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国大陸 墨尔本 港澳 墨爾本、美利濱 臺灣 墨爾本 澳洲 墨爾本、墨城、美利濱、新金山 旧译 美爾鉢、美爾砵、尾利彬 [ 3] [ 4] [ 5] [ 6]
墨尔本 (英語 :Melbourne ,缩写 作 MEL )是位于澳大利亚 东岸 南端的一个城市 ,是維多利亞州 的首府 ,其都市圈 规模为澳洲第二大(仅次于悉尼 )[ 7] [ 8] [ 9] 。墨尔本坐落菲利普港灣 东北两面的沿岸平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港口 城市和制造业 中心。墨尔本的城市座右銘 是“隨行聚力 ”。
“墨尔本”一词可有两个含义,最常见的是指墨尔本城区 (Melbourne City ),由大分水岭 余脉西南的16個地方政府區域 (LGA)組成[ 10] ,延伸腹地 包括整个菲利普港湾地区,面積達到804平方公里(310.43 平方英里);另一个定义是专指以墨尔本中央商业区 [ 11] 、滨海港区 、赛马场 、动物园 、博物馆 和皇家植物园 之间的数个社区 为主的墨尔本市 (City of Melbourne)地方政府区域 ,位處菲利普港灣北端的雅拉河 河口 以东[ 11] ,是整個墨尔本大都會區的商业 、医疗 、高等教育 和体育运动 中心,經1993年的行政改制後,現時中央商業區人口約20,000[ 12] 。整个大都會區截止至2024年6月共有535萬人[ 13] ,超过全州人口的四分之三,市民大多数居住在中央商業區周邊30公里(19英里)范围内,而且居住在城东面的人口远远多于城西的人口。
墨尔本在1901年至1927年之间曾担任澳大利亚联邦 的首都 ,同時亦是全國的文化 、商業 、教育 、娛樂 、餐饮 、體育 及旅遊 中心[ 14] ,被譽為「澳洲的文化首都 」[ 15] 。墨尔本也是澳洲多元文化 的中心,拥有着为数众多的海外移民,在服飾 、藝術 、音樂 、電視製作 、電影 及舞蹈 等潮流文化領域引領澳洲,甚至于全球該領域範圍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墨尔本是澳式橄榄球 的发源地,是澳洲网球公开赛 和澳大利亚大奖赛 等重大国际赛事的举办地,曾经举办过1956年夏季奧運會 和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 ,是南半球首個舉行奧運會的城市,同时也是墨尔本杯 赛马节以及澳大利亚橄榄球联盟 、澳大利亚职业足球联赛 和澳大利亚冰球联盟 等国内联赛总决赛的举办城市。
2008年,墨尔本獲得英格蘭 羅浮堡大學 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評為“第一YO級世界都市 ”[ 16] 。从2002年至今,墨尔本一直佔據由《經濟學人 》選出的世界最佳宜居城市 的三甲位置[ 17] [ 18] [ 19] [ 20] [ 21] ,2011年到2017年连续七年位列第一[ 22] [ 23] 。
歷史
墨尔本原稱“Bearbrass ”(据说是当地原住民 语言Birrarung 一词的音译 ,意思是“薄雾 之河”[ 24] ),在歐洲人殖民范迪門斯地 47年後(即1835年)設立[ 25] ,1837年更名為墨尔本以紀念英國首相 第二代墨爾本子爵威廉·蘭姆 [ 25] 。本城最早的原住民 居住於現在的雅拉河 畔以及菲利普島 ,在此地定居的历史超過40,000年。英國政府於1803年制定殖民地法案,並在沙利文灣規劃菲利普港區,但是這一規劃在制定后即被放棄數月。
1835年5月至6月間,約翰·彼特曼 在位於現在的墨城市中心以及北區籌組「菲利普港口協會」,並與當地原住民部落領袖 wurundjeri 酋长商討且達成了一項600,000畝的土地的永久交易計劃。隨後John Batman當即選擇了位於雅拉河北岸的一片廣大土地,表示將建設成一個大型的村落,隨後其與大部分菲利普港協會成員返回位於塔斯馬尼亞島 的根據地。於此同時,另外一個由约翰·贝霖 領導的協會抵達同一地點並建立新的居住地。至此兩個不同的協會開始為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產生不愉快。1835年8月30日,兩個協會達成一個共同分享的和平協議,而此前由菲利普港口協會與原住民所達成的交易被取消,且由新南威爾斯州 政府[ 註 1] 給予菲利普港口協會適當的補償。至此,定居者可以任意地選擇該區域的任何位置定居,政府亦開始勉強地接受來自英國的新定居者,並准許在此建立新的城市 。
