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目前有26个区、12个县。1935年起,重庆市政府开始设立市辖区;同期,今天属于重庆市范围的一些县和区仍然由四川省管辖。之后,重庆市的市辖区出现过数次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市开始下辖县份,有些县划归重庆市,有些县划出重庆市;同时,重庆市人民政府重新划分了市辖区,并于1955年首次形成了今天的主城6区格局。之后,断续有个别县划归重庆市管辖。1997年,四川省的重庆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万县市四个地级行政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此后重庆市的县再无增加。纳入重庆的县陆续改编、改名为市辖区,例如现位于主城区的渝北区由原江北县改编,巴南区由历史悠久的巴县改编;至今,重庆市仍留有12个县。
当前各市辖区及县级行政区
中心城区 (9区)
|
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4区)
|
其它主城新区 (8区)
|
郊区 (5区)
|
8县
|
4自治县
|
|
|
|
|
|
|
重庆直辖市成立前的地级行政区
各市辖区及县级行政区变迁
简表
重庆市市辖区及县级行政区数量变化[1]
年份
|
市辖区
|
县级行政区
|
1935
|
5→6
|
0
|
1939
|
12
|
0
|
1942
|
18
|
0
|
1944
|
19
|
0
|
1946
|
18
|
0
|
1950
|
8
|
0
|
1951
|
7
|
1
|
1952
|
7→5
|
4
|
1953
|
6
|
0
|
1955
|
7
|
0
|
1959
|
7
|
3
|
1965
|
8
|
3
|
1975
|
9
|
3
|
1976
|
9
|
4
|
1983
|
9
|
12
|
1994
|
11
|
10
|
1997
|
13
|
27
|
2000
|
14
|
26
|
2001
|
15
|
25
|
2006
|
19
|
21
|
2011
|
19
|
19
|
2014
|
21
|
17
|
2015
|
23
|
15
|
2016
|
26
|
12
|
重庆设市后
年份↓
|
中心城区 (9区)
|
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4区)
|
其它主城新区 (8区)
|
郊区 (5区)
|
8县
|
4自治县
|
1929年2月15日,国民政府在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市。[2]
|
1935
|
重庆市下设5个区, 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3] 年底,重庆市分为6个区[1]。
|
|
|
|
|
|
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设立, 辖巴县、永川、江津、綦江、璧山、铜梁、大足、江北、合川、荣昌10县[4][1][5]。
|
长寿、梁山、垫江等7个县属四川省第10行政督察区, 后第10行政督察区改名为大竹专区[6][5]。
|
|
|
长寿县属四川省第10行政督察区[6]。
|
潼南县属四川省第12行政督察区[5]。
|
四川省第8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立, 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砫、南川、涪陵(包括今武隆县)、酆都8县[5][7][8]。
|
|
|
|
6月,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在万县市设立, 辖万县市、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1市8县。
10月,万县市并入万县。[9][5]
|
|
1936
|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成立[10]。
|
|
|
|
|
|
1939年5月,国民政府宣布重庆市为行政院直辖市。[1]
|
1939
|
年底,重庆市下设12个区, 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3]
|
|
|
|
|
|
1942
|
从1941年到1942年初, 重庆市新设第十三至十七区和1个水上区[1], 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区境。[3]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改为北碚管理局, 北碚成为县级行政区[10]。
|
|
|
|
|
|
1944
|
原第十一区分为第十一区和第十八区[1]。
|
|
|
涪陵县分出武隆县[11]。
|
|
|
1945
|
|
|
|
黔江县属川黔湘鄂边区。[7]
|
|
|
1946
|
重庆市下设18个区, 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3] 水上区撤销,原行政区域划入邻近辖区[1]。
|
|
|
|
|
|
四川省辖时期(1954-1997)
1997年后
年份↓
|
中心城区 (9区)
|
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4区)
|
其它主城新区 (8区)
|
郊区 (5区)
|
8县
|
4自治县
|
1997年3月14日,重庆直辖市成立,管辖原重庆地级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32]。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33]。
|
1997
|
|
12月20日,原涪陵市撤销[14][34]。
|
|
|
南川市改由重庆市管辖[14]。
|
12月20日,枳城区、李渡区撤销, 原行政区域设立涪陵区[14][34]。
|
武隆县改由重庆市辖[14]。
|
垫江县、丰都县改由重庆市辖[14]。
|
|
|
|
|
12月20日,原万县市撤销。[34]
|
12月20日,原黔江地区撤销。[34]
|
|
|
|
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撤销, 原行政区域设立万县区[34](未正式设立[9])。
|
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 开发区设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 为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分别与万县区的区委、区政府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县。[34]
|
原黔江专区行政区域设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 代管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34]
|
|
|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由黔江开发区代管[34]。
|
梁平、城口两县由重庆市直接管理。[34]
|
|
1998
|
|
|
|
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9][35]。
|
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35]。
|
|
2000
|
|
|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撤销, 原行政区域设立黔江区[36]。
|
万州移民开发区撤销, 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由重庆市直辖。[36]
|
黔江开发区撤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由重庆市直辖。[36]
|
2001
|
|
|
长寿县改名为长寿区[37]。
|
|
|
|
2006
|
|
南川市改名为南川区; 江津市改名为江津区。[38]
|
永川市改名为永川区; 合川市改名为合川区。[38]
|
|
|
|
2011
|
|
|
万盛区和綦江县撤销, 綦江区设立, 辖原万盛区和綦江县行政区域[39][28]。
|
|
|
|
|
|
双桥区和大足县撤销, 大足区设立, 辖原双桥区和大足县大行政区域[39]。
|
|
|
|
2012
|
|
|
4月20日,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 《关于万盛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的决定》, 决定由中共綦江区委、区政府委托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管辖原万盛区的4个街道和镇, 后又管辖原万盛区的6个街道和镇[40]。 开发区由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40]。
|
|
|
|
2014
|
|
璧山县改名为璧山区[41]。
|
铜梁县改名为铜梁区[41]。
|
|
|
|
2015
|
|
|
荣昌县改名为荣昌区; 潼南县改名为潼南区[42]。
|
|
|
|
2016
|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办法》发布, 两江新区管委会负责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 15个街道和镇的行政管理工作。
|
|
|
开县改名为开州区[43]。 梁平县改名为梁平区; 武隆县改名为武隆区[44]。
|
|
|
参见
注释
参考
|
---|
1800年 | |
---|
1920年 | |
---|
1950年 | |
---|
1960年 | |
---|
1980年 | |
---|
1989年 | |
---|
1996年 | |
---|
1998年 | |
---|
2000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