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是对过去的系统研究。作为一门学科 ,历史分析和解释证据 ,构建关于发生的事情的叙述并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关注人类历史 。一些理论家将历史归类为社会科学 ,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人文学科 的一部分或认为它是一门混合学科。围绕历史的目的也存在类似的争论——例如,它的主要目的是理论性的(揭示真理 ),还是实践性的(从过去吸取教训)。在比较不同的意义上,“历史”一词不是单指学术领域,而是指过去本身或关于过去的个别文本。
历史研究 依靠一次文献 和二次文献 来重建过去的事件并验证解释。来源批判学 用于评估资料,评估其真实性、内容和可靠性。历史学家整合多个单独资料的观点以形成连贯的叙述。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实证主义 、年鉴学派 、马克思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 ,都有不同的方法论 。
历史是一门涵盖许多分支的广泛学科。有些侧重于特定时期 ,例如古代史 ,而另一些则侧重于特定地理 区域,例如非洲历史 。主题分类包括政治史 、社会史 和经济史 。与特定研究方法相关的分支包括定量史学 、比较史学 和口述历史 。
历史在古代成为一门研究领域,取代了充满神话色彩的叙事,早期影响深远的传统起源于希腊 、中国 ,后来也在伊斯兰世界 出现。历史写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趋向专业化,特别是在19世纪,当时建立了严格的方法论和各种学术机构。历史与许多领域相关,包括史学 、哲学 、教育 和政治 。
定义
作为一门学术学科 ,历史学是对过去的研究[ 1]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证据 来构建叙述 ,从而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概念化和描述。这些叙述不仅涵盖事件的经过,还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所处的背景,解释相关的背景条件和因果 机制。此外,历史还研究历史事件的意义以及驱动这些事件背后的人类动机 [ 2] 。
在另一种意义上,历史指的是过去的事件本身。在这种解释下,历史是曾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研究这些事情的学术领域。当“history”这一词汇作为可数名词 使用时,它指的是以历史文本形式呈现的对过去的描绘。历史文本是一种文化产物,包含主动的解读与重构。随着历史学家发现新的证据或重新诠释已有资料,这些文本中的叙述可能会发生变化。相比之下,过去本身的本质是静态且无法改变的[ 3] 。某些历史学家强调历史的解读和解释功能,以此将“histories”与编年史 区分开来,他们认为编年史只是按时间顺序列出事件,而历史则旨在全面理解其原因、背景和影响[ 4] [ a] 。
传统上,历史主要关注书面文献,重点研究自文字发明以来 的有记录历史 ,而将史前史 [ b] 则留给考古学 等其他学科领域[ 7] 。到了20世纪,随着历史学家对文字发明前的人类过去产生兴趣,历史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8] [ c] 。
关于历史是社会科学 还是人文学科 的一部分,这一问题颇具争议。与社会科学家类似,历史学家提出假设 ,收集客观证据,并基于这些证据进行论证。同时,历史又与人文学科紧密相关,因为它依赖于诠释、叙述 、人类经验和文化遗产 等主观因素[ 10] 。一些历史学家坚定支持某一分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历史是跨学科的,无法被严格归入某一个类别[ 11] 。历史与伪史 形成对比。伪史是指偏离史学标准的做法,例如依赖有争议的历史证据、有选择性地忽略真实证据,或通过其他手段歪曲历史。伪史通常受到特定意识形态 的驱动,它模仿历史研究 的方法,但缺乏严谨的分析和学术共识,从而传播带有误导性的叙述[ 12] 。
目的
关于历史的目的或价值,人们提出了各种观点。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其主要功能是纯粹地发现过去的真理 。这一观点强调,不带任何偏见地追求真理本身就是目的,而与意识形态或政治 相关的外在目标可能会扭曲历史,损害其准确性。此外,在这一角色下,历史还可以挑战那些缺乏事实支持的传统神话 [ 13] 。
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为当下提供的经验教训。这一观点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对过去的理解可以指导决策 ,例如帮助人们避免重蹈覆辙[ 14] 。与之相关的观点强调对人类状况 的整体认知,使人们意识到在不同背景下人类行为 的多样性,这类似于人们通过在别国游历获得的见解[ 15] 。历史还可以通过共同的过去为人们提供群体认同 ,从而促进團體凝聚力 ,帮助跨世代地传承和培育文化遗产与价值观[ 16] 。在辉格史 和马克思主义学者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看来,历史是理解当下的关键[ 17] ,亦可用于塑造未来[ 18] 。
历史有时被用于政治或意识形态目的,例如,通过强调某些传统的正当性来为现状辩护,或通过揭示过去的不公正现象来推动变革[ 19] 。当这种做法被推向极端时,可能会导致伪史或历史否定主义 [ d] ,即故意忽视或曲解证据,以构建符合特定外部利益的误导性叙述[ 12] 。
词源
古希腊历史文献《历史 》,由希罗多德 撰写[ 21] 。
英语中意为“历史”的“history”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词汇 ἵστωρ (histōr),意为“博学、睿智之人”。这一词汇进一步演变为古希腊语中的 ἱστορία (historiā),其涵义较为广泛,与探究和陈述见解有关。后来,该词被古典拉丁语 借用为historia。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期,该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叙事方面和呈现的艺术,而非单纯关注调查与证言[ 22] 。
该词在14世纪经由古法语 histoire一词传入中古英语 [ 23] ,当时意为“故事、传说”,包括了真实和虚构。到了15世纪,其含义发生变化,除了指代关于过去的叙述外,还包括对过去的学术研究[ 24]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history一词逐渐与基于事实的记述和证据驱动的研究更加紧密相连,这与历史研究的专业化相吻合[ 25] 。如今,许多欧洲语言中的“历史”一词仍保留了这一双重含义,既可指一般故事,也可指对过去的真实记载,例如法语中的histoire、意大利语中的storia和德语中的Geschichte[ 26] 。
方法论
史学方法是历史学家用来研究和解读过去的一套方法学 ,涵盖收集、评估和综合证据 的过程[ e] 。其目的是确保在选择、分析和解读历史证据时具备学术严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8] 。历史研究通常从一个研究问题开始,以确定研究的范围。一些研究问题 侧重于对事件的简单描述,而另一些则旨在解释特定事件发生的原因,推翻现有理论,或证实新假设[ 29] 。
来源和来源批评
为了回答所研究问题,历史学家依赖各种类型的证据来重建过去并支持其结论。历史证据通常分为一次文献 和二次文献 [ 30] 。一次文献是指在所研究时期产生的文献,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官方文件、书信、日记、目击者记录、照片以及音视频录制等。此外,考古学 、地质学 和医学 等领域研究的历史遗存,如从发掘中出土的文物和化石,也属于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提供了对历史事件最直接的证据[ 31] 。
档案馆(室)保存了大量供研究者查阅的原始资料[ 32] 。
二次文献指的是对其他资料所拥有信息进行分析或解读的文献[ 33] 。某一文献是一次文献还是二次文献,不仅取决于文献本身,还取决于其使用目的。例如,如果一位历史学家基于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撰写了一篇关于奴隶制的文章,那么该文章对于奴隶制而言是二次文献,而对于该历史学家的观点而言则是一次文献[ 34] [ f] 。与现有资料的一致性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例如,新史料的发现可能会促使历史学家修正或推翻先前被接受的叙述[ 36] 。为了查找和获取一二手文献,历史学家通常会前往档案馆 、图书馆 和博物馆 查阅资料。档案馆在保存大量原始资料并以系统化、便捷的方式提供给研究者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历史学家越来越依赖在线资源,这些资源提供了庞大的数字化数据库,并具备高效的检索和访问特定文献的方法[ 37] 。
来源批判是对资料所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g] 。通常,这一过程从外部批判开始,即评估资料的真实性。外部批判涉及回答资料何时何地被创作的问题,并试图识别作者、理解其创作动机,以及判断该资料自创作以来是否经历过某种修改。此外,这一过程还包括区分原始作品、单纯的复制品和欺骗性的伪造品[ 39] 。
内部批判用于评估资料的内容,通常从澄清资料内部的含义开始。这不仅涉及消除可能被误解的个别术语,还可能需要对使用古代语言撰写的资料进行整体翻译[ h] 。当对资料所包含的信息有了清晰理解后,内部批判的核心在于判断其准确性。批评者会质疑信息是否可靠,是否对主题存在误导,并进一步考察资料是否全面,是否遗漏了重要细节。评估的一个方法是考察作者是否具备在原则上忠实呈现所研究事件的能力,并分析其意图和偏见对资料的影响。意识到资料的局限性,有助于历史学家判断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信任该资料,并决定如何运用它来构建历史叙述[ 41] 。
综合证据和思想流派
史料的选择、分析和批评结果是对关于过去且大量孤立的陈述进行验证。下一步,通常被称为历史综合,历史学家会考察这些独立的证据如何结合在一起,构成更大叙事的一部分[ i] 。构建这一更广阔的视角对于全面理解整个主题至关重要。这是历史写作中的一个创造性方面[ j] ,它通过展示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来重建、解读和解释发生了什么[ 44] 。通过这种方式,历史学家不仅回答了哪些事件发生了,还解释了它们为何发生以及带来了什么后果[ 45] 。虽然没有普遍接受的综合技术,历史学家在这一过程中依赖于各种解释工具和方法[ 46] 。
实证主义学者奥古斯特·孔德主张以科学为基础研究历史[ 47] 。
提供复杂发展概述的一个工具是使用历史分期 法,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围绕塑造该时期的核心主题或事件进行组织。例如,三时代系统 将早期人类历史分为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和铁器时代 ,依据这些时期主导的材料和技术[ 48] 。另一个方法工具是研究史料中的沉默、空白或遗漏,即那些发生过但没有留下重要证据痕迹的事件。沉默可能发生在当时的人们认为某些信息过于显而易见,不需要记录时,也可能因为有特定原因故意隐瞒或销毁信息[ 49] [ k] 。相反,当大量数据可用时,可以采用定量方法。例如,经济和社会历史学家通常运用统计分析 来识别与大群体相关的模式和趋势[ 51] 。
不同的思想学派通常对历史写作有着各自的方法论[ 52] 。实证主义 者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质,侧重于实证证据 以发现客观规律 [ 53] 。与此相对,后现代主义 者拒绝宣称提供单一客观真理的宏大叙事 。他们强调历史解读的主观性,这导致了多元化的不同观点[ 54] 。马克思主义 者将历史发展视为经济力量和阶级斗争 的表现[ 55] 。年鉴学派 强调长期的社会和经济趋势,并依赖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 56] 。女性主义历史学 家则研究性别 在历史中的作用,特别关注女性的经历,以挑战父权制 观点[ 57] 。
研究领域
历史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许多分支。一些分支专注于特定的时间段,而另一些则集中于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独特的主题。不同学科通常可以结合起来;例如,一部关于古埃及经济史的著作,融合了时间、区域和主题的视角。对于具有广泛范围的主题,一手资料的数量往往过于庞大,单个历史学家难以全面审阅,因此他们通常需要缩小研究范围,或依赖二手资料来获得广泛概要[ 58] 。
按时期
