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普爾 (Christopher Poole,1988年— )[ 1] ,美國企業家,4chan 與Canvas Networks 的創建者。他在2003年10月1日以「moot」為化名 開設4chan。2016年,他開始為Google 工作。
影響和活動
2008年,巴西環球電視網 的萊奧波爾多·戈多伊(Leopoldo Godoy)將普爾創立的4chan形容為「西方網路文化 的原爆點 」[ 2] 。
在2009年4月《時代雜誌》主持的網上選舉中,普尔當選为2009年時代百大人物第一名[ 3] 。不过,主办者很快發現選舉中有惡搞行为,即4chan用戶用自動投票軟件把普尔推到了第一名[ 4] [ 5] [ 6] 。除此之外,前21名的第一字母还可以组合成一句話:「大理石蛋糕 。還有,The Game 」(mARBLECAKE. ALSO, THE GAME),这正是4chan上两句流行語的组合[ 7] 。2009年9月12日,普尔在奧地利 維也納 的Paraflows座談會發表為何以「模因工廠」而聞名的演讲,并在演讲中將此歸功於4chan的無名發表系統[ 8] [ 9] 。
普爾在2010年的ROFLCon 上
2010年2月10日,普尔在加利福尼亞州 長灘 參加了TED2010會議 并发表演说[ 10] [ 11] ,他在演讲中提到了现今保有固定的网络身份与在Facebook 和Twitter 等站点上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的风潮,并阐述了匿名 發言對维护互聯網隱私和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12] 。巴西報章《聖保羅州報 》的弗雷德·萊亞爾(Fred Leal)称:「克里斯多福·普尔参与TED2010會議的事件表明非同尋常的情况的發生⋯⋯4chan的规则跟所有的網絡公約相反:它处于Google 、社交網站和博客 的對立面。」[ 13] 同年,普爾據說籌募了62.5萬美元開設了一個名叫Canvas Networks 的網站[ 14] [ 15] 。該網站於2011年1月31日開設[ 16] 。2010年4月,普尔在美国诉大卫·克內尔案 審判中作為政府證人提供证词。[ 17] 作為證人,普尔向檢察官 解釋了4chan上所使用的術語,包括「OP」(楼主,也即「Original Poster/原发文者」的缩写)和「潜水员 」(lurker),也向法院解釋他給美國聯邦調查局 的數據包括哪些內容,以及怎麼用這些資料確定網站用戶的身份[ 18] 。在同年的一個採訪中,普爾談論了他對多重身份的重視,包括匿名,其與線上企業的合併和如Facebook等許多其他社交網站上存在的現實身份相反[ 15] 。
2012年11月,普爾向一間名叫Moot. It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發出一封停終信函 [ 19] [ 20] 。2014年1月,他宣佈其創建的Canvas Network正式停業,它的DrawQuest功能亦會停止運作[ 21] [ 22] [ 23] 。
2015年1月21日,普爾公佈他將辭去其4chan管理員的職務[ 24] 。兩天後,他最後一次以「moot」的名義在/qa/(Q&A版)上主持問答環節和在YouTube上直播串流 。這標誌他正式從當了11年半的4chan管理員和持有者的位置「退休」[ 25] 。之後他開始把4chan的控制權轉移給三位匿名的4chan版主,同時為網站尋找買家[ 26] 。同年9月21日,普爾宣佈創立2channel 的日本企業家西村博之 將接手擔任4chan的所有者[ 27] [ 28] 。2016年3月7日,普爾宣佈他已經被Google聘用,但未披露其職位[ 29] 。
身份
普爾(左)、蘭德爾·門羅 (中)和萊恩·諾斯 在2008年的ROFLCon 上同台接受訪問
剛開始普尔一直把自己的真实世界身份保密,只使用網名作标识,直到在2008年7月9日《華爾街日報 》才透露真名[ 30] 。同日,《時代雜誌 》的萊夫·葛羅斯曼 把普尔描述为在網上內容協作的演變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31] ,但在當時《華盛頓郵報 》一篇文章则称“一切(只是)一场大骗局,一个意图引人注目的报道。这只是你们想从4chan的创建者得到的(说法)而已。”,暗示「克里斯托弗·普尔」的身份也有可能是伪造的。[ 32] 在2009年3月,普尔入圍時代百大人物 [ 33] 。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和《時代雜誌》採訪之前,克里斯托弗·普尔一直刻意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跟4chan相隔离,在《時代雜誌》採訪中,他也表示「我本人的私生活与我在網上的活动泾渭分明⋯⋯就如中間有堵防火牆 般。」[ 31] 克里斯托弗·普尔當時也在耶魯大學 和麻省理工學院 的會議上發過言[ 31] ,其中2008年一篇《觀察家報 》的文章里描述:「他是你們根本沒有聽說過的最有影響的網絡實業家」[ 34] [ 35] 。
在2009年2月,《華盛頓郵報》报道称克里斯托弗·普尔在維吉尼亞聯邦大學 里上了几学期后就退學了,并在退学后一直与母親同住,欠下了2萬美元的運行費用債務以佔有4chan。[ 32] 。
參考資料
^ Chris Poole part 1/3- ROFLCON 2012 – Solo Pane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hristopher Poole - "I'm 24 years old" YouTube site, May 10, 2012
^ Godoy, Leopoldo. Conheça as dez modinhas que mais bombaram na internet em 2008 . G1. December 21, 2008 [2008-12-2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08) (葡萄牙语) .
