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潭 (地名)
鯉魚潭,是臺灣苗栗縣三義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鯉魚潭村不含東北部邊界狹長地帶及東邊凸出部分及東南邊凸出部分。 本地區位於鯉魚潭水庫下游,該水庫管理中心則位於本地區東部近邊界地帶。 歷史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鯉魚潭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鯉魚潭庄」,隸屬於苗栗三堡。該庄北與拐仔湖庄為鄰,東北與魚藤坪庄為鄰,東南與卓蘭庄為鄰,南邊及西邊隔大安溪與石壁坑庄、七塊厝庄、公館庄、新店庄為界,西北邊一小段與南勢林庄為界[1]。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苗栗廳三叉河支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鯉魚潭庄劃入臺中廳大甲支廳[2]。1913年7月,其又改隸屬新竹廳三叉河支廳。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鯉魚潭」大字,隸屬於新竹州苗栗郡三叉庄[3]。 戰後三叉庄改制為三叉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三叉鄉改隸屬於重新成立的苗栗縣。1953年11月,改名為三義鄉[4]。 聚落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鯉魚潭、聖王崎腳、南片山下、蕃仔城、三櫃坑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鯉魚口、上坪、枕頭山、下坪、三羊坑、下矮山、坪頂、三櫃等聚落[5]。 交通鐵路台鐵山線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鯉魚潭地區中部偏西地帶。境內未設站,北側最近的是三義車站,屬三等站;南側最近的是泰安車站,屬簡易站,均只停靠區間車。其中三義車站是成追線區間車及部分縱貫線區間車的折返點之一。 公路國道
省道
縣道
鄉道
鄉道苗52-1線是聖王崎下內社川橋的道路,也是本地區景山溪北側山腳下的內部橫向連絡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聖王崎下鄉道苗51線路口。由此向東轉東南沿山腳地帶而行,至鯉魚國小轉南再可前往台鐵舊山線內社川橋附近轉西並止於鄉道苗52線路口。 鄉道苗52-2線是壩頂至二坪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部邊界外緣的鯉魚潭水庫管理中心東南側鄉道苗52線路口。由此向西南蜿蜒下坡至大安溪谷地後轉東南出境後,再轉東北蜿蜒上坡至松柏林轉西北再轉西南西再轉北而止於苗52線另一路口。 鄉道苗52-3線是鯉魚潭村至大湖新開村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北部三櫃的鄉道苗52線路口。由此向北轉東北出境後,可繞行鯉魚潭水庫北側而前往十份、網形、雙坑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 學校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