按时间顺序划分历史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将广阔的历史进程整理成更易于管理的阶段。不同历史时期通常依据主导特征来定义,这些特征反映了特定时间段的主题,以及促成这些发展或结束它们的重大事件。根据所选的背景和细节程度,历史时期的长度可能短至十年,也可能长达几个世纪[ 59] 。一种具有传统影响力的划分方式是将人类历史 分为史前时期 、古代史 、中古史 、近代史 和现代史 [ 60] [ l] 。根据不同地区和主题,这些历史时期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可能有所不同,历史学家也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划分方式[ 62] 。例如,中国历史 的传统分期通常依据主要朝代 [ 63] ,而在美洲历史 中,将历史划分为前哥伦布时期 、殖民时期 和后殖民时期则具有重要意义[ 64] 。
历史学家利用来自各个领域的证据来研究史前史,包括像露西这样的化石[ 65] 。
史前史的研究包括对数百万年前类人种 演化的考察,这一进程最终导致约20万年前解剖学上现代人类 的出现[ 66] 。随后,人类开始从非洲迁徙 ,逐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在史前时期的晚期,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更先进的工具,促使许多群体放弃以狩猎采集 为基础的游牧 生活,转而选择由新石器革命 支撑的定居 生活[ 67] 。由于这一时期缺乏书面文献,研究人员面临独特的挑战。因此,史前史的研究依赖跨学科方法,借助考古学 、人类学 、古生物学 和地质学 等领域的其他证据来研究这一阶段的历史[ 68] 。
古代史学家研究最早的大型文明的兴起 ,这些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印度河 流域、中国和秘鲁等地区,一些地区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500年便已开始发展。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复杂性促使了文字系统的诞生。由于农业的进步,粮食盈余使这些文明能够养活更大的人口,从而推动了城市化 、贸易网络的建立以及区域帝国的崛起。与此同时,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体系和哲学思想也在这一时期首次形成,例如印度教 、佛教 、儒家思想 、犹太教 以及古希腊哲学 [ 69] 。
在对中世纪历史(约始于公元500年)的研究中,历史学家指出宗教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佛教、基督教 和伊斯兰教 等传教型宗教迅速传播,并确立为世界宗教 ,逐渐取代了许多地方性的信仰体系,标志着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与此同时,跨区域贸易网络蓬勃发展,促进了技术和文化的交流。到了13世纪和14世纪,蒙古帝国 征服了亚洲和欧洲的大片领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力量[ 70] 。
研究早期近代史(约始于公元1500年)的历史学家通常强调欧洲国家如何崛起并成为全球强权。作为火药帝国 的一部分,欧洲国家探索并殖民 了世界的大片地区。这一进程使美洲融入全球网络,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生物交流,包括植物、动物、人群以及疾病的传播[ m] 。科学革命 带来重大发现并加速技术进步。同时,人文主义 和启蒙运动 等思想发展推动世俗化 进程,深刻影响社会和文化变革[ 72] 。
工业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73] 。
在对现代史(始于18世纪末)的研究中,历史学家关注工业革命 如何通过引入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来改变经济结构。西方列强依靠工业化的军事技术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优势。国际间商品、思想和人口的交流日益频繁,标志着全球化 的开端。同时,各种社会革命挑战专制 和殖民政权,为民主制度 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尽管两次世界大战 造成了广泛的破坏,但科学、技术、经济、生活水平以及世界人口等领域的发展仍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这一时期的变革重塑了国际权力格局,削弱了欧洲的主导地位[ 74] 。
按地理位置
历史研究领域还可以根据所研究的地理区域进行分类[ 75] 。地理 因素在历史中起着核心作用,影响着粮食生产 、自然资源 、经济活动、政治边界以及文化交流[ 76] [ n] 。一些历史著作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较小的区域,例如一个村庄或聚落;而另一些则关注更广阔的领土,例如涵盖整个大陆的历史,如非洲史、亚洲史、欧洲史、美洲史和大洋洲史[ 78] 。
吉萨金字塔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持久遗产[ 79] 。
非洲的历史 始于对解剖学上现代人类演变的研究[ 80] 。古代历史学家描述了文字的发明和文明的建立是如何在公元前4千年发生在古埃及 的[ 81] 。在接下来的千年中,努比亚 、阿克苏姆 、迦太基 、加纳 、马里 和桑海 等地形成其他著名的文明和王国[ 82] 。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开始传入北非,并成为许多帝国的主导信仰。与此同时,横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 路线也变得更加繁忙[ 83] 。从15世纪开始,数百万非洲人被奴役并强行运送到美洲,成为大西洋奴隶贸易 的一部分[ 84]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被欧洲列强殖民 [ 85] 。在民族主义 崛起的背景下,非洲国家在二战 后逐渐去殖民化 ,这一时期见证了经济进步、人口迅速增长以及政治稳定的斗争[ 86] 。
研究亚洲历史 的历史学家指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类大约在10万年前出现[ 87] 。他们探讨了亚洲作为文明摇篮之一的角色,早期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4千年和3千年[ 88] 。在随后的千年中,这些文明孕育了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和几种有影响力的哲学传统,如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89] 。其他重要发展包括丝绸之路 的建立,它促进了欧亚大陆 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以及强大帝国的形成,如蒙古帝国在公元13和14世纪主宰欧亚大陆[ 90]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欧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开启了现代化的时代。这一时期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达到顶峰,当时亚洲许多地区都处于直接殖民控制之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1] 。独立后的时期以现代化、经济增长和人口急剧增加为特征[ 92] 。
古希腊对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使它成为欧洲历史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 93] 。
在欧洲历史 的研究中,历史学家描述了大约45,000年前解剖学上现代人类的到来[ 94] 。他们探讨古希腊人 如何在公元前第一千年奠定了西方文化 、哲学 和政治的基础[ 95] ,以及他们的文化遗产如何在罗马帝国 及其延续体——拜占庭帝国 中得以延续[ 96] 。中世纪时期 始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并以基督教的传播 为标志[ 97] 。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探索与殖民使全球联系更加紧密,同时文化、知识和科学的发展也改变了西方社会[ 98]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的全球主导地位通过工业革命和大规模海外殖民地的建立进一步巩固[ 99] 。然而,这一时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影响而告终[ 100] 。在随后的冷战 时期,欧洲大陆被分为西方 和东方阵营 。在冷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追求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101] 。
研究美洲历史 的历史学家记录了第一批人类在大约2万至1.5万年前到达美洲[ 102] 。美洲是一些最早文明的发源地,如南美的小北文明 和中美洲的玛雅文明 和奥尔梅克文明 [ 103] 。在接下来的千年中,主要帝国如特奥蒂瓦坎 、阿兹特克 和印加帝国 相继崛起[ 104] 。随着15世纪末以来欧洲人到达美洲,也随之传入新的疾病,当地人口因此大幅减少。再加上殖民化 和大量非洲奴隶的涌入,这导致了主要帝国的崩溃,人口和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05] 。18和19世纪的去殖民化运动 促使美洲新国家的诞生[ 106] 。在20世纪,美国崛起为全球主导力量,并在冷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07] 。
在研究大洋洲历史 时,历史学家指出大约60,000到50,000年前有人类到达大洋洲[ 108] 。他们探讨了在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首先建立的多样化区域社会和文化,随后这些文化也扩展到其他太平洋岛屿 [ 109] 。16世纪欧洲人的到来引发了重大的变革,到19世纪末,该地区大部分已落入西方控制之下[ 110] 。大洋洲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卷入了各种冲突,并在战后经历了去殖民化 [ 111] 。
按主题
历史学家通常将研究范围局限于某一特定主题[ 112] 。某些人提出将历史划分为三个主要主题:政治史 、经济史 和社会史 。然而这些领域之间的界限模糊,三者与其他主题分支(如思想史 )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明确[ 113] 。
政治史研究社会中的权力组织,考察权力 结构是如何产生、发展和相互作用的。在大部分有记录的历史中,国家或类国家结构一直是这一领域的核心,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在内部进行组织 ,比如派系 、政党 、领导人以及其他政治机构,还考察了实施哪些政策 ,以及国家如何与其他国家互动[ 114] 。政治史自古代以来就由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进行研究,因此它是史学中最古老的分支,而其他主要的子领域则是在过去一个世纪才成为独立的分支[ 115] 。
军事史研究武器装备,包括投石机等军事技术的进步[ 116] 。
外交史 和军事史 与政治史密切相关。外交史研究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 ,涵盖了外交政策 主题,如谈判、战略考量、条约 、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国际组织 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117] 。军事史则研究武装冲突 在人类历史中的影响和发展。这包括对特定事件的考察,如分析某一场战役,以及讨论战争的不同原因,还涉及更广泛的思考,关于战争的演变,包括军事技术 、战略、战术和军事机构的进步[ 118] 。
经济史 研究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涵盖了经济方面的内容,如土地、劳动 和资本 的使用、商品的供求关系 、生产的成本和方式 ,以及收入分配 和财富 。经济历史学家通常关注以非个人化的力量形式呈现的总体趋势,如通货膨胀 ,而不是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如果有足够的数据,他们会依赖定量方法,如统计分析。对于现代之前的时期,由于可用数据通常有限,经济史学家不得不从稀少的资料中推断信息[ 119] 。
