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全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著番图》),原载明茅元仪编《武备志》卷二百四十。《郑和航海图》又称《茅坤图》(Mao Kun map)。《武备志》成书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而所收入的《郑和航海图》,据一些学者研究,应该是郑和下西洋时所绘制发给郑和船队上的舟师的航海图,根据如下:
学者徐玉虎更将《郑和航海图》绘制的时间,定为1425年至1430年间。原因如下:
内容《郑和航海图》共20页航海地图、109条针路航线和4幅过洋牵星图,航海地图高20.3厘米,全长560厘米,包含500个地名。 航海地图![]()
针路航线109条针路,例如: 过洋牵星图
![]()
“忽鲁谟斯回来沙姑马开洋,看北辰星十一指(水平线上 17度36分),看东边织女星七指(水平线上 11度12分)为母,看西南布司星八指(水平线上 12度48分)平丁得把昔,看北辰星七指,看东边织女星七指為母,看西北布司星八指。沙姑马开洋看北辰星十一指(水平线上 17度36分)平水。丁得把昔过洋看北辰星七指平水。 历史《武备志》中《郑和航海图》在中国默默无闻二百多年。1885年英国学者乔治·菲立浦 (George Philips) 在所著论文《印度和锡兰的海港》中首次将郑和航海图复制,并考证了其中一百多个地名。从此《郑和航海图》才引起学者门注意和研究。先后研究《郑和航海图》的学者有伯希和、兑温达、向达、密尔斯等;兑温达提议称《郑和航海图》为《茅坤图》(Mao Kun map),得名自茅元仪的祖父茅坤,此种命名认为茅元仪此图是传承自其祖父。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以上两种版本的航海图和过洋牵星图的图板都较小)
by J.V.G.Mil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text edited by Feng Chen jun. with Mao K'un Chart, White Lotus Press, Bangkok 1997. ISBN 974-8496-78-3
(无航海图,但四幅过洋牵星图板大而清晰.)
參見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