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受中國的影響,970年丁部領仿照中國使用年號制度,建元「太平」。其後一直使用年號紀年,至1945年阮朝滅亡才廢止。
越南君主改元往往在即位之時改元或者隔年時改元。阮朝以前的君主有的使用一個年號,有的在位時經常改元,最少的兩次,最多的如李朝仁宗李乾德,在位56年共使用了八個年號。阮朝以後的君主按照中國一世一元制,終其位不再改元,只使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可用年號來稱呼阮朝的君主,例如嘉隆帝、嗣德帝、保大帝等等。
年號的用字,多數為二字年號,共有133個;少數為四字年號,共有20個,大多集中在李朝。
該列表包括了越南历史上各朝代、起事政权所使用的153個年号,按照朝代分章節。該朝代同時期的其他政權年號列於該朝代之後,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年份後注明農曆月份(農曆用漢字表示,公曆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使用年數以1年、2年、3年計算,使用不足1年的也是按1年計算。灰色背景的年號為用其他政權的年號。
前李朝
使用了1個年號。
前李朝(544年-602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李賁(在位:544年-548年)
|
天德
|
544年正月-548年三月
|
5年
|
又作“大德”。
|
丁朝
使用了1個年號。
丁朝(968年-980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丁部領(在位:968年-979年)
|
太平
|
970年正月-980年七月
|
11年
|
太平四年(979年)十月廢帝丁璿即位後沿用。
|
丁璿(在位:979年-980年)
|
前黎朝
使用了4個年號。
前黎朝(980年-1009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黎桓(在位:980年-1005年)
|
天福
|
980年七月-988年
|
9年
|
越南舊史年紀諸本皆以981年為天福元年。
|
兴统 |
989年正月-993年 |
5年 |
|
應天
|
994年正月-1007年
|
14年
|
應天十二年(1005年)十月黎龍鉞、黎龍鋌即位後沿用。
|
黎龍鋌(在位:1005年-1009年)
|
景瑞
|
1008年-1009年
|
2年
|
景瑞二年(1009年)十月李公蘊即位後沿用。
|
李朝
使用了33個年號。
李朝(1009年-1226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李太祖李公蘊(在位:1009年-1028年)
|
順天
|
1010年-1028年三月
|
19年
|
|
李太宗李佛瑪(在位:1028年-1054年)
|
天成
|
1028年三月-1034年四月
|
7年
|
|
通瑞
|
1034年四月-1039年六月
|
6年
|
|
乾符有道
|
1039年六月-1042年
|
4年
|
|
明道
|
1042年-1044年十一月
|
3年
|
|
天感聖武
|
1044年十一月-1049年二月
|
6年
|
|
崇興大寶
|
1049年二月-1054年十月
|
6年
|
|
李聖宗李日尊(在位:1054年-1072年)
|
龍瑞太平
|
1054年十月-1058年
|
5年
|
|
彰聖嘉慶
|
1059年-1066年正月
|
8年
|
|
龍章天嗣
|
1066年正月-1068年二月
|
3年
|
《越史略》作「龍彰天嗣」。
|
天貺寶象
|
1068年二月-1069年七月
|
2年
|
|
神武
|
1069年七月-1072年正月
|
4年
|
|
李仁宗李乾德(在位:1072年-1127年)
|
太寧
|
1072年正月-1076年四月
|
5年
|
李兆洛《紀元編》云一作「泰寧」。
|
英武昭勝
|
1076年四月-1085年二月
|
10年
|
|
廣祐
|
1085年二月-1092年八月
|
8年
|
《大越史記全書》未記二月改元事。
|
會豐
|
1092年八月-1100年
|
9年
|
|
龍符元化
|
1101年正月-1109年
|
9年
|
《越史略》和傳世碑刻均作“龍符元化”,《大越史記全書》作“龍符”。
|
會祥大慶
|
1110年-1119年
|
10年
|
|
天符睿武
|
1120年正月-1126年
