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 。請勿編輯本頁 。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 進行。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1年5月4日 (二) 00:14 (UTC) 。
現在是預設轉換為「-{回復}-」。簡化字「-{復}-」和「-{覆}-」都簡化為「-{复}-」,個人認為簡體中文使用者用「-{回复}-」時多為表達「-{回覆}-」(即答复)的意義,而多用「恢復」來表達「-{回復}-」義。但這也可能只是我本人的使用習慣和所見,故望尋求社群共識。--Austin Zhang (留言 ) 2021年4月8日 (四) 14:43 (UTC)
就這邊也有維護繁簡轉換軟體的經驗來說,應當盡可能避免需要消歧義。因此才有上面的意見。另外字詞轉換應該盡可能維持整個詞彙的完整,這樣除了人類容易讀原始碼,亦可方便機器處理。當然-{回復}-
會比回-{zh-hans:复; zh-hant:復;}-
好,尤其就本例來說這麼處理就一勞永逸,不會有繁簡轉換的問題。 --Kanashimi (留言 ) 2021年4月23日 (五) 21:41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1年6月28日 (一) 00:14 (UTC) 。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执行人: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43 (UTC) 。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执行人:Poontele (留言 ) 2021年5月29日 (六) 17:25 (UTC) 。
WP:VCC的初衷以及重寫頁面名稱時應否允許轉換異體字/繁體字
依據實際上的多數意見提案
現行條文
勿手動轉換異體字
儘管異體字 間的功能相近,且所代表的意義相同,但手動轉換異體字,很可能引發編輯爭議,甚至招致編輯戰的發生。因此在手动转换异体字之前,请先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现代汉语 中或者电脑输入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极少使用的异体字,如「-{靑/青}-」、「-{敎/教}-」、「-{囯/国}-」,这种情况下,将异体字转换为正体字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则视为破坏。因为此类异体字在电脑输入或者现代汉语中极少用到,使用此类异体字不便于阅读。
二是目前现代汉语中仍然有在使用的异体字,此类异体字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或者是在不同的地区,对哪一个字是正体的定义不一样,例如「-{床/牀}-」,中国大陆和台湾把「-{床}-」视为正体字,把「-{牀}-」视为异体字,而在香港则是相反,香港视「-{牀}-」为正体,对此类异体字进行手动转换违反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針 。此外,「-{台/臺}-」这一对字由于政治原因常常成为修改的对-{}-象,由于「-{台}-」字虽为俗写 ,但是在台湾 已经广泛使用,因此不应该对其进行手动转换,而是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对这些字进行手动转换对条目没有实际的改善作用。
概括性来讲:
如果所有地区皆常用A,罕用B→可将源码B直接改为A,不宜使用转换。
如果某些地区常用A而罕用B,某些地区常用B而罕用A→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同时全局转换。
如果所有地区混用A/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不得使用转换。
如果某些地区混用A/B,其他地区常用A而罕用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区可使用转换。
提議條文
勿手動轉換異體字
儘管異體字 間的功能相近,且所代表的意義相同,但手動轉換異體字,很可能引發編輯爭議,甚至招致編輯戰的發生。因此在手动转换异体字之前,请先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现代汉语 中或者电脑输入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极少使用的异体字,如「-{靑/青}-」、「-{敎/教}-」、「-{囯/国}-」,这种情况下,将异体字转换为正体字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则视为破坏。因为此类异体字在电脑输入或者现代汉语中极少用到,使用此类异体字不便于阅读。
二是目前现代汉语中仍然有在使用的异体字,此类异体字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或者是在不同的地区,对哪一个字是正体的定义不一样,例如「-{床/牀}-」,中国大陆和台湾把「-{床}-」视为正体字,把「-{牀}-」视为异体字,而在香港则是相反,香港视「-{牀}-」为正体,对此类异体字进行手动转换违反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針 。此外,「-{台/臺}-」这一对字由于政治原因常常成为修改的对-{}-象,由于「-{台}-」字虽为俗写 ,但是在繁體中文 已经广泛使用,因此不应该对其进行手动转换,而是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对这些字进行手动转换对条目没有实际的改善作用。
概括性来讲:
如果所有地区皆常用A,罕用B→可将源码B直接改为A,不宜使用转换。
如果某些地区常用A而罕用B,某些地区常用B而罕用A→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同时全局转换。
如果所有地区混用A/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不得使用转换。
如果某些地区混用A/B,其他地区常用A而罕用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区可使用转换。
惟如有以下情形中的至少一個,以上規則不適用:
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亦非小修改 ;
相關異體字替換是因應名從主人 而作出的;
相關異體字替換是因應維護性操作的進行而作出的。
以上。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8日 (二) 03:08 (UTC)
(+)-{支持}- --寒 吉 2021年6月8日 (二) 04:07 (UTC)
(+)-{支持}-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6月8日 (二) 06:22 (UTC)
所以重寫第一段落,就可以順便對第二段落進行異體字轉換嗎?因為整體來說「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Xiplus #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06:42 (UTC)
微調用詞,排除未做任何修改的部分,應可避免上述情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6月8日 (二) 11:24 (UTC)
沒有排除啊?重寫必定不是小修改。--Xiplus #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11:31 (UTC)
修正後的行文僅規範實際有修改的內容,而閣下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第二段落並沒有實際被修改,從而不能適用於豁免規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6月8日 (二) 13:40 (UTC)
條文根本沒有提到「實際有修改」,另實際有修改的定義也模糊不清。--Xiplus #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14:28 (UTC)
@-{Xiplus }-:(1)“重寫第一段落,就可以順便對第二段落進行異體字轉換”的行為如果是故意的話,很明顯是WP:GAME ,任何人都應該具備相關的常識來處理這樣的事情。(2)我原本是希望作出修改者可以在有需要提供理由時自圓其説,只要他能合理解釋他如何符合那3條例外規定中的一條或多條,那就可以了。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53 (UTC)
他可以聲稱兩個段落都在重寫範圍。不然換個不這麼誇張的例子,同一段落有7個句子,他重寫第 1 2 3 5 6 7 句,但明顯沒重寫第 4 句,卻對第4句進行轉換,那麼聲稱整個段落都重寫是否有效?--Xiplus #Talk 2021年6月9日 (三) 14:05 (UTC)
@-{Xiplus }-:我認為按句子分別計算太嚴苛,因此我認為後者可以當成有效。我的想法是按自然段分別計算,因此我認為前者不可以當成有效。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01:37 (UTC)
請問閣下的意思是,重寫了其它句子就可以轉換沒有重寫的句子裡的異/繁體字?敝人覺得這個標準太過寬鬆。--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0日 (四) 04:22 (UTC)
大概還是按標點符號跟常識判斷改寫了哪些句子比較好。不應該放得太寬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6月10日 (四) 09:04 (UTC)
@-{Matt Smith 、Ericliu1912 }-:那如果那個人是不為意而為之的話,Matt Smith你上面的這番話就成了ABF了,有時候標準訂得太緊反而會有反效果。偶爾一兩句在不為意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情有可原。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12:15 (UTC)
敝人是用舉例的方式詢問新指引是不是允許那種做法。如果新指引允許那種做法,那麼任何人那樣做都是符合指引的,也就不存在ABF的問題。如果新指引不允許那種做法,那麼其他用戶回退那種不為意、無必要的轉換應該也算合理的回退。--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0日 (四) 13:12 (UTC)
我還是這句話:我原本是希望作出修改者可以在有需要提供理由時自圓其説。這我覺得是WP:UCS 的範疇,不應由方針指引處理。而且(第二類)異體字的替換本身通常不影響閲讀,我認為只要並非故意為之,我都覺得沒必要回退,這樣是自找麻煩。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13:57 (UTC)
敝人覺得,願意尊重先到先得、不嫌麻煩的用戶理當可以回退。妥善的回退,例如在編輯摘要善意地說明原因,除了能教導對方,還能教導其他查閱條目歷史的用戶們,這樣有助於減少用戶們日後做出相同失誤的機會,有良好的正面作用。--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0日 (四) 14:33 (UTC)
