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捷克議會選舉

2006年捷克議會選舉

← 2002 2006年6月2–3日 2010 →

所有200個眾議院席位
獲得過半多數需101席
投票率64.42% (6.47%)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领袖 米雷克·托波拉內克 伊日·帕勞貝克 沃伊捷赫·菲利普
政党 公民民主黨 社會民主黨 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
上届结果 24.48%, 58席 30.21%, 70席 18.51%, 41席
赢得席次 81 74 26
席次差额 23 4 15
民選得票 1,892,475 1,728,827 685,328
得票率 35.38% 32.32% 12.81%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领袖 米羅斯拉夫·卡盧斯克英语Miroslav Kalousek 馬丁·布爾斯克英语Martin Bursík
政党 基民盟—人民黨 綠黨
上届结果 14.28%, 31席 2.37%, 0席
赢得席次 13 6
席次差额 18 6
民選得票 386,706 336,487
得票率 7.23% 6.29%


选前總理

伊日·帕勞貝克
社會民主黨

當選總理

米雷克·托波拉內克
公民民主黨

2006年捷克大選(或者2006年捷克眾议院选举捷语Volby do Poslanecké sněmovny Parlamentu České republiky 2006)于2006年6月2日至3日在捷克的14个州份中举行,以選出新任捷克眾議院議員[1]。按照捷克选举法规定,只有得票率超过5%的政党方可以进入新一届议会[2]

選舉數日前,反有組織犯罪部門負責人揚·庫比采英语Jan Kubice的一份機密報告被洩露給媒體,引發了一場重大醜聞,指控執政的社會民主黨(ČSSD)腐敗並干涉警方調查。

該屆投票率64.42%比上屆2002年議會選舉提高。公民民主黨(ODS)和社會民主黨這兩大主要政黨均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選票率,綠黨(SZ)則首度與眾議院取得席次。

儘管米雷克·托波拉內克領導的公民民主黨以微弱優勢成為第一大黨,但與第二大黨社民黨之間席次分布接近,導致議會沒有單一陣營可以輕易過半(過半需要101席),形成懸峙議會,組閣陷入僵局。經過數月僵持,公民民主黨、基民盟—人民黨(KDU-ČSL)和綠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於2007年1月19日通過了信任投票(兩名社名黨議員棄權)。該次組閣過程耗時超過7個月,是捷克史上最長的組閣期之一。

結果

最終共有5個政黨獲得席次,但未有任何單一政黨獲得明顯優勢,並且各聯盟間呈現拉鋸,同時在得票分佈上呈現明顯地域差異[3]

中間偏右的公民民主黨(ODS)拿下35.38%的選票與81席,主要集中在波希米亞地區(西部和北部),特別是布拉格及周邊呈現壓倒性優勢。

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ČSSD)獲得32.32%的選票與74席,在摩拉維亞(東南部)和波希米亞南部部份地區有較明顯優勢。

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KSČM)及基民盟—人民黨(KDU-ČSL)得票率雙雙下滑,但各自保有地區性的影響力,特別是基民盟—人民黨在摩拉維亞部分地區有深厚的基層支持。

綠黨(SZ)獲得6席,影響力有限但表現出一定的年輕及城市選民支持。

主要政黨各地區得票率分佈

ODS ČSSD KSČM KDU-ČSL SZ SNK ED英语SNK European Democrats
(未獲得席次)
布拉格 48.32 23.29 7.90 4.84 9.19 3.56
中波希米亞州 39.19 30.74 12.89 4.87 6.00 2.10
南波希米亞州 36.69 30.47 13.36 8.18 5.90 1.94
比爾森州 36.46 31.69 14.03 5.65 5.91 2.04
卡羅維瓦利州 35.87 32.73 14.82 3.44 6.71 1.68
烏斯季州 34.78 35.46 16.05 2.23 6.03 1.43
利貝雷茨州 38.81 29.31 11.51 4.23 9.58 1.99
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州 37.66 30.14 11.52 6.72 6.69 3.08
帕爾杜比采州 33.26 32.95 12.39 8.77 6.26 2.42
維索奇納州 27.67 35.35 14.66 12.16 4.89 2.00
南摩拉維亞州 30.67 32.95 13.74 11.14 6.20 1.20
奧洛摩次州 30.29 35.44 14.86 8.26 5.51 1.14
茲林州 31.68 33.28 11.25 13.02 5.07 1.99
摩拉維亞-西利西亞州 28.11 40.54 13.96 7.18 4.34 1.96
捷克共和國 35.38 32.32 12.81 7.22 6.29 2.08

主要政黨各地區席次分佈

應選席數 ODS ČSSD KSČM KDU-ČSL SZ
布拉格 25 14 6 2 1 2
中波希米亞州 23 10 8 3 1 1
南波希米亞州 13 6 4 2 1 0
比爾森州 11 5 4 2 0 0
卡羅維瓦利州 5 2 2 1 0 0
烏斯季州 14 5 6 2 0 1
利貝雷茨州 8 4 3 1 0 0
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州 11 5 4 1 1 0
帕爾杜比采州 10 4 4 1 1 0
維索奇納州 10 3 4 2 1 0
南摩拉維亞州 23 8 8 3 3 1
奧洛摩次州 12 4 5 2 1 0
茲林州 12 4 5 1 2 0
摩拉維亞-西利西亞州 23 7 11 3 1 1
捷克共和國 200 81 74 26 13 6

參考資料

  1. ^ Dieter Nohlen & Philip Stöver (2010) Elections in Europe: A data handbook, p471 ISBN 978-3-8329-5609-7
  2. ^ General Elections 2006 Czech Republic. www.robert-schuman.eu. [2025-07-22] (法语). 
  3. ^ Czech Republic. Legislative Election 2006 - Electoral Geography 2.0. Electoral Geography 2.0 - Mapped politics. 2006-09-16 [2025-07-22].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