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9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公布3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26處。
- 1985年,贵政发〔1985〕111号文件,公布贵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1988年,贵县撤县设市。1995年,县级贵港市升级为地级贵港市。
- 2007年10月30日,贵政发〔2007〕36号《关于公布贵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公佈第一批共7處。
- 2011年12月21日,贵政发〔2011〕28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贵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公佈第二批共14處。
- 2022年9月1日,贵政发〔2022〕12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贵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和调整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的通知》,公佈第三批共5處[2]。
第一批
第二批
貴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
序號 |
分類號 |
名稱 |
時代 |
地點 |
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 |
坐標 |
圖片 |
備註
|
1 |
E3 |
中秋起義紀念碑園 |
1987年 |
|
|
|
|
|
2 |
F5 |
平塘鄭氏祖祠 |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 |
|
|
|
|
|
3 |
C6 |
下街李氏祖祠 |
清代 |
|
|
|
|
|
4 |
C7 |
大嶺鎮安廟 |
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 |
大嶺鄉大嶺村5隊 |
保護範圍:左、右、后三面屋簷滴水範圍為界,前及正門中軸線25米為半徑扇形的範圍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為基線外延15米為界。 |
|
|
|
5 |
E4 |
陳培仁烈士墓 |
1982年 |
覃塘街道覃塘社區瓦古嶺西側 |
保護範圍:以墓頂為中心,東面外延50米,南至水田邊,西面外延50米,北到村水泥公路南邊的範圍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為基線外延30米為界。 |
|
|
|
6 |
E5 |
中共廣西省代表大會(羅村會議)舊址 |
1936年 |
三里鎮三里社區羅村屯 |
保護範圍:原建築物、陳列室的週邊牆根外延5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延10米為界。 |
|
|
|
7 |
F1 |
南山舍利塔 |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4年) |
|
|
|
|
|
8 |
F2 |
黃練潘氏祖祠 |
1936 |
黃練鎮居仕小學內 |
保護範圍:左、右、后三面滴水界外延5米,前面滴水界外延9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向外延伸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
|
|
|
9 |
F3 |
萬固橋 |
清同治年十二年(公元1837年) |
|
|
|
|
|
10 |
C8 |
平坡邱氏祖祠 |
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 |
|
|
|
|
|
11 |
F4 |
君子垌客家圍屋羣 |
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 |
|
|
|
|
|
12 |
F5 |
東湖登龍橋 |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 |
|
|
|
|
|
13 |
F7 |
南江村黃氏祖祠 |
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 |
|
|
|
|
|
14 |
F8 |
茶山李煥華故居 |
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8年) |
|
|
|
|
|
第三批
序號 |
编号 |
名稱 |
年代 |
类别 |
地點 |
坐標 |
圖片 |
備註
|
1 |
Ⅰ-1 |
贵城遗址 |
秦至清 |
古遗址 |
港北区人民东路36号周边 |
|
|
2024年1月,由桂林郡遗址更名
|
1 |
Ⅱ-1 |
橘井名区牌楼 |
清末民初 |
古建筑 |
港南区南江社区 |
|
|
|
1 |
Ⅲ-1 |
洪秀全在贵县赐谷村活动遗址 |
清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港北区庆丰镇西谷村赐谷小学内 |
|
|
|
2 |
Ⅲ-2 |
贵县抗日自卫军指挥部旧址 |
1945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下赖屯 |
|
|
|
3 |
Ⅲ-3 |
凌动村反击战瞭望塔 |
1949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覃塘區樟木鎮凌動村雙鳳山 |
|
|
|
相关
参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