我認為你所謂的「不嫌麻煩」某程度上就是「製造麻煩」。異體字本身並不會使讀者對同一內容的理解產生變更,如果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局部)回退操作本身對新用戶而言已是ABF。我的想法是完全不用回退,直接在用戶討論頁留言/發通知,也同樣有指導作用。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00:46 (UTC)
敝人認為閣下把「善意教導」誤會成了「製造麻煩 」。新用戶根本不了解方針,他們縱使做出這種事情也不是惡意的,敝人怎麼可能對他們ABF呢?請無須多慮。--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2日 (六) 03:06 (UTC)
我完全不覺得我這是在「多慮」,因為重要的不是你怎麽想,而是他們怎麽想 。以他們的角度出發的話,他們是不可能不以為你是在ABF(或是在做思想工作,老實説這比較誇張)的。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1:05 (UTC)
敝人之前已經說過,妥善地回退有教育作用。只要方法妥善,他們未必會以為敝人是在ABF,請閣下樂觀一點,盡量避免聯想負面的結果。--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2日 (六) 12:26 (UTC)
辦事不能流於理論層面。一來我無法確保你做的每一次回退都是“妥善”的,二來我也無法確保所有其他人都能夠“妥善”回退。故意逃避面對負面影響並非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敝人沒有在逃敝什麼負面影響,而是抱著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現在說再多可能也沒有結論,不妨從實際操作的結果來判斷才準確。--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2日 (六) 13:57 (UTC)
只有在該樂觀的時候樂觀才是實際的。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2 (UTC)
看樣子你得把NC:先到先得 作出修訂,「如果是單純 異體字所產生的命名差異,則依異體字相關規定處理」,否則「只有全段文字上的重寫才擁有取代先到先得的權利」會與NC:先到先得 鬼打牆。--寒 吉 2021年6月12日 (六) 12:18 (UTC)
"然而條目的標題只能選取一個,因此應维持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標題。"NC的原意可是禁止更改模版名字。如果永久禁止更名就能解決問題,我倒是很樂意支持。--Temp3600 (留言 ) 2021年6月18日 (五) 14:00 (UTC)
然而那句話後面有寫「須符合本方針其他命名規則」,我的移動是為了符合WP:CONSISTENCY ,看來「然而條目的標題只能選取一個,因此應維持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所採用的標題」約束不了我對模版的移動。--寒 吉 2021年6月19日 (六) 05:24 (UTC)
(+)-{支持}- 我也不多說甚麼了,感覺我說甚麼都會出現爭執。 Iridium(IX) (留言 ) 2021年6月8日 (二) 11:32 (UTC)
調整原擬議條文的一個字眼,以符合實際中文使用情形。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55 (UTC)
(?)疑問 :關於第一點,如果某位用戶把一個詞修改成另一個詞,但同時有意或無意地轉換了繁異,例如把臺灣歷史 的某句話進行以下修改:
修改前
-{臺 灣原住民族的呈現 多元而複雜}-
修改後
-{台 灣原住民族的族群 多元而複雜}-
請問新指引允許這種情況下的繁異轉換嗎?--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1日 (五) 11:08 (UTC)
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且意思上有變更(前句指「原住民族的各族羣的外在表現方式多元而複雜」,後句指「原住民族的各族羣本身多元而複雜」),因此如果非故意為之,我認為無不可(故意為之的情形可能是無差別地將所有臺 轉為台 ,連來源標題和網址都動到的情形,使呈現 →族群 的修改變得次要)。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00:46 (UTC)
修改前
-{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臺 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對應關係。臺灣原住民族的呈現 多元而複雜}-
修改後
-{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台 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對應關係。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 多元而複雜}-
意思是這樣也可以囉?「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 符合,「意思上有變更」 符合,「非無差別地將所有臺轉為台」 符合。--Xiplus #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02:18 (UTC)
@-{Xiplus 、Matt Smith }-:我不明白為何你們一定要如此執著於這些完全不重要的點子上,這完全是人會在不為意之間做的事情。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0:55 (UTC)
@Sanmosa :這就是User:寒吉 跟User:Matt_Smith 爭議點,想要解決問題就請您(及社群)告訴某一方他是錯的,請不要再繼續相關行為;如果要明文修訂到指引內,就請提出與之相符的提議條文,目前的條文未能解決其爭議,故先(-) 反对 。--Xiplus #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11:02 (UTC)
@-{Xiplus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在共識不強求一致同意、重大修改更應獲得絕大多數的同意 的前提下,我明顯只看到Matt Smith一人繼續堅持其明顯不被社群接受的觀點(而且你説要請我及社群“告訴某一方他是錯的,請不要再繼續相關行為”,我們早已經做過很多次,有勞你自行點閱前期和中期討論)。說明白一些:我其實可以搬其他方針指引出來要求處理他的情況了,我現在不提報之餘還讓他繼續hard sell他的觀點已經很仁至義盡了。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1:14 (UTC)
@Sanmosa :我只想明確聽到最新兩個舉例的答案是可以還是不行,我猜答案應該是不行吧。之前的所有討論共識是允許重寫時替換,然而提議條文壓根沒提到「重寫」兩字,連先前有人說調整格式及排版不當作重寫也都沒提到,我反對的是提議條文放寬程度比共識的放寬程度還要寬這一情況。--Xiplus #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11:49 (UTC)
@-{Xiplus }-:「重寫」兩字的定義本來就不清不楚,如果我把「重寫」兩字寫入,最終還是會落入修改前對於方針指引條文解讀不一致的情形(參寒吉於2021年5月30日 (日) 08:28 (UTC)的留言)。另一方面,先前有人說“調整格式及排版不當作重寫”只是個別意見,而且當時也是有其他人主張可以改成“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即可的程度(至少有寒吉和Ericliu1912),因此你説的“提議條文放寬程度比共識的放寬程度還要寬這一情況”我認為完全不存在。再者,擬議條文修改其實只是在明確既有的方針指引,實際上並沒有變更本身的意涵(參寒吉於2021年6月2日 (三) 15:05 (UTC)的留言),所以某程度上來説我根本沒有“放寬”任何的東西。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就“我只想明確聽到最新兩個舉例的答案是可以還是不行”一句回應:我的答案是一般情況下可以(特殊情況下不行)。如上所述,這完全是人會在不為意之間做的事情,如果連這種情形都要特地做一次回退,我覺得真的已經落入ABF的範疇(當然還是要配合他其他的修改來看,如果他其他的修改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那就不能把這樣的修改當成“不為意之間做的事情”,這時候回退就不是ABF)。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7 (UTC)
插句話,敝人個人難以接受「這種情形的回退已經落入ABF的範疇」之說(如果對方沒有其它類似的編輯)。這種情形的回退也可以是「善意推定對方的編輯,然後維護先到先得」,而非ABF。--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2日 (六) 13:53 (UTC)
請你理解我這裏還是在用新用戶的角度來看的。你問我自己的話,我自己是不會當成ABF的,但我認為重要的還是新用戶怎麽想。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4:24 (UTC)
@-{Sanmosa }-:閣下完全搞錯了,敝人在意見區提出自己的意見(明文規定不可以繁異轉換)之後,並沒有堅持主張這個意見,也沒有堅持要求大家按照這個意見來修訂方針,敝人甚至還在四天前說過「敝人對於方針的修訂結果會順其自然 」。閣下聲稱敝人「繼續堅持其明顯不被社群接受的觀點 」、「繼續hard sell他的觀點 」等等都是錯誤說法,敝人並沒有那樣做。--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2日 (六) 12:26 (UTC)
@-{Matt Smith }-:然而我當時看到的東西是你言行不一致。我真的不明白為何我會有這樣的判斷,但這確然是我當下的感受,請你理解。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敝人可以理解,就算是一場誤會吧,該澄清的已經澄清,敝人就不在此事上多說了。--Matt Smith (留言 ) 2021年6月12日 (六) 13:46 (UTC)
在明知規則容易被繞過且在制定程序就應該予以修正,而不是拿GAME來擋。應盡量讓「方針字面意思」趨近於「方針本質」,而不是讓未參與本次討論的人看了方針卻不知道規定了什麼。--Xiplus #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20 (UTC)
@-{Xiplus }-:一來我不認為擬議修改後的指引“容易被繞過”,二來這已經是我認為最清楚的表達方式了,如果你認為有更清楚的表達方式,請將相關表達方式提出。這指引的修訂本身就是意在從寬,如果還要加一大堆繁瑣且易生歧義的條文,我覺得會背道而馳。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2 (UTC)
Special:PermaLink/66094477 ,還在修飾中,原本不想這麼早提出的。--Xiplus #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9 (UTC)