|
7年
|
|
天符慶壽
|
1127年
|
1年
|
天符慶壽元年(1127年)十二月李神宗即位後沿用。
|
李神宗李陽煥(在位:1127年-1138年)
|
天順
|
1128年正月-1132年
|
5年
|
《越史略》作“大順”。
|
天彰寶嗣
|
1133年正月-1138年十月
|
6年
|
|
李英宗李天祚(在位:1138年-1175年)
|
紹明
|
1138年十月-1140年二月
|
3年
|
|
大定
|
1140年二月-1162年
|
23年
|
|
政隆寶應
|
1163年正月-1174年二月
|
12年
|
|
天感至寶
|
1174年二月-1175年
|
2年
|
天感至寶二年(1175年)七月李高宗即位後沿用。
|
李高宗李龍𣉙(在位:1175年-1210年)
|
貞符
|
1176年正月-1186年七月
|
11年
|
|
天資嘉瑞
|
1186年七月-1202年八月
|
17年
|
|
天嘉寶祐
|
1202年八月-1205年三月
|
4年
|
《越史略》作“天資寶祐”。
|
治平龍應
|
1205年三月-1210年
|
6年
|
治平龍應六年(1210年)十月李惠宗即位後沿用。
|
李惠宗李旵(在位:1210年-1224年)
|
建嘉
|
1211年正月-1224年十月
|
14年
|
|
李元皇(在位:1214年-1216年)
|
乾寧
|
1214年三月-1216年春
|
3年
|
《大越史記全書》未記此事。
|
李昭皇李天馨(在位:1224年-1225年)
|
天彰有道
|
1224年十月-1225年十二月
|
2年
|
|
陳朝
陳朝共計使用了19個年號,地方民變政權1個年號。
陳朝(1226年-1400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陳太宗陳煚(在位:1225年-1258年)
|
建中
|
1225年十二月-1232年七月
|
8年
|
|
天應政平 |
1232年七月-1251年二月 |
20年 |
|
元豐
|
1251年二月-1258年二月
|
8年
|
|
陳聖宗陳晃(在位:1258年-1278年)
|
紹隆
|
1258年二月-1272年
|
15年
|
|
寶符
|
1273年正月-1278年
|
6年
|
寶符六年(1278年)十月陳仁宗即位後沿用。
|
陳仁宗陳昑(在位:1278年-1293年)
|
绍宝
|
1279年正月-1285年九月
|
7年
|
|
重興
|
1285年九月-1293年三月
|
9年
|
|
陳英宗陳烇(在位:1293年-1314年)
|
興隆
|
1293年三月-1314年三月
|
22年
|
|
陳明宗陳奣(在位:1314年-1329年)
|
大慶
|
1314年三月-1323年
|
10年
|
|
開泰
|
1324年正月-1329年二月
|
6年
|
|
陳憲宗陳旺(在位:1329年-1341年)
|
開祐
|
1329年二月-1341年八月
|
13年[註 1]
|
|
陳裕宗陳暭(在位:1341年-1369年)
|
紹豐
|
1341年八月-1357年
|
17年
|
|
大治
|
1358年正月-1369年六月
|
12年
|
|
昏德公楊日禮(在位:1369年-1370年)
|
大定
|
1369年六月-1370年十一月
|
2年
|
|
陈艺宗陳暊(在位:1370年-1372年)
|
紹慶
|
1370年十一月-1372年
|
3年
|
紹慶三年(1372年)十一月陳睿宗即位後沿用。
|
陳睿宗陳曔(在位:1372年-1377年)
|
隆慶
|
1373年正月-1377年五月
|
5年
|
|
陳廢帝陳晛(在位:1377年-1388年)
|
昌符
|
1377年五月-1388年十二月
|
12年
|
|
陳順宗陳顒(在位:1388年-1398年)
|
光泰
|
1388年十二月-1398年三月
|
11年
|
|
陳少帝陳𬊌(在位:1398年-1400年)
|
建新
|
1398年三月-1400年二月
|
3年
|
|
陳朝時期起事政權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年數
|
备注
|
熙元
|
1379年
|
阮補
|
1年
|
|
胡朝
胡朝使用了3個年號。
胡朝(1400年-1407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胡季犛(在位:1400年)
|
聖元
|
1400年二月-十二月
|
1年
|
聖元元年(1400年)十二月胡漢蒼即位後沿用。 《明史·安南傳》作“元聖”,李兆洛《紀元編》云又作「天聖」。
