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式電子錢包應用標準
![]() 非接觸式電子錢包應用標準(英語:Contactless e-Purse Application,簡寫:CEPAS)是新加坡的非接觸式電子錢包及智慧卡之標準架構。CEPAS在整個新加坡島都有設點且自2009年10月1日起取代原先使用FeliCa技術的易通卡[1]。 功能及技術規格CEPAS提供用於非接觸式電子錢包的程序和資料,允許多用途儲值卡(MPSV)的共同操作。 現行的CEPAS為2.0版本遵照ISO/IEC 7816-4: 2005規格。主要的指令為:讀取錢包、偵測錢包、信用錢包。其他的功能有自動儲值、部分退款,並可以在最後一筆交易金額借支、和累積借支。在這個版本中,控制電子錢包的管理金鑰是活動式的,而原子性(atomicity,或稱不可分割性)則是用來確保跨介面傳輸可靠性的金鑰。 背景CEPAS是由新加坡資通訊發展管理局(英語: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IDA。2016年改組為資通訊媒體發展管理局,簡稱:IMDA)領導的iN2015資訊通信總體規劃的關鍵下一世代電子支付計劃之一[2]。主要目的是希望由1張多用途存儲值卡(Multi Purpose Stored Value Card)在新加坡各種大眾運輸工具(巴士、新加坡地鐵、新加坡輕軌列車系統、聖淘沙捷運、計程車)、駕車(電子道路收費、停車費)之車資、規費、商店小額消費,或支付其他服務款項。 CEPAS是當時資通訊發展管理局、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及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TSC)管轄的卡片和個人身份識別技術委員會(CPITC)主導,星網電子付款私人有限公司(NETS),以及易通私人有限公司(EZ-Link)2家私人企業共同研發的標準[3] 。 CEPAS由新加坡標準生產力暨創新局於2006年6月27日在新加坡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CEPAS發布暨下一代電子支付研討會"期間發佈並啟用。[2]而符合CEPAS標準的易通卡於2008年12月29日開始發售[4]。 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新加坡現在的小額支付共有2套系統,分別為易通卡及萬捷通卡。易通卡以大眾運輸工具資費支付為主,萬捷通卡以道路通行(電子道路收費,停車費)為主,並拿下大部分小額支付的市場。2套系統卡片和讀卡器目前不能交互識別,所以用戶必須同時持有2個系統的儲值卡來支付費用。 CEPAS的目標是提高易通卡小額支付的交易量並開放萬捷通卡支付車資。 批評市民曾經批評,以銀行轉賬(GIRO)為CEPAS規格易通卡提供的自動儲值服務,每次儲值都要收取管理費,而且申請自動儲值的手續比之前麻煩。而原來FeliCa規格的易通卡自動儲值服務是免費的。[5] 參見註釋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