該稿還包括應如同本案同樣豁免的繁簡替換,以及本應同時修改的破壞方針,但最大問題還是重寫的定義。--Xiplus #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52 (UTC)
那我再等一下好了。SAN MO 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8:37 (UTC)
希望任何人給些意見。--Xiplus #Talk 2021年6月18日 (五) 09:44 (UTC)
既然条文的漏洞被人指出了,提案者有责任去修补。提案所列情形一除了上述问题外,是否为“小修改”亦难以判定。我的想法是改成修改之处为重写 ,这样就足够了。要避免貌似严谨实则难以理解的条文。--Lt2818 (留言 ) 2021年6月19日 (六) 18:40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1年11月11日 (四) 08:14 (UTC) 。
-{R|https://zh.m.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Infobox_mobile_phone/doc&oldid=66436420}-
就这玩意的大陆简体界面还是有繁体字,应该怎么解决?--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3:38 (UTC)
有人很我说应该这么说“你就说你开了大陆简体模式,为什么模板文档里还有繁体字”
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3:43 (UTC)
可是模板的说明文档也不支持繁简转换就不好了吧?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29 (UTC)
看繁体字的模板其实还挺费眼的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34 (UTC)
可以用带有样式的span模拟pre等标签的效果。--安忆 Talk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54 (UTC)
大佬能详细解释一下吗?就是说怎么学习带样式的span?这个span有没有具体的维基页面,新人求带。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1 (UTC)--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1 (UTC)
还是说我先继续学习html?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7:12 (UTC)
谢谢安亿大佬2021年10月25日 (一) 06:02 (UTC)
可以寫一個專門給说明文档顯示代碼的Module,以代替不支持繁简转换的<syntaxhighlight><pre>。-- [雪菲 🐉蛋糕 🎂] >梓 < [娜娜奇 🐰鮮果茶 ☕](☎️ ·☘️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6:24 (UTC)
大佬,这个<syntaxhighlight><pre>是什么意思?求带带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2 (UTC)--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2 (UTC)
@-{Te0sla }-:就是包在<syntaxhighlight>這東西裡的字不會被繁簡轉換。 ,<syntaxhighlight><pre>內部的文字不會根據使用者的設定改變繁簡內容。模板文檔的代碼都是用<syntaxhighlight><pre>來呈現的。-- [雪菲 🐉蛋糕 🎂] >梓 < [娜娜奇 🐰鮮果茶 ☕](☎️ ·☘️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7:14 (UTC)
如果我需要接触的话,是不是先要学习好html和SCC?新人求解释❥(^_-)2021年10月25日 (一) 08:26 (UTC)--Te0sla (留言 ) 2021年10月25日 (一) 08:26 (UTC)
是css 囧rz…… -- Sunny00217 2021年10月25日 (一) 10:30 (UTC)
不,是CSC[開玩笑的] --Milky ·Defer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08 (UTC)
C os S in C is (誤 -- [雪菲 🐉蛋糕 🎂] >梓 < [娜娜奇 🐰鮮果茶 ☕](☎️ ·☘️ )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12 (UTC)
不,是CsC8 (研究最多的碳化铯)[開玩笑的] 。--Leiem (留言 ·签名 ·维基调查 )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47 (UTC)
MCC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10月27日 (三) 13:27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2年3月16日 (三) 16:14 (UTC) 。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2年4月24日 (日) 00:14 (UTC) 。
问题
对-{台}-和-{臺}-的共识,是否应当应用在-{抬}-和-{擡}-上。
问题背景
当我在查看清齦腭擦音 的时候,发现原句“-{發音時候舌面前部擡起}-”,在大陆简体下是“-{发音时候舌面前部擡起}-”。我查询了一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1}- ,里边称-{擡}-是-{抬}-的异体字。我本想提请繁简体转换,但是囿于可能违反社群对-{台}-和-{臺}-的共识,因此来这里提出话题。
我的观点
首先大陆简体下-{擡}-应当转化为-{抬}-。
至于在台湾正体-{擡}-和-{抬}-如何处理,社群应当有个共识。
条文现状
現行條文
此外,“-{台}-/-{臺}-”这一对字由于政治原因常常成为修改的对象,由于“-{台}-”字虽为俗写,但是在台湾已经广泛使用,因此不应该对其进行手动转换,而是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对这些字进行手动转换对条目没有实际的改善作用。
--The Puki desu (留言 ) 2022年4月12日 (二) 08:02 (UTC)
根據罪刑法定原則 (-{Nulla poena sine lege}- ),基本可以確定「-{抬/擡}-」並非「-{台/臺}-」,故自然不能直接適用「-{台/臺}-」的處理辦法。不過,根據同為指引的Wikipedia:繁简处理#勿手動轉換異體字 ,「-{抬/擡}-」符合“在不同的地區,對哪一個字是正體的定義不一樣”的要件,因此“勿手動轉換異體字”的規定已經可以處理「-{抬/擡}-」的情況。基於上述廢除條文的提案通過與否都不會影響實際執行的效果,我建議不進行相關修改。San mo 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2日 (二) 08:59 (UTC)
但好像台湾也是以“-{抬}-”为正体。--The Puki desu (留言 ) 2022年4月12日 (二) 09:12 (UTC)
不要説得好像只有臺灣才在用繁體一樣。其實「在不同的地區,對哪一個字是正體的定義不一樣」這句話本身也不太準確,因為現實上不能排除部分地區不會界定哪個字是正體或異體。San mo 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3日 (三) 03:15 (UTC)
「千萬別抬頭」「抬槓」「抬頭紋」「抬頭挺胸」「高抬貴手」「抬轎」等等,用的都是「抬」字,實在沒必要繁簡轉換。--D (留言 ) 2022年4月13日 (三) 16:18 (UTC)
我把簡體的修復請求提報了先(Special:差异/71112756 )。--紺野 夢人 2022年4月12日 (二) 09:52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2年5月1日 (日) 16:14 (UTC) 。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执行人:Xiplus #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09:18 (UTC) 。
大家好。這邊在編輯冬季战争 時,發現其實我們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繁簡轉換:
原文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著[[制空權]]
手工轉換法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zh-hant:著;zh-hans:着}-[[制空權]]
更改文字法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着[[制空權]]
手工轉換法大概是現行維基百科所推薦的方法,然而這方法複雜,感覺不但會有許多類似的情況,還不利於機器語義分析。相形之下,更改文字法簡潔多了,也方便人類閱讀。假如就這種不更改就會產生繁簡顯示錯誤的情況,特別通融以簡單扼要的方法解決繁簡轉換問題,不曉得大家認為會有哪些顧慮?--Kanashimi (留言 ) 2021年10月10日 (日) 07:02 (UTC)
我也覺得這樣比較方便。說實話,這跟刻意的繁簡破壞應該有差,很好辨別,不然也可以指定編輯摘要。—— Eric Liu 歡慶雙十中國國慶 (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10月10日 (日) 08:09 (UTC)
诶?原来这还是方针不允许的吗?我已经这么干了有段时间了(捂脸)--Milky ·Defer 2021年10月10日 (日) 10:14 (UTC)
感謝各位的意見。感覺更改文字法應該可以算作共識了。--Kanashimi (留言 ) 2021年10月13日 (三) 22:43 (UTC)
是否應該考慮明文寫入指引,作為案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10月14日 (四) 13:49 (UTC)
或許在方針裡提一下比較好?--Kanashimi (留言 ) 2021年10月14日 (四) 20:30 (UTC)
附議。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10月16日 (六) 22:51 (UTC)
我也認同「现有规则即允许这样做」,支持指引加一句提醒。——遲來的HTinC23 (留言 ) 2021年10月23日 (六) 13:45 (UTC)
反对写入规则,选择“不转换”的用户不希望强制看到外语文字。--7 (留言 ) 2021年10月30日 (六) 15:25 (UTC)
又不是規定一定要這樣做,只是「除罪化」,保證不會因此觸犯方針或指引而已。偏好手工轉換者,大可繼續手工轉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10月30日 (六) 20:25 (UTC)
实际效果一样,“保證不會因此觸犯方針或指引”也就意味着能够以此为理由强行把他人使用的手工转换改掉 ,而且有方针支持的情况下还能对3RR豁免。--7 (留言 ) 2021年11月1日 (一) 08:58 (UTC)
如上述討論,這或許不只是個偏好問題。您可以針對上面討論的贊同論點一一提出您的解方,如此更能說服人。--Kanashimi (留言 ) 2021年11月1日 (一) 20:02 (UTC)
