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1′30.12″S 153°0′26.06″E / 27.5250333°S 153.0072389°E / -27.5250333; 153.0072389
布里斯班网球国际赛 (Brisbane International)是每年1月在澳大利亚 昆士兰州 布里斯班 举办的职业网球赛事,由澳大利亚网球协会 主办,是大满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系列赛 的一部分。分属于ATP250巡回赛 和WTA500巡回赛 。赛事创立于2009年,[ 1] 在昆士蘭網球中心 的室外硬地球场 上進行。
本站原定自2020年起變為女子單獨賽事,男子賽被ATP杯 取代後不再屬於ATP250巡回赛 ;[ 2] 但2021和2022連兩年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影響未舉辦,[ 3] [ 4] ATP杯小组赛也改在墨尔本 和悉尼 进行,[ 5]
2023年又被男女混合团体赛聯合杯 取代,直到2024年再次成为男女合办赛事。[ 6]
历史
WTA的WTA三级赛事 「黄金海岸精英赛 」1997年于昆士兰州黄金海岸 开办,[ 7] 与奥克兰 、悉尼 和霍巴特 共组澳洲赛季(平行男子阿德莱德站 ),并與深圳公开赛 成为每年WTA巡回赛季首週举办的两项赛事之一。1998年更名为澳大利亚女子硬地网球锦标赛 。[ 7]
ATP在阿德莱德举办的「澳大利亚硬地网球锦标赛 」当时属于ATP国际系列赛 ,在2008年賽事合併前稱為「新生代阿德莱德国际赛」(Next Generation Adelaide International),与卡達公開賽 、清奈公开赛 成为ATP巡回赛季首週三站比赛之一。
ATP和WTA在2008至2009賽季開始將各自的赛事体系进行大幅度改革,宣布從2009年起增設男女合辦的「布里斯本國際賽 」,以提升影響力,進一步吸引為澳網熱身的頂級球員。[ 8]
澳大利亚网球协会 主席史蒂夫·伍德(Steve Wood)为此做出评价:「在澳网开赛之前,利润更丰厚的海外赛事正在兴起,为备战首个大满贯的顶级选手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所以我们真的希望球员能够选择这里,继续在澳大利亚为澳网做准备。」[ 8] 多年来,包括杉山愛 、贾斯汀·海宁 、帕蒂·施尼德 和维纳斯·威廉姆斯 在内的许多选手都在澳网开赛前的首週賽事成功获得调整。
首届布里斯班国际赛2009年1月在布里斯班新建的丁尼生网球中心(即现在的昆士兰网球中心)的帕特里克·拉夫特 中心球场举行。[ 9] [ 10] 2012年,本赛事被推广为WTA顶级巡回赛 之一。 [ 11]
歷屆決賽
女子單打
年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阿里娜·萨巴伦卡
波利娜·库德梅托娃
4–6, 6–3, 6–2
2024
叶连娜·莱巴金娜
阿里娜·萨巴伦卡
6–0, 6–3
2023
被联合杯 取代
2022
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取消
2021
2020
卡羅利娜·普利什科娃 (3)
麦迪逊·基斯
6–4, 4–6, 7–5
