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治-拿騷王朝
奥兰治-拿骚家族(英語:House of Orange-Nassau,荷蘭語:Huis van Oranje-Nassau, 發音:[ˈɦœys fɑn oːˌrɑɲə ˈnɑsʌu])[1],也称为奥兰治家族,依荷蘭語則應被譯為奧蘭耶家族[來源請求]。奥兰治-拿骚家族常被称为“第四奥兰治家族”,以区别于其他曾统治奥兰治亲王国的贵族家族,是现今荷兰的统治家族。该家族是欧洲拿骚家族的一个分支,自威廉·沉默者组织荷兰起义反抗西班牙统治以来,在荷兰乃至欧洲政治中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此役历经八十年战争(1568年-1648年)后,建立了独立的荷兰国家。 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领导了荷兰与欧洲对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斗争,并策划了光荣革命,确立了英格兰的议会制统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则在组织抵抗德国占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家族成员中有多人在八十年战争及之后担任荷兰共和国的执政官(荷兰语:stadhouder,意为总督)。1815年,荷兰结束共和国体制,建立荷兰君主制,由奥兰治-拿骚家族继承王位。 王朝的起源可追溯至1515年,德意志的拿騷-布雷达的亨德里克三世与法国勃艮第的奥兰治-沙龍的克劳迪娅联姻。他们的儿子奥兰治的勒内于1530年从舅舅奥兰治的腓力贝尔处继承了奥兰治亲王国的主权地位,成为首位拥有奥兰治亲王头衔的拿骚家族成员。尽管勒内有资格将家族称为“奥兰治-拿骚”,但其舅舅在遗嘱中要求他继续使用“沙隆-奥兰治”作为姓氏。勒内于1544年去世后,其堂兄拿骚-迪伦堡的威廉继承了所有领地。此人即是后来的“奥兰治的威廉一世”,在英语世界被称为“沉默者威廉”,并由此奠定了奥兰治-拿骚家族的王朝基础。[2]:10 歷史從沉默的威廉發動反抗西班牙統治,建立荷蘭共和國開始,奧蘭治-拿騷家族持續擔任總督一職。1815年,改制為荷蘭王國之後,成為王室,直到現在。 參考資料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