他就是不想處理而已,反正他也沒打算認真進行討論。---{San}- -{mo}- -{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2日 (二) 08:19 (UTC)
我的主张就是当其他用户已经用手工转换时不以这种“理由”去改(等于阻止)。如果双方都坚持原来的用法,那要么先到先得,要么就不管谁坚持改都按3RR处理。如果修改前后在“不转换”下显示的文字一样,我没有意见;如果为了所谓“簡潔扼要”,代价却是强制不转换用户看到不同文字,这我无法接受。--7 (留言 ) 2021年11月2日 (二) 12:43 (UTC)
現在的情況就是一個合法,一個可能違法,需要明文「除罪化」;在已經有既有轉換方式之下,採納「先到先得」原則應該是沒有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1年11月10日 (三) 14:38 (UTC)
「選擇『不轉換』的用戶不希望強制看到外語文字」這句我看不懂,不轉換不是本來就一堆所謂「外語」文字嗎?--路西法人 ⛧ 2021年11月28日 (日) 16:11 (UTC)
同意。--Nrya ✰ 我聽見有個聲音~ 2021年10月31日 (日) 03:41 (UTC)
@-{Kanashimi }-:如果要擬文說明以上這種變更的性質,您會怎麼描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2年1月17日 (一) 02:51 (UTC)
或許可這樣:
-{“}-
编辑维基百科条目的时候,如果缺乏正当理由,请不要手动地将条目源码中的繁体语句转为简体,或將简体转为繁体(广义地也包括将一个地区用词转换成另一地区用词,如港澳繁体转换成臺灣正體),以免影响他人的编辑和阅读。手动做这种转换可能将被视为“繁简破坏”,见Wikipedia:破坏#破坏类型中的“繁简破坏”一条 。
-{”}-
改成:
-{“}-
编辑维基百科条目的时候,如果缺乏正当理由,请不要手动地将条目源码中的繁体语句转为简体,或將简体转为繁体(广义地也包括将一个地区用词转换成另一地区用词,如港澳繁体转换成臺灣正體),以免影响他人的编辑和阅读。手动做这种转换可能将被视为“繁简破坏”,见Wikipedia:破坏#破坏类型中的“繁简破坏”一条 。一種例外是當繁簡並非一對一轉換時,為了更簡便的避免錯誤的繁簡轉換,可更改成不容易產生歧義的文字。例如單純使用-{着}-
一個字,會比-{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更具可讀性,這種情況下允許手動更改文字。其他例子可參見下表。
-{”}-
--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1月17日 (一) 03:40 (UTC)
原本
改為
能否接受
握著
握着
修正簡體下轉換錯誤
握著
握{{subst:著}}
修正簡體下轉換錯誤
握著
握{{著}}
可以,但不推薦的修復方式。
握著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可以,但不推薦的修復方式。
握著
握-{zh-cn:着;zh-tw:著;}-
造成香港模式下轉換錯誤
握著
握-{zh-hans:着;zh-hant:著;}-
造成香港模式下轉換錯誤
握着
握著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握着
握{{着}}
不必要的行為
握着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不必要的行為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握著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著}}
或{{着}}
着
或{{subst:著}}
或{{subst:着}}
簡化原始碼
{{著}}
或{{着}}
著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著
名
着
名
錯誤用詞
其他繁簡文字可類推
原-{系}-
朝廷辦公官署
原-{係}-
朝廷辦公官署
修正繁體下轉換錯誤「-{原系}-」
-{只}-
语片言
-{隻}-
语片言
修正繁體下轉換錯誤「-{只語}-」
提供涵蓋所有變換的表格,看看是否符合上面的共識。--Xiplus #Talk 2022年1月22日 (六) 03:22 (UTC)
唉,這表格真是太簡單明瞭了。--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1月22日 (六) 06:22 (UTC)
我觉得{{著}}
或{{着}}
改成着
其实应该允许且鼓励。一来提高源码可读性,二来减少不必要的模版调用。--菲菇 @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22日 (六) 06:25 (UTC)
感覺只要不會造成轉換錯誤,「-{着}-」比「{{著 }}或{{着 }}」略優。「-{著}-」到「{{著}}
」一類可以在手頭沒有簡體輸入法時,只打括號做權宜之計。但長久來看,使用視覺化編輯器或語法凸顯工具時,模板太搶眼。--洛普利寧 2022年1月22日 (六) 06:36 (UTC)
以更改繁體以避免加入切斷標記的方法也是可以囉?例如將「-{一刀不剪发布影片}-」改成「-{一刀不剪發布影片}-」以避免「剪发」被轉換也是可以的?--Ghren 🐦 🕘 2022年1月22日 (六) 13:30 (UTC)
是這意思。我加上了這個例子。 --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1月22日 (六) 23:48 (UTC)
这个情况其实稍微有些不一样。“-{著=>着}-”和“-{注=>註}-”是那种不改字就没法修复的转换问题;而“头发”、“剪发”的转换取决于两字连续出现,这种情况加上-{}-就可以修复而无须改字。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情况就不能改字,我觉得断词和改字都可以允许,不过略倾向于推荐断词。--菲菇 @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31日 (一) 08:05 (UTC)
support.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31 (UTC)
其實「-{活著}-」本身在繁簡體下都會正確轉換,不是好例子;應該是因為系統設定。這邊改了一下例子。假如我們把「-{握著}-」也加入系統設定,那即便在連詞的情況下,也會如您所提,只要加入「-{}-」就可以解決。當然把太多詞加入系統轉換表恐非良策就是。 --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48 (UTC)
是可以尽可能地做连词,但这样需要有界面管理员长期维护全局转换表。相比于允许任何人发现了就能改,前者就显得不那么wiki了。--菲菇 @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31日 (一) 15:47 (UTC)
那可以把{{著 }}的內容改成「着
」,並將使用方式改成{{subst :著 }}。--Xiplus #Talk 2022年1月23日 (日) 09:47 (UTC)
赞同。—菲菇 @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31日 (一) 07:57 (UTC)
已相应修改表格。--菲菇 @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2月8日 (二) 19:01 (UTC)
這個表格不錯,不過怎麼轉換為政策條文呢?三言兩語似乎很難說清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2年2月8日 (二) 16:39 (UTC)
就直接當範例貼上的話,會有什麼樣的顧慮嗎?--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2月8日 (二) 20:44 (UTC)
可能還是得用文字說明一下通則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2年3月2日 (三) 06:31 (UTC)
@Ericliu1912 更新了一下上面的通則說明。煩請看看這樣有沒有比較理想。--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3月2日 (三) 06:44 (UTC)
感覺可以,是否轉移至方針區公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2年3月15日 (二) 06:32 (UTC)
Yes.--Kanashimi (留言 ) 2022年3月15日 (二) 08:17 (UTC)
我的感觉是,这相当于是维基百科的“推荐用字”。即,當繁简不是一一映射的關係時,優先选择不容易產生歧义的字形。如
你维字形
简体、港澳字形
台湾字形
助词、附着
-{着}-
-{着}-
-{著}-
明也,标著也
-{著}-
-{著}-
你维字形
简体字形
繁體字形
疏也
-{註}-
-{注}-
-{註}-
灌也
-{注}-
-{注}-
你维字形
简体字形
繁體字形
犯也,求也
-{干}-
-{干}-
-{干}-
能事也
-{幹}-
-{幹}-
燥也
-{乾}-
-{乾}-
卦名
-{乾}-
-{乾}-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9日 (三) 12:13 (UTC)
你可以這樣說。一簡對多繁的時候,繁是被推薦的;一繁對多簡的時候,簡是被推薦的。--Ghren 🐦 🕘 2022年2月11日 (五) 13:49 (UTC)
然。--菲菇 @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2月13日 (日) 18:32 (UTC)
我平時用港繁界面,但有時編輯時它卻給篇簡體未轉的我改,我要改的是港繁版不是簡體版!怎樣在港繁界面編輯港繁版,讓維基發佈後自動轉成相應地區版?--捍粵者 (留言 ) 2022年8月17日 (三) 01:56 (UTC)
字詞轉換僅在瀏覽頁面時生效,編輯時不會自動轉換源代碼。若閣下閲讀簡體中文有困難,可以在Special:參數設置 中打開“预览字詞轉換”功能,它可以以用戶指定的語言變體顯示預覽。—— 月_樱_雪 (留言) 2022年8月17日 (三) 02:26 (UTC)
也不一定是閱讀方面問題,而是搜尋取代問題,它的搜尋功能不會幫你2種都搜,如果打一搜二那還好些。--勿用「進行」污染中文 ,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2年11月13日 (日) 09:05 (UTC)
@-{捍粵者 }-: 参见Help:字词转换的模式选择说明#关于wikicode源代码 ,源代码是保持输入时的字体书写模式的,可能该内容是多以简体字体编写或繁体字体编写。这些源代码在查看(view)显示时才会进行繁简转换的处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8月17日 (三) 03:11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2年11月26日 (六) 00:14 (UTC) 。
注意到管理员@-{Iokseng }-:经常以“初始繁简”的理由移动条目,例如[5] 。请问该方针的出处在哪里?我觉得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将条目更名,编辑有权将其移动至自己系统所用的字体。这种情况不属于“简繁破坏”。相反,以所谓的“初始繁简”理由单纯地将条目名移动至另外一种字体,反而是“简繁破坏”。另外,既然维基能自动转换字体,为什么还保留那么多的单纯的简繁转换重定向?