墨尔本於1835年正式建城。1840年全城人口有1萬人,最早的城市移民來自英國 的自由民。墨尔本於1847年獲維多利亞女皇 授予城市地位,其後成為剛設立的維多利亞州 首府 。1850年,殖民者在墨尔本周邊發現金礦,使其快速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人口紛紛移民至,其中包括英國 、愛爾蘭 、德國 、意大利 、荷蘭 及中國 等,墨尔本遂得名新金山 ;另外的一座在此前發現金礦的美國城市金山則被改稱為舊金山 。至1854年,墨尔本的人口達到123,000人,超過舊金山的淘金人數。1850年代,英國設立維多利亞殖民區期間,擇定墨尔本為殖民區的府城 。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時,墨尔本已是全國的金融與文化中心,澳大利亚联邦议会 的驻地也在墨尔本国会大厦 ,然而當時新南威爾斯州 的首府悉尼 人口已超越墨尔本,工商業的發展亦高於墨尔本,雙城皆力爭聯邦首都的地位,使定都的問題陷入僵局。為了平衡雙城之爭,1900年通過的澳洲憲法 規定首都應設於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斯 境内但必須距離悉尼至少200英里。最後澳洲在1908年決議將首都設在相當於雙城之間的坎培拉 。惟遲至1927年,澳洲國會 才真正從墨尔本遷往坎培拉[ 26] 。
地理
墨尔本都会区的卫星影像
墨尔本坐落于大分水岭 余脉——雅拉山脉(Yarra Ranges)西南,其主城区 主要位于雅拉河 的下游北岸,距离河口 东北约5公里(3.1英里)。墨尔本南面是最宽可达25公里(16英里)但出口水道 却宽不足3公里(1.9英里)的封闭海湾 ——菲利普港湾 ,整个都市区 主要沿着海湾的东岸向腹地 扩展开。因为东面依山傍水的地形 和水文 更有利于土地开发,加上菲利普港湾的东部水深更利于航运 ,因此墨尔本城东的人口 和密度 都远超城西和城北地区,东北区、东区和东南区的经济发展 和基础设施 都较有优势,相比之下西区、西北区和北区只在近些年因为城东房地产 有所饱和才开始加速发展。
从地质上来说,墨尔本所在的地区位于西面第四纪 熔岩、东面志留纪 泥岩 和东南面菲利普港湾沿岸的全新世 砂石的三方交汇处。居住人口最多的东南郊区 地处穿过玛莎山(Mount Martha)和克兰本(Cranbourne)的塞尔文断层 (Selwyn fault)之上[ 27] ,而东南远郊 则位于吉普斯兰平原疏林 草原 的西端[ 28] 。墨尔本人口较少的西区则位处维多利亚火山平原[ 29] [ 30] ,北面诸区则因为大分水岭余脉的地形而坡度相对较大。
墨尔本在菲利普港湾沿岸(特别是东岸)有许多可供娱乐的海滩 ,其中比较著名的海滩区包括墨尔本港、阿尔伯特公园 、圣基尔达 、埃尔伍德、布莱顿、夏丁汉、门通、弗兰克斯顿 、阿尔托纳、威廉斯顿 和威勒比南。因为菲利普港湾较为封闭且较浅,只在莫宁顿半岛南端面对巴斯海峡 的一侧有适合冲浪 的海滩,冲浪者必须要驱车来到距离墨尔本市中心南面85公里(53英里)的拉伊、索伦托和波特西等地[ 31] [ 32] 。
水文
墨尔本虽然年度降雨量 只有悉尼的一半左右,但因为都会区普遍地势 较为平坦,加上为了雨季 防洪 和生态保护 积极实施海绵城市 (在当地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的治水 理念,因此市内的河流 、湖泊 、水库 、调整池 和湿地 数量反而较多。所有水体 (包括地下的排水 暗渠 和管路系统 )全由维多利亚州政府 麾下的墨尔本水务局(Melbourne Water)统一管理。
总体来说,墨尔本的城市水文根据水资源 管理 的流域 分配主要分为五大水系 ,每个水系其实还包括了许多并不相连但最终汇入同一水体的独立溪流 ,从西向东分别是:
威勒比河 (Werribee River)水系:流域覆盖西区,汇入菲利普港湾西岸,其中还包括了流向相似的石溪(Stony Creek,其实汇入雅拉河口)、科洛罗特溪(Kororoit Creek)、樱桃溪(Cherry Creek)、骷髅溪(Skeleton Creek)和小河(Little River);
马里巴农河 (Maribyrnong River)水系:流域覆盖西北区和北区外郊,其实是雅拉河 下游的一个右岸支流;
雅拉河 (Yarra River)水系:流域覆盖北区内郊、东区外郊和整个东北区,汇入菲利普港湾北岸;
丹德农溪 (Dandenong Creek)水系:准确的说应该叫帕特森河 (Patterson River)水系,流域覆盖东南区、东区内郊和城南沿岸,汇入菲利普港湾东岸,包括其姊妹河奧蒙梅林溪(Eumemmerring Creek,与丹德农溪汇合后形成半渠化 的帕特森河)、岔流 莫迪亚勒克溪(Mordialloc Creek)以及并不相连的卡纳努克溪(Kananook Creek)和埃尔斯特溪(Elster Creek);
西港湾 (Western Port)水系:流域覆盖东南远郊和西吉普斯兰地区,包括汇入西港湾 的沿岸各河流和溪流,为了管理方便也包括了莫宁顿半岛 分水岭另一侧一些汇入的菲利普港湾的溪流;
墨尔本水务局为了保障饮用水 和灌溉 用水的供应 ,在墨尔本周边还建立了一系列大型水库:
卡迪尼亚水库(Cardinia Reservoir),容积287 × 106 立方米(6.3× 1010 英制加侖;7.6× 1010 美制加侖)
德维尔本德水库(Devilbend Reservoir),容积14.6 × 106 立方米(3.2× 109 英制加侖;3.9× 109 美制加侖),2006年停用改为自然保护区
格林维尔水库(Greenvale Reservoir),容积27 × 106 立方米(5.9× 109 英制加侖;7.1× 109 美制加侖)
马龙达水库(Maroondah Reservoir),容积22 × 106 立方米(4.8× 109 英制加侖;5.8× 109 美制加侖)
