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死亡願景是一國際性的計畫,目的是達到交通事故零死亡及重傷的目標。這項願景於1997年10月於瑞典議會通過[1],它的核心理念在於生命與健康不能與其他社會利益交換,相較於以往用經濟上的效益成本比評估,衡量交通安全的預算[2]。
理念
瑞典的道路規劃以安全為優先,而不是追求速度及效率。舉凡市區低速限、人行徒步區,以及區隔車輛及自行車的規劃,都有助於改善道路安全。據統計,長達1500公里的"
2+1道路"(三線道的雙向道路,中間車道設計為輪流充當雙向的超車道),十年間更是避免了145件死亡事故 -- 為什麼瑞典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這麼低,經濟學人雜誌 (2014年2月26日)
[3]
零死亡願景以道德為基礎,認為「讓人們因交通喪命或重傷,道德上完全無法接受[4]」。也因為非量化的特性,願景本身僅作為決策的考量,而不是用來訂立明確的目標。在大部分的用路環境裡,道路使用者必須背負交通事故的完全責任,然而零死亡願景的概念是道路規劃及設計者也必須承擔部分責任[4]。
速限
零死亡願景建議下列的交通速限,依照道路及交通工具設計的最適當及受完全約束的使用[5]。速限依人體及交通工具可承受的極限為基礎,例如人體可承受車輛撞擊的最大速度為時速30公里,如果市區需較高車速的道路,規劃上就必須區隔行人及車道,反之速限就必須是30公里。同理,汽車可承受的最大正面撞擊速度為70公里,測向撞擊為50公里,則速限100公里的道路,就必須能避免車輛的正面及側面撞擊。
速限建議
道路及交通類型 |
最大速限(時速公里)
|
行人及車輛可能衝突的地點 |
時速30公里
|
車輛可能衝突的路口 |
時速50公里
|
車輛可能正面撞擊的道路 |
時速70公里
|
車輛不會發生正面及側面撞擊的道路 |
時速100公里
|
成果
雖然許多國家採納零死亡願景的概念,但富裕國的的成效往往較好。發展中的國家因為機動車輛成長較快,交通死亡人數往往隨之增加[3]。
國家[6]
|
1980 交通死亡人數
|
2014 交通死亡人數
|
2014/1980 比例
|
2014 每百萬人口交通死亡人數
|
2014 每兆汽車公里交通死亡人數
|
澳洲
|
3,272
|
1,150
|
35.1
|
49
|
474
|
奧地利
|
2,003
|
430
|
21.4
|
51
|
537
|
比利時
|
2,396
|
727
|
30.3
|
65
|
707
|
加拿大
|
5,462
|
1,876
|
34.3
|
53
|
523
|
捷克
|
1,261
|
688
|
54.5
|
65
|
1,418
|
丹麥
|
690
|
182
|
26.3
|
32
|
359
|
芬蘭
|
551
|
229
|
41.5
|
42
|
420
|
法國
|
13,636
|
3,384
|
24.8
|
53
|
|
德國
|
15,050
|
3,377
|
22.4
|
42
|
456
|
希臘
|
1,446
|
795
|
54.9
|
73
|
|
匈牙利
|
1,630
|
626
|
38.4
|
63
|
|
愛爾蘭
|
564
|
194
|
34.3
|
42
|
391
|
義大利
|
9,220
|
3,381
|
36.6
|
56
|
|
日本
|
11,388
|
4,838
|
42.4
|
38
|
622
|
盧森堡
|
98
|
35
|
35.7
|
64
|
|
荷蘭
|
1,996
|
476
|
23.8
|
28
|
374
|
挪威
|
362
|
147
|
40.6
|
29
|
331
|
波蘭
|
6,002
|
3,202
|
53.3
|
84
|
1,582
|
葡萄牙
|
2,850
|
638
|
22.3
|
61
|
|
斯洛伐尼亞
|
558
|
108
|
19.3
|
52
|
614
|
南韓
|
6,449
|
4,762
|
73.8
|
94
|
1,642
|
西班牙
|
6,522
|
1,688
|
25.8
|
36
|
|
瑞典
|
848
|
270
|
31.8
|
28
|
341
|
瑞士
|
1,209
|
243
|
20.0
|
30
|
386
|
台灣
|
4,039
|
*2,894[7]
|
14.0
|
124
|
|
英國
|
6,182
|
1,854
|
29.9
|
30
|
356
|
美國
|
51,091
|
32,675
|
63.9
|
103
|
673
|
挪威
挪威於1999年採納零死亡願景。但2008年一位交通規劃單位工程師受訪時表示,零死亡願景雖可有效提升大眾關注交通死傷議題,但目前為止還看不到短期內改善交通安全的效益。[8]
瑞典
身為零死亡願景的發起國家,瑞典的成效較挪威顯著。90年代中,瑞典即設立了10年目標,計畫在2007年降低50%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然而2007年僅達成13%,該目標於2009年修正為2020年死亡人數不得超過220人[9]。
瑞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10][11]
年度
|
死亡人數
|
1997 |
541
|
1998 |
531
|
1999 |
580
|
2000 |
591
|
2001 |
583
|
2002 |
532
|
2003 |
529
|
2004 |
480
|
2005 |
440
|
2006 |
445
|
2007 |
471
|
2008 |
396
|
2009 |
355
|
2010 |
266
|
2011 |
314
|
2014 |
270
|
台灣
台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統計採A1分類(24小時內死亡),有別於上述統計採30天內死亡。運輸安全網站資料系統資料估計,民國103年度(2014年)交通事故30天內死亡的估計值為2,894人[7],換算結果每百萬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124人,為上述國家最高。2017年2月天下雜誌報導並指出,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為東亞第一,甚至高達香港的7.3倍[12]
2017年10月1日交通部長賀陳旦於立法院報告時表示,車禍應朝向零人死亡的目標,目標於3年內降低15%,其中年齡18至24歲的用路人降低目標為35%。[13]
相關條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