--万水千山 (留言 ) 2022年11月13日 (日) 09:54 (UTC)
其實我個人認為,只有與初始標題完全相同時,才應考慮繁簡「先到先得」,否則沒有必要如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2年11月13日 (日) 11:31 (UTC)
以往討論似乎無共識。方針與指引好像只說不能單純繁簡替換,沒說移動後標題應與最初繁簡一致。我覺得如「-{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产业}-」應不可行,但如「-{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應可行,不過有人主張「-{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英國旅遊}-」的話我不會阻止。--紺野 夢人 100000+ 2022年11月13日 (日) 14:08 (UTC)
其实如果我的话,可能就会类似「英國旅遊產業→英国观光业」这样移动。毕竟简体环境下打繁体比较麻烦(而且繁体简体都看得多了,有时候会一下子想不起某个字是简体还是繁体或者某个字是不是有对应的简体或繁体...)。但是我不太会「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这样移动,毕竟复制粘贴一下的事---{百無一用是書生}- (☎ ) 2022年11月14日 (一) 02:23 (UTC)
单就此例,恢复初始简繁形式,未见问题。因为之前移动的最终效果为仅简繁变更。--YF dyh000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05:43 (UTC)
之前的移动是因为繁体“贝里斯”会被系统全域转成简体“伯利兹”(见下一个讨论章节)。首先移动至俄语译名“别里斯拉夫”,后来再移动至简体的“贝里斯拉夫”。简体的“贝里斯”自动转换为繁体的话还是“贝里斯”,但用繁体的“贝里斯”在那个全域转换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依然会被转换成简体的“伯利兹”。因此Iokseng的移动出现了问题。另外,如果用手机来浏览维基的话,可以看到系统在跳转,这就增加了系统的负荷量。而移动条目又花费了编辑或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一条无用的重定向,为什么我们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万水千山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07:43 (UTC)
规避技术问题有必要在移动理由/讨论页中注明,以便了解和寻找解决方案。有无重定向的性能影响讨论过,似乎可忽略不计,仅界面上显得冗余。暂未理解更名必要性,为何标题的字词转换无法解决。
先到先得、恢复简繁的目的,是尊重前人+以此遏制故意更改。举个例子,假设有用户对-{中國 }-条目名是繁体而感到不爽,于是移动到如“古代中国”、以误操作为由移回-{中国 }-(输入便利性等理由;请忽视占用问题),看到两笔移动的人就很可能感觉不爽、推定恶意、引发争吵,而恶意的移动者又可能说“不都一样”、为何要斤斤计较。我对是否做还原操作持中性态度。--YF dyh000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17:08 (UTC)
我上面的例子和你举得例子是特例,可以放开来不在这里讨论。而Iokseng经常做得是这样:有人将正当理由将繁体条目“-{中國}-”移动到简体“-{古代中国}-”,然后Iokseng已“初始繁简”的理由将简体“-{古代中国}-”移动到繁体得“-{古代中國}-”。我觉得TA这么做反而是“简繁破坏”。--万水千山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17:59 (UTC)
抱歉 是我误解了。非字形差异的移动不应恢复“初始”,那样变成最早创建者有条目名称繁简的所有权了。翻看 发现确有此现象,如重型運載火箭 、中华门 (南京) 、雙關 等,未见需要恢复初始繁简。--YF dyh000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20:07 (UTC)
如果有人以改變繁簡為目的將「-{古代中國}-」移動至「-{中国古代}-」或「-{历史上的中国}-」呢?--Mosowai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20:20 (UTC)
只要移动能落实敲定,就沿用移动者选用的形式。--YF dyh000 (留言 ) 2022年11月14日 (一) 22:05 (UTC)
「-{中國→古代中国→中国}-」之例中,標題變為原字不同繁簡,應依先到先得移回原字原繁簡的「-{中國}-」。如果只有「-{中國→古代中国}-」我認為不必進一步移至「-{古代中國}-」,不過有人主張移動我不會反對。--紺野 夢人 100000+ 2022年11月15日 (二) 07:45 (UTC)
(▲)同上 ,但如果主张或实践大规模的移回,我会反对、认为是OWN 和繁简破坏倾向。--YF dyh000 (留言 ) 2022年11月15日 (二) 17:11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3年3月30日 (四) 08:14 (UTC) 。
-{李鍾熙}- 和-{李鐘熙}- 。--Wcam (留言 ) 2023年3月11日 (六) 02:43 (UTC)
在《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裡,「-{鍾}-」、「-{鐘}-」都是正字,並非異體字;而且其簡體字型也不相同。--Kolyma (留言 ) 2023年3月11日 (六) 04:01 (UTC)
了解。只需{{Distinguish }}即可?--Wcam (留言 ) 2023年3月11日 (六) 04:17 (UTC)
似乎为简体读者建立个消歧义页面比较好?-{李钟熙}- 现在自动连到-{李鍾熙}- ,但是显示“-{李锺熙}-”。——PexEric 💬 |📝 2023年3月12日 (日) 05:19 (UTC)
已建立-{李钟熙}- 消歧義。-2001:B400:E2AF:E908:74E7:3613:26CC:4251 (留言 ) 2023年3月20日 (一) 04:25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3年12月10日 (日) 16:14 (UTC) 。
如題,我在某位朋友的結構式討論留言板上輸入[[:Category:没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导航框]],但發布編輯後卻被系統自動改寫成[[:Category: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導航框|Category:-{zh-hans:没; zh-hant: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zh-hans:导; zh-hant:導}-航框]],造成錯誤紅連如Topic:Xo3oqrb35jp2z86m 且無法修正[6] (編輯歷史不可見,且莫名多出20位元組),請協助找出原因並修正,謝謝。--迴廊彼端 (留言 ) 2023年8月19日 (六) 11:43 (UTC)
可视化编辑下输入后源代码模式提交,红链没了,但自动增加了许多转换语法。不了解原因。--YF dyh000 (留言 ) 2023年8月19日 (六) 19:17 (UTC)
User:YFdyh000 我也是用同樣模式編輯,看起來繁體使用者輸入時會自動把簡字內容轉成繁體(包括內部連結,所以發生上面的問題);反之亦然但錯的離譜,例如說您編輯後自動跳出大量類似-{zh-hans:別; zh-cn:别}-的錯誤轉換,前面那個應該是zh-hant才對。--迴廊彼端 (留言 ) 2023年8月20日 (日) 05:57 (UTC)
User:YFdyh000 剛測試問題已消失,故結案。--迴廊彼端 (留言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2:27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执行者:Jimmy-bot (留言 ) 2024年8月3日 (六) 08:14 (UTC) 。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
這說來有點話長,但日前因為在修理相關條目時遇到了「-{𫛚}- 」這種字(該字位於Unihan擴充C區),接著就發現-{小苇𫛚 }-及-{小葦鳽 }-並不被系統視為是同個字,所以數天前至WP:TS 報修。但稍早前微腫頭龍閣下提及這是因為該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以外的緣故,所以需要一些意見討論是否應該將可能會使用到的表外字作類推簡化(並修改轉換表)重定向或移動到合適標題,又或是直接限制僅使用在表內的字或要求使用繁體標題以迴避問題。畢竟實質上不少表外字可能已經被經常使用,而導致部分條目標題實質上是繁簡混雜的,卻因非表內字而無法被正常轉換。
另外現在有個問題是如果硬套{{僻字 }}轉換處理的話,有時候似乎會出現蠻可怕的懸浮文字框,但我一時不太知道怎麼處理及觸發的。舉例來說,在大陸簡體模式下大麻鷺屬 的右側導航框中的「-{麻𫛚亚科}-」懸浮文字。--WiTo 🐤💬 2024年5月6日 (一) 16:40 (UTC)
有多少字?——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4年5月6日 (一) 17:39 (UTC)
老實說我不知道,我目前也只是偶然發現有幾個字是這樣的狀況。但辶、門、金、食、馬、鳥、魚等字旁的字個人猜測可能會有不少這種情形,應該會需要電腦協助篩出有在Unihan擴充區內但不在表內的字。範圍上可能從擴充A區就要開始找了,A區的「䴙䴘」疑似就有類似情形(-{北美䴙䴘属 、北美鸊鷉屬 、北美鷿鷈屬 }-,不過這組有牽涉到異體字的問題可能不一定真是如此)--WiTo 🐤💬 2024年5月7日 (二) 00:33 (UTC)