|
胡漢蒼(在位:1400年-1407年)
|
紹成
|
1401年-1402年
|
2年
|
李兆洛《紀元編》云一作「紹聖」。
|
開大
|
1403年-1407年五月
|
5年
|
|
後陳朝
後陳朝使用了3個年號,地方民變政權2個年號。
後陳朝(1407年-1413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簡定帝(在位:1407年-1409年)
|
興慶
|
1407年十月-1409年三月
|
3年
|
|
重光帝(在位:1409年-1413年)
|
重光
|
1409年三月-1413年十一月
|
5年
|
李兆洛《紀元編》云《續通考》作「慶元」。
|
陳暠(在位:1426年-1428年)
|
天慶
|
1426年十一月-1428年正月
|
3年
|
|
屬明時期起事政權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年數
|
备注
|
永寧
|
1417年-1420年
|
范玉
|
4年
|
|
永天
|
1420年六月
|
黎餓
|
1年
|
越南有“永天通寶”銅錢傳世。
|
後黎朝前期
後黎朝前期使用了14個年號,地方民變政權4個年號。
後黎朝前期(1428年-1527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黎太祖黎利(在位:1428年-1433年)
|
順天
|
1428年三月-1433年
|
6年
|
順天六年(1433年)九月黎太宗即位後沿用。
|
黎太宗黎元龍(在位:1433年-1442年)
|
紹平
|
1434年-1439年
|
6年
|
|
大寶
|
1440年-1442年
|
3年
|
大寶三年(1442年)八月黎仁宗即位後沿用。
|
維寧
|
?
|
?
|
李兆洛《紀元編》云見《類聚考》。
|
黎仁宗黎邦基(在位:1442年-1459年)
|
大和
|
1443年-1453年
|
11年
|
李兆洛《紀元編》作「大利」,注一作「太和」。
|
延寧
|
1454年-1459年十月
|
6年
|
|
黎宜民(在位:1459年-1460年)
|
天興
|
1459年十月-1460年六月
|
2年
|
李兆洛《紀元編》作「天與」,注或作「天興」。
|
黎聖宗黎思誠(在位:1460年-1497年)
|
光順
|
1460年六月-1469年
|
10年
|
|
洪德
|
1470年-1497年
|
28年
|
洪德二十八年(1497年)二月黎憲宗即位後沿用。
|
黎憲宗黎鏳(在位:1497年-1504年)
|
景統
|
1498年-1504年六月
|
7年
|
|
黎肅宗黎敬甫(在位:1504年)
|
泰貞
|
1504年六月-十二月
|
1年
|
泰貞元年(1504年)十二月黎威穆帝即位後沿用。
|
威穆帝黎濬(在位:1504年-1509年)
|
端慶
|
1505年-1509年十二月
|
5年
|
|
襄翼帝黎瀠(在位:1509年-1516年)
|
洪順
|
1509年十二月-1516年四月
|
8年
|
|
黎昭宗黎椅(在位:1516年-1522年)
|
光紹
|
1516年四月-1522年七月
|
7年
|
李兆洛《紀元編》作「元始」。
|
黎恭皇黎椿(在位:1522年-1527年)
|
統元
|
1522年八月-1527年六月
|
6年
|
|
黎初朝時期起事政權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年數
|
备注
|
天應
|
1516年四月-十一月
|
陳暠
|
1年
|
《明史·安南傳》作“應天”。越南有“天應通寶”銅錢傳世。
|
宣和
|
1516年十一月-1521年九月
|
陳㫒
|
6年
|
|
大德
|
1518年九月-1519年春季
|
黎榜
|
2年
|
立半年廢。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作“天德”。
|
天憲
|
1519年春季-九月
|
黎槱
|
1年
|
|
莫朝
莫朝及高平莫氏使用了19個年號。
莫朝(1527年-1592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莫太祖莫登庸(在位:1527年-1529年)
|
明德
|
1527年-1529年
|
3年
|
|
莫太宗莫登瀛(在位:1530年-1540年)
|
大正
|
1530年-1540年
|
11年
|
大正十一年(1540年)正月莫憲宗即位後沿用。
|
莫憲宗莫福海(在位:1540年-1546年)
|
廣和
|
1541年-1546年
