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33渦輪扇發動機
RD-33渦輪扇發動機是俄羅斯於1968年開始研發,配合MiG-29戰鬥機設計案的動力來源。1972年進行第一次試車,1981年量產,目前仍在生產當中,改良型提供給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設計的梟龍戰鬥機。 生產次型
RD-33是第一種量產型發動機,使用於MiG-29和MiG-29UB雙座教練型上。第一具於1976年開始出廠遞交飛機公司。第一代RD-33的翻修間隔(Time Between Overhaul,TBO)為300小時,第二代之後提高至1600小時,第三代將可以達到2000小時。
提升發動機整體壽命至1,400小時的改良型。
1999年量產,發動機整體壽命提升至2,000小時,可用於舊型Mig-29替換,或是MiG-29M與MiG-29SMT的選配型號。
RD-33的無後燃器版本,Il-102攻擊機配備。
RD-33改良型,提升渦輪前的燃燒溫度,同時也提高推力輸出。使用在MiG-29K與MiG-29M上。
2001年後克里莫夫為MiG-29K與MiG-29KUB戰鬥機開發的新衍生型,由RD-33K改良,MIG-35戰鬥機也採用此型發動機。該發動機最大的技術突破為採用全權數位式發動機控制系統及近代材料科技,大幅改善了RD-33系列以往的燃燒不全產生的黑煙問題;在近似的發動機尺寸上(長4.229公尺、直徑1.040公尺)RD-33MK淨重增加到1145公斤,壓縮比增加至24,進氣流量為每秒82公斤,最大軍用推力5,400公斤,後燃推力則增加到88仟牛頓(2萬磅、9080公斤,推重比7.9),發動機壽命提高到4,000小時。
俄羅斯共和國為南非法製幻象戰機系列提供的改良方案,克里莫夫將RD-33修改供幻象F1戰鬥機與印度豹戰鬥機使用。SMR-95與RD-33外觀最大差別為發動機齒輪箱挪動至發動機下方、發動機尾管延長,更換此型引擎的幻象機性能均有顯著提升,最後在後勤談判落差與南非經費不足等困境下計劃案終結。
外銷至中國與巴基斯坦,使用於梟龍戰機上,後燃推力增加至98仟牛頓。推力的增加使RD-93的使用壽命從RD-33的4000小時降低到2200小時。[1]
採用向量噴嘴的RD-33改良型,發動機主體仍舊相通。使用於MiG-35上。 採用的飛機性能(RD-33)一般特徵
組成部件
飛行表現
相似引擎注釋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