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
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位於臺灣臺東縣海端鄉,是為了保護台灣海棗而設置之自然保護區[1]。目前管理機關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2]。 成立目的保護本區內台灣僅存較大面積之台灣海棗生育地,讓台灣海棗能夠孳育繁衍,為後代子孫留下珍貴之生物資源並提供科學及教育研究之用。主要工作目標:
歷史地理位置關山臺灣海棗自然保護區為關山事業區第4、5、12、25、26林班之一部分,位在新武呂溪及大崙溪交會處,海拔高290–750公尺,有台20線南橫公路穿越。 北側以關山事業區第4、5、12、25、26林班嶺線為界,南側以新武橋、西側以大崙溪、東側以新武呂溪為界。 環境概況本區位於新武呂溪及大崙溪河谷交會處,面向東南坡,坡度一側為30-50度,另一側約15-30度。 氣候部分,年平均溫度為14.45℃,其中6-8月溫度最高,12-2月溫度最低。年雨量為2281mm,其中6-8月雨量最多,11-12月雨量最少。 由於新武呂溪上游人為干擾嚴重,且南部橫貫公路局部路段路基不穩,常因豪雨而造成坍方,雨水挾帶大量淤泥流向下游,使得流經本保護區的水流混濁不清;另大崙溪則無上述缺失,河水清澈見底,蘊藏很多魚類資源。 生物資源本保護區為低海拔天然林,蘊含植物相資源有61種,動物相資源有哺乳類9種、鳥類24種、魚類7種、兩棲爬蟲類10種。 植物本區植物共有36科58屬61種,尚處演替初期社會。 哺乳類本區哺乳類共有7科9種。 鳥類本區鳥類共有16科24種,其中普遍留鳥占大多數,總計19種。另外出現台灣特有種2種(烏頭翁和冠羽畫眉)、特有亞種13種。
爬蟲類本區爬蟲類共有7科10種。發現蛇類至少有3科5種,蜥蜴類3科4種,兩生類3種。 台灣海棗2015年進行保護區內臺灣海棗每木調查,共計有973株,最高可達680公分。目前在保護區內尚可發現幼苗陸續發生,未有枯死現象,亦無盜伐、盜採等情事發生,林地林相相當完整。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