奥莎纳西水库(O'Shannassy Reservoir),容积3 × 106 立方米(660,000,000英制加侖;790,000,000美制加侖)
西尔万水库(Silvan Reservoir),容积40 × 106 立方米(8.8× 109 英制加侖;1.1× 1010 美制加侖)
舒格洛夫水库(Sugarloaf Reservoir),容积96 × 106 立方米(2.1× 1010 英制加侖;2.5× 1010 美制加侖)
塔拉戈水库(Tarago Reservoir),容积37.58 × 106 立方米(8.27× 109 英制加侖;9.93× 109 美制加侖)
汤姆森水库(Thomson Reservoir),1,068 × 106 立方米(2.35× 1011 英制加侖;2.82× 1011 美制加侖)
雅拉上游水库(Upper Yarra Reservoir),容积200 × 106 立方米(4.4× 1010 英制加侖;5.3× 1010 美制加侖)
严茵水库(Yan Yean Reservoir),容积30 × 106 立方米(6.6× 109 英制加侖;7.9× 109 美制加侖)
因为维多利亚州 的水资源 使用受1989年颁布的《水法》限制,水库及其上游水系周边与地表径流 和地下水反补 相关的生态区都属于保护区 ,禁止私人土地开发,但会允许持证 的休闲捕鱼 和非机动船的水上运动 。墨尔本水务局也会定期进行水质 采样并派人对河岸带 植被 (比如芦苇 )和水生物种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和介入,同时会配合维多利亚州环保局(EPA Victoria)对水污染 进行调查和处理。这种对水资源和相关生态的保护政策使得墨尔本有着澳洲全国乃至整个大洋洲 最佳的自来水 质量[ 33] [ 34] ,在国际上则名列前茅[ 35] 。
气候
墨尔本市中心 上方聚集的积雨云 ——墨尔本气候“天有四季”的一种展现
墨尔本地处大分水岭 余脉的外侧,西南面有水深较浅但面积较广的菲利普港湾 ,南面的莫宁顿半岛 和贝拉林半岛将大部分来自于南大洋 的冷空气屏蔽,都市区 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受东南面塔斯曼海 的南太平洋 暖流 影响,處於副熱帶 的地中海气候 和海洋性气候 交叉地帶,全年气温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呈現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乾燥冬季濕潤。但由于同时受到西面从大澳洲湾 吹过西部火山平原和南面来自巴斯海峡 的部分印度洋 和南大洋 西风带 残余寒流 的影响,冷空气被布里斯班山脉和奥特威山脉局限只能从吉朗 附近通过以西南风的形式吹过水温较暖的菲利普港湾产生大湖效应 ,加上整个北面和东面被西北的维多利亚中部高地(大分水岭余脉)、东北的雅拉山脉(维多利亚阿尔卑斯山脉 余脉)和东面的丹德农山脉(雅拉山脉支脉)半环抱利于地形降水 ,如同其他地中海氣候 城市一般,墨爾本的早晚温差大(超过10°C)、晴阴突变的天气状况也比较常见,有“一天有四季”的俗称。城區內全年無霜降,冬季(雨季)温暖而短暫,降雨頻繁,略微潮湿,降雪極為罕見(墨尔本地区上一次降雪追溯到1986年7月),全年氣溫極少會低至0攝氏度以下,因此每年無霜期 達350天以上;夏季(旱季)漫長而温热,相对干燥,高温天气少见,偶有极端高温(尤其是热浪 发生时),市區年平均氣溫16.1度(聖基爾達海灘 );最冷月为7月,平均气温10.9℃;最热月为2月,平均气温21.4℃。[ 36] 极端最低气温−2.8 °C(1869年7月21日),极端最高气温46.4℃(2009年2月7日)。
虽然墨尔本有南面的菲利普港湾与莫宁顿、贝拉林两个半岛 、西南面的奥特威山脉和东南面的斯特爵雷茨基山脉屏障来自南方的极地洋流 ,北面又有大分水岭隔离来自内陆的干旱热浪,气候普遍较为平缓舒适,但由于受气候变暖 的影响,近年来其平均温度(尤其是旱季)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天气 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也显著升高和加深。例如2009年1月末至2月初,热浪突袭澳大利亚,墨尔本是主要的受影响城市之一。该市保持了150年之久的最高温纪录就在此期间被打破 [ 37] ,超過3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更是持續超過兩個星期的時間。加上臭氧層空洞 的問題,墨尔本夏季的阳光也容易引起皮肤癌 ,市民在外出時均會塗上防曬油 以減少紫外线 的傷害。
墨爾本國際機場 (1991–2020 平均溫度記錄, 1970–2022 極端溫度記錄)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46.0 (114.8)
46.4 (115.5)
40.8 (105.4)
34.5 (94.1)
27.0 (80.6)
21.8 (71.2)
21.3 (70.3)
24.6 (76.3)