|
6年
|
廣和六年(1541年)五月莫宣宗即位後沿用。
|
莫宣宗莫福源(在位:1546年-1564年)
|
永定
|
1547年-1548年
|
2年[註 2]
|
|
景曆
|
1548年-1555年
|
8年[註 3]
|
|
光宝
|
1555年-1564年
|
10年[註 4][1]
|
光寶十年(1564年)二月莫茂洽即位後沿用。
|
莫茂洽(在位:1564年-1592年)
|
淳福
|
1565年-1568年
|
4年[註 5]
|
|
崇康
|
1568年-1578年二月
|
11年[註 6]
|
|
延成
|
1578年二月-1585年
|
8年
|
|
端泰
|
1585年-1588年
|
4年[註 7]
|
|
興治
|
1588年-1591年
|
4年[註 8]
|
|
洪寧
|
1591年-1592年十一月
|
2年
|
|
武安
|
1592年十一月-十二月
|
1年
|
由莫全監國。
|
高平莫氏(1592年-1683年)
年號
|
起訖時間
|
使用年數
|
備注
|
莫敬止(在位:1592年-1593年)
|
寶定
|
1592年十二月
|
1年
|
|
康佑
|
1593年
|
1年
|
|
莫敬恭(在位:1593年-1625年)
|
乾統
|
1593年-1625年
|
33年
|
|
莫敬寬(在位:1618年-1638年)
|
隆泰
|
1618年-1625年
|
8年
|
|
莫敬完(在位:1638年-1661年)
|
順德
|
1638年-1661年[註 9]
|
24年
|
|
莫元清(在位:1661年-1679年)
|
永昌
|
1661年-1679年
|
19年[2]
|
越南正史不載。[註 10]
|
後黎朝後期
後期朝後期使用了29個年號,地方民變政權4個年號。
後黎朝後期(1533年-1789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黎莊宗黎寧(在位:1533年-1548年)
|
元和
|
1533年正月-1548年
|
16年
|
元和十六年(1533年)正月黎中宗即位後沿用。
|
後寧
|
?
|
?
|
僅見李兆洛《紀元編》,云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元。
|
黎中宗黎暄(在位:1548年-1556年)
|
順平
|
1549年-1556年
|
8年
|
順平八年(1556年)正月黎英宗即位後沿用。
|
黎英宗黎維邦(在位:1556年-1572年)
|
天祐
|
1557年
|
1年
|
|
正治
|
1558年-1571年
|
14年
|
|
洪福
|
1572年
|
1年
|
|
黎世宗黎維潭(在位:1572年-1599年)
|
嘉泰
|
1573年-1577年
|
5年
|
|
光興
|
1578年-1599年
|
22年
|
光興二十二年(1599年)八月黎敬宗即位後沿用。
|
黎敬宗黎維新(在位:1599年-1619年)
|
慎德
|
1600年正月-十一月
|
1年
|
|
弘定
|
1600年十一月-1619年六月
|
20年
|
|
黎神宗黎維祺(在位:1619年-1643年)
|
永祚
|
1619年六月-1629年四月
|
11年
|
|
德隆
|
1629年四月-1635年十月
|
7年
|
|
陽和
|
1635年十月-1643年十月
|
9年
|
|
黎真宗黎維祐(在位:1643年-1649年)
|
福泰
|
1643年十月-1649年十月
|
7年
|
|
黎神宗黎維祺(在位:1649年-1662年)
|
慶德
|
1649年十月-1653年二月
|
5年
|
|
盛德
|
1653年二月-1658年二月
|
6年
|
|
永壽
|
1658年二月-1662年九月
|
5年
|
|
萬慶
|
1662年九月-十二月
|
1年
|
萬慶元年(1662年)十一月黎玄宗即位後沿用。
|
黎玄宗黎維䄔(在位:1662年-1671年)
|
景治
|
1663年-1671年
|
9年
|
景治九年(1671年)十一月黎嘉宗即位後沿用。
|
黎嘉宗黎維禬(在位:1671年-1675年)
|
陽德
|
1672年-1674年十月
|
3年
|
|
德元
|
1674年十月-1675年
|
2年
|
德元二年(1675年)六月黎熙宗即位後沿用。
|
黎熙宗黎維祫(在位:1675年-1705年)
|
永治
|
1676年-1680年十月
|
5年
|
|
正和
|
1680年十月-1705年四月
|
26年
|
|
黎裕宗黎維禟(在位:1705年-1729年)
|
永盛
|
1705年四月-1720年六月