根据我近期看到的一些中文学术著作,似乎并没有统一的做法,有人就用繁体字,有人则用简体字(生物类)---{百無一用是書生}- (☎ ) 2024年5月7日 (二) 09:36 (UTC)
仅考虑学术用字的话几百个应该还是有的,但如果范围扩大至所有领域恐怕得去到一千个以上(尤其是古人名、古地名)。--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7日 (二) 01:43 (UTC)
忘了副知提醒我此事的@微肿头龙 閣下及當時先使用了𫛚一字的@Interaccoonale 閣下。--WiTo 🐤💬 2024年5月7日 (二) 00:40 (UTC)
这个讨论串是否应该移动到技术版?--——🦝Interaccoonale (留言 ・贡献 ) 2024年5月7日 (二) 01:18 (UTC)
我大概说一下我的想法:
从法律上讲,之前《通用規範漢字表 》的草案 有规定过表外汉字不类推简化,但是正式版把这一条删掉了,所以含有类推简化偏旁的表外汉字是应该简化的。
从实际应用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对于生物中文名的表外汉字作类推简化处理,大部分正式学术著作也作类推简化处理。
从技术上讲,如果相关的bug实在太多,我不反对改回原状,对于表外汉字在简体模式下显示繁体字。
我之前有思考过比当前的{{僻字 }}模板更优雅的渲染方式,我之前想的是根据当前页面中包含的扩展区段字符,自动生成一个含有相关僻字的字体文件(字形档),然后用CSS引入到当前页面中,就可以避免这种恐怖的悬浮文字框(有时候这些文字会被显示在Tools-redirect中以及底部的页面分类里面,会变得尤其可怕)。比如大麻鷺屬 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仅含有-{𫛚}-字的字体文件(字形档)。
其实如果只考虑自动生成的部分,在技术上还不算太难,以遍黑体 为基础字体(字形)就可以,能在服务器端编辑字体文件(字形档)的库也有很多。但是我不清楚要如何跟mediawiki整合起来。
另一种技术上更简单(但是操作上更复杂)的方法就是手动将相关字符拆分出来,然后上传到commons,然后在页面中引用即可。--——🦝Interaccoonale (留言 ・贡献 ) 2024年5月7日 (二) 01:31 (UTC)
若根據NC:COMMON 的話,那就應該是要隨名錄名稱類推簡化沒錯了。但希望能以操作上簡易的方式處理,不然像我這種電腦技術笨蛋恐怕就不會操作了,不過命名標題會不會有需要額外調整?另若認為搬去技術版更合適,那還請協助移動。--WiTo 🐤💬 2024年5月7日 (二) 03:27 (UTC)
我早前用字形wiki的字体做过一个小工具来实现类似你说的这种方法,后来因为技术和安全原因失效了。其实现在仍然可以利用字形wiki的字体资源来实现,只是要把字体之类的资源搬到toolforge上去,然后本地用小工具调用。c区似乎不能上传字体文件?“根据当前页面中包含的扩展区段字符”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因为每个人电脑/终端上的字库未必不一样,在甲上不能正常显示的字形,在乙那里没准就可以正常显示。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动检测某人设备上哪些字形不能正常显示,不能正常显示的就即时下载相应的字形文件(可能会遇到一些优化工作要做)。目前来说,我知道的是这种自动检测方法chrome和firefox下都有解决方案,其他浏览器内核的不确定---{百無一用是書生}- (☎ ) 2024年5月7日 (二) 09:47 (UTC)
chrome检测法:将代表不能显示的字符形状映射到画布,然后将文本中的每个字符一个一个映射到画布并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一致,就表示该字符无法在这个设备上显示
firefox检测法:将文本中所有字符设为斜体,如果某个字符不是斜体,就表示该字符无法在这个设备上显示(比如𱎼家人和𱎼家人 )
---{百無一用是書生}- (☎ ) 2024年5月29日 (三) 04:05 (UTC)
@-{T45614631 }-、-{Interaccoonale }-、-{Ericliu1912 }-: 我根据知乎上的一些文章整理出来了未被收录进《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科学技术用字,见我的子页面User:微肿头龙/E 。这个表肯定是不完整的,欢迎补充。--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7日 (二) 06:52 (UTC)
這樣看起來的話,有些表外字還是有被正常轉換耶,像是魟、鰠、鎶等,那是被手動增加轉換的嗎?--WiTo 🐤💬 2024年5月7日 (二) 07:49 (UTC)
那几个字确实已经加入全域转换了。这里有维基百科的完整繁简转换表 --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7日 (二) 09:01 (UTC)
所以現在算是有共識要處理這個繁簡問題嗎?感覺上這些字遲早會變成正規簡化字...--WiTo 🐤💬 2024年5月13日 (一) 03:47 (UTC)
@-{Shizhao }-、-{Interaccoonale }-、-{T45614631 }-、-{Ericliu1912 }-: 所以几位觉得需要处理这些繁简问题吗?还是放着不用理?我个人是觉得需要简化。--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16日 (四) 07:48 (UTC)
我是支持简化的,但还是要考虑显示的问题?——🦝Interaccoonale (留言 ・贡献 ) 2024年5月16日 (四) 08:16 (UTC)
@-{Interaccoonale }-: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僻字 }}就已经够用了,但如果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我的电脑技术很差,这方面就爱莫能助了。--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16日 (四) 08:36 (UTC)
目前维护内置转换表的管理意见,应该是大部分都只转换到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扩展B区,后面扩展区域的因为大部分设备字体兼容性不足,一般不转换(大部分类推简化的繁体本字能正常显示)。上面有表外漏转汉字可能要从扩展A区开始找的观点,我(+) -{支持}- 这种找法,扩AB两个区先查一遍看看有什么没转换的。至于后面的扩展区我暂保持中立。--屠麟傲血 (留言 ) 2024年5月17日 (五) 14:53 (UTC)
那我就轉到技術區看要有沒有人能處理這問題了。--WiTo 🐤💬 2024年5月25日 (六) 03:50 (UTC)
拿脚本找了一下Unihan數據庫 (裏面可能有不適用的,例如“奨,奬”還有大部分一簡多繁轉換):
篩選出了簡繁皆為基礎及擴AB區的
--User:What7what8 🏠 2024年5月25日 (六) 06:51 (UTC)
如果通過的話,WP:R3 可能也有需要更改。--User:What7what8 🏠 2024年6月14日 (五) 03:12 (UTC)
如果通過的話Template:繁简混杂重定向 也要改,不過只有幾個頁面應該不難改。--User:What7what8 🏠 2024年5月25日 (六) 07:52 (UTC)
粗略看来一下阁下列出的,当中有些是违反简化规则的。比如“-{㳕}-,-{灡}-”,“-{蘭}-/-{兰}-”字位于《简化字总表 》的第一表,因此是不可类推简化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灡}-”字被列为规范汉字,也仅会对“-{門}-”部件进行简化变成“-{𬞕}-”,而不是将整个“-{蘭}-”进行简化。再比如“-{䓕}-,-{薳}-”,由于“-{遠}-/-{远}-”也是不可类推简化部件,所以“-{薳}-”也是不必简化的,刚巧《通用规范汉字表 》就有收录“-{薳}-”字。所以阁下的这个恐怕要进行超大规模的整理才能提交啊。而且我觉得没有具体使用例子的就没必要简化了。不过还是要感谢一下阁下把它们整理出来。@-{What7What8 }-: --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25日 (六) 13:40 (UTC)
另外想問一下哪一種字體支援最完整?——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4年5月26日 (日) 03:41 (UTC)
应当是宋体吧,因为Unicode的文件也是宋体,Microsoft在显示生僻字时好像也是默认宋体。--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26日 (日) 03:46 (UTC)
宋體是字體風格不是一種字體。--Miyakoo (留言 ) 2024年5月26日 (日) 11:05 (UTC)
好吧,是我搞错了两个概念。谢谢指出。@-{Miyakoo }-: --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5月26日 (日) 11:09 (UTC)
Unifont吧,不過是點陣字形,可以參考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還有Template:Unihan
( π ) 题外话 ,Special:链入页面/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𰻝𰻝面 (← 連結 | 編輯)”怎麽全變方框了,還有𱎼家人 的標題“家人”也變成方框了,是有什麽bug嗎?--User:What7what8 🏠 2024年5月26日 (日) 15:30 (UTC)
