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編號 |
國際命名 |
中文譯名 |
發現日期 |
發現地點 |
發現者 |
MPC |
備註
|
1881 |
Shao |
邵 |
1940年8月3日 |
海德堡 |
卡爾·威廉·威爾穆特 |
3936 |
邵正元是美籍華裔天文學家。
|
2051 |
Chang |
張 |
1976年10月23日 |
哈佛 |
哈佛大學天文台 |
4420 |
張鈺哲曾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長。
|
2240 |
Tsai |
蔡 |
1978年12月30日 |
哈佛 |
哈佛大學天文台 |
5360 |
蔡章獻是圓山天文台台長,第一顆以台灣人名命名的小行星。
|
2705 |
Wu |
吳 |
1980年10月9日 |
帕洛馬 |
卡羅琳·舒梅克 |
8153 |
吳(Sherman Shou-Chou)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天體地質局的天體測量學家。
|
2752 |
Wu Chien-Shiung |
吳健雄 |
1965年9月20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16040 |
吳健雄是著名的女核子物理學家。
|
2790 |
Needham |
李約瑟 |
1965年10月19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16041 |
李約瑟是著名自然科學家,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著有許多中國科學技術史專書。
|
3014 |
Huangsushu |
黃授書 |
1979年10月11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2828 |
黃授書是美國西北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
|
3171 |
Wangshouguan |
王綬琯 |
1979年11月19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1607 |
王綬琯是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3241 |
Yeshuhua |
葉叔華 |
1978年11月28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3792 |
葉叔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女天文學家。
|
3405 |
Daiwensai |
戴文賽 |
1964年10月30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1608 |
戴文賽,中國現代天文學的開創者之一。
|
3421 |
Yangchenning |
楊振寧 |
1975年11月26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7125 |
楊振寧,美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57年與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3443 |
Leetsungdao |
李政道 |
1979年9月26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7733 |
李政道,美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57年與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3462 |
Zhouguangzhao |
周光召 |
1981年10月25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6424 |
周光召,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院長,在理論物理學等領域有開創性研究。
|
3463 |
Kaokuen |
高錕 |
1981年12月3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27125 |
高錕,著名的電信科學家和電子工程師,被稱為「光纖之父」。
|
3513 |
Quqinyue |
曲欽岳 |
1965年10月16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34619 |
曲欽岳,南京大學天文學教授,從事高能天體物理學研究。
|
3542 |
Tanjiazhen |
談家楨 |
1964年10月9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34619 |
談家楨,中國遺傳學的創始人之一,復旦大學教授。
|
3643 |
Tienchanglin |
田長霖 |
1978年10月29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36126 |
田長霖,1990年至1997年擔任柏克萊加州大學第七任校長,是能源、環境和高科技領域的專家。
|
3704 |
Gaoshiqi |
高士其 |
1981年12月20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36126 |
高士其,創辦中國的科普事業,1928年在芝加哥大學的實驗意外使他後來全身癱瘓。
|
3751 |
Kiang |
江 |
1983年7月10日 |
安德森台地站 |
特德·鮑威 |
12976 |
江濤,愛爾蘭籍華裔天文學家。
|
3763 |
Qianxuesen |
錢學森 |
1980年10月14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43188 |
錢學森,為氣體動力學、固態物理學和控制工程奠定理論基礎,並做出開創性貢獻。
|
3797 |
Ching-Sung Yu |
余青松 |
1987年12月22日 |
哈佛 |
哈佛大學天文台 |
14481 |
余青松,美籍華裔天體物理學家,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長。
|
3844 |
Lujiaxi |
盧嘉錫 |
1966年1月30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43188 |
