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信仰
![]() 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信仰,包括揉合華人民間信仰「道、釋、儒」三教合流的漢人移民信仰,也包括在地英雄名人神格化,也包括王爺千歲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的祖靈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但大體上仍奉祀原有華人民間信仰的神明;次者表現出臺灣人充滿包容知恩的情感,如供奉捨身救民的日本軍人;再次者如各地有應公、萬善同歸,有的更分靈者眾,如南鯤鯓代天府萬善爺;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則有漢化的情形。臺灣也是華人世界裡宗教最興盛的地區,台灣人口中有信仰者,持臺灣民間信仰者約93%,基督教所有派系合計佔4.5%,其他佔2.5%。[1] 起源![]() 閩粵移民渡海來臺時,大多迎請海神或故鄉地方神祇之分靈嗣奉。由於移民渡海需面對莫測的海象變化,到臺墾殖後,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又須與臺灣原住民族及不同的墾殖團體相互械鬥,爭奪土地、水源、商業利益等等,又時常危及生命財產,分靈而來的原鄉神祇,成為移民的心靈寄託,而信奉同一神明也產生了同鄉之間的意識形態認同,渡海來臺的海神、鄉土神、瘟神(王爺)等信仰,並逐步發展為無所不能的地方守護神。 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護神外,也有因為各種職業不同,而奉祀不同職業的保護神。另外主要源自道教、本來流行於泉漳一帶的正一派、閭山派道教來臺後,經過一段時間與佛教、儒教摻合,逐漸變成民間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與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的臺灣多神格「民間信仰」。 1911年《臺灣私法》引《臺灣府誌》,列舉玉皇上帝、東嶽大帝、玄天上帝、天上聖母、神農大帝、保生大帝、三山國王、水仙尊王、開漳聖王、廣澤尊王、註生娘娘及臨水夫人、五顯大帝、中壇元帥、王爺、大眾爺、義民、城隍爺、福德正神、灶君、文昌帝君及魁星諸神皆屬儒教。[2]1921年片岡巖的《臺灣風俗誌》也是承襲這種宗教觀,擴大了日治時期儒教宗教的範疇。[3] 尚有一種民間信仰被專家把它歸類為「儒宗神教」,因為就其信仰內容來看,大都是藉著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宗孔教的倫理道德教化,相容聖人、佛祖、神仙的三教合一思想,強調修身、齊家、行善、勸化;即以勸化世人,挽救人心,導正社會頹風惡習為宗旨。 至於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等雖也落地生根,成為具有台灣風格的信仰,但由於其早有完整宗教體系,非屬純信仰範疇。有的則如一貫道供奉五教聖人,將其塑像奉祀,已非原基督宗教、伊斯蘭教之模式。 鄉土神簡表臺灣是多元族群融合的社會,除了原本臺灣各族群的固有信仰以外,漢人移族方面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省籍族群,他們在移居臺灣時帶來了原鄉的信仰,這些神祇稱為鄉土神。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玄天上帝、關聖帝君、觀音菩薩、天上聖母(媽祖)、瑤池金母(王母娘娘)、城隍爺、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伯公)等,屬於不分祖籍共同信仰的神靈,但有些地方對某一神祇特別虔誠,有鄉土神的意味。
根據《重修臺灣省通志》在1981年(民國70年)的統計資料,臺灣寺廟所供奉的主祀神前二十名,依序為:王爺、觀音、媽祖、釋迦牟尼、玄天上帝、土地公、關聖帝君、保生大帝、三山國王、中壇元帥、神農大帝、清水祖師、玉皇上帝、三官大帝、開臺聖王、開漳聖王、城隍爺、孚佑帝君、王母娘娘、廣澤尊王[14]。根據內政部2019年(108年度)的「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廟宇主祀神前十名,依序為:王爺、土地公、釋迦牟尼、觀音、媽祖、玄天上帝、關聖帝君、保生大帝、中壇元帥、陰神厲鬼[15]。(陰神厲鬼為有應公、大眾爺之類,其名稱眾多,民國70年的通志統計資料有可能未併作同一類)另外,虎爺在臺灣也很常見,但大多是作為配祀神出現[16][17][18]。 在傳統民家顯要位置的大幀神明圖像,稱為「神明彩」,通常是以觀世音菩薩為主,搭配媽祖、關聖帝君、灶神、土地公,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教授李文環表示:「這幾尊神明是台灣民間信仰裡面最受大家供奉的神。」[19] 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就信仰人口而言,台灣民間信仰是台灣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依類別分,則佛教與道教為台灣兩大宗教。據美國國務院2003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中,全臺灣有454.6萬人為道教徒,其中被認定為「道教」的臺灣民間信仰,應佔大多數。該報告甚至於頁末表示,「若將崇奉祖先、巫術、鬼神和其他神靈及動物崇拜算入此信仰,臺灣民間信仰的人數更高達全國民眾的八成」。大部分台灣人同時信仰佛教與道教。這種融合佛、道的民間宗教對社會生活保持着強大的影響力,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每逢這些節日皆有許多民俗活動傳承舉辦着,熱鬧者更可達兩三天甚至更久[20]。活動更久者,例如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活動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每三年舉辦一科,每次祭典需歷時一週才能圓滿。 重要祭典儀式茲列舉如下(下列日期除特別標記外皆為每年農曆日期):
臺灣各地重大活動![]() ![]() 台灣有句俗諺,「三月瘋媽祖、四月迎王爺」,其他尚有各地方神明信仰如下:
創造神職業守護神醫藥界軍警消
公教界農畜界
工業、手工業界
商業界服務業界
宗教界
特種行業界海神信仰觀音信仰王爺信仰![]()
恩主公信仰扶鸞體系
開拓之恩 財神信仰瘟神信仰高僧信仰孤魂信仰自然萬物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四方四象、四季日夜、山川湖泊、花草樹木、龍虎狐蛇、金石古物等作為祭祀的對象:
宗教聖人一般民間廟宇多可見同時供奉「三教聖人」或三教教主,即至聖先師(儒教)、釋迦牟尼佛(佛教)、太上老君(道教)。此處宗教聖人,少有其他外來宗教如亞伯拉罕諸教的聖人,如 摩西、耶穌、穆罕默德等。但極少民間廟宇會祭祀這些一神教的神靈或聖人,因為他們一神教的信仰只能够信一個神,且無法包容或接受多神信仰。 蔣公信仰![]() 台灣有幾座宮廟供奉蔣中正,有信眾把他尊稱為「蔣公王爺」或「中正星君」。其中,新北市淡水的魁星宮,供奉一尊「蔣公中正天尊」,神像辨識度頗高。彰化縣花壇金墩城隍廟於1975年開始供奉蔣公神位,稱為「中華禪師」。高雄市蔣公感恩堂,由觀世音菩薩作為廟內主神,蔣公則移至左側。高雄市蔣公報恩觀一樓供奉蔣公銅像,兩二樓供奉家鄉的阮弼真君、漁師大神與三官大帝。新竹縣寶山玖龍宮「老總統出巡」,身穿漢服軍裝持寶劍。新竹市天宏宮,正殿供奉一尊高3公尺的蔣公立像,頂上並懸掛「大中至正」匾額。桃園市龜山區的靈雲寺哲學廟供奉一尊高2.5公尺的蔣公立像[31][32][33]。 其他
參見参考文献引用
来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