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2運輸機
費爾柴德C-82運輸機(英語:Fairchild C-82 Packet)是一架雙活塞引擎、前三點式起落架、雙尾椼設計的運輸機,由費爾柴德飛機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研製,並得到美國陸軍航空隊與美國空軍所使用。從軍隊汰除後,C-82因為可以運輸超大件貨物的特殊性能,因此民航貨運中使用到1980年代才完全退役。 簡介![]() ![]() 美國陸軍航空隊在1941年底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向飛機廠商徵詢一款重型運輸機,它必須要比現役的戰術運輸機飛得更快,裝載更多貨物,並且需要使用一些非關鍵性軍需材料降低空用鋁材比例,避免運輸機生產原料與優先度更高的戰鬥機種競爭,最後由費爾柴德公司獲得計畫,公司代號F-78,1942年獲得正式開發合約。但是在1943年初這個需求進行調整,確定了飛機維持全金屬結構的設計,但是對於軍用運輸這個項目增加了多種細項,要求飛機能滿足人員運輸、貨運、傘兵投射、醫療後運、曵引滑翔機等功能。 為了更複雜的運輸項目,費爾柴德公司為這架飛機設計了蚌殼門,在打開蚌殼門後,可以裝設裝卸貨坡道板,使卡車或是戰車直接駛入機艙,滿足大體積貨物的裝卸,費爾柴德為了配合車輛駛入貨艙的高度需求,尾椼與垂直尾翼位置也刻意抬高。原型機XC-82在1944年9月10日首飛,美國陸航在最初下訂了100架該機訂單。但是在獲得實際飛行資料後,陸航發現這架飛機動力與機體強度無法滿足它們制定的重型貨物運輸需求,費爾柴德公司只能重新設計這架飛機,代號C-82A的改良型在1945年首飛,雖然通過驗收並履行第一批100架的訂單,但動力不足的問題仍然持續困擾著這架飛機。原先美國陸航有計畫訂購892架,但最後實際履約訂購量僅223架。 絕大多數的C-82都在費爾柴德位在馬里蘭州的黑格斯敦的飛機工廠製造,該城市現在還有「飛行棚車之家」的綽號。北美航空曾有獲得C-82的代工訂單,生產代號C-82N,由北美航空達拉斯工廠製造,但隨著該機性能不足而縮減訂單,最後生產了極少量後終止代工計畫。 運用狀態![]() ![]() ![]() C-82A第一批量產機到1945年9月才交機,來不及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有5架C-82投入了1948年爆發的柏林危機,在1948年9月至11月間,C-82機隊飛行了252架次,運輸了1,054公噸貨物。雖然C-82的載重噸位不如C-54運輸機等四引擎運輸機,但它的貨艙設計讓飛機可以直接裝入GMC CCKW這類標準運輸卡車,並且在不拆卸的前提下運輸開闢機場所必需的土木機具,為興建柏林-泰格爾奧托·利林塔爾機場提供了重要貢獻。 不過由於飛機的性能仍然不足,在1954年美國空軍退役全數的C-82運輸機。[1]在此之前,費爾柴德在1947年提出C-82B方案,更換引擎全面提升性能,這個計畫被美國空軍所採納,並給予了一個新型號:C-119。 C-82退役後,大部分作為剩餘軍事物資向民間販售。民間航空公司對於這架可以運輸超大件貨物的機種也相當感興趣,因此包括美國、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國的航空公司有採購,主要用戶包括美國的環球航空、巴西的南克魯賽羅航空公司,它們持續使用C-82至1980年代。從軍用到民航的服役紀錄中,C-82總共因事故損失了51架,導致100人因此身亡。[2] C-82運輸機的生產狀況[3]
衍生型![]() ![]() ![]()
使用者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