社会史 是一个广泛的领域,研究社会现象,但其精确定义存在争议。一些理论家将其理解为研究政治和经济领域之外的日常生活,包括文化实践、家庭结构、社区互动和教育。一个密切相关的方法则关注经验而非活动,考察特定社会群体(如社会阶层 、种族 、性别 或年龄群体)的成员如何体验他们的世界。其他定义则将社会历史视为研究社会问题,如贫困、疾病和犯罪,或者通过研究整个社会的发展来采取更广泛的视角[ 120] 。相关领域还包括文化史 、性别史 和宗教史 [ 121] 。
思想史 是关于思想的历史,研究概念、哲学和意识形态 是如何演变的,尤其是关注学术领域,但不限于此,也包括对普通人信仰和偏见的研究。除了研究思想运动本身外,还考察了塑造这些思想运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对其他历史发展的影响[ 122] 。与之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哲学史 研究哲学思想的发展[ 123] ;科学史 研究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演变[ 124] ;另一个相关学科艺术史 考察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活动、风格和运动的发展[ 125] 。
环境史 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试图解释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界如何相互影响[ 126] 。其他主题分支包括宪法史 、法律史 、城市史 、商业史 、技术史 、医学史 、教育史 和人民史观 [ 127] 。
其他
一些历史分支通过它们所采用的方法来区分,如定量史学 和数字史学 ,它们依赖于定量研究 和数字媒体 [ 128] 。比较史学 通过比较来自不同时间、地区或文化的历史现象,考察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129] 。与其他大多数分支不同,口述历史 依赖口头报告而非书面文献,涵盖了亲历者的叙述、传闻 和社区传说。它反映了普通人的个人经历、解读和记忆 ,展示的不仅仅是客观发生的事情,还有人们主观的记忆方式[ 130] 。反事实史学 运用反事实思维 来探讨历史的不同可能路径,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131] 。一些历史学分支以它们的理论观点为特征,如马克思主义史学 和女性主义历史学 [ 132] 。
世界史 从全球层面考察历史,涵盖整个人类史 [ 133] 。
一些区分侧重于研究主题的范围。大历史 是范围最广的分支,涵盖从大爆炸 到现在的一切,融入了宇宙学 、地质学 、生物学 和人类学 等元素[ 9] 。世界史 是另一个具有广泛主题的分支,它将人类历史 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从类人物种的进化开始[ 133] 。宏历史 、中观历史和微观历史 这几个术语指的是不同的分析尺度,从影响整个地球的大规模模式到对地方背景 、小型社区、家庭历史 、特定个人或特定事件的详细研究[ 134] 。与微观历史密切相关的是历史传记 体裁,它讲述了一个人在其历史背景下的生活及其留下的遗产[ 135] 。
大众史学 涉及向大众展示历史的活动,通常发生在传统学术环境之外,主要包括博物馆 、史迹 、文化遗产旅游 和大众媒体等领域[ 136] 。
学科演变
在文字发明之前,历史知识的保存和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述传统[ 137] 。早期的历史书写形式将事实与神话元素相结合,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 》[ 138] 。公元前5世纪出版的《历史 》是由希罗多德 (约公元前484—前420年)[ o] 所著,该部作品是西方历史传统的奠基性文本之一,相较于以往的作品,它更加强调事实叙述和基于证据的探究[ 140] 。随后,修昔底德 (约公元前460—前400年)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希罗多德的方法,但他更关注具体的政治和军事发展,而希罗多德的作品则涵盖更广泛的主题,并包含民族志 元素[ 141] 。古罗马 历史编纂深受希腊传统的影响,除了记录历史事实外,往往还包含对历史人物 的道德评判 [ p] 。其中一种学派采用编年体 风格,按年份依次记录历史事件,而其他历史学家则更倾向于连续性叙述的散文体裁[ 143] 。
司马迁 的《史记 》是中国乃至当时世界最早的综合性历史著作之一[ 144] 。
另一种复杂的历史书写传统 在古代中国 逐渐发展,其早期雏形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末。该传统将编年体视为最高形式的历史书写,并强调通过多种来源进行考证。它与儒家思想 密切相关,并与统治王朝 的政府机构紧密结合。相比其他传统,中国历史学家较早建立了一套连贯而系统的方法来记录历史事件[ 145] 。其中,司马迁 (约公元前145—前86/85年)的《史记》影响尤为深远,他严谨的研究方法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塑造了后世史学的标准[ 146] 。在古印度 ,历史书写与宗教紧密相连,往往未能明确区分事实与神话,例如在《摩诃婆罗多》等作品中便可见一斑[ 147] 。
在欧洲,从晚期古代 到中世纪 ,历史主要由神职人员 以编年史的形式记录。基督教 历史学家借鉴了希腊-罗马 和犹太 传统,并从宗教角度重新诠释过去,将历史叙述为展现上帝神圣计划的过程[ 148] 。该传统的重要奠基者包括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 (约260/275—339年)、希波的奥古斯丁 (354—430年)以及比德 (约672/673—735年)[ 149] 。在伊斯兰世界,历史书写同样受到宗教影响,从伊斯兰视角诠释过去,并高度重视传承链,以确保历史记载的权威性[ 150] 。塔巴里 (约838/839—923年)撰写了一部宏大的通史,内容涵盖从世界起源至他所处时代的历史。伊本·哈勒敦 (1332—1406年)则反思了历史学实践背后的哲学问题,例如塑造历史变迁的普遍规律以及历史真实的局限性[ 151] 。
在中国,随着唐朝 (618—907年)的兴起,历史书写逐渐制度化。629年,朝廷设立史馆 ,专门负责史书编纂,并严格区分历史事件与历史文本的记录。史馆还负责编纂《唐实录 》,这是一部详尽的史料汇编,作为官方正史的基础[ 152] 。宋朝 (960—1279年)时历史书写涵盖多种体裁,包括类书、传记和历史小说,同时,历史也成为科举考试 中的标准科目[ 153] 。受到中国模式的影响,日本在8世纪建立了自己的历史书写传统 ,该传统同样与皇室 密切相关,但日本史学家在史料考证上的重视程度不及中国史学家[ 154] 。
在文艺复兴 时期及近世 阶段,不同的历史传统开始相互交流[ 155] 。自14世纪起,欧洲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者运用精细的文本批判方法审视早期宗教历史著作,这一过程促进了历史书写的世俗化 。在15至17世纪,历史学家将历史视为一种教训工具。他们开始将目标对准普通大众,而印刷术 的发明使书面文献更加普及和廉价。与此同时,与科学革命 相关的经验主义 思想对普遍历史真理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 156] 。进入18世纪的启蒙时代 ,历史书写受到理性主义 和怀疑主义 的影响。历史学家尝试揭示过去更深层的规律和意义,历史研究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涵盖社会与经济议题,并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 [ 157] 。
在中国明朝 (1368—1644年)时期,民众对历史著作及其可用性的兴趣也与日俱增。除了官方史官延续《明实录 》的编纂外,私人学者撰写的非官方历史著作也蓬勃发展。这些学者往往采用更具创意的写作风格,有时甚至挑战正统记载[ 158] 。在伊斯兰世界,萨法维帝国 、莫卧儿帝国 和奥斯曼帝国 兴起了新的历史书写传统[ 159] 。与此同时,在美洲,欧洲探险家记录并解读了土著群体通过口述和象形符号 传承下来的历史叙事,这些观点有时与欧洲传统历史观念相互冲突[ 160] 。
利奥波德·冯·兰克通过引入对原始史料的彻底评估,彻底革新了历史学的标准[ 161] 。
19世纪,历史书写发生了变革,变得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在利奥波德·冯·兰克 的学术成果基础上,系统的史料批判方法得到了广泛接受,同时,以大学系科、专业协会和期刊的形式建立了致力于历史的学术机构 [ 162] 。与这一科学视角相契合,奥古斯特·孔德 提出了实证主义 学派,旨在发现历史的普遍规律,类似于物理学家研究的自然规律 [ 163] 。基于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的哲学,卡尔·马克思 描述了其中的一种普遍规律,认为经济力量和阶级斗争 是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 164] 。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是欧洲史学方法的传播,这些方法成为全球学术界研究历史的主流方式[ 165] 。
在20世纪,传统的历史假设和实践受到挑战,而历史研究的范围则不断扩大[ 166] 。年鉴学派 运用了社会学 、心理学 和经济学 的理论,研究长期发展的历史趋势[ 167] 。纳粹德国 和苏联 等极权 政权则操控历史叙事,服务于其意识形态 目的[ 168] 。许多历史学家开始关注非常规的视角,强调通过“从下而上的历史(社会历史学 )”、“微观历史 ”、“口述历史 ”和“女性主义历史 ”等方法,关注边缘群体 的经历[ 169] 。后殖民主义 旨在削弱西方历史方法的霸权,后现代主义 拒绝承认历史上存在单一的普遍真理[ 170] 。观念史 学家则研究思想的历史发展[ 171]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史写作的尝试重新兴起,同时,科技进步推动了定量史学 和数字史学 的增长[ 172] 。
相关领域
史学史
伊本·赫勒敦是伊斯兰史学史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173] 。
史学是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和发展的研究。史学研究者研究历史学家所做的事情,从而形成历史史形式的元理论 。一些理论家以不同的意义使用史学一词来指代过去的书面记录[ 174] 。
作为一种元理论,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历史研究的证据 和推理标准。史学家研究和整理历史学家如何使用资料来构建关于过去的叙述,包括分析他们所依据的解释性假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历史作品的风格 和修辞手法 [ 175] 。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学家的作品,史学家根据相同的研究方法、假设和风格确定思想流派[ 176] 。例如,他们研究年鉴学派 的特点,比如它使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定量数据,以及它对长期发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兴趣[ 177] 。比较也延伸到从古代到现代的整个时代。通过这一方式,史学追溯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强调了主导方法、主题和研究目标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178] 。
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 q] 是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它既对作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过去本身感兴趣,也对研究这一过程的学术领域感兴趣。来自各种哲学分支的见解和方法都与这一科目相关,例如形上学 、认识论 、解释学 和伦理学 [ 180] 。
在将历史视为一个过程进行研究时,哲学家们探讨构成历史现象的基本实体。一些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个体人类的信念和行为,而另一些方法则涵盖集体 及其他普遍性的实体,如文明 、制度 、意识形态 和社会力量[ 181] 。一个相关主题涉及连接历史事件及其因果关系 的因果机制的本质[ 182] 。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存在决定事件进程的一般性规律,类似于自然科学 研究的自然法则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独特的,并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183] 。一些哲学家认为,历史的总体进程遵循某种大的模式。根据一种观点,历史是循环的,即在足够大的时间尺度上,个别事件或总体趋势会重复发生。而另一种理论认为,历史是一个线性且具有目的性 的过程,朝着一个预定的目标前进[ 184] [ r] 。
