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利福尼亞州36號提案
36號提案(英語:Proposition 36,專有名詞縮寫Prop-36),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於2024年11月5日通過的一次公投,提案訴求增加犯罪種類,並授權法院能對累犯進行強制治療權限。 背景美國犯罪分類在美國,犯罪行為可分為兩大分類:重罪(Felony)、輕罪(Misdemeanor);兩種分類差異在於刑期長短,與監禁場所分別於縣立監獄(County jail)或州立監獄(State prison)。 布朗 v·普拉塔訴訟案布朗 v·普拉塔訴訟案(Brown v. Plata),為2011年美國最高法院對加利福尼亞州提出的一項團體訴訟裁決,裁決要求加利福尼亞州對於監禁監獄罪犯必須能獲得充分的醫療資源與照顧,並在指定期限內將監禁監獄罪犯減少至監獄原本設計容量的137.5%[2]。 47號提案47號提案(Proposition 47),為2014年加利福尼亞州提案,除偷竊、謀殺、姦殺、持有指定列管槍械、收受贓物、假造支票、持有毒品等指控罪名外,特定重罪改列輕罪,並重新檢視輕罪是否能重新審判。減少監獄收容過多罪犯造成擁擠及管理支出。 由於多個原因,例如47號提案不夠周延,未能考量實際犯罪內容。部分罪犯出獄後因前科身份,回歸正常生活困難,仍舊重操舊業,導致再犯率增加。2024年9月加利福尼亞州公共政策學會(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調查,自2000年起有記錄以來,到2023年為止,犯罪率仍舊不斷屢創紀錄[3]。 36號提案為47號提案的修正案,明訂累犯次數達到指定標準即視為重罪。加重團體竊盜、破壞財產刑期。加強法院對持有毒品犯罪者販賣刑責權限。要求對毒品製造者與販賣者進行強制勒戒(Treatment-mandated felony),如未能勒戒成功,刑期期滿得移送州立監獄繼續服刑[4]。 57號提案57號提案(Proposition 57),為2016年加利福尼亞州提案,提案訴求允許表現正常的非暴力重罪犯能提前獲得假釋出獄機會;少年法庭對於審理未滿14歲青少年犯罪事實時,可由法官認定犯罪事實是否適用成年人處罰條例而非檢察官認定犯罪事實是否適用成年人處罰條例。 社論正面影響支持者包含肯·卡爾沃特(Ken Calvert)[5]、方文思(Vince Fong)、大衛·瓦拉道(David Valadao)[5]、瑪麗·阿爾瓦拉多-吉爾(Marie Alvarado-Gil)[5]、羅西莉西·奧喬亞·鮑(Rosilicie Ochoa Bogh)[5]、布萊恩·達利(Brian Dahle[5]、香農·格羅夫(Shannon Grove)[5]、梅麗莎·烏爾塔多(Melissa Hurtado)、布萊恩·瓊斯(政治人物)(Brian Jones)[5]、戴夫·敏(Dave Min)、喬許·紐曼(Josh Newman)、羅傑·尼爾羅(Roger Niello)[5]、蘇珊·魯比奧(Susan Rubio)、凱利·塞亞托(Kelly Seyarto)、凱利·塞亞托(Kelly Seyarto)[5]、湯姆·翁柏格(Tom Umberg)、斯科特·威爾克(Scott Wilk)[5]、倫敦·布里德(London Breed)、傑瑞·戴爾(Jerry Dyer)[5]、托德·格洛麗亞(London Breed)、凱倫·戈(Karen Goh)[5]、凱文·林肯(Kevin Lincoln)[5]、凱文·林肯(Kevin Lincoln)、麥特·馬漢(Matt Mahan)、崔西·帕克(Traci Park)[5]、史蒂夫·沃斯(Steve Vaus)[5]、東灣時報(East Bay Times)、馬林獨立期刊(Marin Independent Journal)、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加利福尼亞州懲教人員協會(California Correctional Peace Officers Association)、加利福尼亞州全國縣級協會(California State Association of Counties)[5]、霍華德納稅人協會(Howard Jarvis Taxpayers Association)、加利福尼亞州城市聯盟(League of California Cities)[5]、喬治·T·懷特西德斯(George T. Whitesides)、加利福尼亞州共和黨(California Republican Party)等。 支持者表示,36號提案為修補47號提案偷竊與持有毒品罪刑漏洞解決方案。 負面影響支持者包含葛文·紐森(Gavin Newsom)[6][7]、邁克·馬克圭爾(Mike McGuire)[6]、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6]、加利福尼亞州女性選民聯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 of California)[6]、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California Democratic Party)[6]、余淑婷(Betty T. Yee)[8]等。 支持者表示,36號提案可能重演1970年代毒品戰爭,政府大規模掃蕩毒品製造者和販賣者,但卻未顯著改變用藥者使用問題[7]。必須面對犯罪與販毒共存問題,使用有效的解決方案,而非過往犯罪與販毒事件發生後補救方案。並減輕法院工作量。可能增加有外籍身分、DACA身分罪犯被驅逐出境機會[9]。 加利福尼亞州預算和政策中心(California Policy Center)表示[10],36號提案忽視47號提案緩解監獄擁擠,並將犯罪率保持在有歷史紀錄以來最高紀錄水平之下成果。36號提案可能造成犯罪定義有模糊空間疑慮。 加利福尼亞州移民法律資源中心(Immigrant Legal Resource Center)律師表示[11],36號提案可能增加外籍身分罪犯驅逐出境機會,若外籍罪犯有家庭身分,將造成經營家庭困難。 民意調查
投票日程
選舉結果
符號意義:✔表示支持36號提案,✘表示反對36號提案
2024年12月施行(enacted)[13] 。 註釋
参考文献
關聯條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