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紋鳳蝶
大白紋鳳蝶(學名:Papilio nephelus),也稱臺灣白紋鳳蝶、臺灣黃紋鳳蝶、臺灣螣蝶、四斑愣鳳蝶、黃緣鳳蝶,是鳳蝶屬中的一種蝴蝶。 描述大白紋鳳蝶 的翅展約為10—12厘米(3.9—4.7英寸)。翅膀的基本顏色為黑色,前翅上有一串白色斑點,後翅上有一大片白色或黃色區域。此物種的翅膀正面與背面非常相似。後翅邊緣呈波浪狀,並帶有長尾。胸部和腹部為黑色。[1] 大白紋鳳蝶表面上與 白紋鳳蝶 非常相似。然而,兩者在結構和顏色上均有所不同。雄蝶前翅上面:外半部完全沒有厚厚的短毛覆蓋。上面:黑色,前翅上撒有黃棕色鱗片,形成四條縱向條紋於翅室內,以及外半部的翅脈間條紋。後翅:上部盤狀白斑較大,由第4至第7翅間的延長寬條紋構成(而非第5至第7翅間);無臀角或亞末端標記。翅膀下方底色為較暗的棕黑色;前翅上的模糊鱗片排列形成灰色翅室和翅脈間條紋,第1a和第1翅間的條紋通常為白色,且不模糊。後翅:基部區域撒有黃色鱗片,形成三條細長的縱向線條於翅室內;上部白色盤狀斑塊如同上面,但構成該斑塊的延長白色標記被黑色翅脈清晰分隔;在第1至第3翅間的白色盤狀斑塊下方,有一小列白色斑點,第1翅間的斑點通常、第2翅間的斑點經常帶有赭黃色;一列完整的亞末端赭黃色新月斑,後接一列邊緣狹窄的白色斑點。觸角、頭部、胸部和腹部為黑色;腹面:唇鬚上有一條白線,胸部有一些線狀白色標記。 雌蝶相似。上面底色較棕;前翅:翅室和翅脈間條紋更為明顯;在許多標本中,翅室頂端剛過的亞肋部有一片模糊的白色陰影。翅膀下方較淡。前翅上的翅室和翅脈間條紋以及翅室後的亞肋部白色斑塊更為明顯;翅的外半部後方的三條翅脈間短條紋為白色,且不模糊;在少數標本中,每個翅間中部有一列或多或少明顯的邊緣白色斑點。後翅的標記與雄蝶相似,但更大且更明顯。觸角、頭部、胸部和腹部與雄蝶相同,但腹部腹面有側邊白色標記。[2] ![]() 幼蟲以 飛龍掌血、楝葉吳茱萸、Fagra rhetsa、柑橘屬 物種和 印度花椒 為食。[3] 分布此物種可見於古北界的亞洲部分,以及部分澳紐界和東洋界,從尼泊爾、錫金、阿薩姆邦到中國南部,並從緬甸到泰國、柬埔寨和印尼。[1][3] 棲地這些蝴蝶主要出現在低地的原始森林中。本種幼蟲以芸香科植物,如賊仔樹、飛龍掌血等為食,一年多世代,多以蛹態越冬,但溫暖地區冬季亦可見。 亞種按字母順序列出:[3]
分類大白紋鳳蝶 是 helenus複合種的成員。該支系的成員包括:
圖庫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