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图书馆》(西班牙語:La biblioteca de Babel),又译作《巴别图书馆》,是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构想了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其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特定字符组合的410页的书籍。
这部小说最初于1939年以散文形式出版,书名为《全库图书馆》(La Biblioteca Total),后发表于博尔赫斯194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El jardí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中[1][2],该小说集由西班牙语写成。而整部小说集又被他后来颇具影响的作品集《虚构集》(1944年)所收录。1962年,同时出现了两个英语翻译版本,一个是收录于由詹姆斯·E·厄比(James E. Irby)翻译的名为《迷宫》的博尔赫斯作品集中,另一个是由安东尼·科里根(Anthony Kerrigan)所翻译,作为整本《虚构集》中合作翻译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延续了博尔赫斯1939年的散文作品《全库图书馆》(La Biblioteca Total)中的“全库图书馆”这一主题,而博尔赫斯的下面这段话则肯定了库尔德·拉斯维茨(Kurd Lasswitz)在1901年的短篇故事 Die Universalbibliothek 中开创了了这一主题[4][5]:
亚里士多德将某些例子归功于德谟克利特和利伽丘普斯,这些例子明显地预示了这个主题,但它后来的发明者是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而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库尔德·拉斯维茨(Kurd Lasswitz)……在Theodor Wolff的书《与龟赛跑》(The Race with the Tortoise ,柏林,1919年)中,Theodor Wolff 博士提出这个主题可能是从拉蒙·柳利的思考机器衍生而来,或者仅是对他的模仿……他的游戏是使用通用的拼写符号,而不是语言中的词汇……拉斯维茨得出了25个符号(22个字母、空格、句号、逗号),这些符号的重新组合和重复涵盖了所有语言中可能表达的一切内容。这些变化总和将构成一个巨大的全库图书馆。拉斯维茨敦促人类建立这个非人类的图书馆,图书馆将自发地组织起来,而不是由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和安排。(Wolff的《与龟赛跑》阐述了这个不可能的图书馆的建立和规模。)[6]
在这篇小说中,博尔赫斯的许多标志性主题都得到了展现,包括无限、真实、卡巴拉式推理和迷宫。图书馆的概念经常被与博雷尔的打字猴定理进行比较。虽然在《通天塔图书馆》中没有提到猴子或打字机,但博尔赫斯在《全库图书馆》中提到了这个类比:“几只有打字机的猴子在永恒的时间中便会写出大英博物馆的所有书籍。” 在这个故事中,最接近的是这句话:“一个亵渎神明的教派建议……所有人都应该将字母和符号搅弄在一起,直到他们通过一个不太可能的机会,构造出这些经典著作。” 博尔赫斯在书中间接提到了莎士比亚的想法,因为图书馆中的一本书中唯一能辨认出来的句子是“噢,时间,你的金字塔”(O time thy pyramids),这显然是取自莎士比亚的第123首十四行诗,该诗开头的几行是“No Time, thou shalt not boast that I do change, Thy pyramids...”
"The Library of Babel"是由Jonathan Basile创建的网站,模拟了博尔赫斯的图书馆的英文版本。他创建的算法通过穷举29个字符的每一种组合(包括26个英文字母、空格、逗号和句号)来生成一本“书”。每本书都标有坐标,对应于它在六边形图书馆上的位置(六边形名称、墙编号、书架编号和书名)。该网站包含所有可能的3200字符的页面,大约有“10^4677本书”[17][18]。
在 Steven L. Peck 的中篇小说《在地狱的短暂逗留》(2009年)中,主人公必须在一个包含所有可能的书籍的图书馆中找到他一生的故事。小说中,博尔赫斯的故事被直接提到,尽管图书馆的结构非常不同。
^Borges, Jorge Luis. The Total Library: Non-Fiction 1922–1986. 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 London, 2000. Pages 214–216. Translated by Eliot Wein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