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慎

薛慎,字佛护,又作伯护,河东郡汾阴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至北周学者、官员。南青州刺史薛和之子,薛破胡之孙,薛謹曾孙。

薛慎喜好学问,擅长写文章,尤其精通草书。年轻时与同郡的裴叔逸、裴诹之、柳虬、卢柔、李璨等人结为好友。537年(西魏文帝大统三年),他与兄长薛善一同归顺西魏,最初担任丞相府墨曹参军。宇文泰在行台省设立学堂,选拔丞郎及府佐中德行贤明、思维敏捷之人作为学生。薛慎白天处理公务,傍晚前往学堂听讲,先学习六经,之后又研习诸子百家及史书。后来,学生中德行醇厚高尚者被选去在宇文泰身边侍奉并为其读书,薛慎、李璨、李伯良、辛韶、苏衡、夏侯裕、梁旷、梁礼、长孙璋、裴举、薛同、郑朝等十二人被选中。薛慎还担任学师,为学生授课。此外,宇文泰下令薛慎等十二人兼修佛教教义,此后大乘佛学得以盛行。数年后,薛慎担任宜都公的侍读,后转任丞相府记室。东宫建成后,他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之后在保留太子舍人职权的情况下转任太子庶子。他还被加授通直散骑常侍之职,兼任中书舍人,后又转任礼部郎中。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六官制度建立,薛慎担任膳部下大夫。

557年,北周建立后,薛慎任御正下大夫,后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封为淮南县子。他还曾历任师氏中大夫、御伯中大夫等职。保定初年,薛慎出任湖州刺史。当时湖州边境居住着少数民族,民族冲突不断。薛慎召集各族首领,规定他们每月到州府拜访一次,若有要事禀报,也可不受时间限制。每次召见,薛慎都会耐心训诫他们,并赐予酒食。由此,各族对朝廷的归顺及教化得到了推进。后来,薛慎入朝担任蕃部中大夫,后因患病辞职,最终在家中去世。他著有文集,在当时颇为流传。[1][2]

参考資料

  1. ^ 周書》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2. ^ 北史》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