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马尔姆广场劫案
诺马尔姆广场劫案(瑞典語:Norrmalmstorgsdramat)发生于1973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第一件通过电视现场直播的罪案。[1]本案的主犯扬-埃里克·奥尔松是一名已经定罪,但向监狱请假外出的罪犯。他抢劫了一家银行,劫持了四名人质。虽然警方最后用催泪弹等武器迫使凶手投降,但被劫持的人质产生了对凶手的同情。这起劫案中人质态度的戏剧性转变引发了公众的兴趣,使本案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劫案过程扬-埃里克·奥尔松是一名武装抢劫和暴力惯犯,16岁时就犯下了自己的第一起罪行。[1]1973年8月23日,奥尔松告假离开监狱,前往斯德哥尔摩诺马尔姆广场的一家银行,并实施抢劫。[2]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赶往现场,两名警察进入银行,其中一人的手被奥尔松开火打伤。[3]奥尔松要求另一名警察坐下并唱歌。[3]之后,奥尔松劫持了四名人质,要求警方把他的朋友克拉克·奥洛夫松、300万瑞典克朗、两把枪、防弹背心、头盔和车辆送到现场。[2] 为了方便和奥尔松谈判,政府批准警方带欧洛弗森来到案发银行。人质之一的克里斯蒂安·恩马克称她和奥尔松及欧洛弗森在一起“感到安全”,并害怕警方使用武力导致情势升级。[4]奥尔松和欧洛弗森挡住了用来存放人质的金库。警方谈判专家告诉他们可以驾车离开银行,但必须把人质留下,不得带走。[5] 奥尔松打电话给时任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放言将杀害人质。他抓住一名人质的脖子,人质高声叫喊起来。[3]第二天,人质恩马克打给帕尔梅,称帕尔梅的态度令她不悦,要求帕尔梅允许劫匪和人质离开。[3] 欧洛弗森唱着歌在金库里来回走动。[3]8月26日,警方从金库上方的公寓钻了一个地洞,通过这个地洞拍摄了劫持人质的照片;欧洛弗森也两次通过这个地洞射击,后一次射击击中了一名警察的手和脸部。[1] 奥尔松利用手中的武器威胁警方,若警方使用催泪弹,他将杀死所有人质;[6]然而在8月28日,警方还是动用了催泪武器。投下半小时后,两名劫匪投降。人質没有受到終身傷害。[1] 后续发展奥尔松和欧洛弗森两人都被起诉定罪并投入监狱,但欧洛弗森辩称自己只是努力控制事态,并没有协助奥尔松犯罪。之后,上诉法院撤销了对欧洛弗森的判决。欧洛弗森和恩马克后来见过几面,两家结为友人。欧洛弗森后来又实行了其他犯罪行为。[1] 另一方面,奥尔松被判处10年监禁,[7]在狱中收到了许多异性“崇拜者”寄来的信(但需注意的是,奥尔松并未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和人质订婚[8])。出狱后,奥尔松曾逃避瑞典警察的追捕,後來于2006年重回警方视线。但那时,警方已经不再追查他的金融犯罪行为。[9] 本案中被劫持的人质表现出对劫匪的同情,这种情结被瑞典犯罪学家尼尔斯·贝耶洛特取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10]案发时这些人质虽然受到奥尔松的威胁,但他们并没对警方或彼此产生敌意。[1] 1996年,奥尔松和他的泰国妻子移居至泰國東北部[3][11],2013年回到瑞典。2009年,他的自传《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瑞典出版。[1] 流行文化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