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级核潜艇
E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北约代号:Echo class,另翻译为:“回声级”)是苏联第一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 659型1956年,苏联政府决定建造核动力远洋巡航导弹潜艇以试图在远洋抵抗美军为首的盟军航母战斗群,遂制定659计划书决定研制装被П-5型反舰巡航导弹,以H级核潜艇和W级潜艇的改装型号为设计蓝本。计划书中确定1961年要交付海军32艘潜艇。1956年末,研制工程展开,由红宝石设计局负责设计。总设计师为II.II.普斯腾采夫(后由H.A.克利莫夫接替)。1957年12月28日首艇K-45号就在列宁共青团造船厂开始建造。其后制造的5艘E-1级艇全部归属苏联太平洋舰队。但该厂缺乏核潜艇和导弹潜艇建造经验,而且远离苏联科技和工业中心,因而659型艇的建造过程并不顺利。一些急需设备不得不从苏联的欧洲部分地区紧急订购和空运。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还是在1961年顺利向海军交付了2艘潜艇。659型艇最后一共建造了5艘。 1957年,П-5导弹在W级潜艇的改装型号上进行数次试射并最终成功完成导弹系统的研究。随后П-5导弹被用于更多的W级潜艇的改装型号以及J级潜艇中。但E-1级艇的最初装备П-5型导弹是惯性制导、0.9马赫、射程500公里、CEP为3000米带一枚重1000公斤20万-3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打击美国海岸城市。发射导弹的时候潜艇必须保持水面状态并且停车使得E-1级艇易遭敌摧毁。随后苏联在E-1级研制完成之后迅速就开始了675型(E-2级)以及651型(J级)的研制,同时开始研制的还有用于攻击活动目标的П-6型反舰导弹。
![]() 659型(北约代号Echo I)一共建造了5艘,全部于1961年-1963年间开工,建成以及服役,还有一艘K-30号艇在1961年建造完成之后因为675计划而停止建造。北约将659型以及其后的巡航导弹潜艇全部标为“SSGN”。659型装备6座П-5D型导弹发射筒以及6发导弹。由于П-5D型导弹不具备攻击活动目标的能力,使得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其真正的战斗价值。1969年-1974年,这5艘659型艇被改装为659T型(型号总设计师O.K.马尔戈林),即改装为普通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撤掉了П-5导弹发射筒以及相关系统,外层壳也重新焊接以减小阻力及其带来的噪音。声纳系统也改成了N级上所装备的声纳系统。全部5艘659型艇均服役于太平洋舰队,其中K-122艇在1983年发生事故之后返厂大修,后在1985年10月解除正式役,列入备用役,全部659型艇在苏联解体之后陆续除役。
675型![]() ![]() 鉴于659型的П-5型巡航导弹只能核打击陆上固定目标,不能打击海上反舰目标,1958年苏联政府向设计部门下达了675计划的设计要求书。型号总设计师II.II.普斯腾采夫。其中对于675型艇的作战目的要求为可攻击活动目标并且具备进行攻击海岸固定目标的能力。1961年П-6型导弹设计完成并在W级双筒型上成功试射。1963年675首舰在北德文斯克下水,随后的1963年之1968年间建造了总共29艘,其中北德文斯克16艘,阿穆尔共青城13艘。 675型的导弹系统从П-5D型改装为了П-6型,同时由6组增到了8组,如果需要前往攻击岸上目标也可以换装为可携带核弹头的П-5M舰对陆型巡航导弹。尽管射程增到了450千米,并且能够攻击活动目标,但由于П-6型导弹还是需要在水面发射,并在导弹经过中段轨迹校正和末端引导信息送往第三引导方后才能下潜。这无疑使得潜艇一旦发起攻击遭到追踪和报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生存性。随后的1963年,苏联成功研制了П-500型导弹。该型导弹与П-6导弹尺寸没有很大改变,但射程增至550千米,不过该型导弹仍然需要在水面发射。苏联海军总共改装了9艘换装了“玄武岩”式导弹系统(射程500公里)和“燕子”型卫星目标指示系统的675MK型潜艇,其中2艘在北德文斯克改装,另7艘在阿穆尔共青城。1979年,苏联第52设计局研制出了П-1000型导弹,射程增大到了700千米并且能在水下发射。1981年起共有4艘675型被改装成装备П-1000型火山式导弹的675MKV型。1艘艇(675MY型)换装了“玄武岩”式导弹系统和“成功”型目标指示系统;还有1艘艇(675K型)在保留 II-6型导弹的情况下加装了“燕子”型卫星目标指示系统。全部675型于1989年起陆续退役,1994年最后一批675型正式退役标志整个E级核潜艇退出历史舞台。 事故E级核潜艇由于属于苏联早期设计的核潜艇,由此也成为了事故频发的一个潜艇级别。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