盧嘉錫,在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和晶體材料科學作出重大貢獻。
|
4730 |
Xingmingzhou |
周興明 |
1980年12月7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52766 |
紀念周興明,新疆氣象學家和彗星獵人,是一位不知疲倦而且認真的觀測者。
|
4760 |
Jia-xiang |
家祥 |
1981年4月1日 |
哈佛 |
哈佛大學天文台 |
19339 |
張家祥,天文學家,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研究室主任,致力於彗星和小行星的觀測和軌道研究。
|
4913 |
Wangxuan |
王選 |
1965年9月20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61266 |
王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家。
|
5273 |
Peilisheng |
裴麗生 |
1982年2月16日 |
興隆 |
興隆觀測基地 |
59920 |
裴麗生,領導中國科技發展,在衛星科學和海洋學研究有許多貢獻。
|
6741 |
Liyuan |
李元 |
1994年3月31日 |
北見 |
圓館金和渡邊和郎 |
31611 |
李元,建立北京天文館,開創中國天文館事業,普及天文科學。
|
6742 |
Biandepei |
卞德培 |
1994年4月8日 |
北見 |
圓館金和渡邊和郎 |
31611 |
卞德培,從事天文推廣教育多年,北京天文館建立後,任《天文愛好者》主編。
|
6743 |
Liu |
廖 |
1994年4月8日 |
北見 |
圓館金和渡邊和郎 |
31611 |
廖慶齊,首任香港太空館館長,1982年獲得日本奇羅天文獎,1984年獲頒大英帝國勳章。
|
7681 |
Chenjingrun |
陳景潤 |
1996年12月24日 |
興隆 |
SCAP[10] |
35487 |
紀念陳景潤,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解析數論獲得輝煌的研究成果。
|
7683 |
Wuwenjun |
吳文俊 |
1997年2月19日 |
興隆 |
SCAP[10] |
43189 |
吳文俊,中國科學院院士。
|
7811 |
Zhaojiuzhang |
趙九章 |
1982年2月23日 |
興隆 |
興隆觀測基地 |
59921 |
趙九章,地球物理和太空物理學家,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者。
|
8117 |
Yuanlongping |
袁隆平 |
1996年9月18日 |
興隆 |
SCAP[10] |
35490 |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8311 |
Zhangdaning |
張大寧 |
1996年10月3日 |
興隆 |
SCAP[10] |
32350 |
張大寧,著名的腎臟病專科中醫師,天津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
8315 |
Bajin |
巴金 |
1997年11月25日 |
興隆 |
SCAP[10] |
35491 |
巴金,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五四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
10070 |
Liuzongli |
劉宗禮 |
1989年2月7日 |
拉西拉 |
Henri Debehogne |
53469 |
劉宗禮,北京國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
|
10280 |
Yequanzhi |
叶泉志 |
1981年3月2日 |
賽丁泉 |
謝爾特·約翰·巴斯 |
103974 |
叶泉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
10388 |
Zhuguangya |
朱光亞 |
1996年12月25日 |
興隆 |
SCAP[10] |
53174 |
朱光亞,核子科學家,以核子物理和原子能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原子能計畫。
|
10611 |
Yanjici |
严济慈 |
1997年1月23日 |
興隆 |
SCAP[10] |
75349 |
紀念严济慈,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
|
10929 |
Chenfangyun |
陳芳允 |
1998年2月1日 |
興隆 |
SCAP[10] |
43191 |
陳芳允,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航宇學院院士,為中國在無線電電子學研究作出貢獻。
|
10930 |
Jinyong |
金庸 |
1998年2月6日 |
興隆 |
SCAP[10] |
42361 |
查良鏞的筆名,15部武俠小說的作者,全球的銷售量超過300萬冊。
|
11637 |
Yangjiachi |
楊嘉墀 |
1996年12月24日 |
興隆 |
SCAP[10] |
43191 |
楊嘉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航宇學院院士,致力在中國發展人造衛星。
|
14558 |
Wangganchang |
王淦昌 |
1997年11月19日 |
興隆 |
SCAP[10] |
43192 |
王淦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在核子物理、宇宙射線和粒子物理學研究的創立者之一。
|
17693 |
Wangdaheng |
王大珩 |
1997年2月15日 |
興隆 |
SCAP[10] |
45235 |
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在光學科學和技術的創立者之一。
|
18238 |
Frankshu |
徐遐生 |
1973年9月29日 |
帕洛馬 |
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爾斯 |
54827 |
徐遐生,曾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和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對恆星演化理論作出貢獻。