历史哲学与史学理论这两个领域在研究历史推理的标准方面有所重叠。史学理论家通常更关注描述历史研究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发展,相比之下,历史哲学家则倾向于探索更普遍的模式,包括关于哪些方法和假设是正确的评价性问题[ 186] 。历史推理有时被用作哲学及其他学科解释现象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历史主义 ,其主张理解某一事物需要了解其独特的历史或演变过程。例如,关于真理 的历史主义观点认为,真理取决于历史环境,因此不存在超越历史的普遍真理。历史主义与那些试图基于永恒和普遍原则来理解事物的方法形成对比[ 187] 。
历史的客观性
在历史哲学领域,关于历史是否能够被客观记录的讨论十分多样化。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一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历史解读的主观性、历史叙述的叙事特性,以及个人价值观和偏见对历史人物及历史学家视角与行为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某些特定的事实是客观的,例如某次干旱发生的时间或某支军队遭遇失败的事实。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能确保历史研究的整体客观性,因为历史学家需要对事实进行解释和综合,以构建描述重大趋势和发展的整体叙述[ 188] 。因此,一些历史学家,如G·M·特里维廉 ,认为所有历史叙述都带有偏见,主张历史叙述无法摆脱主观假设和价值判断[ 189] 。
与现实主义 、经验主义 和重建主义[ 190] 相关的一些观点将历史概念化为对真理或知识的探索,并认为可以通过严格的评估和对证据的细致解读来恢复真理或知识[ 191] [ s] 。然而,其他学者对此观点提出批评,强调历史知识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t] 。观点主义者认为,历史视角本质上是主观的,因为历史研究需要选择特定的来源和研究问题,并确定哪些信息可以被视为历史事实。他们认为,历史陈述只能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视角内,或相对于多个竞争性的历史视角之一,才具有客观性[ 196] 。更强烈的怀疑论 者或相对主义 者则主张,任何历史知识都无法被证明是客观的[ 197] [ u] 。这种对主观性的强调被后现代主义 理论进一步发展,后者认为客观认识过去是不可能的,并主张意义是通过人为的文本创造的,而语言“构建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 199] [ v] 。新现实主义者对这一趋势作出了回应,他们重新强调经验主义方法在历史分析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承认与主观性观点对话所带来的益处[ 201] [ w] 。
教育
历史是大多数国家学校的标准科目[ 202] 。
历史是大多数国家学校课程 的一部分[ 203] 。早期的历史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对过去的兴趣,并让他们熟悉历史思维的基本概念。历史教育试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灌输认同感 [ 204] 。早期历史教育通常采用叙述形式,为儿童呈现简单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围绕历史人物或当地节日、庆典及传统食物的起源展开[ 205] 。在中学 阶段,历史教育涵盖更广泛的主题,涉及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并包括地方与全球层面的内容。此外,它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包括解读和批判性评估历史主张的能力[ 206] 。
历史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叙述式讲解历史发展过程、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以及围绕历史主题展开讨论。学生还会直接接触历史资料,学习如何分析和解读证据,并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加深理解。此外,他们会进行历史写作,以培养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表达能力。口头或书面测试则用于评估 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207]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通常强调大量事实的呈现,例如重要事件的日期和历史人物的姓名,要求学生记忆。而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促进跨学科的深层理解,重点不仅在于“发生了什么”,更关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其持续的历史影响[ 208] 。
公立学校 的历史教育具有多种目的,其中一项核心技能是历史素养,即理解、批判性分析和回应历史论断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过去的重要发展,他们能够熟悉人类生活的各种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及其多元文化。同时,历史教育通过将学生与其文化遗产、传统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文化认同 感,例如介绍国家地标、纪念碑、历史人物和传统庆典等标志性元素[ 209] 。对共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了解,有助于塑造国家认同 ,并为学生成为积极的公民 做好准备。然而,历史教育的这一政治属性可能引发争议,特别是关于学校教科书 应涵盖哪些内容的问题。在某些地区,这导致了所谓的“历史战争”,即围绕课程设置的激烈辩论[ 210] 。为了以有利的方式呈现国家遗产,一些教材可能会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偏向性的处理[ 211] [ x] 。
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所提供的历史教育是大众史学的一部分[ 213] 。
除了公立学校提供的正式教育外,历史也在课堂外的非正式环境 中进行教学。大众史学 通常发生在博物馆 、纪念场所等地点,在这些地方,人们通过精选的文物来讲述特定的历史故事[ 213] 。此外,通俗历史 旨在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和在线内容等媒介,使历史变得易于理解且富有吸引力,让非专业观众也能接触和欣赏历史[ 214] 。非正式的历史教育还存在于口述历史中,即通过世代相传 的故事和叙述来传播对过去的记忆和理解[ 215] 。
其他领域
历史学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论 ,借鉴考古学 、地质学 、遗传学 、人类学 和语言学 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216] 。考古学家研究人类制造的历史遗物及其他物质证据,他们的发现为过去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217] 。对考古证据的解读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研究书面文献的传统历史学方法有所不同。然而,考古学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能够揭示未被记录的信息,使历史学家能够通过物质文化 的遗存,研究非文字社会的历史,以及文字社会中被边缘化群体的历史。在现代考古学 于19世纪兴起之前,对古玩的研究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并在历史遗物的保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18] 。
地质学及其他地球科学 帮助历史学家理解影响过去社会的环境背景和自然过程,包括气候 条件、地貌变化和自然事件[ 219] 。遗传学 为人类的进化起源、迁徙 、族群 血缘关系和人口 变化提供了关键信息[ 220] 。人类学家研究人类文化 和行为,例如社会结构、信仰体系和仪式实践,这些知识为历史事件的解读提供了重要背景[ 221] 。历史语言学 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解读古代文献,还能揭示迁徙模式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 222] 。此外,历史学家还依赖于物理科学 、生物科学 、社会科学 以及人文学科 的研究成果,以构建更全面的历史理解[ 223] 。
鉴于历史与意识形态 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它与政治 密切相关,历史理论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政治决策。例如,一个国家试图收复另一国领土的举动往往依赖于某些历史理论,这些理论声称争议领土在过去曾属于该国[ 224] 。此外,历史在所谓的历史性宗教中也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宗教将其部分核心教义建立在历史事件之上。例如,基督教 通常被归类为历史性宗教,因为它围绕耶稣基督 的历史事件展开[ 225] 。历史对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研究这些领域的过去,包括科学史 、数学史 、哲学史 和艺术史 等[ 226] 。
参考资料
注释
^ 一些学者将“历史”一词限定为过去事件的客观序列,并使用“史学”一词来指代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另一些人则将“历史”用于研究和再现过去,并将“史学”视为一门元理论,专门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及其历史发展。[ 5]
^ 一些理论家将原史时期视为一个独立时期,介于史前时期与历史记录的初步尝试之间,涵盖了从文字发明到最早的历史记载的阶段。[ 6]
^ “大历史”由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其研究范围更为广泛,追溯至宇宙大爆炸,并融入了宇宙学的元素。[ 9]
^ 历史修正主义是一种相关的观点,旨在推翻既定的历史观。这种做法形式多样,可以是引入新的证据和方法来对抗现有观点,也可以是质疑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一些理论家将“修正主义”一词以中性方式使用,指代对主流观点的任何否定或重新诠释。而另一些人则将其与忽视真实证据的做法联系在一起,认为其利用极端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来支持伪史观,试图通过认知层面的批判来削弱对历史事件的既定认知[ 20] 。
^ 狭义上,历史研究方法有时仅限于对史料的评估或批判[ 27] 。
^ 关于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确切定义存在争议,对于某一特定资料应如何归类,并非总能达成共识。例如,如果某人未亲历骚乱,但在骚乱发生后不久撰写了有关该骚乱的报道,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份报道是一次文献,而另一些则将其视为二次文献。[ 35]
^ 利奥波德·冯·兰克对史料评估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研究的实践[ 38] 。
^ 历史学家会考虑文献的背景和时代,以理解其中使用的术语的含义。例如,如果一份文献使用了“awful”一词,历史学家需要判断它是表达现代意义上的“可怕”,还是历史意义上的“值得敬畏”[ 40] 。
^ 当不同的史料提供看似矛盾的信息时,这一过程尤其具有挑战性[ 42] 。
^ 这一过程所需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些理论家将历史视为艺术而非科学的原因之一[ 43] 。
^ 例如,玛莎·华盛顿烧毁了她和丈夫乔治·华盛顿之间的所有私人信件,导致他们几十年来一直保持沉默[ 50] 。造成沉默的另一个原因是禁忌的存在,比如对同性恋的禁忌,可能会导致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很少被记录下来[ 49] 。
^ 对于每个历史时期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存在不同的意见。另一种划分方式可能采用重叠的时间段,或者与传统划分方式截然不同[ 61] 。