Firefox正常显示,Chrome显示方框。--Kethyga (留言 ) 2024年5月29日 (三) 00:38 (UTC)
我这里不能复现---{百無一用是書生}- (☎ ) 2024年5月29日 (三) 03:28 (UTC)
我這也是,認真說應該是我兩台電腦都開chrome,一台正常顯示,另一台則是全方框。--WiTo 🐤💬 2024年5月29日 (三) 05:34 (UTC)
天珩全字庫(大陸標準)和字雲(日本標準),它們都支援到了I區。--Miyakoo (留言 ) 2024年5月26日 (日) 10:58 (UTC)
目前转换表主要是我在维护,过来解释一下。确实如上文所说,目前只支持到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扩展B区及以前的规则,B区之后基本只支持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表内的规则。这么做主要还是考虑到大众用户的设备显示,现在大家使用手机访问的频率变得更高,但目前手机显示基本只支持到扩展A区+所有表内汉字,因此不敢妄作扩张,怕反而伤害了用户的阅读体验。—Chiefwei (论 - 历 ) 2024年6月8日 (六) 13:23 (UTC)
說起來,大陸當局沒說能不能「類推簡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4年7月23日 (二) 23:09 (UTC)
本來通用表的草案是有說不得簡化的,但後來正式公布時刪去該行字了。所以我想應該是可以的。--WiTo 🐤💬 2024年7月24日 (三) 04:27 (UTC)
但我看条目里说《解读》中还是提到了类推简化的问题。规范公布后出版的字典类书籍也还是有的选择类推,有的选择保留。--——「あたい ってば最⑨ ね!」 2024年7月24日 (三) 05:32 (UTC)
上述讨论长时间无共识,在今后操作实务中,为保证移动设备阅读体验,在技术问题解决以前暂不大面积加入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扩展B区之后的转换规则。为方便编辑及系统寻址,个别提报后可先行加入此类汉字的简体到繁体单向转换。—Chiefwei (论 - 历 ) 2025年1月5日 (日) 10:49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 WP:互助客栈/方针 。执行者:San mo sa 新朝雅政 2024年10月17日 (四) 04:42 (UTC)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 。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在大陆简体模式下,对中国古代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若其中某一简化字属于两个或多个汉字的合并字,则该字可以保留原繁体字或异体字,如“凌-{濛}-初”可不简化作“凌-{蒙}-初”、“南-{壄}-”可不简化作“南-{野}-”、“-{昇}-平”可不简化作“-{升}-平”。若某一繁/异体字本身已在简体中文环境较常出现(如“濛”字),则该字本身便不应加入全局繁简转换(或应从已在的全局转换中移除);否则,对其中繁/异体字会被转换的专名而言,若通用度高可在全局转换进行相关处理以防被转换为简化字[ 1] ,其他情况则一般只在页面内手工转换或加入相关公共转换组。在条目内(尤其是以该专名为主题的条目)首次出现时,这些保留繁/异体字的专名须标注简化字写法。 (第一次修改 于2024年9月16日 (一) 19:41 (UTC)、第二次修改 于2024年9月27日 (五) 23:46 (UTC)、第三次修改 于2024年9月29日 (日) 13:43 (UTC)、第四次修改 于2024年9月29日 (日) 22:00 (UTC))
参考資料
^ 这里说的“通用度”有两层含义,既包括了“简体中文环境下该专名繁/异体字写法出现的普遍程度”,也包括了“在中文维基百科出现的频率”,均高者称“通用度”高。
需注意的是,过去属于繁/异体字,但已成为(或在人名等局部成为)规范汉字的情况不在本条文之列,那些情况理所应当地应使用规范汉字,不存在“应保留繁/异体字”的说法。之所以提出这一条文,是因为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乃至《现代汉语词典》等中国大陆工具书的惯例,也有助于百科全书更好地保持权威性和准确性。《辞海》凡例 :“三、人名、地名等,一般用简化字。简化字意义不明确的,适当保留原来的繁体字或异体字,如“高-{適}-”(人名)的“-{適}-”不作“-{适}-”,“王-{濬}-”(人名)的“-{濬}-”不作“-{浚}-”,“南-{壄}-”(地名)的“-{壄}-”不作“-{野}-”。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条例汇编》(1985)中有:“12-1 繁体字应用范围,中国古代人名在下述情况下不用简体字。①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因精简汉字数目合并成一个,另一个仍可使用的,如“凌濛初”不用“凌蒙初”。②简化后,字形变化过大,易使熟悉的人名变成不易辨认的人名,如“朱-{簾}-秀”不用“朱-{帘}-秀”,“洪昇”不用“洪升”。 ”[ 1] (需注意,该条例成文时间早,第②条中,按2013年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那两个例子其实均属于第①种情况“合并字”(“-{昇}-”甚至已经在人名中恢复为规范汉字),而且“字形变化过大”评判较为主观,故这里暂时先不参考之、不引入中文维基百科。)此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中,南朝宋顺帝刘-{準}-的“-{準}-”写作繁体,其年号“-{昇}-明”写作异体,这种处理均不符合《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规定(《字表》中“-{準}-”为纯粹繁体字,“-{昇}-”则只用于人名时才是规范汉字);规范性词典的代表 尚且未“遵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处理而保留了繁体字、异体字,更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处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外,“-{昇}-明”的这种情况(年号 )正是我提案中“人名、地名等 专有名词”中“等”的情况。
此外,提案的用词为“……该字可以 保留……”,并非强制贯彻。因为注意到@杰里毛斯 等编者称“-{刘}-知-{幾}-”(辞海 和中百 均作“-{刘}-知-{幾}-”)等“繁简混用”的写法观感不佳(我个人则未觉不妥),故每一条目可以保持弹性处理空间。此外,何为“古代”也具有模糊性,并且不同工具书对此的定义也不同,比如《辞海》使用了“胡-{適}- ”而《中百》使用了“胡适 ”,但不论如何,我想1949年之后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区内的人物以及当代有规范性的地名等不应属于此条文之列(故“黄霄-{雲}-”等情况不应据此条文保留繁体字,是否使用繁体字应参考另行讨论形成的共识)。
前面已邀请@杰里毛斯 君,另再邀请关注字词转换的@神秘悟饭 君参与讨论。另邀请关注人名标题的@向史公哲曰 君。--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0:33 (UTC)
另外,对于大马简体的情况,不知@微肿头龙 君有没有什么高见?--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0:38 (UTC)
马来西亚的和大陆的完全一致就行了,本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繁简规范。个人并不是很建议强制处理这些情况,应个别条目个别处理,毕竟现实中也没有一锤定音的处理方式。另外,我好奇海外华人的名字大陆是怎么处理的,因为马来西亚并不存在“官方”汉名,所以有人的名字(自我认同)是真的繁简混用的(并不是因为打不出造成的,不过情况属于极少数)。--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18 (UTC)
据我观察,工具书(《中百》《辞海》《现汉》等等)其实是挺“一锤定音”统一处理的,基本上都是直接保留繁体字/异体字(但另一方面,普通可靠来源确实一般不保留……包括中小学基础教育也一般都直接使用简化字,我觉得这可能是这个修订条文的最大争议点)。海外华人的名字……举个例子?--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22 (UTC)
我也较少关注这些古人物,所以对于怎么处理就暂时不再多给意见。海外华人的现在我也给不出例子,但因为在现实中真遇过此情况,所以好奇之下才问的。--微肿头龙 (留言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28 (UTC)
这是仅在对应条目生效还是在全站生效?如果全站生效的话技术上可能有点麻烦。(把所有人名带-{適}-的全部列入转换表?还是遇到-{高適}-就手动转换?) ——魔琴 [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15 (UTC)
在技术能做到的前提下(包括不应明显影响载入效率)尽量扩大范围?--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20 (UTC)