30.2 (86.4)
36.0 (96.8)
41.6 (106.9)
44.6 (112.3)
46.4 (115.5)
平均最高温 °C(°F)
40.4 (104.7)
38.2 (100.8)
34.7 (94.5)
28.8 (83.8)
22.7 (72.9)
18.0 (64.4)
17.3 (63.1)
19.8 (67.6)
24.6 (76.3)
30.2 (86.4)
34.3 (93.7)
37.6 (99.7)
41.3 (106.3)
平均高温 °C(°F)
27.0 (80.6)
26.7 (80.1)
24.4 (75.9)
20.6 (69.1)
16.7 (62.1)
14.0 (57.2)
13.4 (56.1)
14.7 (58.5)
17.1 (62.8)
20.0 (68.0)
22.6 (72.7)
24.8 (76.6)
20.2 (68.3)
日均气温 °C(°F)
20.6 (69.1)
20.6 (69.1)
18.6 (65.5)
15.4 (59.7)
12.5 (54.5)
10.2 (50.4)
9.6 (49.3)
10.4 (50.7)
12.1 (53.8)
14.3 (57.7)
16.6 (61.9)
18.5 (65.3)
14.9 (58.8)
平均低温 °C(°F)
14.2 (57.6)
14.4 (57.9)
12.8 (55.0)
10.1 (50.2)
8.3 (46.9)
6.4 (43.5)
5.8 (42.4)
6.0 (42.8)
7.2 (45.0)
8.7 (47.7)
10.6 (51.1)
12.3 (54.1)
9.7 (49.5)
平均最低温 °C(°F)
8.5 (47.3)
8.7 (47.7)
7.1 (44.8)
4.4 (39.9)
3.0 (37.4)
1.3 (34.3)
0.9 (33.6)
1.1 (34.0)
1.8 (35.2)
3.1 (37.6)
4.9 (40.8)
6.6 (43.9)
0.2 (32.4)
历史最低温 °C(°F)
6.0 (42.8)
4.8 (40.6)
3.7 (38.7)
1.2 (34.2)
0.6 (33.1)
−0.9 (30.4)
−2.5 (27.5)
−2.5 (27.5)
−1.1 (30.0)
1.0 (33.8)
0.9 (33.6)
3.5 (38.3)
−2.5 (27.5)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9.3 (1.55)
41.4 (1.63)
37.5 (1.48)
42.1 (1.66)
34.3 (1.35)
41.5 (1.63)
32.8 (1.29)
39.3 (1.55)
46.1 (1.81)
48.5 (1.91)
60.1 (2.37)
52.5 (2.07)
515.5 (20.30)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8.3
7.5
8.4
9.9
12.0
13.0
14.0
14.8
13.9
12.5
10.8
9.9
135.0
平均午後相對濕度 (%)
44
45
46
50
59
65
63
57
53
49
47
45
52
月均日照時數
272.8
231.7
226.3
183.0
142.6
120.0
136.4
167.4
186.0
226.3
225.0
263.5
2,381
可照 百分比
61
61
59
56
46
43
45
51
52
56
53
58
53
数据来源:[ 38] [ 39] [ 40]
來自聖基爾達海灘 (市區)記錄的平均溫度[ 3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均溫度
21.1 °C (70.0 °F)
21.4 °C (70.5 °F)
20.2 °C (68.4 °F)
17.9 °C (64.2 °F)
15.1 °C (59.2 °F)
12.7 °C (54.9 °F)
11.1 °C (52.0 °F)
10.9 °C (51.6 °F)
12.3 °C (54.1 °F)
14.5 °C (58.1 °F)
17.1 °C (62.8 °F)
19.2 °C (66.6 °F)
16.1 °C (61.0 °F)
行政區劃
墨尔本市简略地圖(2008年)
自1989年行政區域改制后,大墨尔本地區原本的30個區被重新規劃爲31個地方政府区域 。大墨尔本地區的範圍包括墨尔本中央商務區 周邊的地區以及改制之前墨尔本的區,而這31個地方政府区域亦包括了三個之前属于乡村的“郡 ”。近二十年來,墨尔本市城市化發展迅速,為澳洲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這亦直接導致了大墨尔本地區的不斷快速外擴蔓延 ,因此吸收了周边一些原来并不属于墨尔本的地区。
因為不斷增長的人口以及城區的擴大,隨之而來的帶動了交通以及服務行業的交叉外擴,許多新區域的形成在行政方面亦擴大了當地市議會、警察局、學校等服務部門的影響力。近數十年來隨著墨尔本的工業區轉型,之前的大部份重工業 工廠以及污染行業全部遷移至亞洲地區;一些之前的工業區亦變成以住宅為主的區域。而隨著人口增長以及交通的快速發展亦會帶來許多相應的新型住宅區。
