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和國軍總參謀部政戰總局
政戰總局(越南语:Tổng cục Chiến tranh Chính trị/總局戰爭政治)是隸屬於越南共和國國防部的宣傳機構。該機構成立於第一共和國時期,名爲“心理戰署”(越南语:Nha Chiến tranh Tâm lý),旨在在越南戰爭期間建立軍隊的基本政治意識,並深入動員人民。政戰總局視阮廌爲聖祖[1]。 歷史到了第二共和國時期,心理戰署被重組爲政戰總局。該機構有五個分局:
心理戰署還在西貢黎聖宗街15號總部爲軍人組織課程。 AVT樂隊成立於1958年,由英靈、雲山和俊登三位歌手組成,是心理戰署的文藝團體之一。[2] 政戰總局1965年,心理戰署被更名爲越南共和國軍總參謀部下屬的政治戰爭總局。 在各軍、兵種、軍團、師、軍校、訓練中心、小區的每個單位都有政戰分區或部門,並有政戰副參謀的職務以管理該部門事務。此外還有配合各特區和軍區的政戰營: 報刊包括:前線日報( Nhật báo Tiền tuyến),指導月刊(Nguyệt san Chỉ đạo),共和戰士半月刊(Bán nguyệt san Chiến sĩ Cộng hòa),前鋒月刊(Nguyệt san Tiền phong)。宣慰總署有三份宗教月刊:天主教的《精神》(Tinh thần),佛教的《大慈悲》(Đại từ bi)和新教的《信念》(Niềm tin)。 越南共和國的政戰部門選擇了越南民族英雄阮廌作為該部門的聖祖。 組織
政訓局政訓局的主要工作是在課堂和生活中對士兵進行教育。在政戰學校於1967年遷往大叻前,政訓局還負責管理這個學校。該機構創作了多首歌曲,以鼓舞軍民的鬥志,如《旗幟飄揚在廣治古城上》(Cờ bay trên cổ thành Quảng Trị)、《誓不背叛故鄉》(Thề không phản bội quê hương)、《在槍口上》(Trên đầu súng)、《凱歌》(Bài ca chiến thắng)、《敵寇從北方入侵》(Giặc từ miền Bắc vô đây)[4]等。 心理戰局心理戰局管理軍隊電臺、《前線》報等動員人民工作。在心理戰局中做出不小貢獻的是中央文藝特種團,許多音樂家、歌手和演員爲軍隊和民眾做出文藝表演。 面向北越和越共軍隊,心理戰局運營廣播“自由之聲”(Tiếng nói Tự do)、“越南母親”(Mẹ Việt Nam)、“愛國聖劍”(Gươm thiêng Ái quốc)、“南部之聲”(Tiếng nói Nam Bộ)、“高棉之聲”(Tiếng nói Khmer)和“印度支那民族陣線”(Mặt trận Dân tộc Đông Dương)。后兩個電臺旨在分裂紅色高棉和在柬埔寨避難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5] 社會局社會局有一個培訓社會女助理和軍官的設施,以聯繫士兵家屬,探望傷兵以及幫助死者家屬。佛教、天主教和新教的宣慰署都隸屬於社會局。 軍人福利商店局這是一個給士兵和軍人家庭供應低於市場價格的煙草、煉乳、砂糖等必需品的機構。 政戰大學![]() 該校首先是1956年成立的梅樹心理戰軍事情報學院(trường Quân báo Tâm lý chiến Cây Mai)[6]。1964年,學校正式更名爲政戰學校,隸屬於政訓局。1966年,根據3月18日第48/SL/QP號法令,該校成爲政戰大學,並遷往大叻武性路78號,於1967年1月1日正式運營。1973年,該校在大叻支棱區擴建了校區,目的是培訓軍官學生。舊校區則專門爲受訓單位的軍官組織基本、中級和高級的政戰培訓課程。截至1975年,該校舉辦了40期培訓。此外,該大學還培訓了6期爲期兩年及以上的軍官課程(原爲在國家軍事學校接受培訓的學生),其中四期的912名學生全部以現役少尉軍銜畢業,其餘兩期在受訓期間,發生了四三〇事件。[7] 1975年4月政戰總局指揮部
歷任總局長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