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三師,不主事,不置府僚,蓋與天子坐而論道者也。三公,參議國之大事,依後齊置府僚。無其人則闕。祭祀則太尉亞獻,司徒奉俎,司空行掃除。其位多曠,皆攝行事。尋省府及僚佐,置公則坐于尚書都省。朝之眾務,總歸於台閣。」而李淵、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先後自封成相國和丞相。今據《隋書》及萬斯同《歷代史表》等史籍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文帝年間
煬帝、秦王年間
恭帝年間
皇泰主年間
参考文献
- ^ 1.0 1.1 《周書》(卷16):“隋文帝踐極,乃下詔曰:「……可贈(獨孤信)太師、上柱國、冀定相滄瀛趙恆洺貝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戸。諡曰景。」追贈信父庫者使持節、太尉、上柱國、定恆滄瀛平燕六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
- ^ 2.0 2.1 2.2 《隋書》(卷1):“(開皇元年二月乙亥)以上柱國、并州總管、申國公李穆為太師,上柱國、鄧國公竇熾為太傅,上柱國、幽州總管、任國公于翼為太尉……”
- ^ 《隋書》(卷1):“(開皇二年五月)壬戌,太尉、任國公于翼薨。”
- ^ 《隋書》(卷1):“(開皇四年八月)壬寅,上柱國、太傅、鄧國公竇熾薨。”
- ^ 《隋書》(卷1):“(開皇六年八月)戊申,上柱國、太師、申國公李穆薨。”
- ^ 《隋書》(卷44):“衛昭王爽,字師仁,小字明達,高祖異母弟也。……(開皇)六年,復為元帥,步騎十五萬,出合川。……明年……其夜爽薨,時年二十五。贈太尉、冀州刺史。”
- ^ 《隋書》(卷2):“(開皇九年四月乙巳)拜晉王廣為太尉。”
- ^ 《隋書》(卷2):“(開皇九年)八月壬戌,以廣平王雄為司空。”
- ^ 《隋書》(卷2):“(開皇二十年十一月戊子)以晉王廣為皇太子。”
- ^ 《隋書》(卷3):“(大業元年)閏七月甲子,以尚書令楊素為太子太師,安德王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弘為太子太保。”
- ^ 《隋書》(卷3):“(大業二年)六月壬子,以尚書令、太子太師楊素為司徒。……(七月)乙亥,上柱國、司徒、楚國公楊素薨。”
- ^ 《洛陽出土歷代墓誌輯繩》:“:隋左光祿大夫耿公墓志銘公諱士隆,字師,太原晉陽人,漢代郡太守澤之後也。……父子相,釋褐除新□□令,隋□授儀同三司、豐州刺史,轉授開府使持節,少內史、大將軍,封陳州頓丘郡開國公、并州總管、河北道行台、尚書右僕射、柱國。十四年,氣疾暴增,薨於私第。贈上柱國、敬公,食邑三千戶。大業三年,加贈司徒公、尚書令,靈、豳、豐、夏、銀、鹽、尚、慶,雲、勝十州刺史,改諡明,上柱□如故,魏國公、食邑三千戶。”
- ^ 《隋書》(卷4):“(大業八年二月)壬戌,司空、京兆尹、光祿大夫觀王雄薨。”
- ^ 《隋書》(卷43):“觀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贈司徒、襄國武安渤海清河上黨河間濟北高密濟陰長平等十郡太守。”
- ^ 《隋書》(卷4):“(大業十二年)冬十月己丑,開府儀同三司、左翊衞大將軍、光祿大夫、許公宇文述薨。”
- ^ 《隋書》(卷61):“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及薨,帝為之廢朝,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
- ^ 《舊唐書》(卷1):“(大業十三年九月戊午)文武將吏請高祖領太尉,加置僚佐,從之。”
- ^ 《隋書》(卷4):“(大業十四年 / 義寧二年三月)上崩于溫室,時年五十。”
- ^ 19.0 19.1 《舊唐書》(卷1):“(大業十四年 / 義寧二年三月)三月丙辰,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弒隋太上皇於江都宮,立秦王浩為帝,自稱大丞相。……(大業十四年 / 武德元年九月)宇文化及至魏州,鴆殺秦王浩,僭稱天子,國號許。”
- ^ 《隋書》(卷85):“(大業十四年 / 義寧二年三月)十日(宇文化及)總召故人,諭以所為。……至旦……化及至城門,德戡迎謁,引入朝堂,號為丞相。……遣令狐行達弒帝於宮中,又執朝臣不同己者數十人及諸外戚,無少長害之,唯留秦孝王子浩,立以為帝。”
- ^ 《隋書》(卷4):“(大業十三年十一月)辛酉,遙尊帝為太上皇,(唐公)立代王侑為帝,改元義寧。”
- ^ 《隋書》(卷5):“(義寧元年十一月)甲子,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 ^ 《隋書》(卷5):“(義寧二年五月戊午)是日,上遜位於大唐,以為酅國公。”
- ^ 《舊唐書》(卷1):“(義寧二年三月)戊辰,隋帝進高祖相國,總百揆,備九錫之禮。”
- ^ 25.0 25.1 《舊唐書》(卷1):“(義寧二年五月乙巳)遣使持節、兼太保、刑部尚書、光祿大夫、梁郡公蕭造,兼太尉、司農少卿裴之隱奉皇帝璽綬于高祖。”
- ^ 26.0 26.1 《隋書》(卷59):“宇文化及之弑逆也,文都等議,以侗元德太子之子,屬最為近,於是乃共尊立,大赦,改元曰皇泰。”
- ^ 《隋書》(卷59):“(楊侗)即拜(李)密為太尉、尚書令、魏國公,令拒化及。
- ^ 28.0 28.1 《隋書》(卷85):“宇文化及殺帝於江都,充與太府卿元文都、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奉侗為主。……充又令韋節諷侗,拜為太尉,署置官屬,以尚書省為其府。尋自稱鄭王。……明年,自稱相國,受九錫備物,是後不朝侗矣。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