR)會議。[ 17] 穆拉利竭盡全力地監督並以嚴厲的話語警示福特所面臨的困境。2007年2月,在一場容納100名資訊科技員工的會議期間,穆拉利便表示「我們已經經營不善長達40年了」,並不斷向他的職員傳達這則訊息。[ 45]
參考資料
^ Alan R. Mulally profile . Forbes . [2010-09-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10-09) (英语) .
^ Vlasic, Bill. A Complete U-Turn . New York Times . 2014-05-01 [2016-07-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5-02) (英语) .
^ Schepp, David. Ford May See Record Third-Quarter Earnings . Daily Finance. 2010-10-25 [2010-10-2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10-28) (英语) .
^ Alan Mulally-Charlie Rose Interview . charlierose.com. Charlie Rose LLC. 2011-07-27 [2017-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Alan Mulally joins Google's board of directors . cnbc.com (CNBC ). 2014-07-15 [2014-07-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3-29) (英语) .
^ 6.0 6.1 Mecham, Michael; Velocci, Anthony L. Jr. Alan R. Mulally is AW&ST's Person of the Year .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06-12-31 [2014-07-1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9-29) (英语) .
^ 7.0 7.1 7.2 Obituaries: Lauraine Lizette Clark Mulally 1920 - 2010 . Lawrence Journal-World. 2010-08-14 [2010-09-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10-01) (英语) .
^ Resume: Alan Mulally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 2001-07-02 [2017-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Tu, Janet I. The Rev. Dale Turner dies: "a very gentle guiding hand" . The Seattle Times . 2006-06-07 [2010-09-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0-27) (英语) .
^ Ford's New Top Gun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 2006-09-18 [2017-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The MIT 150: 150 Ideas, Inventions, and Innovators that Helped Shape Our World . The Boston Globe. 2011-05-15 [2011-08-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5-13) (英语) .
^ 12.0 12.1 12.2 Executive Biographies: Alan Mulally . Boeing . 2006 [2006-09-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8-31) (英语) .
^ Ford CEO, KU Alumnus Named Kappa Sigma Man of the Year .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 University of Kansas . 2008-04-22.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3-02) (英语) .
^ Alan Mulally . media.ford.com. Ford Media Center. 2014-05-01 [2017-03-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04) (英语) .
^ Gates, Dominic. With Stonecipher ouster, Boeing faces CEO dilemma . The Seattle Times . 2005-03-08 [2006-09-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9-14) (英语) .
^ Gates, Dominic. 3M CEO McNerney to lead Boeing . The Seattle Times . 2005-06-30 [2017-03-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17.0 17.1 17.2 17.3 17.4 Kiley, David. The New Heat On Ford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 2007-06-04 [2017-03-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David, Welch. Quitting Time at Ford . Bloomberg L.P. 2006-09-14 [2017-03-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Ford names new CEO . CNN Money. 2006-09-05 [2006-09-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6-09-24) (英语) .
^ Jones, Del. What your CEO drives says a lot . abcnews.go.com (USA Today ). 2007-12-15 [2017-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6-28) (英语) .
^ Vijayenthiran, Viknesh. New Ford CEO admits to driving a Lexus LS430 . Motor Authority. 2006-09-11 [2008-12-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3-21) (英语) .
^ Ford execs compare Taurus to Homer Simpson . NBCNews.com (The Associated Press ). 2008-01-29 [2008-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0-25) (英语) .
^ Wilson, Amy. Way Forward, version 3, is on the way . AutoWeek. 2006-10-30 [2006-11-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2-15) (英语) .
^ Krisher, Tom. Ford CEO Mulally Faces New Challenges . The Washington Post . Associated Press . 2007-08-22 [2007-08-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3-12) (英语) .
^ Ford Family's Cash Faucet Goes Dry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2006-09-16 [2008-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14) (英语) .
^ Vlasic, Bill. Choosing Its Own Path, Ford Stayed Independent . The New York Times . 2009-04-08 [2009-11-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09) (英语) .
^ 27.0 27.1 Flint, Jerry. Ford Focus . Forbes . 2008-12-16 [2008-1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20) (英语) .
^ Ford distances itself from bailout proposal . [2014-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10) (英语) .
^ Mulally: Ford has no regrets on selling Jaguar, Land Rover . EGM Cartech. 2008-10-07 [2008-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3-10) (英语) .
^ Isidore, Chris. Big Three want more money in bailout . Money . 2008-12-02 [2008-1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05) (英语) .
^ Sly, Randy. Ford CEO Makes $1 Salary Promise . Catholic Online. 2008-12-03 [2017-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8-18) (英语) .
^ Hill, Catey. Ford's PR campaign: CEO Alan Mulally drives to hearings (no corporate jet), promises $1 salary . New York Daily News . 2008-12-02 [2008-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2-08) (英语) .
^ Alan Mulally's Compensation in 2008 . The Globe Opinion . [2009-04-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4-11) (英语) .
^ Ballmer, Steve. The 2009 Time 100: Alan Mulally . 時代雜誌 . 2009-04-30 [2009-08-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0-18) (英语) .
^ Reed, John. Alan Mulally: in the driving seat at Ford . Financial Times . 2011-03-17 [2017-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11) (英语) .
^ Donlon, J.P. CEO of the Year Alan Mulally: The Road Ahead . Chief Executive . 2011-06-27, (253): 31–33. ISSN 0160-472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5-28) (英语) .
^ Martin, Jack. KU names inaugural honorary degree recipients . University of Kansas .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0-29) (英语) .
^ Naughton, Keith. Ford Said to Decide on Fields as CEO as Mulally Plans Departure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 2014-04-22.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5-27) (英语) .
^ Seetharaman, Deepa; Woodall, Bernie. Exclusive: Ford board open to earlier exit for CEO Mulally - sources . Reuters . 2013-09-05.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4-09) (英语) .
^ Ford Announces Alan Mulally Retiring On July 1; Mark Fields Named Company President And CEO .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19) (英语) .
^ Winkler, Rolfe; Barr, Alistair; Lublin, Joann S. Alan Mulally, Former Ford CEO, Joins Google's Board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ow Jones & Company ). 2014-07-15 [2014-07-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6-09) (英语) .
^ Mulally takes role at Seattle U’s business school . seattletimes.com (The Seattle Times). 2016-04-14 [2016-04-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8-18) (英语) .
^ Sink, Justin; Naughton, Keith. Ex-Ford Chief Mulally in Mix for Secretary of State, Conway Says . Bloomberg.com (Bloomberg News ). 2016-12-09 [2016-12-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27) (英语) .
^ Shear, Michael D.; Haberman, Maggie. Rex Tillerson, Exxon C.E.O., Chosen as Secretary of State . nytimes.com (The New York Times ). 2016-12-12 [2016-1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2-04) (英语) .
^ Kiley, David. The New Heat On Ford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 2007-06-04 [2010-03-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6-29) (英语)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