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 1974「鈀」Granatnik wz. 1974 Pallad Wz. 1983「鈀」-D式肩射型榴彈發射器
类型 下掛式榴弹发射器 原产地 波蘭人民共和國 服役期间 1974年— 使用方 波兰 参与战争/衝突 研发者 約瑟夫·波魯達奇 研发日期 1968年—1970年2月 生产商 塔爾努夫機械廠 生产日期 1970年— 衍生型
Wz. 1983「鈀」-D肩射型
GP-40
GS-40
重量
Wz. 1974連下掛接口:1.25千克 (2.76磅 )
Wz. 1983:2.3公斤(5.07磅)
长度
Wz. 1974:324毫米 (12.76英寸 )
Wz. 1983槍托縮折:395毫米(15.55英吋)
Wz. 1983槍托伸展:670毫米(26.38英吋)
槍管 长度267毫米(10.51英吋) 宽度
Wz. 1974:94毫米(3.70英吋)
Wz. 1983:95毫米(3.74英吋)
高度
Wz. 1974:105毫米(4.13英吋)
Wz. 1983:200毫米(7.87英吋)
子彈 40×47毫米 NGO-74榴彈
GP-40、GS-40:40×46毫米北約口徑低速榴彈
口徑 40毫米(1.57英吋) 槍管 1根,線膛 ,硬化鋁合金 製,以螺紋永久地擰入膛室 ,滑動及中折式 裝填結構,無槍口 裝置 枪机 发射模式 單發 射速 7—9發/分鐘 槍口初速 78米/秒 (255.91英尺/秒 ) 有效射程
點目標:30—400公尺 (32.81—437.45码 ,98.42—1,312.34英尺 )
面目標:170—430公尺(185.91—470.25码,557.74—1,410.76英尺)
供弹方式 手動}後膛裝填 瞄具 瞄準基線:
Wz. 1974:85毫米(3.35英吋)
Wz. 1983:67毫米(2.64英吋)
安裝在Kbk wz. 1988「鉭」式 步槍以上的Wz. 1974「鈀」式附加型榴彈發射器。
安裝在Kbk wz. 1996「鈹」式 步槍以上的Wz. 1974「鈀」式附加型榴彈發射器。
Wz. 1974 Pallad (波蘭語 :Pallad ,意為:钯 [ 1] )是一款由波兰 位於塔爾努夫 的武器製造商塔爾努夫機械廠 為配合其本土生產的AKM (又稱:PMKM、kbk AKM)以後的Wz. 1988「鉭」式 、Wz. 1996「鈹」式 突击步枪 而研製和生產的單發 下掛式榴弹发射器 ,用意在於取代Kbkg wz. 1960槍榴彈發射步槍 ,發射40×47毫米 口徑 榴彈 。它除了有下掛於步槍的下護木的型號,也具有通過增加槍托 配件轉化而成的獨立式肩射型榴彈發射器 的型號。
歷史
1960年代後期,華沙精密力學研究所約瑟夫·波魯達奇博士發明了螺紋槍管 的榴彈發射器的概念。1968年,正式的新武器工作開始,代號為“Pallad”。這使得步兵班 中有一名額外的榴彈手,旨在打擊敵方有生力量、火力中心和手無寸鐵的載具。
在初步設計階段,考慮了多種榴彈發射器的版本,不同之處在於開膛的方式。最後,選擇了固定式槍管與鉸鏈閉鎖式系統。與此同時,彈藥研發的工作正與榴彈發射器一起進行。其研發吸取了由約瑟夫·波魯達奇所提供的概念。1970年2月,他倆製作出第一具原型槍。隨後,原定為1970年的榴彈發射器被送到選定的部隊進行運用測試。在部隊測試後,研發團隊對榴彈發射器進行重新設計。最終在1970年代,該武器獲得採用,並且命名為7,62 mm karabinek-granatnik wzór 1974 (1974年型號7.62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
波兰採用它讓其本土生產的AK-47 (又稱:kbk AK/pmK)的步槍手具有發射榴彈能力,以取代戰術思維過時的Kbkg wz. 1960槍榴彈發射步槍 ,其後亦被用於kbk AKM 、Kbk wz. 1988「鉭」式 以至Kbs wz. 1996「鈹」式 。
扳機位於後膛機構後端左上部的按鈕,藉由左手押動發射榴彈。開膛方式是以按壓後膛機構前端右側的大槓桿以後,使後膛機構與下鉸鏈向下轉動分離以打開槍管,同時拋出空彈殼或是未使用的彈藥 。
1983年,波蘭以「鈀」式為基礎,研發了設想為其單獨使用的衍生型Wz. 1983「鈀」式-D(Granatnik wz. 1983「鈀」式-D)。「鈀」式-D型具有AK型手槍握把 ,AKMS的金屬製向下摺疊式槍托 以及依附著槍托底板的特殊橡膠 製緩衝墊 。
設計
