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辜家
鹿港辜家,臺灣知名望族,五大家族之一,发迹于彰化鹿港而得名。該家族的始祖為辜顯榮之祖父辜安平。其於臺灣日治時期因引日軍進台北城而崛起,家族至今在臺灣政商界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1年分家,家族旗下主要企業分為辜岳甫家族的「中信辜家」(中信金控、凱基金控、中租控股)以及辜振甫家族的「和信辜家」(台灣水泥、雲朗觀光集團)。 家族历史![]() 鹿港辜家祖籍大清福建泉州三邑惠安,曾祖父辜禮歡早期因反抗清廷而從惠安輾轉逃到暹羅及海峽殖民地檳城,為檳城富商及僑領。辜禮歡次子辜安平再由檳城遷居鹿港,至辜顯榮一代始發跡。辜振甫的姑父是清末著名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日治時期,當時的臺灣總督府特別惠賜辜家於鹿港建造一座洋樓宅邸,即今天的鹿港民俗文物館。 時序回到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清廷戰敗、臺灣割讓予日本,短暫成立的臺灣民主國亦在大總統唐景崧潛離之後瓦解,當時臺北城內亂兵四出騷擾劫掠,艋舺仕紳連袂趕赴大稻埕茶葉鉅商李春生宅邸商議。李春生眼見社會亂象,痛心疾首,認為臺灣民主國一無可取,且敗兵劫掠,擾亂社會秩序,臺灣應依《馬關條約》由大日本帝國統治,故促請該日軍早日進城鎮撫。惟請師的呈文雖已擬好,仕紳們既害怕城外的民兵會威脅到他們的生命財產,又怕率先去迎接日軍進城,萬一臺灣民主國捲土重來,恐怕會遭整肅,因此無人人敢冒險呈遞文書。此時,艋舺雜貨店「瑞昌成號」店主辜顯榮自告奮勇,向眾人表示願意前往基隆呈遞文書,促請日軍進入臺北城維持秩序。在辜顯榮的導引之下,日軍於5月15日(陽曆6月7日)凌晨輕易地長驅直入臺北城。 辜顯榮在日治時代第一次獲日本官方委以重任的角色是臺北保良局局長,後來他更創立「保甲總局」,在保甲內實施「連坐法」,阻止臺灣本地抗日武裝之勢力,並組織壯丁團,討伐抗日軍。1923年,以霧峰林家的林獻堂為首所領導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正蓬勃發展之際,以辜顯榮為首另組成所謂「公益會」,成為與「議會請願運動」對抗的團體。1924年辜更召開「有力者大會」,在東京各大報紙刊登廣告,指林獻堂等人領導的議會請願運動並非臺灣人真正的意願等,藉此對抗如火如荼的臺灣自治運動。 由於辜顯榮對臺灣總督府方面的各項措施極力配合,故順利取得許多特權事業,如鹽、糖、鴉片、樟腦等經營權,並積極從事土地開墾、金融事業等各項投資,使得辜顯榮的事業版圖在日治時期達到巔峰,並為鹿港辜家累積了龐大的財富、人脈及社經地位。 家族名人
先祖及遠房親戚根據辜振甫傳記《勁寒梅香》內文記載,臺灣鹿港辜家與馬來西亞檳城辜家同源。
姻親世系图
家族企業參見![]()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