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talk:擴展元素週期表
由於某用戶自願移除所有其發表的內容,因此完整的討論需在頁面歷史版本中才能看到。 改版後排版不雅觀我在2012年5月作出的更改把模板美觀化了,而且寬度不會超越視窗的大小。之後Edisonabcd的更改加大了格子之間的空距,而且寬度遠遠超過螢屏大小,整體設計很不美觀。我會按照現時英語版本的模板進行更新,這樣還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紅鏈接。鋼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2日 (六) 20:38 (UTC)
有關非順序排列的問題,請參照擴展元素週期表#Pyykkö模型。鋼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1日 (一) 18:21 (UTC) (+)支持切开第9周期。个人认为红链仍需保留,以待以后创建。--Yangfl(留言) 2013年2月11日 (一) 18:39 (UTC) 學術研究一開始大家(包括我在內)都可能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我剛剛到英文版本的模板討論處,看到了鏈接到en:Wikipedia_talk:ELEM#Predictions的很長的討論。初步看來,那裏許多人都是真正閱讀過這一方面論文的學士,我在此堅持根據英文版本,也正是因為一定程度信任有識之士討論之後的結論。到目前為止我主張的版本,也是英文維基討論後決定使用的,是這一篇論文(B. Fricke, W. Greiner, Dr. J. T. Waber, 1971)的22至23頁中列出的擴展元素表版本。然而,該論文是1971年發佈的,而正如擴展元素週期表中所寫道,Pyykkö的模型是根據電腦模型預測的,可能會更加準確。這裏是Pyykkö的論文(Pyykkö, 2010),對該論文的評論在此。論文163頁顯示的元素表就是擴展元素週期表條目Pyykkö模型部分的,如果做成模板,樣子如下(取自en:Wikipedia_talk:ELEM#Predictions):
雖然元素仍然不照順序排列,但是這和我根據目前英語版本的編輯是不相同的。在Google Scholar上搜尋這兩篇論文,B. Fricke等人的(目前英語模板版本)有95次被引用,而Pyykkö的只有12次被引用(見此頁的頭兩項)。 我以上列出的都是我所找到的資料,希望大家學習英文維基上成熟、冷靜、學術性的討論,根據實際文獻作出結論。在此時,我建議保留與英文版本最相近的模板樣式,這樣最為保險,是最符合不原創研究的做法。鋼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1日 (一) 22:36 (UTC) 争议的解决方案不如将争议摊开,或者搞个投票为妙........
争议(1)扩展元素周期表使用的推测模型 方案: (1.1)完全使用标准模型 (1.2)完全使用Pyykkö模型 (1.3)再次拆分"扩展元素周期表"模板,分为"扩展元素周期表_标准模型"和"扩展元素周期表_Pyykkö模型" 争议(2)扩展元素周期表排版 方案: (2.1)长模板:镧/锕/超锕系元素,一字排开 (2.2)教科书模板:镧/锕/超锕系元素,全部从主表中切开,在主表下方分列4行 (2.3)镧/锕系元素,放在主表,超锕系元素长度多于镧/锕系元素的元素从主表中切开,在主表下方分列2行 争议(3)第9周期元素那些离子元素还要不要列出来(要的写支持,不要写反对) 争议(4)大于210,(包括大于等于第十周期)的元素还要不要列出来 (要的写支持,不要写反对) 争议(5)奇异原子元素要不要列出来 (要的写支持,不要写反对) PS:以下是 争议(3)(4)(5)的各种可选理由 (3): 要:有论文说有[1] 不要:自行在下方说明 (4): 要:“存在机率低”的元素你就能保证不存在么?而且要将IUPAC元素系统临时命名法临时临时命名过的元素全部列出来! 不要:会严重增加模板改造难度,那么多的已命名元素全部列出来,要命啊?! (5) 要:是元素就要列出来 不要:毫无意义
投票區鋼琴小子(!)意見:謝謝微光對爭論作出的總結。我對總結中的內容有兩項提議。第一,推測模型其實有三個:完全順序地填空格(幾乎肯定不能用,因為沒有文獻證據,也不符合任何模型的預測),使用這一篇論文(B. Fricke, W. Greiner, Dr. J. T. Waber, 1971)當中的版本(目前的版本,詳見上文),或者使用Pyykkö模型(模板樣式如上)。我並不知道總結中所謂的「標準模型」指的是甚麼,請提供資料。第二,項目(3)中列出的文獻,我經過查證後,是沒有提及任何重元素存在與否的。而且這不是一篇論文,而是幫助學術人士瞭解當今研究領域的總結性文章(Resource Letter),範疇為理論物理中的量子色動力學。不知微光是否有留意其內容,或是不小心出錯了。請就這兩點把總結修改一下,那是你發表的,我不方便修改。