下列是墨尔本地區的31個地方政府区域 ,包括27个市 和4个郡 :
墨爾本市 (City of Melbourne)
邦杜拉市(City of Boroondara)
德爾賓市(City of Darebin)
大丹德农市(City of Greater Dandenong)
金士頓市(City of Kingston)
馬瑞比儂市(City of Maribyrnong)
梅里贝克市(City of Merri-bek)
菲利普港市 (City of Port Phillip)
惠特尔西市(City of Whittlesea)
卡迪尼亞郡(Shire of Cardinia)
雅拉山脉郡(Shire of Yarra Ranges)
班尤爾市(City of Banyule)
布林姆班克市(City of Brimbank)
弗蘭克斯頓市(City of Frankston)
霍布森灣市(City of Hobsons Bay)
諾克斯市(City of Knox)
馬龍達市(City of Maroondah)
莫納什市(City of Monash)
斯多宁顿市(City of Stonnington)
云登市 (City of Wyndham)
莫寧頓半島郡(Shire of Mornington Peninsula)
灣畔市(City of Bayside)
凱西市(City of Casey)
埃拉谷市(City of Glen Eira)
休姆市(City of Hume)
曼寧漢姆市(City of Manningham)
米爾頓市(City of Melton)
曼莉谷市(City of Moonee Valley)
白馬市 (City of Whitehorse)
雅拉市 (City of Yarra)
尼拉比克郡(Shire of Nillumbik)
經濟
墨尔本港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集装箱 货运 港口
国际太空站 上看到的墨尔本夜景
墨尔本是全澳乃至亞太地區 的經濟和商業中心城市之一,有着高度多样化的经济,其中强项包括金融 、制造 、科研 、信息技术 、教育 、物流 、交通 和旅游 。澳大利亚营业额最高的十大集团中有五个总部在墨尔本中央商业区 ,市值最高的七大集团也有五个总部在墨尔本[ 41] ,其中包括澳洲四大銀行 當中的澳紐銀行 和澳洲國民銀行 、全球礦業 巨頭力拓集團 和必和必拓 、生物技术 公司CSL、Medibank私人保險 、電信行業巨頭Telstra 、零售業巨頭Coles超級市場 和西农集团 旗下的Bunnings、Target、Kmart和Officeworks等公司、百货行业巨头邁爾 、電子零售業巨頭JB Hi-Fi、澳大利亚邮政 以及已不存在的汽车业巨头霍顿 和安捷航空 等。多家跨国公司 的澳洲乃至南半球 总部也设立于墨尔本,包括賓士 、BMW 、東芝 、惠普 、松下 、西門子 、博士 、佳能 、尼康 、摩托羅拉 、馬自達汽車 、豐田汽車 、本田汽車 、日產汽車 、福特汽車 、三菱汽車 、三菱重工 、7-Eleven 、安聯 、野村證券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ING集團 、摩根大通 、KFC 等。此外许多代表团体和智库 的总部也在墨尔本,如澳大利亚商业理事会、澳大利亚工会理事会 和格拉顿研究所。
墨尔本被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评为全球第28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 42] ,是澳大利亚退休基金 的主要中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产业退休金市场的65%。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旅游人数第二大的城市[ 43] ,旅游业 是经济的一大支柱,2018年共有1080万国内游客和290万国际游客[ 44] [ 45] 。墨尔本的服務業 也極為發達,是澳洲和南半球的购物中心城市,眾多大型購物中心遍佈大墨尔本地區。《康泰纳仕 》杂志在2014年曾评价墨尔本和新西兰 的奥克兰 是世界上最友好的城市[ 46] [ 47] 。墨尔本也被认为是对旅客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48] [ 49] ,并且有着澳洲最负盛名的餐饮业 [ 50] [ 51] [ 52] [ 53] [ 54] 。墨尔本同时也是许多文化节日 的举办地,其中包括墨尔本国际喜剧节(世界三大喜剧 节之一)、墨尔本国际园艺花卉展览会、墨尔本国际爵士音乐节和墨尔本皇家展览会 。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的工业中心(在2013年被悉尼超过)[ 55] ,亦是全球生物科技 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全澳的科技 中心,澳洲以及世界各國的大多數生命科學 、電子 、高科技 、能源 企業總部或是澳洲(澳紐)總部都位於墨城東南部的莫納什大學 周邊地區;該地區附加了多個莫納什大學以及墨尔本大學 的大型實驗室,亦被稱為是“澳洲矽谷”。