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S 55無後座力炮
55 S 55(55毫米,RCL m/55,又稱:Raikka)是一款芬兰在1950年代中期採用的肩扛式反坦克无后座力炮。兩個數字「55」分別是指發射管的直径(以毫米為單位),以及表示其投入服役的年份。[1] 「S」則是代表芬蘭單詞“sinko”(無後座力武器)。 歷史與概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後期階段,芬蘭收到了大量從德國貨運而來的拳彈(F1和F2)和坦克殺手。在戰爭結束以後,芬兰曾經一時使用過這些武器,但很快就出現了需要換裝(在當時)更現代化的反坦克武裝的情況。 任職於Raikka Oy公司的Ilmari Liikkanen博士通常被認定為在幕後參與55 S 55的研發的人員。目前對於55 S 55當中的研發過程的了解不多,但據信它受到蘇聯RPG-2的很大影響,因為兩者的原理都很相似。然而,當中原埋卻與後來的RPG-7有所不同,因為55 S 55的榴彈並非火箭推進式彈藥。 88毫米的高爆反坦克榴彈能夠貫穿300毫米的軋壓均質裝甲 (误差+/—40毫米)。對靜止目標的最逺建議射程為200公尺,而對移動目標則是150公尺。此外亦可發射破片榴彈。假如彈尖被帽,破片榴彈可在引爆以前貫穿障礙物,比如輕質門戶、灌木叢和窗戶。破片榴彈可射向700公尺以內的這些靜止目標。最後是用於日常訓練的訓練彈。[1]在發射管以內亦可以安裝7.62×54毫米R的步枪口徑的訓練用途槍管。 其瞄準具為具有基線測距分劃的4倍光学瞄准镜,並且附帶分劃和基線標記的照明光源。 55 S 55是1950年代後期芬兰陆军的制式反坦克武器,直到1980年代開始讓位給M72 LAW(M72A2命名為66 KES 75而M72A5則是66 KES 88)和APILAS反坦克火箭筒(命名為112 RSKES APILAS)以後,它就被淘汰下來。直到退役以前,55 S 55由一支雙人小組,砲手和裝填手所操作。 該武器的主要缺點是炮口初速低,導致彈道為拱形狀的拋物線。這使得榴彈暴露在風力條件和覆蓋地形的分支的限制以下。此外,發射時所產生的煙霧和噪音可能會暴露操作者(們)的位置並且導致他(倆)成為敵方目標。該武器在發射時會有所延遲,需要小心地控制。 參見資料來源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55 S 55無後座力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