^ 新疾病的传播以及欧洲的军事侵略和剥削对美洲土著社区造成了严重后果,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并引发了深远的文化破坏[ 71] 。
^ 强调地理与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在其1833年出版的《法国史》(Histoire de France)一书中写道:“没有地理作为基础,人民——历史的创造者——仿佛行走在空中。”[ 77]
^ 希罗多德传统上被誉为“历史之父”,但也被称为“谎言之父”,因为他所记录的内容并非全都可靠[ 139] 。
^ 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在希腊历史学家的作品中,例如波利比乌斯(约公元前200—前118年)[ 142] 。
^ 历史理论和此密切相关,有时会被用作同义词[ 179] 。
^ 一些哲学家追随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至今)的观点,认为“历史的终结”已经到来,其依据是人类的意识形态演进已达到终点[ 185] 。
^ 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 是19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历史研究方法的倡导者之一[ 192] 。持这一观点的现代主要学者包括杰弗里·埃尔顿 、阿瑟·马威克 和E. P. 汤普森 [ 191] 。
^ 这些批评基于以下论点:首先,过去的全部细节不可能被完全复原;其次,历史事件已经发生,史料无法直接与事件本身核对,而只能与其他历史记述进行比对;此外,历史书写是由历史学家所建构的,叙事的构建过程涉及解释和选择性解读[ 193] ;同时,史料本身必然带有主观性,因为其内容受到记录者的影响,而其存留亦经过筛选和取舍[ 194] 。从这一观点来看,后见之明和现代理论化使历史学家能够拼凑证据并提出只能“在事后才能看到”的解释,而这些解释本身也受到偏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已知的过去(即历史)是我们建构出的产物”[ 195] 。
^ 更具相对主义观点的支持者之一是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他在其著作《什么是历史?》(What Is History?, 1961)中探讨了“历史学家在选择和解读事实时所受到的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198] 。
^ 一些学者认为,承认历史资料的主观性有助于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并提供与历史主题互动的新方式。此外,这种认识还能为分析史料、批判主流叙事提供新方法,并使历史学家能够探索不同的概念[ 200] 。
^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包括理查德·J·埃文斯 [ 201] 。
^ 例如,一些日本高中历史教材因淡化日本的殖民统治和战争行为而受到多方批评 [ 212] 。
参考
^
^
^
^
^
^ Kipfer 2000 ,第457–458 頁
^
^
^ 9.0 9.1 Hesketh 2023 ,第1–4頁
^
^
^ 12.0 12.1
^
^
^
^
^
^ Evans 2002 ,第2頁
^ Southgate 2005 ,第xi–xii 49–51, 175–176 頁
^
^ Woolf 2019 ,第22 頁
^
^
^
^ Ritter 1986 ,第195–196頁
^
^ Ritter 1986 ,第268頁
^
^
^
^
^ Arnold 2000 ,第59–60 頁
^
^
^ Tosh 2002 ,第57頁
^ Tosh 2002 ,第56–57頁
^
^ Tosh 2002 ,第87頁
^
^
^
^
^ Tosh 2002 ,第141頁
^
^
^ Tosh 2002 ,第140頁
^ Wright 2006
^
^ 49.0 49.1 Kamp et al. 2020 ,第77–78 頁
^ Oberg 2019 ,第17 頁
^
^
^
^
^
^
^
^
^
^
^
^
^
^ Northrup 2015 ,第111頁
^ Tuniz & Vipraio 2016 ,第27, 43–44 頁
^
^
^
^
^
^
^
^ Pozdnyakova et al. 2018 ,第12 頁
^
^
^
^ Darby 2002 ,第14 頁
^
^ Ackermann et al. 2008 ,第373–374頁
^
^
^ Asante 2024 ,第92頁
^
^
^ Iliffe 2007 ,第193–195頁
^
^
^
^
^
^
^
^ Roberts 1997 ,§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assical Past, § The Greeks, § An Attempt to Summarize
^ Tuniz & Vipraio 2016 ,第12 頁
^ Roberts 1997 ,§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assical Past, § The Greeks, § An Attempt to Summarize
^ Roberts 1997 ,§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assical Past, § The Rise of Roman Power, § EmpireBlack 2021 ,§ What is Europe?
^
^
^
^
^
^
^
^
^
^
^
^
^
^ Lawson 2024 ,第59–60, 85–86 頁d'Arcy 2012 ,§ The Intersection of European and Indigenous Worlds, § The Impact of Pre-Colonial European Influences, § European Settler Societies and Plantation Colonies
^ d'Arcy 2012 ,§ Times of Anxiety: World Wars, Pandemic, and Economic Depression, § Post-War Themes: The Nuclear Pacific, Decolonizatio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Lawson 2024 ,第xii, 2, 96 頁
^
^
^
^
^ Devries 2004
^
^
^
^
^
^
^
^
^ Potts et al. 1988 ,第96–104頁
^ Hughes 2016 ,第1 頁
^
^
^ Wong 2005 ,第416–417頁
^
^
^
^ 133.0 133.1
^
^
^
^
^
^ Woolf 2019 ,第22–23 頁
^
^
^
^
^
^
^
^
^
^
^
^
^
^ Woolf 2019 ,第68–69, 84 頁
^
^ Woolf 2019 ,第84 頁
^
^
^
^
^ Woolf 2019 ,第5, 106–114 頁
^
^
^
^
^ Woolf 2019 ,第5–6, 196–197, 215–216 頁
^
^
^ Woolf 2019 ,第239–240, 242–243 頁
^
^ Woolf 2019 ,第262–264, 268–269 頁
^
^
^ Woolf 2019 ,第60 頁
^
^
^
^
^
^ Paul 2015 ,第xv, 2–3, 12–13頁
^
^
^
^ Carr 2006 ,§ 2. "Critical" Philosophy of History: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Historical KnowledgeLittle 2020 ,§ 3.1 General laws in history?, § 3.3 Causation in history
^
^
^
^
^
^
^ Donnelly & Norton 2012 ,第35–39頁
^ 191.0 191.1 Jenkins 2003 ,第16–18頁
^ Donnelly & Norton 2012 ,第35–36頁
^ Jenkins 2003 ,第12–15頁
^
^ Jenkins 2003 ,第15頁
^ Kragh 1987 ,第56–57頁
^
^ Davies 1990 ,第160頁
^ Donnelly & Norton 2012 ,第100頁
^ Summerfield 2019 ,§ Introduction
^ 201.0 201.1 Donnelly & Norton 2012 ,第104–106頁
^ Metzger & Harris 2018 ,第2頁
^ Metzger & Harris 2018 ,第2頁
^
^
^
^
^
^
^
^
^ Schneider 2008 ,第107–108頁
^ 213.0 213.1
^
^
^
^
^ Gaskell & Carter 2020 ,第1–5頁
^ Manning 2020 ,第2–3 頁
^
^
^
^ Manning 2020 ,第3 頁
^
^
^
书目
Association of Academies of Sciences in Asia (AASA). Towards a Sustainable Asia: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s .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 Media and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11 [2025-03-25 ] . ISBN 978-7-03-029011-3 . doi:10.1007/978-3-642-16669-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26).
Abrams, Lynn. Oral History Theory 2nd. Routledge. 2016. ISBN 978-1-317-27798-9 (英语) .
Ackermann, Marsha E.; Schroeder, Michael J.; Terry, Janice J.; Upshur, Jiu-Hwa Lo; Whitters, Mark F. (编).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1: The Ancient World, Prehistoric Eras to 600 CE . Facts on File. 2008. ISBN 978-0-8160-6386-4 .
Ahlskog, Jonas. The Primacy of Method in Historical Research: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Meaning . Routledge. 2020 [2025-03-25 ] . ISBN 978-1-000-28524-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13) (英语) .
Alcock, A. A Short History of Europe: From the Greeks and Romans to the Present Day . Palgrave Macmillan. 2002. ISBN 978-0-230-59742-6 . doi:10.1057/9780230597426 (英语) .
Aldenderfer, Mark. Era 1: Beginnings of Human Society to 4000 BCE .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11: 1–327. ISBN 978-1-85109-930-6 (英语) .
Allchin, Douglas. Pseudohistory and Pseudoscience . Science & Education. 2004, 13 (3): 179–195 [2025-03-25 ] . Bibcode:2004Sc&Ed..13..179A . doi:10.1023/B:SCED.0000025563.35883.e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10).
Andrén, Mats. Thinking Europe: A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Idea since 1800 46 . Berghahn Books. 2022 [2025-03-25 ] . ISBN 978-1-80073-570-5 . JSTOR j.ctv36cj83p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03) (英语) .
Antonellos, Steven; Rantall, Jayne. Indigenous History: A Conversation .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17, 36 (2): 115–128 [2025-03-25 ] . JSTOR 2653293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1).