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ANSTO)麾下的同步辐射光源 试验场也位于墨尔本东南区。墨尔本同时是波音 、肯沃斯卡车、依维柯 卡车、阿尔斯通 和杰克房车等制造业公司的澳洲基地所在处,以及其它石油化工 、制药 、造纸 、食品加工 (如吉百利 )和服装业 公司[ 56] 。墨尔本是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丰田汽车在澳洲的设计与研发中心所在地,同时也是任天堂 、TCL 和海信 在澳洲的销售总部所在地。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进出口 门户,墨尔本港(Port of Melbourne)是澳洲规模最大、吞吐量第二大(仅次于悉尼的植物学湾港)的集装箱 货运 海港 [ 57] 。墨尔本机场 是澳大利亚第二繁忙的国际机场(仅次于悉尼机场 )[ 58] 。
2012年4月,墨城的失業率為5.2%,略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的5.4%。[ 59] 根據《經濟學人 》於2012年的統計,墨尔本是世界上生活成本第8昂貴的城市。[ 60] 而墨城的房價自1990年代開始后亦逐年遞增,漲幅度在20年間達到了400%。當地政府亦會保障當地人優先就業,而在墨爾本,時薪平均約25澳元,最低工資為18澳元[ 61] 。
墨尔本CBD 是全澳乃至亞太地區的工商業中心之一
法律
维多利亚州最高法院
墨爾本的法律框架以及行使權利是基於維多利亞州以及澳洲聯邦法律制定形成的。大墨爾本地區均被維多利亞州的各項法律覆蓋,立法機構為維州議會的兩院;而行使法律的機構包括維州高等法院,墨爾本以及各市鎮的地區法院。執法機構則是維多利亞州警察 ,維州警察的執法範圍不僅包括大墨爾本地區,而且涵蓋全州的陸地,海域及空域範圍。另外維州的檢控部門亦為維州警察的一部分。此外在機場,港口等含有海關的入境地點,以及任何涉及到聯邦事務的執法事項上,澳洲聯邦警察 則具有執法權利。
文化
墨尔本的标志建筑:弗林德斯街车站
墨尔本以其新旧建筑的并置而闻名。图:总理大厦和邮件交易大楼
墨尔本被公認為是澳洲文化 的靈魂城市,市民以極高的文化涵養而著稱於世。城市無論在建築 、多元文化 、飲食 、文學 、體育 、藝術 及時尚 方面都處於澳洲乃至世界的最前沿。此外多項聞名的文化及藝術活動亦會每年於墨尔本舉行。
建築
墨尔本市拥有众多的維多利亞式建築 ,数量在全球仅次于伦敦 。此外一些近代產生的哥德式建築 亦成為當代建築的典範。墨城市中心擁有眾多的新式以及代表著城市發展史的古老建築,交相辉映,景象独特。此外,有小意大利 之稱的来贡街 以及附近擁有大量的數代義大利 移民帶來的意式文化以及意大利風格的建築。此外在例如海德堡 等德國 後裔雲集的區域亦有各式各樣的德式風格建築。
墨城的城中心亦擁有眾多地標建築,包括位於墨尔本大學內的大量飽含歷史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有“旋舞的裙子”之稱的世界知名建築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現代維多利亞式建築的典範墨尔本演奏中心 位於南岸 、而現代建築丽奥图大厦双塔 以其碧藍的塔身聞名於世、發現大樓 則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純住宅大廈,為目前墨城的最高建築物、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 (NGV)宽阔的水幕墙,皆是墨市多元文化匯聚的體現。墨城其它的著名建築還包括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 及墨尔本市政廳 等。
墨尔本有南半球的“教堂之城”之美譽,城內存在大量維多利亞 時期遺留下的大量各式的大型教堂,其中包括著名的衛斯理堂 、聖保羅座堂 、蘇格蘭教堂 、聖巴特利爵主教座堂 及聖米迦勒聯合教會 等。
皇家展覽館 位於墨城市中心東北部的卡頓園林內,是澳洲第一座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遺產 的建築。展覽館於1880年由澳洲著名建築師約瑟夫利德 設計,並於1888年完工在墨尔本國際展覽會時投入使用,此后成为城市最受到矚目的地標建築之一。另外一座地標建築是弗林德斯街车站 ,該車站始建於1879年,並與1883年開放使用。現今車站作為墨尔本軌道交通 中的中心環線的主要中轉車站之一平均每日大概接納850,900人次的通勤者。[ 62] 現今弗林德斯街车站因為其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成為墨尔本的城市象徵之一,曾多次出現於電影和電視等公眾媒體當中。位于市中心东端的国会大厦 则是澳大利亚新古典主义风格政府建筑的突出代表,公认为澳大利亚各级立法机构使用的历史建筑中最庄严宏伟的一座。
多元文化