|
18550 |
Maoyisheng |
茅以升 |
1997年1月9日 |
興隆 |
SCAP[10] |
43193 |
紀念茅以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在現代橋樑工程的創立者之一,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和監造者。
|
18730 |
Wingip |
葉永烜 |
1998年5月23日 |
安德森 |
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 |
79420 |
德國國籍華人天文學家葉永烜。
|
19366 |
Sudingqiang |
蘇定强 |
1997年11月6日 |
興隆 |
SCAP[10] |
65122 |
蘇定强,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和光學工程專家。
|
19470 |
Wenpingchen |
陳文屏 |
1998年4月30日 |
安德森 |
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 |
79420 |
台灣天文學家陳文屏。
|
19872 |
Chendonghua |
陳棟華 |
1960年9月24日 |
帕洛馬 |
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爾斯 |
67217 |
陳棟華,廈門業餘天文學家,參與第四屆國際彗星天文學研討會。
|
19873 |
Chentao |
陳韜 |
1960年9月24日 |
帕洛馬 |
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爾斯 |
67217 |
陳韜,蘇州業餘天文學家,參與第四屆國際彗星天文學研討會。
|
19874 |
Liudongyan |
劉棟艷 |
1960年9月24日 |
帕洛馬 |
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爾斯 |
67217 |
劉棟艷,蘇州大學學生,參與第四屆國際彗星天文學研討會。
|
20887 |
Ngwaikin |
吳偉堅 |
2000年11月18日 |
沙漠之狸 |
楊光宇 |
57951 |
吳偉堅,天文攝影的愛好者,作品廣泛發表於國際的天文雜誌,促進天文學在香港的發展。
|
23692
|
Nandatianwenners
|
南大天文学子
|
1997年5月20日
|
|
|
|
南京大学天文人[12]
|
24450 |
Victorchang |
張任謙 |
2000年8月29日 |
蘆葦溪 |
約翰·布勞頓 |
45341 |
張任謙,心臟外科醫生。
|
25240 |
Qiansanqiang |
錢三強 |
1998年10月16日 |
興隆 |
SCAP[10] |
49676 |
紀念錢三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核子科學家,中國原子能計畫的創立者之一。
|
27895 |
Yeduzheng |
葉篤正 |
1996年6月6日 |
興隆 |
SCAP[10] |
68447 |
葉篤正,中國大氣物理學家。
|
29552 |
Chern |
陳 |
1998年2月15日 |
興隆 |
SCAP[10] |
52769 |
陳省身,美籍華裔數學家和教育家,研究包括纖維空間的微分幾何,能應用在數學與數學物理的各個領域。
|
31065 |
Beishizhang |
貝時璋 |
1996年10月10日 |
興隆 |
SCAP[10] |
50464 |
貝時璋,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荣誉所长,生物學家和教育家。
|
32622 |
Yuewaichun |
余惠俊 |
2001年9月11日 |
沙漠之鷹 |
楊光宇 |
106501 |
余惠俊,業餘天文學家,推動香港及中國掩星觀測,訂定各種天文名詞翻譯準則,《香港天文》智能手機應用程式資訊編輯,對天文推廣作出貢獻。
|
33000 |
Chenjiansheng |
陳建生 |
1997年2月11日 |
興隆 |
SCAP[10] |
57951 |
陳建生,天體物理學家,為中國在現代天文學作出貢獻。
|
34778 |
Huhunglick |
胡鴻烈 |
2001年9月10日 |
沙漠之鷹 |
楊光宇 |
59386 |
胡鴻烈,香港大律師,1971年與妻子鍾期榮創辦樹仁學院,後來成為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學。
|
34779 |
Chungchiyung |
鍾期榮 |
2001年9月10日 |
沙漠之鷹 |
楊光宇 |
59387 |
鍾期榮,擔任多年香港樹仁大學校長,1971年與丈夫胡鴻烈創辦樹仁學院。
|
38962 |
Chuwinghung |
朱永鴻 |
2000年10月5日 |
沙漠之狸 |
楊光宇 |
57951 |
朱永鴻,香港資深業餘天文學家,在月球和行星的觀測投入諸多努力。
|
38980 |
Gaoyaojie |
高耀潔 |
2000年10月23日 |
沙漠之狸 |
楊光宇 |
59387 |
高耀潔,退休醫師,中國愛滋病防治的先驅,2001年獲得喬那森曼全球健康人權獎。
|
46669 |
Wangyongzhi |
王永志 |
1996年6月6日 |
興隆 |
SCAP[10] |
68448 |
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
|
47005 |
Chengmaolan |
程茂蘭 |
1998年10月16日 |
興隆 |
SCAP[10] |
56962 |
紀念程茂蘭,第一任北京天文台台長,開創中國在天體物理學的研究。
|
48798 |
Penghuanwu |
彭桓武 |
1997年10月6日 |
興隆 |
SCAP[10] |
56962 |
彭桓武,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
|
56088 |
Wuheng |
武衡 |
1999年1月14日 |
興隆 |
SCAP[10] |
51190 |
紀念武衡,第一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在南極研究的創立者和組織者。
|
58605 |
Liutungsheng |
劉東生 |
1997年10月8日 |
興隆 |
SCAP[10] |
64312 |
劉東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科學家。
|
64288 |
Lamchiuying |
林超英 |
2001年10月18日 |
沙漠之鷹 |
楊光宇 |
62930 |
