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
英格蘭(英語:England; 古英語:Englaland),又稱作英國、英倫[3][註 1],漢語舊稱“英吉利”,為英國的構成國之一[4][5][6],位於大不列顛島東南部,蘇格蘭以南,威爾斯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地区。雖然就傳統上一般可以認為其政治地位相當於一個國家,但以國際通行標準上其仍然是一級行政區。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罗马不列颠时期所建的哈德良長城為界。“England”這個名字源自Angles(盎格魯人,大迁徙时期从日德兰半岛和北德平原渡海入侵不列颠的三大日耳曼部落之一),其原名「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之地」。 历史英格蘭是聯合王國四個主要地區中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會有這種地區上的劃分,可以追溯到5世纪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到來。而英格蘭地區在政治上的統一則是從10世纪開始的。直到公元10世紀之前,英格蘭的歷史其實是很難和整個大不列顛的歷史分割開來的。 经济英格兰作为英国经济最强大的地区,整个18世纪都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地区,至2018年,人均GDP已达32,857英镑,其GDP总额更占整个英国近90%之多[7]。2018年,英格兰地区GDP达到28,000亿美元。 地理![]() 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地势绵延起伏,北部多山区。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和塞文河,其中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主要城市包括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纽卡斯尔和伯明翰。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将英国与海峡对岸的法国相连接。英国还有1,098个小岛。 氣候
行政區劃
今日的英格蘭共有四種不同等級的行政區劃,分別是地區(Region)等級,郡(County)等級,區(District)等級與牧區(Parish)等級。每個等級的行政區劃又根據當地的地理人文特性而有不同的類別。 地區級行政區包括地位較特殊的大倫敦在內,英格蘭共被分為九個政府級區域(Government Office Region),各區域再下轄一或多個郡級行政區劃。雖然英格蘭的區域並不具有任何選舉分區上的用途,但卻被用以作為英格蘭在歐洲議會中的席次代表劃分方式。 郡級行政區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區共有四種:
區級行政區區(district)是英格蘭的第三級行政區劃單位,有時這些行政單位可能會兼具有自治市鎮(borough)、城市地位(city status)或皇家自治市鎮(royal borough)的地位。
教區級行政區教區(civil parish,或簡稱為parish)是英格蘭最低階的行政單位。牧區有自己的議事單位,稱為牧區議會(parish council),但假如一個教區內有投票權的公民人數不滿200人,則可能以組織較精簡的牧區會議(parish meeting)取代之。雖然牧區的劃分設立大部分都有宗教上的淵源,但今日作為行政區劃的牧區,早已與其英格蘭國教會的起源不再有關。 主要城市
文化![]() 所谓“英格兰文化”“英格兰文学”和“英国文化”“英国文学”等,往往难以区分,有时候甚至是同义词。著名的英格兰文学家包括: 注释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参见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