Arcodia, Giorgio Francesco; Basciano, Bianca. Periodiz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 Chines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xv. ISBN 978-0-19-884783-0 . doi:10.1093/oso/9780198847830.001.0001 (英语) .
Arnold, John.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19-285352-3 . doi:10.1093/actrade/9780192853523.001.0001 (英语) .
Asante, Molefi Kete. The History of Africa: The Quest for Eternal Harmony 4. Routledge. 2024 [2025-03-25 ] . ISBN 978-1-003-81615-7 . doi:10.4324/978100335130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7-17) (英语) .
Baker, Alan R. H. Geography and History: Bridging the Divid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521-28885-9 (英语) .
Bayly, C. A. Modern Indian Historiography. Bentley, Michael (编). Companion to Historiography . Routledge. 2006: 663–677 [2025-03-25 ] . ISBN 978-1-134-97023-0 . doi:10.4324/978020399145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5) (英语) .
Bentley, Michael. General Introduction: The Project of Historiography. Bentley, Michael (编). Companion to Historiography . Routledge. 2006: xi–xvi [2025-03-25 ] . ISBN 978-1-134-97023-0 . doi:10.4324/978020399145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5) (英语) .
Berkhofer, R. Fashioning History: Current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 Springer. 2008. ISBN 978-0-230-61720-9 . doi:10.1057/9780230617209 (英语) .
Berkhofer, Robert F. Forgeries and Historical Writing in England, France, and Flanders, 900–1200 . Boydell Press. 2022. ISBN 978-1-78327-691-2 . JSTOR j.ctv24tr8rg . doi:10.2307/j.ctv24tr8rg (英语) .
Bhat, P. Ishwara. Historical Legal Research. Idea and Methods of Legal Resea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dia. 2019: 198–229. ISBN 978-0-19-909830-9 . doi:10.1093/oso/9780199493098.003.0007 (英语) .
Birke, Dorothee; Butter, Michael; Köppe, Tilmann. Introduction .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 Counterfactual Writing. de Gruyter. 2011: 1–11 [2025-03-25 ] . ISBN 978-3-11-026866-9 . doi:10.1515/978311026866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22) (英语) .
Black, Jeremy. A History of Europ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 Arcturus Publishing. 2021. ISBN 978-1-3988-0986-4 (英语) .
Bod, Rens. A New History of the Humanities: The Search for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19-966521-1 (英语) .
Breisach, Ernst. Historiography: An Overview . Jones, Lindsay (编).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2nd. Macmillan Reference. 2005: 4024–4035 [2025-03-25 ] . ISBN 978-0-02-86598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30).
Buchanan, Ian. Revisionism . A Dictionary of Critical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25-03-25 ] . ISBN 978-0-19-953291-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21) (英语) .
Buchanan, Robert Angus. History of Technology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24 [2024-11-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6-30) (英语) .
Bulliet, Richard ; Crossley, Pamela ; Headrick, Daniel ; Hirsch, Steven; Johnson, Lyman; Northrup, David. The Earth and Its Peoples: A Global History 1 6th. Cengage Learning. 2015 [2022-08-25 ] . ISBN 978-1-285-44567-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4-29).
Burke, Peter. What Is Cultural History? 3. John Wiley & Sons. 2019 [2025-03-25 ] . ISBN 978-1-5095-2224-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22) (英语) .
Carr, Edward Hallett . What Is History? 2. Penguin. 1990. ISBN 978-0-14-013584-8 .
Carr, David. Philosophy of History . Borchert, Donald M. (编).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7: Oakeshott - Presupposition 2. Thomson Gale, Macmillan Reference. 2006: 386–399 [2025-03-25 ] . ISBN 978-0-02-865787-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18).
Cheng, Eileen Ka-May. Historiography: An Introductory Guide . Continuum. 2012. ISBN 978-1-4411-7767-4 (英语) .
Christian, David. 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 . Berkshire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1-933782-04-1 (英语) .
Christian, David.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 Christian, David (编).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1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1–38 [2025-03-25 ] . ISBN 978-0-521-76333-2 . doi:10.1017/CBO978113919466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7-26).
Clark, Anna; Grever, Maria.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177–201 [2025-03-25 ] .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7) (英语) .
Coleman, D. C.; Floud, Roderick; Barker, T. C.; Daunton, M. J.; Crafts, N. F. R. What Is Economic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31–41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Collingwood, R. G. The Nature and Aims of a Philosophy of History .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67: 34–56. OCLC 17517213 (英语) .
Collini, Stefan; Skinner, Quentin; Hollinger, David A.; Pocock, J. G. A.; Hunter, Michael. What Is Intellectual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105–119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2) (英语) .
Collinson, Patrick; Brooke, Christopher; Norman, Edward; Lake, Peter; Hempton, David. What Is Religious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58–68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Comber, Michael. Re-reading the Roman Historians. Bentley, Michael (编). Companion to Historiography . Routledge. 2006: 38–52 [2025-03-25 ] . ISBN 978-1-134-97023-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5) (英语) .
Cooper, Hilary. History in the Early Years . Routledge. 1995. ISBN 978-0-415-10100-4 (英语) .
Cotterell, Arthur. Asia: A Concise History . John Wiley & Sons. 2011 [2025-03-25 ] . ISBN 978-0-470-82959-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26) (英语) .
Cresswell, Julia.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 3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2025-03-25 ] . ISBN 978-0-19-886875-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6-17).
d'Arcy, Paul. Oceania and Australasia . Bentley, Jerry H. (编). Oxford Handbook of World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46–563 [2025-03-25 ] . ISBN 978-0-19-923581-0 . doi:10.1093/oxfordhb/9780199235810.013.00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Darby, Henry Clifford. 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in England,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2 [2025-03-25 ] . ISBN 978-0-85989-699-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2) (英语) .
Davies, R. W. " From E. H. Carr's Files: Notes towards a Second Edition of What Is History? . Carr, Edward Hallett; Davies, R. W. (编). What Is History? 2. Penguin. 1990: 157 –184. ISBN 978-0-14-013584-8 .
De Armond, Thea. Toward a Prosopography of Archaeology form the Margins . Moshenska, Gabriel; Lewis, Clare (编). Life-writing in the History of Archaeology: Critical Perspectives. UCL Press. 2023: 73–90. ISBN 978-1-80008-450-6 (英语) .
Devries, Kelly. Catapult . Bradford, James C. (编).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Routledge. 2004. ISBN 978-1-135-95033-0 (英语) .
Diamond, Jared.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9. ISBN 978-0-393-06922-8 (英语) .
Donnelly, Mark; Norton, Claire. Doing History. Routledge. 2012. ISBN 978-1-136-65694-1 .
Dorling Kindersley. Timelines of Everything: From Woolly Mammoths to World Wars . Dorling Kindersley. 2018. ISBN 978-0-241-42807-8 (英语) .
Evans, Richard J. In Defence of History. W. W. Norton & Company. 1999. ISBN 978-0-393-04687-8 .
Evans, Richard J. The Two Faces of E. H. Carr . History in Focus (University of London -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01, (2) [2025-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01).
Evans, Richard J. Prologue: What Is History? – Now . Cannadine, D. (编). What Is History Now?. Springer. 2002: 1–18 [2025-03-25 ] . ISBN 978-0-230-20452-2 . doi:10.1057/9780230204522_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18) (英语) .
Fagan, Brian M.; Durrani, Nadia. World Prehistory: A Brief Introduction 10th. Routledge. 2019. ISBN 978-0-429-77280-1 (英语) .
Fazal, Tanweer. ' Documents of Power': Historical Method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Studies in Indian Politics. 2023, 11 (1): 140–149. doi:10.1177/23210230231166179 .
Fernández-Armesto, Felipe. The Americas: A Hemispheric History. Random House. 2003. ISBN 978-1-58836-302-2 .
Fisher, Michael H. Migration: A World Histor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0-19-976434-1 (英语) .
Fronza, Emanuela. Memory and Punishment: Historical Denialism, Free Speech and the Limits of Criminal Law . Springer. 2018. ISBN 978-94-6265-234-7 (英语) .
Gardiner, Juliet. Introduction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1–3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2) (英语) .
Gaskell, Ivan; Carter, Sarah Anne. Introduction: Why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 Gaskell, Ivan; Carter, Sarah Anne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1–13. ISBN 978-0-19-934176-4 . doi:10.1093/oxfordhb/9780199341764.002.0008 (不活跃 9 March 2025).
Gil, Jeffrey; Marsen, Sky. Exploring Language in Global Contexts . Taylor & Francis. 2022 [2025-03-25 ] . ISBN 978-1-000-59387-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2) (英语) .
Girard, Bri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Global and World History Education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253–279.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10 (英语) .
Glassberg, David. Public History and the Study of Memory . The Public Historian. 1996, 18 (2): 7–23. JSTOR 3377910 . doi:10.2307/3377910 .
Grant, S. G. Teaching Practices in History Education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419–448.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16 (英语) .
HarperCollins. Collins Latin Concise Dictionary . HarperCollins. 2003. ISBN 978-0-06-053690-9 (英语) .
HarperCollins. History .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HarperCollins. 2022 [2024-12-08 ] .
Haviland, Beverly. Henry James' Last Romance: Making Sense of the Past and the American Scen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521-56338-3 (英语) .
Headrick, Daniel R. Technology: A World Histor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19-971366-0 (英语) .
Heller, Agnes. A Theory of History . Routledge. 2016. ISBN 978-1-317-26882-6 (英语) .
Hesketh, Ian. A History of Big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 ISBN 978-1-009-04156-0 (英语) .
Hoad, T. F.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19-283098-2 .
Howard, Michael; Bond, Brian; Stagg, J. C. A.; Chandler, David; Best, Geoffrey; Terrine, John. What Is Military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4–17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6-09) (英语) .