2019
卡羅利娜·普利什科娃 (2)
莉希亚·朱莲科
4–6, 7–5, 6–2
2018
伊莉娜·斯維托莉娜
艾莉克珊德拉·萨诺维琪
6–2, 6–1
2017
卡羅萊娜·普利斯科娃
阿莉泽·科内特
6–0, 6–3
2016
維多利亞·阿扎倫卡 (2)
安杰利克·科贝尔
6–3, 6–1
2015
玛丽亚·莎拉波娃
安娜·伊万诺维奇
6–7(4–7) , 6–3, 6–3
2014
塞雷娜·威廉姆斯 (2)
維多利亞·阿扎倫卡
6–4, 7–5
2013
塞雷娜·威廉姆斯
安娜斯塔西亞·帕夫柳琴科娃
6–2, 6–1
2012
卡婭·卡內皮
達妮埃拉·漢圖霍娃
6–2, 6–1
2011
佩特拉·克維托娃
安德烈婭·佩特科維奇
6–1, 6–3
2010
金·克萊斯特絲
贾斯汀·海宁
6–3, 4–6, 7–6(8–6)
2009
維多利亞·阿扎倫卡
瑪麗昂·巴托莉
6–3, 6–1
女子雙打
年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米拉·安德烈耶娃 季阿娜·施耐德
韩天遇 安娜·卡林斯卡娅
7–6(8–6) , 7–5
2024
葉蓮娜·奧斯塔朋科 柳德米拉·奇琴诺克
格蕾特·米內恩 希瑟·沃特森
7–5, 6–2
2023
被联合杯 取代
2022
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取消
2021
2020
謝淑薇 巴博拉·斯特里措娃
阿什莉·巴蒂 基基·貝爾騰斯
3–6, 7–6(9–7) , [10–8]
2019
妮可·梅里查尔 克韋塔·佩什克
詹皓晴 詹詠然
6–1, 6–1
2018
基基·貝爾騰斯 黛米·舒尔斯
安德烈亚·克列帕奇 玛丽亚·何塞·马丁内斯·桑切斯
7–5, 6–2
2017
比丹妮·瑪蒂克-桑茲 (2) 萨尼娅·米尔扎 (3)
葉卡捷琳娜·馬卡洛娃 葉連娜·韋斯寧娜
6–2, 6–3
2016
玛蒂娜·辛吉斯 (2) 萨尼娅·米尔扎 (2)
安潔莉克·克伯 安德烈婭·佩特科維奇
7–5, 6–1
2015
玛蒂娜·辛吉斯 萨比娜·利斯基
卡羅琳·加西婭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6–2, 7–5
2014
阿拉·库翠雅芙丝娃 阿纳斯塔西娅·罗季奥诺娃
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諾維奇 卡麗娜·沃斯科波娃
6–3, 6–1
2013
比丹妮·瑪蒂克-桑茲 萨尼娅·米尔扎
安娜-莱娜·歌恩菲特 克韋塔·佩什克
4–6, 6–4, [10–7]
2012
努莉亚·利亚格斯特拉·维维斯 阿兰特拉·帕拉·桑托亚
拉克尔·科普-琼斯 阿比盖尔·斯皮尔斯
7–6(7–2) , 7–6(7–2)
2011
阿麗莎·克萊班諾娃 安娜斯塔西亞·帕夫柳琴科娃
克劳迪亚·扬斯 (2) 阿莉恰·罗索尔斯卡 (2)
6–3, 7–5
2010
安卓莉雅·哈拉瓦科娃 露絲·哈迪卡
辛克·美蓮達 阿兰特拉·帕拉·桑托亚
2–6, 7–6(7–3) , [10–4]
2009
安娜-莱娜·歌恩菲特 金久慈
克劳迪亚·扬斯 阿莉恰·罗索尔斯卡
3–6, 7–5, [10–5]
男子單打
年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伊日·莱赫奇卡
瑞利·奧普卡
4–1 ret.