同澳洲其它城市一樣,墨城的居民以英國和愛爾蘭移民人數以及後裔為最多。且另有大量来自歐洲大陸的移民,包括德國 、意大利 、希臘 、荷蘭 、法國 、俄羅斯 以及東歐 諸國。亚洲移民主要以来自中東 、日本 、韓國 、印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 、中華民國 、馬來西亞 、印尼 以及越南 爲主。
華人及亞裔文化
2006年農曆新年 時的墨尔本華埠
墨城中央的中國城 聚集着很多十九世紀中葉淘金热时代来澳的華人後裔。1990年代后,與西方其它移民國家大城市一樣,隨著一些華人社區在郊區的崛起,華埠在墨尔本亦有衰敗的跡象。城市遠郊的博士山 (Box Hill)、唐卡斯特(Doncaster)、威福利谷(Glen Waverley)、威蓝町 (Williams Landing)、库克角 (Point Cook)、史賓威 (Springvale) 等以華人為主的區域先後雲集了大量的華人商業中心,亦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聚集在這些區域,形成了墨城的多個華人社區 。墨尔本唐人街在2012年被美國有線新聞網評選為世界最佳唐人街之一,墨城的唐人街亦會在每年的端午節 舉辦世界上最大的龍舟 比賽[ 63] 。2000年代后,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和新移民湧入墨尔本,亦為這些區域的工商行業帶來了繁榮。
如今的博士山和威福利谷等區域雲集了大量的亞洲超級市場、中餐館以及其他的專營亞洲商品的商店,而食品中亦充滿了中港台以及東南亞地區各國的產品。而墨城本地亦有多份華語報紙,一些香港和台灣的傳媒亦有進入墨尔本發展,如:《星島日報 (墨尔本版)》、《新報 (墨尔本版)》、《大洋時報》、《墨尔本日報》、《澳洲日報》、《東方郵報》、《澳洲新報》、《聯合時報》等。而本地的華人電臺在1990年代后亦開始繁榮。
越南裔社區 主要集中在富茨克雷區(Footscray)、斯普林维尔區(Springvale)和里士满區(Richmond)。韓裔社區 主要集中在卡內基區(Carnegie)、庫揚區(Kooyong)、圖羅加區(Tooronga)。日裔社區 主要在南岸區 (Southbank)以及布萊頓區(Brighton)。留学生大部聚居在各大学附近,如考菲尔德區(Caulfield)、克雷顿區(Clayton)等。
墨尔本現任市長是萨莉·卡普(Sally Capp)。華裔澳洲人蘇震西 曾任墨尔本市长,出生於英屬香港 ;少年時隨父母移民澳洲。2001年7月,蘇震西當選了府城首任民選市長,在此之前墨市市長皆由城市委員會所任命。2004年蘇震西成功連任墨尔本市市長,2006年12月獲選為全球最佳市長(World Mayor 2006)[ 64] 。
藝術和時尚
花园城市墨尔本
墨尔本是澳洲的藝術和時尚之都,亦是南半球最有浪漫格調和藝術家雲集的城市。[ 65] 位於墨尔本中央商業區 的科林斯街 是全澳乃至南半球最為著名的商業街及奢侈品 購物集中地,雲集了世界各地名牌服飾、珠寶、手錶等品牌的旗艦店。
位於墨尔本東南的查斯頓購物中心 是南半球最大的購物中心,面積達19萬平方米,亦是全球第三大的購物中心[ 66] [ 67] 。
音樂
墨尔本是澳洲音樂產業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自二戰以來產生了大量知名的流行音樂團體或個人。杰出代表有凯莉·米洛 等。墨尔本的中央商務區亦是全澳乃至世界各地的街頭藝人自由表演的大型舞臺,每天都有許多不同的藝術家在墨城的市中心進行公開表演。而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以及墨尔本演奏中心 幾乎每週都有大型樂團進行演奏表演或音樂劇目表演。
墨尔本交響樂團 是澳洲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交響樂團,亦是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樂團之一;樂團目前的指揮為英國指揮家安德魯·戴維斯 爵士。
墨尔本每一年亦會舉辦的多個音樂活動,如:墨尔本國際爵士音樂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聲浪音樂節 (SoundWave),聖杰洛米巷道音樂節 (St. Jerome’s Laneway Festival),Stereosonic音樂節及未來音樂節 (Future Music Festival)等。
教育
澳大利亚第二古老的大学——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市是全澳乃至南半球的教育中心之一,墨爾本大學 和莫納什大學 享譽國際,主要的大學有:
傳媒
時代報 報社的總部,位於墨尔本著名的柯林斯大街
墨尔本是全澳的新聞中心城市之一,新聞集團 的默多克家族 早期的發展亦於墨尔本起步。城市發行量最大的兩份報紙分屬1840年創刊的《太陽先驅報 》和1854年開始發行的《時代報 》。這兩份地方報紙都是在澳洲全國具有相當影響的報紙,在其他州和地區亦有小量發行。《太陽先驅報》隸屬於新聞集團 ,以綜合新聞報導為主,文稿的風格亦偏具娛樂性。而《時代報》則為费尔法克斯传媒 旗下最為重要的報紙之一,風格保守,以政治性主題新聞見長。