^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Person Is... . 時代 . 2009-04-27 [2009-09-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8-26) (英语) .
^ Heater, Brian. 4Chan Followers Hack Time's 'Influential' Poll . PC Magazine . 2009-04-27 [2009-04-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4-30) (英语) .
^ Schonfeld, Erick. 4Chan Takes Over The Time 100 . 华盛顿邮报 . 2009-04-21 [2009-04-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1-10) (英语) .
^ moot wins, Time Inc. loses « Music Machinery . Musicmachinery.com. 2009-04-27 [2009-09-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8-03) (英语) .
^ Reddit Top Links. Marble Cake Also the Game [PIC] . BuzzFeed . [2009-09-0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7-15) (英语) .
^ Paraflows 09, Program for Saturday, Sep 12 2009 . Paraflows.at. [2010-05-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5-11) (德语) .
^ Herwig, Jana. Partial transcript: Moot on 4chan and why it works as a meme factory . Digiom Blog. 2010-04-06 [2010-04-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4-13) (英语) .
^ TED2010 Program . TED大会 . [2012-02-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7-13) (英语) .
^ Fisher, Ken. 4chan's moot takes pro-anonymity to TED 2010 . Ars Technica . 2010-02-11 [2010-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6-07) (英语) .
^ 4chan founder: Anonymous speech is 'endangered' « SciTechBlog . CNN . 2010-02-12 [2010-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2-15) (英语) .
^ Leal, Fred. Feio, sujo e surreal . O Estado de S. Paulo. 2010-04-19: L1 [2010-04-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9-09) (葡萄牙语) .
^ Cha, Ariana Eunjung. 4chan users seize Internet's power for mass disruptions . Washington Post. August 10, 2010 [August 10,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1-11).
^ 15.0 15.1 Dibbell, Julian. Radical Opacity . Technology Review. 2010-09-10 [2019-01-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4-30).
^ Jeffries, Adrianne. From the Creator of 4chan Comes the More Mature Canvas . January 31, 2011 [February 7, 2011]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2-04).
^ Jamieson, Alastair. Sarah Palin hacker trial provides 'lolz' courtesy of 4chan founder . 每日电讯报 (倫敦). 2010-08-11 [2017-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8-16) (英语) .
^ Transcript of Chris Poole before the Honorable Thomas W. Phillips on April 22, 2010 (PDF) . 美国诉大卫·克內尔案,美國地方法院 田納西州 東區北科. 2010-04-22 [2011-10-29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0-08-20) (英语) .
^ Roy, Jessica. 4Chan Founder Moot Sends Cease & Desist Letter to Startup Moot.It . Betabeat. November 19, 2012 [2017-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1-22).
^ Westphall, Travis. Moot Launches $10M Lawsuit Against Startup . Tripfags.com. November 28, 2012 [2017-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12-10).
^ A very important note from Team Canvas . Canvas Blog. [January 28, 201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1-28).
^ D'Onfro, Jillian. A Classy Way to Admit Your Startup is Dead . Business Insider. January 21, 2014 [January 28,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16).
^ Welch, Chris. 4chan founder Chris Poole is shutting down Canvas and DrawQuest for iOS . The Verge. January 21, 2014 [January 28,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16).
^ THE NEXT CHAPTER by moot – 1/21/15 @ 11:00AM EST . 4chan Blog. [January 21, 2015] .
^ moot's final 4chan Q&A by 4chan – 1/23/15 @ 2:00PM EST . 4chan. [January 25,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12).
^ Kushner, David. 4chan's Overlord Christopher Poole Reveals Why He Walked Away . Rolling Stone . March 13, 2015 [June 20,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20).
^ moot. Full Circle . 4chan. [21 September 2015] .
^ Issac, Mike. 4chan Message Board Sold to Founder of 2Channel, a Japanese Web Culture Pioneer . The New York Times . September 21, 2015 [September 21,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5-01).
^ Poole, Christopher. My next chapter . Chris Hates Writing. [7 March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09).
^ Brophy-Warren, Jamin. Modest Web Site Is Behind a Bevy of Memes . Wall Street Journal. 2008-07-09 [2008-07-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8-29).
^ 31.0 31.1 31.2 Grossman, Lev. The Master of Memes . 時代 172 (3) (United States). 2008-07-09: 50–51 [2008-07-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7-24) (英语) .
^ 32.0 32.1 Hesse, Monica. A Virtual Unknown; Meet 'Moot,' the Secretive Internet Celeb Who Still Lives With Mom . 华盛顿邮报 . 2009-02-17: 23–24 [2009-04-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3-25) (英语) .
^ moot - The 2009 TIME 100 Finalists . 時代 . 2009-03-19 [2009-09-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5-25) (英语) .
^ David Smith. The 20-year-old at heart of web's most anarchic and influential site . 倫敦: 觀察家報 . 2008-07-20 [2008-07-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7-23) (英语) .
^ Cohen, Stefanie. Grosses and ’Nets . 紐約郵報 . 2009-02-22: 25 [2009-04-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4-23) (英语)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