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社会
《街角社会》(全称《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原题Street Corner Society: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n Italian Slum)为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William Foote Whyte)所著民族志书籍,出版于1943年。此书为怀特所著第一部书籍,初版时并未受到重视,然自1955年重新发行以来大受欢迎,成为权威的大学教材,并奠定了怀特之作为参与式观察先驱者的声望。 背景20世纪30年代后半,威廉·富特·怀特接受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员基金,[1][2]前往波士顿北区(North End)生活,其地所居住者多为第一、二代意大利移民。怀特其人生于体面的中上阶层家庭,视北区为贫民区,而意欲深入研究其处的「底层」社会。[3]其居于此地三年半,内中有十八个月与一户意大利裔家庭同住。而以此工作,怀特成为参与式观察的先驱(此方法怀特本人称之为「参与式观察研究」,即participant observer research)。[2] 概要《街角社会》描述有其地区中形形色色的群体与社区,其中「Compaesani」(「同乡」[1])可作一例,是为出身自意大利同一镇上者。 书之第一部分详录当地帮派之如何成型、如何组织。怀特将当地男性青年分为「街角青年」「男大学生」两部分:[1][3]其「街角青年」集中于一定的街角及周边商铺活动,其「男大学生」则更着眼于优质教育及阶层攀升,殊为相对。 书之第二部分则描述有其地区中社会结构、政治及非法团体活动[註 1]几方面间的关系。其亦为当时公共事业振兴署所提供工作之重要性作出明证。 反响本书初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以《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之名于1943年出版,当时名声不显,然1955年再版时深受好评,获得畅销,成为权威的大学教材。其后本书至少得以译成六种语言,重印多版。[2] 然其评价并非只有赞扬。在本书所述之北区,其反响平平,[3]怀特将此处街区描述为「贫民区」,此事亦有人质疑。[5]有波士顿市议会前议员弗雷德里克·C·朗格尼(Frederick C. Langone)者,其人居于北区又与怀特有私交,而认为怀特对此街区有所错误描述:
参看参考文内引注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