|
16年
|
|
保泰
|
1720年六月-1729年四月
|
10年
|
|
昏德公黎維祊(在位:1729年-1732年)
|
永慶
|
1729年四月-1732年八月
|
4年
|
|
黎純宗黎維祥(在位:1732年-1735年)
|
龍德
|
1732年八月-1735年四月
|
4年
|
|
黎懿宗黎維祳(在位:1735年-1740年)
|
永佑
|
1735年四月-1740年五月
|
6年
|
|
黎顯宗黎維祧(在位:1740年-1786年)
|
景興
|
1740年五月-1786年
|
47年
|
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七月黎愍帝即位後沿用。 阮福映使用至景興年號至六十三年(1802年)。
|
黎愍帝黎維祁(在位:1786年-1789年)
|
昭統
|
1787年-1789年正月
|
3年
|
|
黎中興朝時期起事政權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年數
|
备注
|
光照
|
1533年-1536年
|
黎憲
|
4年
|
年號見於《明史·安南傳》,越南史籍並未記載此事。李兆洛《紀元編》云一作「光紹」。
|
羅平
|
1594年
|
武登
|
1年
|
|
大德
|
1595年-1597年
|
阮明智
|
3年
|
|
福德
|
1596年-1597年
|
阮当明
|
2年
|
|
西山朝
西山阮氏共使用了4個年號,南河阮氏使用黎顯宗景興年號。
西山阮氏(1778年-1802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泰德帝阮岳(在位:1778年-1793年)
|
泰德
|
1778年四月-1793年
|
16年
|
泰德十一年(1788年)十一月,阮惠自立,改元光中。阮岳保持帝號至十六年(1793)病死。
|
光中帝阮惠(在位:1788年-1792年)
|
光中
|
1788年十一月-1792年
|
5年
|
光中五年(1792年)九月阮光纘即位後沿用。
|
景盛帝阮光纘(在位:1792年-1802年)
|
景盛
|
1793年-1801年五月
|
9年
|
|
寶興
|
1801年五月-1802年六月
|
2年
|
|
南河阮氏(1780年-1802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阮福映(在位:1780年-1802年)
|
景興
|
1780年正月-1802年五月
|
16年
|
使用黎顯宗年號。(景興四十一年至六十三年)
|
阮朝
阮朝共使用了12個年號。
阮朝(1802年-1955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年數
|
备注
|
嘉隆帝阮福映(在位:1802年-1819年)
|
嘉隆
|
1802年五月-1819年
|
18年
|
|
明命帝阮福晈(在位:1820年-1840年)
|
明命
|
1820年-1841年正月
|
22年
|
一作「明猛」。[3] 明命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明命帝去世,明年正月紹治帝即位改元紹治。
|
紹治帝阮福暶(在位:1841年-1847年)
|
紹治
|
1841年正月-1847年
|
7年
|
一作「泰祈」。[3] 紹治七年(1847年)十月嗣德帝即位後沿用。
|
嗣德帝阮福時(在位:1847年-1883年)
|
嗣德
|
1848年-1883年
|
36年
|
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六月育德帝、協和帝、十一月建福帝即位後沿用。
|
協和帝阮福昇(在位:1883年)
|
協和
|
原定
|
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协和帝即位,改明年為協和元年。十月被廢,年號未及使用。
|
建福帝阮福昊(在位:1883年-1884年)
|
建福
|
1884年
|
1年
|
建福元年(1884年)六月咸宜帝即位後沿用。
|
咸宜帝阮福明(在位:1884年-1885年)
|
咸宜
|
1885年-1888年八月
|
4年
|
咸宜元年(1885年)八月法國立同慶帝後沿用。 参加勤王运动的义军使用咸宜年号至1890年代。
|
同慶帝阮福昪(在位:1885年-1888年)
|
同慶
|
1885年十月-1889年正月
|
5年
|