我不赞成这样的改法。这种“弹性处理空间”有多“弹性”呢,可以解释一下吗?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写法可能会让读者误解。您说古代地名中可以保留繁体字和异体字,又说“当代有规范性的地名等不应属于此条文之列”,河南-{浚县(濬縣)}- 自然是“当代有规范性的地名”,但“-{浚县(濬縣)}-”此名来自宋代的“-{浚州(濬州)}-”,“-{濬州}-”的“-{濬}-”字是否应该保留呢?另外,据我观察我周围有很多人不太认识繁体字,过多地保留人名中的繁体字会不会导致许多本来认识的常用人名、地名现在反而认不出来呢?——杰里毛斯 (留言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36 (UTC)
我猜传统百科全书保留异体字和部分繁体字是为了让读者知道这个人名原本的写法,本站为读者提供了多个阅读模式,多点击一下便可知晓人名的原写法,似乎不需要在这方面向传统百科全书看齐。——杰里毛斯 (留言 ) 2024年9月13日 (五) 11:48 (UTC)
@-{杰里毛斯 }-: 啊……没想到您这么反对 囧rz…… 我以为您既然支持“钱浩-{樑}-”“董湘-{崑}-”“黄-{霑}-”这种写法,应当也不会反对古代专名使用繁/异体字……(对我来说是后者的接受度远高于前者……)“弹性处理空间”有多“弹性”,既然用词是“可以” ,那么就是,对每一篇条目,都可以探讨共识要不要采用繁/异体字。“濬州”的“濬”字是否保留,我目前没有明确意见,刚搜了一下《辞海》在正文使用时直接用括号给出了两种写法 ,《中百》则不同条目有不同写法,工具书也没有统一(不像“凌濛初”那种几乎所有工具书都写“濛”的情况),这种情况恰恰应该就是我说的主要的“弹性”情况。“传统百科全书保留异体字和部分繁体字是为了让读者知道这个人名原本的写法 ”我不太认同,否则为什么传统工具书均特别只保留“合并字”呢?而且如果只是“要让读者知道”,那完全可以就在条目中用括号标注一次繁/异体字,条目正文以及其他条目中的该专名用简体字即可,完全没必要整本书出现该专名时均用繁/异体。闫运利(2022)也表示,为了检索便利、照顾用字习惯,《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建议采用简体字,但纸质版仍建议“选用‘高-{適}-’等繁体字,以坚守百科全书编纂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而事实是,目前网络版仍并没有采用他的建议,仍使用繁/异体字。另外,维基百科也不存在他说的“检索问题”(因为重定向功能丰富)。
另外,我提出的这个提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事实性修订,因为在提出之前,“凌濛初 ”“-{刘準}- ”等条目大陆简体模式就已经一直采用繁/异体字了。提出以后,由于用语是“可以”,也不会造成大量条目被改成繁/异体的情况。--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5:32 (UTC)
对于“-{钱浩樑}-”,我其实没有什么意见,当时是在询问,个人生活中提到他时一般使用规范字。“-{黄霑}-”是因为这个写法虽然不规范,但比较常见,类似于“-{王濬}-”。“-{董湘崑}-”是因为这是他的法定姓名,我当时以为词典有这个字,又想到同样法定姓名中有“-{崑}-”的-{梁靖崑}-几乎就没有被写作过“-{梁靖昆}-”,脑袋一热就移动了。——杰里毛斯 (留言 ) 2024年9月13日 (五) 16:27 (UTC)
说回您的议题,我对您提到的“-{王濬}-”这种使用量大的常用名字其实是没什么意见的,我不太赞成的是向传统百科靠拢大量采用“-{高適}-”“-{晏幾道}-”这种不常见的名字,那样维基百科里只有在“-{李适}-”等少数读“括”的古代人名中才能看到“-{适}-”字了。我前两天曾说这些写法对我来说“还好”,但我觉得放在一个人人可编辑的百科全书上很难统一,输入起来很麻烦,所以向您询问要有多“弹性”。您回复我说“不会造成大量条目被改成繁/异体的情况”,但前面又曾提到“尽量扩大范围”,我还是没有明白您这个提案涉及的范围,可以再稍详细地解释一下吗?谢谢。——杰里毛斯 (留言 ) 2024年9月13日 (五) 16:27 (UTC)
“尽量扩大范围”不是说尽量扩大“这么做的专有名词个数”,而是“确定某个词保留繁/异体字之后,就纳入全局转换,而不是将范围局限在该专名一个条目内”……魔琴不是第一句就问的是“这是仅在对应条目生效还是在全站生效? ”嘛?--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6:45 (UTC)
输入不是问题吧?如果确定使用“(刘)-{準}-”字,源代码可以输入“准”啊,做好转换就行。--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3日 (五) 16:47 (UTC)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输入确实不是个问题。我先观察观察其他人的意见。——杰里毛斯 (留言 ) 2024年9月14日 (六) 06:08 (UTC)
不限於專有名詞,簡體模式不是規範/正體簡體模式,香港、澳門繁體模式也不是規範繁體模式,自然都可分別保留簡體文本/繁體文本不罕見中的異體字。例如簡體文本不罕見的「-{峯}-」、「-{羣}-」、「-{昇}-(平)」、「-{飚}-」、「-{肖}-」等異體字應在簡體模式中保留,繁體文本不罕見的「-{鉄}-」、「-{飈}-」、「-{肖}-」等異體字應在繁體模式中保留。各自模式罕見的異體字仍應轉換,例如「-{飚}-」專屬簡體、在繁體文本罕見,「-{飈}-」、「-{鉄}-」專屬非簡化字、在簡體文本罕見,仍需轉換。至於個別人名、地名等的繁體字,除非大名鼎鼎,建議全域一般維持轉換繁簡;否則宜在個別頁面單獨處理(禁止轉換)。--— Gohan 2024年9月14日 (六) 08:39 (UTC)
参考魔琴的技术性问题疑虑和杰里毛斯的“可能令读者困惑”疑虑,增加“一般不全局转换”和“须标注简化字写法”的条文,且不将杰里毛斯有直接争议的“高-{適}-”“晏-{幾}-道”等作为典例,改举例为人名、地名、年号(其他专名)各一例(这样也更有代表性)。——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6日 (一) 19:35 (UTC)
@-{杰里毛斯 }-: 发现大陆工具书(方志类似工具书?)中这条规则的应用比我想象的更广。刚刚在查《舟山市校史集 》,234页,1956年创办的学校“梅湾冷坑巡-{迴}-二部制小学”的“-{迴}-”字竟然也保留了繁体思考... (当然我无意在这里引入更多复杂规则)——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8日 (三) 20:02 (UTC)
咦,难道是把校名也算作了地名?——杰里毛斯 (留言 ) 2024年9月19日 (四) 15:20 (UTC)
跟地名无关吧🤣校名也是专有名词,如果是古代校名应该也类似年号情况保留繁/异体的。我说的“应用广”是指①新中国(而非古代)创办的学校②方志不算典型的百科、词典等工具书。--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9日 (四) 15:24 (UTC)
不反對引進學術慣例,惟(一)渠應用多廣?應予明定;(二)是否與本站現有字詞轉換系統衝突?有何需要調整之處?(三)實際執行是否可能造成編者不便?均請述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 ・留名 ・學生會 ) 2024年9月19日 (四) 16:22 (UTC)
(一)既然用词是“可以”,应该不必明定吧?因为一旦明定“所有古代专名均需作此处理”等必然导致争议(如杰里毛斯前面就有反对意见),所以每个专名均可以单独讨论“是否采用繁/异体字”,就像每个“存在本名、字号等不同称呼的古代人物”均可以个别讨论标题到底用姓名还是字号等一样。(二)既然一般不加入全局转换而只是个别条目内手工转换,那么应该不冲突。尤其是注意到“凌濛初 ”“刘-{準}- ”等条目之前其实已经长期采用本提案的做法保留繁体字了(其中“濛”加入了全局转换,或者说全局转换未依照《字表》规范转换为“蒙”)。(三)如第二条所述,执行上应该没有不便之处,因为语法并不难。主要不便之处可能还是在于大陆编者也许不熟悉相关专名的繁/异体写法,比如尽管工具书惯例写作“刘-{準}-”,但也存在大量可靠来源写作“刘准”,大陆编者可能不熟悉“刘-{準}-”这一写法,而取消字词转换。这一问题应该可以通过加入“<!-- -->”注释等方式解决。--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19日 (四) 16:38 (UTC)
綠色文字似乎忽視公共轉換組轉換。通用度不高不低者,視乎個別公共轉換組用途,亦可加入個別公共轉換組。此外,「條目內手……」應改爲「頁面內手……」,以覆蓋模板等頁面;「手工轉換」與「手動轉換」在本站長期分立徒增困惑,建議統一使用不會令讀者以爲需要自己動手的前者。--— Gohan 2024年9月27日 (五) 23:26 (UTC)
@-{神秘悟饭 }-: 感谢建议,已经改写 。看看目前如何?——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27日 (五) 23:46 (UTC)
尚可。但不必對三種轉換分別界定三種情境,公共轉換組、手工轉換可合述。本人上述言論只爲説明理由而已。--— Gohan 2024年9月29日 (日) 08:06 (UTC)
已改写 。——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29日 (日) 13:43 (UTC)
又增加了“已在简体中文较普遍出现的繁/异体字”的处理细则 ,以免遗漏相关情况致条文不清晰。——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9月29日 (日) 22:00 (UTC)
公示7日。——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10月9日 (三) 23:17 (UTC)
完成 :通过。——自由雨日 🌧️(留言 |贡献 ) 2024年10月17日 (四) 01:27 (UTC)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 。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