Howell, Martha C.; Prevenier, Walter. From Reliable Sources: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Methods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8014-8560-2 (英语) .
Hsu, Cho-yun. Chinese Periodization . Stearns, Peter N. (编). Encyclopedia of Social History. Routledge. 1993: 161–163. ISBN 978-1-135-58347-7 (英语) .
Hughes, J. Donald. What Is Environmental History? . Polity. 2016 [2025-03-25 ] . ISBN 978-0-7456-8844-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英语) .
Hughes, Pat; Cox, Kath; Godard, Gillian. Primary History Curriculum Guide . Routledge. 2013 [2025-03-25 ] . ISBN 978-1-134-12742-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18) (英语) .
Hunt, Martin. Why Learn History?. Hunt, Martin (编). A 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Histor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Routledge. 2006: 3–14. ISBN 978-1-134-19967-9 . doi:10.4324/9780203029831 (英语) .
Iliffe, John. Africans: The History of a Continent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521-86438-1 .
Jackson, Ian; Xidias, Jason. An Analysis of Francis Fukuyama's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 Routledge. 2017 [2025-03-25 ] . ISBN 978-1-351-35127-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18) (英语) .
Jenkins, Keith. On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 . Psychology Press. 1995. ISBN 978-0-415-09725-3 (英语) .
Jenkins, Keith. Rethinking History 3. Routledge. 2003. ISBN 978-1-134-40828-3 .
Jensen, Anthony K. History, Philosophy of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24-11-30 ] .
Johnson, Peter. R. G. Collingwood and Christianity: Faith,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4 [2025-03-25 ] . ISBN 978-1-350-46543-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18) (英语) .
Jordanova, Ludmilla. History in Practice. Arnold Publishers. 2000. ISBN 978-0-340-66331-8 (英语) .
Joseph, Brian; Janda, Richard. On Language, Change, and Language Change - Or, Of History, Linguistics,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 Joseph, Brian; Janda, Richard (编). The Handbook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John Wiley & Sons. 2008: 3–180. ISBN 978-0-470-75633-1 . doi:10.1002/9780470756393.ch (英语) .
Kamp, Jeannette; Legêne, Susan; Rossum, Matthias van; Rümke, Sebas. Writing History!: A Companion for Historians .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0 [2025-03-25 ] . ISBN 978-90-485-3762-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13) (英语) .
Kipfer, Barbara An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 Springer. 2000. ISBN 978-0-306-46158-3 (英语) .
Korte, Barbara; Paletschek, Sylvia. Introduction . Korte, Barbara; Paletschek, Sylvia (编). Popular History Now and The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transcript Verlag. 2014: 7–12. ISBN 978-3-8394-2007-2 (英语) .
Kragh, Hel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025-03-25 ] . ISBN 978-0-521-3892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英语) .
Law, David R. The Historical-Critical Method: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 Continuum. 2012 [2025-03-25 ] . ISBN 978-0-567-4001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19) (英语) .
Lawson, Stephanie. Regional Politics in Oceania: From Colonialism and Cold War to the Pacific Centu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4. ISBN 978-1-009-42758-6 (英语) .
Leavy, Patricia. Oral History: Understand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539509-9 .
Lefkowitz, Mary . Historiography and Myth . Tucker, Aviezer (编).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2008: 353–361 [2025-03-25 ] . ISBN 978-1-4443-0491-6 . doi:10.1002/9781444304916.ch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30) (英语) .
Lemon, Michael C.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ought . Routledge. 1995. ISBN 978-0-415-12346-4 .
Lemon, M. C. Philosophy of History: A Guide for Students . Routledge. 2003. ISBN 978-1-134-71746-0 (英语) .
Levstik, Linda S.; Thornton, Stephen J. Reconceptualizing History for Early Childhood Through Early Adolescence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473–501.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18 (英语) .
Lewis, Martin W. Bentley, Jerry H. , 编. Geograph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923581-0 (英语) .
Little, Daniel. Philosophy of History .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20 [2024-11-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9-26).
Liu, Fangfang; Wang, Yiyun; Zhang, Zeyu; Zhu, Linkai; Li, Guang.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Quasi-Experimental AI-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ies. Feng, Yongjun; Bhattacharjya, Aniruddha; Diao, Junfeng; Ghlamallah, Nahed Rajaa (编).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EIT 2024). Springer. 2024: 622–628. ISBN 978-94-6463-574-4 . doi:10.2991/978-94-6463-574-4_71 .
Lloyd, Christopher. Historiographic Schools . Tucker, Aviezer (编).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2011: 371–380 [2025-03-25 ] . ISBN 978-1-4443-5152-1 . doi:10.1002/9781444304916.ch3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28) (英语) .
Lo, Yuet Keung. Sima Qian [Ssu-ma Ch'ien] (145–85 BC). Woolf, D.R. (编). A Global Encyclopedia of Historical Writing: K-Z 2 . Garland Publishing. 1998: 835. ISBN 978-0-8153-1514-8 (英语) .
Lucas, Gavin. The Archaeology of Time . Routledge. 2004 [2025-03-25 ] . ISBN 978-1-134-38427-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28) (英语) .
Manning, Patrick. Methods for Human History: Studying Social, 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 Springer. 2020. ISBN 978-3-030-53882-8 (英语) .
Mason, Colin. A Short History of Asia 2.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ISBN 978-1-4039-3611-0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Introduction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1–10 [2025-03-25 ] .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Miguel-Revilla, Diego; López-Torres, Esther; Ortuño-Molina, Jorge; Molina-Puche, Sebastián. Cultural Heritage and Iconic Elements for History Education: A Study with Primary Education Prospective Teachers in Spa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4, 11 (1). doi:10.1057/s41599-024-04123-w .
Miller, Bruce Granville. Oral History on Trial: Recognizing Aboriginal Narratives in the Courts . UBC Press. 2024 [2025-03-25 ] . ISBN 978-0-7748-2073-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Mittag, Achim. Chinese Official Historical Writing under the Ming and Qing . Rabasa, José; Sato, Masayuki; Tortarolo, Edoardo; Woolf, Daniel (编). 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 Volume 3: 1400-18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4–42. ISBN 978-0-19-162944-0 . doi:10.1093/acprof:osobl/9780199219179.003.0002 (英语) .
Moloughney, Brian; Zarrow, Peter. Making History Moder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1895–1937 . Moloughney, Brian; Zarrow, Peter (编). Transforming History: The Making of a Modern Academic Disciplin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12. ISBN 978-962-996-479-5 (英语) .
Moore, R. I. World History. Bentley, Michael (编). Companion to Historiography . Routledge. 2006: 918–936 [2025-03-25 ] . ISBN 978-1-134-97023-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5) (英语) .
Morgan, David. The Evolution of Two Asian Historiographical Traditions. Bentley, Michael (编). Companion to Historiography . Routledge. 2006: 9–19 [2025-03-25 ] . ISBN 978-1-134-97023-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5) (英语) .
Morillo, Stephen. What Is Military History?. John Wiley & Sons. 2017. ISBN 978-1-5095-1764-0 (英语) .
Munslow, Alun. What History Is . History in Focus (University of London -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01, (2) [2025-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Murphey, Rhoads; Stapleton, Kristin. A History of Asia. Routledge. 2019. ISBN 978-1-351-23189-3 (英语) .
Ng, On-cho. Private Historiograph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Rabasa, José; Sato, Masayuki; Tortarolo, Edoardo; Woolf, Daniel (编). 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 Volume 3: 1400-18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60–79. ISBN 978-0-19-162944-0 . doi:10.1093/acprof:osobl/9780199219179.003.0004 (英语) .
Norberg, Matilda Baraibar; Deutsch, Lisa. The Soybean Through World History: Lessons for Sustainable Agrofood Systems . Taylor & Francis. 2023. ISBN 978-1-000-90347-8 (英语) .
Northrup, David R. From Divergence to Convergence: Centrifugal and Centripetal Forces in History . Christian, David (编).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110–131 [2025-03-25 ] . ISBN 978-0-521-76333-2 . doi:10.1017/CBO978113919466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7-26).
O'Hara, Phillip Anthony. Hist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 Sinha, Ajit; Thomas, Alex M. (编). Pluralistic Economics and Its History. Taylor & Francis. 2019: 171–190 [2025-03-25 ] . ISBN 978-1-000-00183-9 . doi:10.4324/978042927886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Oberg, Barbara B. Women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Gender, Politics, and the Domestic World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19. ISBN 978-0-8139-4260-5 (英语) .
OED Staff. History, n.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4 [2025-03-25 ] . doi:10.1093/OED/960252044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22).
Parrott, Linda J.; Hake, Don F. Toward a Science of History . The Behavior Analyst. 1983, 6 (2): 121–132. PMC 2741978 . PMID 22478582 . doi:10.1007/BF03392391 .
Paul, Herman. Key Issues in Historical Theory. Routledge. 2015. ISBN 978-1-138-80272-8 .
Phillips, Ian. Teaching History: Developing as a Reflective Secondary Teacher . Sage. 2008. ISBN 978-1-4462-4538-5 (英语) .
Porter, Roy; Shapin, Steven; Schaffer, Simon; Young, Robert M.; Cooter, Roger; Crosland, Maurice. What Is the History of Science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69–81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Potts, Alex; House, John; Hope, Charles; Gretton, Tom. What Is the History of Art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96–104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1) (英语) .
Pozdnyakova, Ulyana A.; Golikov, Vyacheslav V.; Peters, Irina A.; Morozova, Irina A. Genesis of the Revolutionary Transition to Industry 4.0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Overview of Previous Industrial Revolutions . Popkova, Elena G.; Ragulina, Yulia V.; Bogoviz, Aleksei V. (编). Industry 4.0: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Springer. 2018: 11–20. ISBN 978-3-319-94310-7 (英语) .