改咸宜元年(1885年)十月以后为同庆乙酉年,明年(1886年)为同庆元年。 同慶三年(1888年)十二月同慶帝去世,明年正月成泰帝即位改元成泰。
|
成泰帝阮福昭(在位:1889年-1907年)
|
成泰
|
1889年正月-1907年七月
|
19年
|
|
維新帝阮福晃(在位:1907年-1916年)
|
維新
|
1907年七月-1916年四月
|
10年
|
|
啟定帝阮福晙(在位:1916年-1925年)
|
啟定
|
1916年四月-1925年
|
10年
|
啟定十年(1925年)九月二十日啟定帝去世,十一月二十四日保大帝即位後沿用。
|
保大帝阮福晪(在位:1925年-1945年)
|
保大
|
1926年-1945年七月[註 11]
|
20年
|
保大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正式退位。
|
注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
前李朝 | |
---|
丁朝 | |
---|
前黎朝 |
- 天福980-988
- 兴统989-993
- 應天994-1007
- 景瑞1008-1009
|
---|
李朝 | |
---|
陳朝 |
- 建中1225-1232
- 天應政平1232-1251
- 元豐1251-1258
- 紹隆1258-1272
- 寶符1273-1278
- 绍宝1279-1285
- 重興1285-1293
- 興隆1293-1314
- 大慶1314-1323
- 開泰1324-1329
- 開祐1329-1341
- 紹豐1341-1357
- 大治1358-1369
- 大定1369-1370
- 紹慶1370-1372
- 隆慶1373-1377
- 昌符1377-1388
- 光泰1388-1398
- 建新1398-1400
|
---|
胡朝 |
- 聖元1400
- 紹成1401-1402
- 開大1403-1407
|
---|
後陳朝 |
- 興慶1407-1409
- 重光1409-1413
- 天慶1426-1428
|
---|
後黎朝 (前期) |
- 順天1428-1433
- 紹平1434-1439
- 大寶1440-1442
- 大和1443-1453
- 延寧1454-1459
- 天興1459-1460
- 光順1460-1469
- 洪德1470-1497
- 景統1498-1504
- 泰貞1504
- 端慶1505-1509
- 洪順1509-1516
- 光紹1516-1522
- 統元1522-1527
|
---|
莫朝 |
- 明德1527-1529
- 大正1530-1540
- 廣和1541-1546
- 永定1547-1548
- 景曆1548-1555
- 光宝1555-1564
- 淳福1565-1568
- 崇康1568-1578
- 延成1578-1585
- 端泰1585-1588
- 興治1588-1591
- 洪寧1591-1592
- 武安1592
|
---|
後黎朝 (後期) |
- 元和1533-1548
- 順平1549-1556
- 天祐1557
- 正治1558-1571
- 洪福1572
- 嘉泰1573-1577
- 光興1578-1599
- 慎德1600
- 弘定1600-1619
- 永祚1619-1629
- 德隆1629-1635
- 陽和1635-1643
- 福泰1643-1649
- 慶德1649-1653
- 盛德1653-1658
- 永壽1658-1662
- 萬慶1662
- 景治1663-1671
- 陽德1672-1674
- 德元1674-1675
- 永治1676-1680
- 正和1680-1705
- 永盛1705-1720
- 保泰1720-1729
- 永慶1729-1732
- 龍德1732-1735
- 永佑1735-1740
- 景興1740-1786
- 昭统1787-1789
|
---|
西山朝 |
- 泰德1778-1793
- 光中1788-1792
- 景盛1793-1801
- 寶興1801-1802
|
---|
阮朝 |
- 嘉隆1802-1819
- 明命1820-1841
- 紹治1841-1847
- 嗣德1848-1883
- 協和(預定1884)
- 建福1884
- 咸宜1885
- 同慶1885-1888
- 成泰1889-1907
- 維新1907-1916
- 啟定1916-1925
- 保大1926-1945
|
---|
其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