再一次促請大家根據可查證的來源進行編輯和討論。鋼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3日 (三) 23:05 (UTC) 在有共識之前,我調整了一下排版,並加上了使用目前擴展週期表形式的原因及來源出處,請勿將注腳擅自移除。在自行修改當前狀態之前,請先在討論頁上提供可供查證的參考資料以證明新的形式的優越性。鋼琴小子(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16:39 (UTC) 模板好像是不能加参考资料的吧RT微光 2013年2月20日 (三) 04:27 (UTC)
擴展週期表之版本根據序數規律推導出來的擴展元素週期表都忽略了高原子序時出現的相對論性效應。通過詳細計算所推測出的擴展週期表在幾篇論文中可以找到,它們均非直接依照序數規律。主張原子序上限為173的是相對論性狄拉克方程,但Greiner卻認為元素可能沒有序數上限。詳細資料在en:Extended periodic table中可以找到。下次在重整此模板格式的時候,請先提供文獻來支持做出改變,取得共識。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11月29日 (六) 06:36 (UTC) 扩展元素周期表所使用的模型
如題,英文維基en:Extended_periodic_table已將主要的扩展元素周期表都改用Nefedov模型了(即165號元素(Uhp)不歸類為鹼金屬,而是d區元素[2]),不僅en:Ununennium下方的導航模板是這個模型,連en:Extended_periodic_table#Predicted_properties_of_eighth-period_elements都圍繞著這個模型的排列方式介紹 参考資料
現行的中文維基Template:擴展元素週期表仍是用165號元素(Uhp)歸類為鹼金屬的模型,而不是英文維基的165號元素(Uhp)歸類為d區元素的模型。 討論區中文區是否跟進?(謝絕WP:是英文維基說的!,請針對議題發表看法,另,因日本語並未跟進,因此發起討論)Ping些可能的化學活躍使用者@Yinweichen、Leiem、Wolfch:-- 宇帆(維基貢獻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 [試用小工具]) 2018年9月6日 (四) 20:25 (UTC)
Fricke 1971 Tab. 10 写E157最类似于IIIB族,E158于IVB族,等到E164于VIII族;这是像Nefedov,但是他在Fig.13把这些元素放在两个族之后,像Pyykkö。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化学应该不容易放进一个简单的周期表;连Fricke也不太清楚什么元素该放进什么族。^_^ Fricke也写E167至E172最类似于IIIA至0族。关于E165和E166,Fricke写它们介于A和B族之间,因为s层电子的能量比较像A族元素,但d层电子的能量却比较像B族元素(Fig.14)。在p.479他写"From a more chemical point of view, they will be likely more members of the Ib and IIb groups because of the 7d shell which is more comparable to the elements Au and Hg (but also to the elements E119 and E120) as can be seen from Fig. 14. Therefore, higher oxidation states than 1 and 2 might readily occur." 我们在英文维基上的扩展周期表是根据这些化学预测;不然的话,我们也不能添上那些表示元素分类的颜色,因为到现在还没有人在论文中给扩展周期表加上颜色。^_^所以说,我们现在显示的推测不是单从Nefedov显示的周期表来的,而是加上Fricke,Nefedov,和Pyykkö的正文里面的细节;但是我们在模板上写下Nefedov的名字,因为结果最像他和Trzhaskovskaya跟Yarzhemskii一起到E164为止画的。我们的讨论是在en:Talk:Extended_periodic_table/Archive_3#Why_7d-elements_are_155-164_instead_of_157-166?跟en:Talk:Extended_periodic_table#Location_of_the_6f_series。User:Droog Andrey是我以下谈到的Andrey Kulsha,他的Рис. 7.跟我们的模板很像(唯一的差别是我们从Nefedov的正文拿出的Sc/Y/La/Ac/121式的IIIB族)。 Double sharp(留言) 2018年9月8日 (六) 15:16 (UTC)
元素173的討論
参考資料
零号元素该不该收进扩展元素周期表?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