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的情节貌似公式化,但伍德豪斯的天才在于,成功地铺设了几条复杂交错的主线,让故事的主人公麻烦重重,最后结尾毫无例外地都是皆大欢喜。一般,主人公的亲戚或朋友遇到什么难题,强迫主人公趟这趟浑水,最后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漂亮地解决了。长篇的作品线索铺设得很巧妙,往往故事发展到一半时主人公身陷多重困境。杰出的例子是《The Code of the Woosters》,多数章节里,故事的最后一句发生戏剧化的转折,把主人公推向更棘手的处境。
然而,他跟伊恩·海伊(Ian Hay)合作很愉快,1928年,海伊把伍德豪斯的《困苦中的年轻女人》(A Damsel in Distress)改编成舞台剧,由海伊,伍德豪斯和A.A.米尔恩共同投资制作。伍德豪斯和海伊一起去苏格兰度假,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爱好。1929年,伍德豪斯继续于海伊合作,把海伊的小说《咩咩小黑羊》搬上舞台,1930年,二人又合写了剧本《交给Psmith》。
1937年,由伍德豪斯编剧的歌舞片《困苦中的年轻女人》上映,弗雷德·阿斯泰尔
[24]
,乔治·伯恩斯
[25]
,格雷西·艾伦
[26]
,和琼·芳登
[27]
主演,格什温兄弟创作词曲。1962年,改编电影《The Girl On The Boat》,由诺曼·温斯顿,米利森特·马丁,以及理查德·布赖尔斯主演。
1975年,BBC播出了一部题为《伍德豪斯剧场》的电视剧,该剧主要根据是“Mulliner”系列故事拍的,主演是John Alderton 和Pauline Collins。第一集是伍德豪斯亲自介绍的,想来很不同寻常,那时他93岁高龄了,就在电视剧播放的当年他去世了。
由Dudley Moore 和 John Gielgud主演的《亚瑟》及其续集《亚瑟2:On the Rocks》,也是根据“Bertie和Jeeves”系列中的人物改编的,虽然没有正式承认,但电影中的很多台词和情节,包括跟订婚有关的情节,都直接受伍德豪斯人物的影响。
想知道更多世界范围内受伍德豪斯影响的电影电视作品,可参考Brian Taves写的人物史《伍德豪斯于好莱坞:编剧,讽刺与改编》(P.G. Wodehouse and Hollywood: Screenwriting, Satires, and Adaptations)McFarland, 2006。
注釋
^海莱尔·贝洛克 Hilaire Belloc(1870~1953),20世纪早期的最多产的英国诗人、史学家和散文作家。1894年入牛津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早期作品有:《韵文和14行诗》(Verses and Sonnets, 1895)、《坏孩子的动物故事书》(The Bad Child's Book of Beasts)。对政治有很多一针见血又幽默讽刺的评论。
^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Adams(1952—2001)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是幽默讽刺文学的代表人物、第一个成功结合喜剧和科幻的作家。不过,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科幻作家,而是喜剧作家,只是把科幻当成喜剧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他也是一位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他尤其以《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作品出名。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拍成电视连续剧。亚当斯逝世后还拍成电影。
^萨尔曼·鲁西迪爵士 Sir Salman Rushdie(1947年6月19日-),又译为萨尔曼·拉什迪,生于孟买,十四岁移居英国读书。其作品风格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作品《午夜之子》获得1981年布克奖,内容充满丰富的想像。《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或译《魔鬼诗篇》)因为责骂伊斯兰教的不公平,而遭伊朗精神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下达追杀令。
^特里·普拉切特 Terry Pratchett (1948-),英国著名幻想小说家,有“幻想小说家超级巨星”之称。特里·普拉切特是当代最著名的幽默奇幻作家,同时也是英语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讽刺作家之一。被人誉为“笔锋犀利、擅于讽刺的J·R·R·托尔金”。深受读者推崇的“碟形世界”系列奇幻小说是普拉切特的代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该系列从1983年《魔法的颜色》问世算起,到2006年,共出版了36部长篇小说,其中多部被改编成了漫画、动画、舞台剧、电视剧、广播剧、桌面游戏和电脑游戏等。
^肖恩·奥凯西 Sean O'Casey(1880~1964)爱尔兰剧作家。著有《都柏林三部曲》。1918年开始写剧本,成为和J.M.辛格前后辉映的两大爱尔兰剧作家之一。奥凯西被称为“一个来自工人阶级的粗犷的天才”,最优秀的爱尔兰剧作家之一。他的早期剧作,以都柏林为背景的三部曲,被认为是他的杰作。[7] 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Adams(1952—2001)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是幽默讽刺文学的代表人物、第一个成功结合喜剧和科幻的作家。不过,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科幻作家,而是喜剧作家,只是把科幻当成喜剧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他也是一位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他尤其以《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作品出名。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拍成电视连续剧。亚当斯逝世后还拍成电影。
