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自由市
克拉科夫自由市[2](波蘭語:Wolne Miasto Kraków;德語:Freie Stadt Krakau),全名自由、獨立且嚴格中立的克拉科夫市及其領土(波蘭語:Wolne, Niepodległe i Ściśle Neutralne Miasto Kraków z Okręgiem;德語:Freie, Unabhängige und Streng Neutrale Stadt Krakau mit Bezirk),也被稱為克拉科夫共和國(德語:Rzeczpospolita Krakowska德語:Republik Krakau), 是一個存在于1815年至1846年由維也納會議創設的城市國家(位於今波蘭境內),由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控制。在爆發克拉科夫起義後,克拉科夫自由市被奧地利吞并,改為奧地利屬下的克拉科夫大公國。也稱克拉科夫共和國。克拉科夫自由市是波蘭歷史上首個純粹的共和制國家。 克拉科夫起義1830年代,俄國鎮壓波蘭自治後,大批波蘭民族主義者流亡海外,期間接觸到海外民族、民主思想,而拿破崙時代湧現的秘密社團提供他們實現抱負之平台。1846年儘管經過長期的準備,卻仍被普魯士警察獲悉並在其控制地區逮捕首領,加利西亞的奧地利總督有感勢單力薄,無力對付該省武裝起義的貴族而求助於當地農民領袖雅各布·舍拉,他輕率地對前來參軍的人許諾結束農奴制,以致當地出現大批武裝團伙使局面難以收拾,導致500座莊園被焚毀、近2000名貴族莊園主被殺。最終,奧地利出兵恢復秩序,舍拉被授與勳章與土地,農奴制也未廢除。該年11月16日,奧地利與俄國簽署條約廢除克拉科夫的自由市地位,將其併入奧屬加利西亞。[3] 延伸閱讀
参考资料
參見條目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