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战役
南口戰役,為中国抗日战争早期平綏鐵路沿線作戰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7年8月8日至8月26日,地點在河北省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南口與察哈爾省張家口(今河北省張家口市)一帶。 結果日軍獲勝,南口失守。 背景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而在七七事变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日军已通过多次制造事变逐步蚕食控制了整个察北(包括沽源、康保、尚义、崇礼、张北及宝昌、商都、化德、多伦)。这使得平绥铁路南口前线的左翼形势变得十分危急。中国方面为抗击日军沿平绥路进犯,必须主动出击察北:
8月7日,日军以主力3个师团进攻南口,企图出长城沿平绥铁路西进,包抄战略要地山西。1937年8月8日,攻陷北平、天津的日本軍隊以第20師團(川岸文三郎中將)全部,並抽調第5、第10兩師團及酒井旅團等,沿平綏線鐵路進攻南口。除於8月21日進攻居庸關,20師團所屬本間旅團與鈴木師團主攻張家口與南口。 国民政府于8月11日令卫立煌部增援南口,会同汤恩伯的第十三军抗击日军。卫立煌部进入宛平后即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经千军台、大台沟前进,欲抄南口战地的敌侧后,共同会歼日军于长城一线。 这一意图被日军识破,增援南口的部队遭日军阻击,双方在髫髻山至清水涧地区展开了拉锯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20余日,使得卫立煌的部队不能迅速前往南口支援。 汤恩伯军长曾於8月13日致罗芳珪电:
同日致王仲廉电:
日军于8月21日,绕南口右侧攻击居庸关、怀来,再遭陈长捷第72师(非战斗动员状态)阻截。 8月24日日军沿西部横岭突破了中国守军王万龄师的防线,越过长城,进入到怀来地区。此时,由察北进攻张家口之日军也占据了张家口以西铁路线,给南口中国守军造成极大威协。8月25日,中国守军被迫撤出南口,退守居庸关。27日,中国守军奉命向南突围转移,全部撤离南口战场。卫立煌部既已失增援目标,沿平汉线的保定又在告急,于是在宛平一带抗敌月余后南撤。南口、居庸关弃守后,日军于8月27日夜侵占怀来城。 中国军队伤亡1.6万余人,日军伤亡1.5万余人。 參戰部隊日本軍隊作戰序列
中國軍隊作戰序列第七集團軍:敵前總指揮湯恩伯 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