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撒旦![]() 「小撒旦」(波斯語:شیطان کوچک,羅馬化:Shaytân-e Kuchak;阿拉伯語:الشيطان الأصغر;希伯來語:השטן הקטן)是一個帶有強烈貶義的反錫安主義用語,常見於伊朗官方對以色列的指稱[1][2]。 歷史據部分資料指出,伊朗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是最早以現代政治語境使用「小撒旦」一詞的人[3]。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期間,霍梅尼在公開發言中,批評以色列支持已倒台的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的深厚關係,以及其在以巴衝突中的角色,並首次將以色列稱為「小撒旦」。 不過亦有其他說法,例如《格拉斯哥先驅報》曾報道,利比亞前領袖穆阿邁爾·卡達菲於1980年7月亦曾公開稱以色列為「小撒旦」[4][5]。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訪美期間曾引述伊朗領袖的言論,指出:「對於統治德黑蘭的穆拉來說,以色列是『小撒旦』,美國才是『大撒旦』[6]。」 現代用法在當代語境中,「小撒旦」一詞不僅見於伊朗官媒和政治演說,也被聖戰者用於宣傳和招募。部份什葉派社群亦以此字眼煽動對以色列的仇恨情緒[7][8][9]。 在黎巴嫩與以色列接壤的法蒂瑪門地區,設有兩根象徵性石柱,供民眾象徵性地向「小撒旦」(以色列)與「大撒旦」(美國)擲石,意圖以此取代直接向以軍擲石的行動[10]。與伊朗在意識形態上一致的真主黨,亦長期使用「小撒旦」及「猶太復國主義實體」等術語來形容以色列[11]。 評析以色列學者澤埃夫·馬根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伊朗民眾對「大撒旦」與「小撒旦」的態度存在關鍵差異。他寫道:「儘管口號『美國去死』與『以色列去死』同樣激昂,但伊朗人心知肚明,真正強大的對手是『大撒旦』[12]。」 內塔尼亞胡亦曾在美國眾議院政府改革委員會發言時表示,激進伊斯蘭主義分子之所以使用「小撒旦」來指稱以色列,是刻意區分其與「大撒旦」,即美國的地位[13]。 參見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