^杰罗姆·克恩Kern, Jerome。(1885- 1945)。美国作曲家。师从保罗·加利科。1904年写成第一首成名歌曲。作品有流行音乐喜剧多部,包括《哦,孩子》(Oh,Boy)(1917);《萨利》(Sally)(1920)、《阳光明媚》(Sunny)(1925);《演艺船》(Show Boat)(1927);《空中音乐》(Music in the Air)(1932)和《罗贝塔》(Roberta)(1933)。由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首次演唱的《老人河》(Ol'Man River)以及《不由得不爱我那汉子》(Can't help Loving that Man of Mine)都是《演艺船》中的插曲。还作有《烟尘进入你的眼中》等流行曲调,有几首是电影插曲。
^乔治·格什温Gershwin, George(1898-- 1937)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为音乐喜剧和电影创作歌曲[其中不少歌词出自他哥哥艾拉(Ira)即伊斯雷尔(Israel)的手笔],而且也写大型作品。继1925年的钢琴协奏曲之后,《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又一首《狂想曲》(Rhapsody)、《古巴序曲》(Cuban Overture)等作品接踵而至;1935年写成的《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至今仍是美国作曲家的歌剧中惟一能在保留剧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作品。格什温的旋律才华是不同凡响的。他的歌曲中蕴藏着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精髓。
^西格蒙德·龙伯格Romberg, Sigmund。(1887年生于匈牙利的塞格德;1951年卒于纽约)。匈牙利出生的作曲家。在维也纳师从霍伊贝格(Heuberger)。1913年定居纽约,成为美国公民。曾连续写出一系列的通俗轻歌剧,其中包括《五月时光》(Maytime,1917)、《开花时节》(Blossom Time)(根据舒伯特的旋律写成,1921)、《学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1924)、《沙漠情歌》(The Desert Song)(1926)、《新月》(New Moon)(1928)、以及《在中央公园》(Up in Central Park)(1945)。
^纳欧·马什Ngaio Marsh(1895-1982)谋杀小说女王。新西兰人,早岁当过演员,晚年在新西兰戏剧界还很活跃,小说也多涉笔演艺,笔下著名人物是总探长 Roderick Alleyn,一九三四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名著是《一个死了的男人》(A Man Lay Dead)、《Vintage Murder》、《Surfeit of Lampreys》、《羊毛袋》(Died in the Wool)和《Final Curtain》。英国皇室给她封了爵位。
^雷克斯。史陶特Rex Stout(1886-1975)美籍作家,创造出推理史上响当当的大侦探尼罗·伍尔富(Nero Wolfe),与贾德纳(Erle Stanley Gardner)笔下创造的派瑞.梅森(Perry Mason)并称「安乐椅神探」。
^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是英国和英联邦的一种勋章。由英皇乔治五世于1917年6月创设,用以表彰在艺术、音乐、文学、自然科学、政治、工业和宗教方面获得重大成就的人士。除君主以外,名誉勋位的数量限定65人。名誉勋位只有一等,并不属于骑士勋章,所以受勋者不可冠上「爵士」头衔,但可以在名称后冠上「CH」字样。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Baron Lloyd-Webber(1948-)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音乐剧作曲家。他的弟弟是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韦伯是20世纪晚期最受欢迎也颇有争议的剧院作曲家,他为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剧院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韦伯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中的"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艾薇塔》(贝隆夫人)中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猫中的"Memory",歌剧魅影中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
PGW's ance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rents Henry Ernest Wodehouse and Eleanor Deane, links to ancestors (no PGW 截至2007年 (2007-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
Wodehouse-related discussion groups (book of the month, TV series, etc.) at Yahoo! Groups - Blandings (420+ members), WodehouseIndia (220+ members), TheDrones (140+ members), etc. 截至2007年 (2007-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