2024
格里戈尔·迪米特洛夫 (2)
霍尔格·鲁内
7–6(7–5) , 6–4
2023
被联合杯 取代
2022
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取消
2021
2020
被ATP杯 取代
2019
錦織圭
丹尼尔·梅德韦杰夫
6–4, 3–6, 6–2
2018
尼克·基里奧斯
瑞恩·哈里森
6–4, 6–2
2017
格里戈爾·季米特洛夫
錦織圭
6–2, 2–6, 6–3
2016
米洛斯·拉奧歷
罗杰·费德勒 (2)
6–4, 6–4
2015
罗杰·费德勒
米洛斯·拉奧歷
6–4, 6–7(2–7) , 6–4
2014
莱顿·休伊特
罗杰·费德勒
6–1, 4–6, 6–3
2013
安迪·莫瑞 (2)
格里戈爾·季米特洛夫
7–6, 6–4
2012
安迪·莫瑞
亞歷山大·多爾戈波洛夫
6–1, 6–3
2011
羅賓·索德靈
安迪·洛迪克
6–3, 7–5
2010
安迪·洛迪克
拉德克·史坦帕尼克
7–6(7–2) , 7–6(9–7)
2009
拉德克·史坦帕尼克
費爾南多·貝爾達斯科
3–6, 6–3, 6-4;
男子雙打
年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5
朱利安·卡什 劳埃德·格拉斯普尔 (2)
雅各布·門希克 伊日·莱赫奇卡
6–3, 6–7(2–7) , [10–6]
2024
让-朱利安·罗耶尔 劳埃德·格拉斯普尔
凯文·克拉维茨 提姆·普特兹
7–6(7–3) , 5–7, [12–10]
2023
被联合杯 取代
2022
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取消
2021
2020
被ATP杯 取代
2019
馬庫斯·丹尼爾 卫斯理·库尔霍夫
拉傑夫·拉姆 乔·索尔兹伯里
6–4, 7–6(8–6)
2018
亨利·孔蒂宁 (2) 约翰·皮尔斯 (3)
莱昂纳多·梅耶尔 奥拉西奥·塞瓦略斯
3–6, 6–3, [10–2]
2017
壇納西·科基納基斯 喬丹·湯普森
吉爾·穆勒 薩姆·奎里
7–6(9–7) , 6–4
2016
亨利·孔蒂寧 約翰·皮爾斯 (2)
詹姆斯·達克沃思 克里斯·古奇奧內
7–6(7–4) , 6–1
2015
傑米·穆雷 約翰·皮爾斯
亞歷山大·多爾戈波洛夫 锦织圭
6–3, 7–6(7–4)
2014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丹尼尔·内斯特 (2)
胡安·塞瓦斯蒂安·卡瓦尔 罗伯特·法拉赫
6-7(4–7) , 6–4, [10–7]
2013
馬塞洛·梅洛 托米·羅布雷多
艾瑞克·布托拉克 保罗·汉利
4–6, 6–1, [10–5]
2012
马克斯·米尔内 丹尼尔·内斯特
于爾根·梅爾策 菲利普·普茲斯內爾
6–1, 6–2
2011
盧卡斯·德勞希 保罗·汉利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霍里亞·特卡烏
6–4,退赛
2010
熱雷米·夏爾迪 馬克·吉克爾 (2)
盧卡斯·德勞希 利安德·帕斯
6–3, 7–6(7–5)
2009
馬克·吉克爾 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
費爾南多·貝爾達斯科 米沙·兹韦列夫
6–4, 6–3
参考
外部連結
历年赛事 皇冠明珠赛 超五巡回赛
多哈 (2012–2014, 2016, 2018, 2020)
迪拜 (2009–11, 2015, 2017, 2019)
罗马 (2009–2020)
多伦多/蒙特利尔 (2009–2020)
辛辛那提 (2009–2020)
东京 (2009–13)
武汉 (2014–2020)
顶级赛
布里斯班 (2012–2020)
悉尼 (2009–2019)
阿德莱德 (2020)
巴黎 (2009–2014)
安特卫普 (2015)
圣彼得堡 (2016–2020)
多哈 (2011, 2015, 2017, 2019)
迪拜 (2012–2014, 2016, 2018, 2020)
海尔斯顿 (2009–2020)
斯图加特 (2009–2020)
华沙 (2009–2010)
布鲁塞尔 (2011–2013)
伯明翰 (2014–2019)
伊斯特本 (2009–2020)
圣何塞/斯坦福 (2009–2020)
洛杉矶 (2009)
圣迭戈 (2010–2013)
纽黑文 (2009–2018)
郑州 (2019–2020)
东京 (2014–2020)
莫斯科 (2009–2020)
俄斯特拉发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