「鈀」式榴彈發射器是一款適合安裝在步槍上(Wz. 1974)或單獨使用(Wz. 1983)的單發武器。其中Wz. 1974以兩點式下掛於步槍以上,分別是發射器前方的支架和後方的螺栓,將榴彈發射器連接到步槍導氣箍與專屬的步槍下護木以下(Wz. 1996「鈹」式可直接下掛)。
「鈀」式武器的基本要素是:
由硬化的鋁合金製成的螺紋槍管,並永久地擰入膛室 之中。
閉鎖及開膛,藉由上下轉動,使槍機鎖定在閉鎖位置或槍機處於開膛位置。
「鈀」式採用了高低壓系統 發射原理。發射器亦配備了防止走火等意外發射的保險機構。
瞄具直接緊扣在槍管以上,其主要元件是調節盤,以及裝在以上的照門及準星。調節盤上有兩個較高的刻度:一個用於對應直射的彈道(點目標時),另一個用於對應曲射的彈道(面目標時)。
彈藥
Wz. 1974「鈀」式使用的40×47毫米 榴彈 與40×46毫米北約口徑低速榴彈一樣,採用高低壓系統發射原理。但40×47毫米榴彈與40×46毫米北約口徑榴彈、40毫米無彈殼榴彈 三者之間並無相互兼容性;另外在羅馬尼亞生產的AG-40附加型榴彈發射器 也採用這個40×47毫米的榴彈標準。以下有三種彈頭:
彈名
彈種
重量
全長
射程
參考
NGO-74
對人榴彈
255克
102.7毫米
400米
對人殺傷半徑:5米
NGB-74
照明彈
255克
102.7毫米
400米
NGC-74
彈道訓練彈(填充惰性物)
255克
102.7毫米
400米
衍生型
7,62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 :1974年型號7.62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由「鈀」式榴彈發射器與kbk AKM 所組成。
5,45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 :1974年型號5.45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由「鈀」式榴彈發射器與Kbk wz. 1988「鉭」式 所組成。
5,56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 :1974年型號5.56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由「鈀」式榴彈發射器與Kbs wz. 1996「鈹」式 所組成。
Wz. 1983「鈀」式-D (Wz. 1983 Pallad-D):Wz. 1983「鈀」式-D是Wz. 1974的獨立化肩射型版本,具有折疊式槍托 和AK型手槍握把 。
Wz. 2001「鈀」式 (Wz. 2001 Pallad,又稱:GP-40):Wz. 2001「鈀」式是Wz. 1974「鈀」式的40×46毫米北約口徑低速榴彈版本。
Wz. 2001「鈀」式-D (Wz. 2001 Pallad-D,又稱:GS-40):Wz. 2001「鈀」式-D是Wz. 1983「鈀」式-D的40×46毫米北約口徑低速榴彈版本。
使用國
立陶宛 :10具(5,56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意為:1974年型號5.56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來自波蘭,並直到2003年以前被立陶宛所使用。
波蘭 :7,62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1974年型號7.62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少量使用)、5,45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1974年型號5.45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逐步淘汰)、5,56mm 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 (1974年型號5.56毫米卡賓槍的榴彈發射器)和Wz. 1983「鈀式」-D(Wz. 1983 Pallad-D)被波蘭陸軍 所採用。
流行文化
1997年—《第五元素 》:經大幅修改,命名為「ZF-140」。
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 》:經修改為線纜發射器,由小丑 的手下們所使用。
參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