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欖豆亞科 (学名 :Dialioideae )又名摘亞木亞科 ,是豆目 豆科 的一個亞科,共包含17屬約85種[ 1] 。主要分布於熱帶 [ 1] 。木材市場上的摘亞木 即屬於本亞科的酸欖豆屬 。
形態
本亞科物種為喬木 或灌木 ,少數半灌木 (芥花豆属、瓣柱豆屬);在葉柄和葉軸以及小葉表面缺乏花外蜜腺 。托葉 側生、離生或不存在。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很少為偶數羽狀複葉(如螺莢木屬 、黃蝶檀屬 )、單身複葉(如王桃豆屬 、芥花豆屬 、百合檀屬 、塔芽豆屬 )或掌狀複葉(如芥花豆屬),小葉互生,很少對生(如螺莢木屬、黃蝶檀屬) 。[ 1]
花序 高度分枝,多數為聚伞圆锥花序 ,少數為二列的總狀花序 (如芥花豆屬、瓣柱豆屬 ),具頂生和腋生,或退化為一腋生花(如瓣柱豆屬);小苞片 小或無。花兩性(鐵蘇木屬 中為雌雄混株),呈放射對稱或稍微至強烈的雙側對稱,很少出現花托筒,花托 可能寬而扁平,帶有蜜腺樣的結構;萼片通常5片、4片(如芥花豆屬、欒檀屬 )或3片(如鐵蘇木屬、酸欖豆屬 ),罕為6(如南美馬蹄豆屬 ),離生,整齐至亞整齐;花瓣5枚或更少(0、1、3、4),很少6(花瓣數通常等價於萼片數),離生,整齐至亞整齐,覆瓦狀,近軸花瓣位於最內;可育雄蕊5個或更少,很少6-10個(如部份酸欖豆屬、黃蝶檀屬),通常僅存在與萼片對生的雄蕊,離生,形態一致,很少二態(如螺莢木屬),花葯基著,很少背著(如黃蝶檀屬),開裂方向為縱裂,經常退縮為短的頂縫裂或孔縫裂;不育雄蕊存在或不存在;花粉為三溝孔單粒,具點狀紋或細網狀紋,很少條形紋(如某些酸欖豆屬);雌蕊1心皮(有時在酸欖豆屬的散生花具雙心皮),子房具柄或無柄,胚珠通常2枚(或1至多枚)。[ 1]
莢果通常不開裂呈核果狀或翅果狀,很少開裂(如螺莢木屬、芥花豆屬、百合檀屬、瓣柱豆屬),或核果狀莢果沿硬化的內果皮分節斷裂成單一種子的節段(如王桃豆屬)。種子1-2枚,更多枚者少見。胚直生。[ 1]
次生木質部 不具被覆紋孔 ,甚少出現(如黃蝶檀屬,百合檀屬);有時存在矽晶體(如鐵蘇木屬、酸欖豆屬、棒蕊豆屬 、雙蕊蘇木屬 );橫膜纖維少見(如鐵蘇木屬、雙蕊蘇木屬、黃蝶檀屬);通常會出現層狀木質線。根瘤不存在。[ 1]
染色體 雙倍體 數為2n = 28(大多數屬尚未檢測)。[ 1]
分布
本亞科主要分布于熱帶 ,包括北美洲 、南美洲 、中美洲 、非洲 、馬達加斯加 、華南 、東南亞 、新幾內亞 、澳洲 及部份太平洋群島 。[ 1]
分類
本亚科成员过去大多屬於蘇木亞科 ,但由於並系群 问题,豆科系统分类工作组 在2017年设立了本亚科,是蘇木亞科 及蝶形花亞科 的姐妹群 。[ 1]
依据学名作者们的定义,本亚科是个包含了黃蝶檀 (Poeppigia procera )及圭亞那酸欖豆 ( Dialium guianense )但不包括加拿大紫荊 (Cercis canadensis )、山薑豆 (Duparquetia orchidacea )或大叶红檀 (Bobgunnia fistuloides )的冠群 。[ 1]
种系发生学
本亚科与豆科其它亚科关系如下[ 1] :
本亞科各屬關係大致如下[ 2] [ 3] :
内部分类
本亚科共17属如下[ 1] (中文名參考臺灣本土植物資料庫及多識植物百科)[ 4] [ 5] :
篷葯豆屬 Androcalymma Dwyer
鐵蘇木屬 Apuleia Mart.
王桃豆屬 Baudouinia Baill.
酸欖豆屬 Dialium L.
棒蕊豆屬 Dicorynia Benth.
雙蕊蘇木屬 Distemonanthus Benth.
螺莢木屬 Eligmocarpus Capuron
赤白檀屬 Kalappia Kosterm.
鳳眼木屬 Koompassia Maingay ex Benth.
芥花豆屬 Labichea Gaudich. ex DC.
南美馬蹄豆屬 Martiodendron Gleason
百合檀屬 Mendoravia Capuron
瓣柱豆屬 Petalostylis R.Br.
黃蝶檀屬 Poeppigia C.Presl
欒檀屬 Storckiella Seem.
塔芽豆屬 Uittienia Steenis
任豆屬 Zenia Chun
参考文献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Azani, Nasim; Babineau, Marielle; Bailey, C. Donovan; Banks, Hannah; Barbosa, Ariane R.; Pinto, Rafael Barbosa; Boatwright, James S.; Borges, Leonardo M.; Brown, Gillian K.; Bruneau, Anne; Candido, Elisa. A new subfamily classification of the Leguminosae based on a taxonomically comprehensive phylogeny – The Legume Phylogeny Working Group (LPWG) . Taxon . 2017-02-22, 66 (1): 44–77. ISSN 0040-0262 . doi:10.12705/661.3 (英语) .
^ Zimmerman E. Systematics and floral evolution of the Dialiinae (Caesalpinioideae), a diverse lineage of tropical legumes (学位论文). Papyru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2014. hdl:1866/11208 .
^ Zimmerman, Erin; Herendeen, Patrick S.; Lewis, Gwilym P.; Bruneau, Anne. Floral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the Dialioideae, a diverse subfamily of tropical legumes .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2017, 104 (7): 1019–1041. ISSN 1537-2197 . doi:10.3732/ajb.1600436 (英语) .
^ 植物名錄:FABACEAE 豆科 . 臺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 [2021-0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2-16).
^ 多识团队. 豆科 . 多识植物百科. [2021-01-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0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