Quinn, Sholeh A. Persian Historiography across Empires: The Ottomans, Safavids, and Mughal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1-108-90170-3 (英语) .
Raab, Josef; Rinke, Stefan. Introduction: History and Society in the Americas from the 16th to the 19th Century. The Big Picure . Kaltmeier, Olaf; Raab, Josef; Foley, Mike; Nash, Alice; Rinke, Stefan; Rufer, Mario (编). The Routledge Handbook to the History and Society of the Americas. Routledge. 2019: 15–33. ISBN 978-1-351-13869-7 (英语) .
Ramsay, John G. Education, History of . Provenzo, Eugene F. (编).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Sage. 2008: 283–288 [2023-05-03 ] . ISBN 978-1-4522-6597-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04) (英语) .
Rana, Pradumna B.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sia: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 Rana, Pradumna B. (编). Renaissance Of Asia: Evolving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South Asia And East Asia. World Scientific. 2012: 13–50 [2025-03-25 ] . ISBN 978-981-4458-19-1 . doi:10.1142/9789814366519_000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Relethford, John H. Human Population Genetics . John Wiley & Sons. 2012. ISBN 978-0-470-46467-0 (英语) .
Renfrew, Colin . Prehistory: The Making of the Human Mind . Random House. 2008. ISBN 978-1-58836-808-9 (英语) .
Ritter, Harry. Dictionary of Concepts in History . Greenwood Press. 1986. ISBN 978-0-313-22700-4 .
Roberts, J. The Penguin History of Europe. Penguin. 1997. ISBN 978-0-14-192509-7 (英语) .
Samuel, Raphael; Breuilly, John; Clark, J. C. D.; Hopkins, Keith; Cannadine, David. What Is Social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42–57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英语) .
Santinello, Giovanni; Piaia, Gregorio. Models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 II: From Cartesian Age to Brucker . Springer. 2010-12-01 [2023-05-25 ] . ISBN 978-90-481-9507-7 (英语) .
Schneider, Claudia. The Japanese History Textbook Controversy in East Asian Perspective.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008, 617 (1): 107–122. doi:10.1177/0002716208314359 .
Sharp, Heather; Dallimore, Jonathon; Bedford, Alison; Kerby, Martin; Goulding, James; Güttner, Darius von; Heath, Treesa Clare; Zarmati, Louise. Teaching Secondary Histo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ISBN 978-1-108-96998-7 (英语) .
Shillington, Kevin. History of Africa .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8. ISBN 978-1-137-52481-2 (英语) .
Singh, Upinder. A History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India: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12th Century .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2008. ISBN 978-81-317-1677-9 (英语) .
Sitton, Thad; Mehaffy, George L.; Davis, O. L. Oral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Others)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11 [2025-03-25 ] . ISBN 978-0-292-7858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2) (英语) .
Southgate, Beverley C. What Is History For? . Routledge. 2005. ISBN 978-0-415-35098-3 (英语) .
Stanford, Michae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 John Wiley & Sons. 1998. ISBN 978-0-631-19941-0 (英语) .
Stanton, Cathy. Between Pastness and Presentism: Public History and Local Food Activism . Gardner, James B.; Hamilton, Paula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ublic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217–238. ISBN 978-0-19-067378-9 . doi:10.1093/oxfordhb/9780199766024.013.12 (英语) .
Stearns, Peter N.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Ancient, Medieval, and Modern,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 . Houghton Mifflin. 2001. ISBN 978-0-395-65237-4 (英语) .
Stearns, Peter N. World History: The Basics . Routledge. 2010 [2025-03-25 ] . ISBN 978-1-136-88817-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6) (英语) .
Stearns, Peter N. Social History . Oxford Bibliographies. 2021 [2024-11-24 ] . ISBN 978-0-19-975638-4 . doi:10.1093/obo/9780199756384-01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29) (英语) .
Stevenson, Angus.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19-957112-3 (英语) .
Stoddard, Jeremy D. Learning History Beyond School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631–656 [2025-03-25 ] .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2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24) (英语) .
Storey, William Kelleher. Writing History: A Guide for Students 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19-983004-6 .
Summerfield, Penny. Histories of the Self: Personal Narratives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Routledge. 2019. ISBN 978-0-429-94529-8 .
Thomson, Alistair. Memory and Remembering in Oral History . Ritchie, Donald A. (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Oral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77–95. ISBN 978-0-19-999636-0 . doi:10.1093/oxfordhb/9780195339550.001.0001 (英语) .
Topolski, Y. Methodology of History .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ISBN 978-94-010-1123-5 (英语) .
Tosh, John. The Pursuit of History: Aims, Methods and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Modern History . Pearson Education. 2002 [2025-03-25 ] . ISBN 978-0-582-77254-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13) (英语) .
Tucker, Aviezer. Historiographic Revision and Revisionism. Kopeček, Michal (编). Past in the Making: Historical Revisionism in Central Europe After 1989.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 2008: 1–16. ISBN 978-6-155-21142-3 . doi:10.1515/9786155211423 .
Tucker, Aviezer. Introduction . Tucker, Aviezer (编).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2011: 1–6 [2025-03-25 ] . ISBN 978-1-4443-5152-1 . doi:10.1002/9781444304916.ch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28) (英语) .
Tuniz, Claudio; Vipraio, Patrizia Tiberi. Humans: An Unauthorized Biography . Springer. 2016. ISBN 978-3-319-31021-3 . doi:10.1007/978-3-319-31021-3 (英语) .
Välimäki, Reima; Aali, Heta. The Ancient Finnish Kings and their Swedish Archenemy: Nationalism,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Alt-Right Memes in Finnish Online Medievalism . Fugelso, Karl (编). Politics and Medievalism 3 . Boydell & Brewer. 2020: 55–78 [2025-03-25 ] . ISBN 978-1-84384-625-3 . JSTOR j.ctv24cns6q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2) (英语) .
van Hover, Stephanie; Hicks, David. History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Metzger, Scott Alan; Harris, Lauren McArthur (编). The Wile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hn Wiley & Sons. 2018: 389–418 [2025-03-25 ] . ISBN 978-1-119-10081-2 . doi:10.1002/9781119100812.ch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英语) .
Van Nieuwenhuyse, Karel. From Knowing the National Past to Doing History . Berg, Christopher W.; Christou, Theodore M. (编).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History and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Springer. 2020: 355–386 [2025-03-25 ] . ISBN 978-3-030-37210-1 . doi:10.1007/978-3-030-37210-1_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英语) .
Vašíček, Zdeněk. Philosophy of History . Tucker, Aviezer (编).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2008: 26–43. ISBN 978-1-4443-0491-6 . doi:10.1002/9781444304916.ch3 (英语) .
Verene, Donald Phillip.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 Reader's Guide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08-06-20 [2023-05-25 ] . ISBN 978-0-8101-5197-0 (英语) .
Veysey, Laurence. The 'New' Social History in the Context of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 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9, 7 (1): 1–12. JSTOR 2700953 . doi:10.2307/2700953 .
Vision, Gerald A. Modern Anti-Realism and Manufactured Truth . Taylor & Francis. 2023. ISBN 978-1-003-80838-1 (英语) .
Watt, D. C.; Adams, Simon; Bullen, Roger; Brauer, Kinley; Iriye, Akira. What Is Diplomatic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131–142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8) (英语) .
White, W. George; Millett, Bruce. Kobayashi, Audrey , 编.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Elsevier. 2019: 419–426. ISBN 978-0-08-102296-2 (英语) .
Wiles, Maurice. In What Sense is Christianity a 'Historical' Religion?. Theology. 1978, 81 (679): 4–14. doi:10.1177/0040571X7808100102 .
Williams, L. Pearce. History of Scienc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24 [2024-11-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17) (英语) .
Wong, R. Bin. Comparative History.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 Berkshire Publishing. 2005: 630–635. ISBN 978-0-9743091-0-1 . JSTOR jj.9941129 .
Woolf, Daniel. A Concise History of History: Global Historiograph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 ISBN 978-1-108-42619-0 (英语) .
Wragg-Sykes, Rebecca. Threshold 6 . Big History: Our Incredible Journey, from Big Bang to Now. Dorling Kindersley. 2016: 180–223 [2024-05-04 ] . ISBN 978-0-241-22590-5 (English) .
Wright, Edmund (编). Historiography . A Dictionary of World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25-03-25 ] . ISBN 978-0-19-280700-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26).
Yapp, M. E.; Bayly, C. A.; Clarence-Smith, Gervase; Abel, Christopher; Johnson, Gordon; Fyfe, Christopher. What Is Third World History … ? . What Is History Today … ?.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88: 155–167 [2025-03-25 ] . ISBN 978-1-349-19161-1 . doi:10.1007/978-1-349-19161-1_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3) (英语) .
Yurdusev, 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 Civilizational Approach . Springer. 2003 [2025-03-25 ] . ISBN 978-1-4039-3840-4 . doi:10.1057/978140393840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英语) .
Zaagsma, Gerben. Digital History and the Politics of Digitization.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2023, 38 (2): 830–851. doi:10.1093/llc/fqac050 .
Zajda, Joseph. Globalis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 Reforms: History Education . Nation-Building and History Education in a Global Culture. Springer. 2015: 1–14. ISBN 978-94-017-9729-0 . doi:10.1007/978-94-017-9729-0_1 (英语) .
Zhao, Helen. Counterfactual History: Three Worries and Replies.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2023, 17 (1): 9–30. doi:10.1163/18722636-12341487 .
外部連結
基本概念 时间单位
取法自然 人為單位 中國古代曆法時間單位 印度古代時間單位 取自物理 理論
天文的年 天文的月 天文的日 天文的時 時間標準 授時與守時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