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

黃得功(?—1645年),號虎山,三萬衛(開原)人[1],明末、南明將領,出身行伍,在太平府與清兵交戰,中流矢,傷重,自刎而死。《甲申朝事小紀》載其「每戰身自衝突,勁疾若飛,江、淮人呼曰『闖子』」。

生平

少負奇氣,「貌伟胡髯,两颐倒竖,膂力绝伦」,十二歲時,母親釀酒,被他全偷喝光。母親責備他,他笑道:「償還酒錢很簡單啊。」辽东战事起,黄得功在军中出战,斩首二级,获赏白银五十两。他送给母亲说:“用这些偿还酒钱。”後從軍於遼陽,累功至游击崇祯九年(1636年)升副总兵

崇祯十一年(1638年)長期在南直隸江北河南一帶,从总督熊文灿流寇張獻忠革左五營等部作戰,诏加太子太师。崇祯十五年,黃得功大敗張獻忠潛山。官升至廬州總兵,人號為「黃闖子」。明亡前夕隨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叛將劉超,論功封為靖南伯

甲申之變後,弘光帝朱由崧設立淮揚四鎮,令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統領。黃得功部下以軍紀嚴明著稱[2][3],駐地號稱「邑中兵民相安,道行于民尤无扰,凡有供亿蔬米,悉以市价备给,残邑遗黎颂廉惠焉」[4],廬州、桐城定遠等地都為他立生祠。然而黃得功為人桀驁,一次黄得功跪接诏书,觉得不合自己的意思,不待读完就爬起来,攘袂掀案,大詈曰:“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诏也!”[5]左柱国、镇守滁和等处总兵官、靖国公黄得功,开原卫籍,其先合肥人。为偏裨,多战功,天性忠义,纪律严明,所至人感其德。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明将左良玉武昌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进攻弘光朝廷。四月初左良玉在九江病死,其子左夢庚秘不发丧,继续进攻。黄得功率军击败左夢庚[6],左夢庚不久後降清。

五月,清兵渡江南下,弘光帝朱由崧逃出南京前往黃得功駐地,黃得功見後大驚哭著說「陛下死守京城,臣等猶可盡力,奈何聽奸人言,倉卒到此!且臣方對敵,安能扈駕?」,朱由崧回答「非卿無可仗者」,黃得功於哭著回應「願效死」。清兵分兵襲取太平府,黄得功率軍在荻港和清兵大戰。此時原明降將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叱“汝乃降乎!”突然一箭射中其咽喉偏左,黄得功傷重,自知回天乏術,拔箭自刺其喉而逝[7]。其妻聞之,亦自縊而死。清朝賜諡「忠桓」[8]

雜劇桃花扇》中有登場,武器為雙鞭

家族

先祖南直隸合肥人。

参考资料

  1. ^ 明史·黄得功传》,卷268;或说是顺天人(《石匮书后集·黄得功传》,卷38);或称安徽凤阳灵璧县人(《明季南略》,卷1)
  2.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左柱国、镇守滁和等处总兵官、靖国公黄得功,开原卫籍,其先合肥人。为偏裨,多战功,天性忠义,纪律严明,所至人感其德。」”
  3. ^ 《仪征县志》(卷十九):「黄得功,字虎山,开元卫人。起行伍,封靖南侯,勇战冠一时...御卒严,居民皆安堵,待士尤有礼。」”
  4. ^ 《仪征县志》(卷十九):「时黄得功开藩,邑中兵民相安,道行于民尤无扰,凡有供亿蔬米,悉以市价备给,残邑遗黎颂廉惠焉。」”
  5. ^ 姜曰广:《过江七事
  6. ^ 《安庆府怀宁县志》(卷之十八):「时左兵破安庆,遂东下至铜陵县。靖南侯黄得功御于板子矶,左屡败,复回驻安庆。」
  7. ^ 《明史·卷二六八·黃得功傳》:“忽飛矢至,中其喉,偏左。得功知不可為,擲刀,拾所拔箭剌吭死。”
  8.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