林超英,前任香港天文台台長,曾任香港觀鳥會會長,促進大眾對全球暖化的認識。
|
64290 |
Yaushingtung |
丘成桐 |
2001年10月22日 |
沙漠之鷹 |
楊光宇 |
69494 |
傑出美籍华人數學家。
|
77318 |
Danieltsui |
崔琦 |
2001年3月27日 |
沙漠之狸 |
楊光宇 |
63641 |
崔琦,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98年與勞夫林和施特默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79419 |
Gaolu |
高鲁 |
1997年6月26日 |
興隆 |
SCAP[10] |
70410 |
高鲁,天文學家,在南京成立中央觀象台。
|
85472 |
Xizezong |
席澤宗 |
1997年6月9日 |
興隆 |
SCAP[10] |
59388 |
席澤宗,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科學史家。
|
88879 |
Sungjaoyiu |
沈祖堯 |
2001年9月25日 |
沙漠之鷹 |
楊光宇 |
71351 |
沈祖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90825 |
Lizhensheng |
李振声 |
1995年9月28日 |
興隆 |
SCAP[10] |
72200 |
李振声,中國生物學家,小麦育种专家。
|
90826 |
Xuzhihong |
許智宏 |
1997年6月9日 |
興隆 |
SCAP[10] |
67219 |
許智宏,中國生物學家。
|
91023 |
Lutan |
陆埮 |
1998年2月23日 |
北京 |
NAOC |
76676 |
陆埮,天体物理学家。
|
94228 |
Leesuikwan |
李瑞均 |
2001年1月31日 |
岩石發現者 |
楊光宇 |
57952 |
李瑞均,曾任香港天文學會副會長,致力於天文推廣教育。
|
100434 |
Jinyilian |
金怡濂 |
1996年6月6日 |
興隆 |
SCAP[10] |
68449 |
金怡濂,中國工程院院士,電腦科學家。
|
120569 |
Huangrunqian |
黃潤乾 |
1995年3月24日 |
興隆 |
SCAP[10] |
64565 |
黃潤乾,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
|
137039 |
Lisiguang |
李四光 |
1998年10月26日 |
興隆 |
SCAP[10] |
67219 |
李四光,中國地質學家。
|
171448 |
Guchaohao |
谷超豪 |
2007年9月11日 |
盱眙 |
CNEOS[11] |
66728 |
谷超豪,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
175410 |
Tsayweanshun |
蔡文祥 |
2006年4月12日 |
鹿林 |
林宏欽、葉泉志 |
78271 |
蔡文祥,台灣天文學家,台灣可見光天文學研究的先驅。
|
175451 |
Linchisheng |
林啟生 |
2006年8月27日 |
鹿林 |
林宏欽、葉泉志 |
89835 |
林啟生,台灣業餘天文學家,鹿林彗星的其中一位發現者。
|
181569[13] |
Leetyphoon |
李太楓 |
2006年11月9日 |
鹿林 |
林宏欽、葉泉志 |
94391 |
李太楓,台灣天文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185364[14] |
Sunweihsin |
孫維新 |
2006年11月12日 |
鹿林 |
林宏欽、葉泉志 |
94391 |
孫維新,致力於天文普及的台灣天文學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
185538[15] |
Fangcheng |
方成 |
2007年12月14日 |
盱眙 |
CNEOS[11] |
71351 |
方成,中國天文學家,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
185640 |
Sunyisui |
孙义燧 |
2008年3月1日 |
盱眙 |
CNEOS[11] |
71351 |
孙义燧,中國天體力學家。
|
199953 |
Minnaiben |
闵乃本 |
2007年4月18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84382 |
紀念闵乃本,中國物理学家。
|
202605 |
Shenchunshan |
沈君山 |
2006年4月18日 |
鹿林 |
葉泉志和楊庭彰 |
|
沈君山,曾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其著作使得當時年輕一代從事天文研究。
|
231346 |
Taofanlin |
陶蕃麟 |
2006年3月10日 |
鹿林 |
林宏欽、葉泉志 |
81071 |
陶蕃麟,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展示組長。
|
236484 |
Luchijen |
呂其潤 |
2006年3月28日 |
鹿林 |
林宏欽、葉泉志 |
83584 |
呂其潤,台灣業餘天文學家。
|
256892 |
Wutayou |
吳大猷 |
2008年2月27日 |
鹿林 |
林啟生、葉泉志 |
75106 75107(勘誤) |
紀念吳大猷、已故中央研究院前院長
|
263906 |
Yuanfengfang |
袁鳳芳 |
2009年3月21日 |
鹿林 |
金彰偉、林啟生 |
83584 |
袁鳳芳,廣東業餘天文學家,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发起人。
|
281564 |
Fuhsiehhai |
傅學海 |
2008年10月23日 |
鹿林 |
蕭翔耀、葉泉志 |
94741 |
傅學海,台灣天文學家。
|
375043 |
Zengweizhou |
曾維舟 |
2007年5月11日 |
鹿林 |
葉泉志、林宏欽 |
95312 |
紀念曾維舟,中國業餘天文學家。
|
120730 |
Zhouyouyuan |
周又元 |
1997年9月26日 |
兴隆 |
SCAP |
111801 |
周又元,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210230 |
Linyuanpei |
林元培 |
2007年9月11日 |
南京 |
紫金山天文台 |
91792 |
林元培,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