墨尔本是七號電視網 的全國總部所在地,七號電視網是全國最大的私營電視傳媒機構之一,亦是目前全國收視群體最高的電視臺。隸屬總部位於墨尔本的西部七號傳媒集團 ,而西部七號傳媒集團亦控制雅虎澳洲 及天空電視 等全國性質的傳媒機構。
体育
墨爾本板球場 (MCG)是全澳最大的體育場,亦是1956年奧運會 的主賽場。圖為澳洲隊 於MCG迎戰前來挑戰的希臘隊
雅拉河 北岸的墨尔本运动娱乐区 (从左向右):墨尔本板球场 、墨尔本公园 、AAMI公园球场 和奥林匹克公园球场
墨尔本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中心城市之一,1956年曾舉辦澳洲以至南半球首次的奧運會 。2006年,墨尔本舉辦英聯邦運動會 亦堪稱成功。2007年世界游泳錦標賽 於墨尔本成功舉辦。
國際男子職業網球總會 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於每年的一月於墨尔本公園舉行,每年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球愛好者以及遊客雲集於墨尔本公園 外場的草坪安營紮寨,形成一個獨特的風景。作為全球網球運動的重鎮,墨尔本在歷史中曾產生大量的網球巨星;而位於城市東南的庫扬网球综合区 (Kooyong Stadium)亦是1988年以前的澳网主賽場,之後成為澳洲以及世界許多網球巨星的主要訓練場地。
国际汽车联合会 的一级方程式 於每年賽事的第一站的澳洲大獎賽 都在墨尔本的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举行,是世界上三大城市賽道之一,在不進行比賽的普通時段,是作為公共道路開放於社會使用的。赛道所环绕的阿尔伯特湖则是墨尔本重要的水上运动 中心。
墨尔本亦是澳式足球 的发源地,大墨尔本地區擁有眾多的球隊,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 (AFL)18个现役球队中的9个和维多利亚澳式足球联盟(VFL)21个球队中的15个。每年9月中旬的AFL總決賽均固定在墨尔本板球场 举行。
每年11月設有春季赛马 节,當中在费明顿马场 举行的墨尔本杯 及維多利亞德比 是澳洲全国矚目的重大赛事,前者更是全球四大赛马赛事之一。本市还有许多职业的板球 俱乐部、足球 俱乐部、篮球 俱乐部和冰球 俱乐部,其中主要的足球俱乐部以A-League 的墨尔本勝利 最为有名。
交通
公路
繁忙時間 的莫納什高速公路
墨尔本擁有一個由數個交叉高速公路組成的龐大高速公路網絡,市區內的16條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南北東西縱橫交錯,其中有兩條路段因為交通流量擁堵而在2000年代后開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向通勤者收取費用。
收費路段
博爾特大橋 :墨尔本市區內的第二長橋,僅次於西門大橋
伯恩利隧道
市區專線(City Link)和机场专线。
東部專線(EastLink)只在南北走向的東部地區收費。
高速公路
莫納什高速公路(Monash Freeway):是一條連接墨尔本東南區和西區的主要高速公路之一,起始於太子路東段直到墨尔本西南部的衛星城市吉朗 ,全長159公里。
塔拉梅林高速公路(Tullamarine Freeway):是一條可以銜接 莫納什高速公路的一條機場高速公路,全長13公里。
東部高速公路(Eastern Freeway):一條自墨城東部而到達市中心的東部主要幹道,全長62公里。
莫寧頓半島高速公路(Mornington Peninsula Freeway): 从莫寧頓半島 南端到东部高速公路北端,全長25公里。
大都會環線(Metropolitan Ring Road),也称西部環線(Western Ring Road):為一條環繞墨尔本都市西部的高速公路,可以連接至 的塔拉梅林高速公路直達墨尔本國際機場以及 進入市中心和東南區,全長38公里。
西部高速公路(Western Freeway):是一條可以連接墨尔本西南區以及西北區的主要高速路,通過 西部高速可以直接連接至洲際公路 從而到達澳洲南部城市阿德萊德 。
軌道交通
南十字车站 ——墨尔本的州际铁路总站
墨尔本擁有全澳最為龐大,以長度計算為世界都市中排名第3大的軌道交通系統 ,其城市輕軌 系統全長達到372公里(不包含有軌電車系統)[ 68] ,擁有200個車站[ 69] 。
通勤铁路
墨尔本现有的城市铁路线路图
现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的都市隧道
计划中的郊区铁路环线
墨尔本的通勤铁路 由包含16条电气化线路的4个线组以及位于市中心的城市環線(City Loop)组成,总长度达到了830公里(520英里),2016年总客流达到了2.354亿人次。不过由于大多数线路始建于100多年前,设施老化,导致在日常运营中经常发生延误甚至中断运营的情况。另外,城市环线的地铁 段(占整个环线的一半)由于只为每个线组分配了1条轨道,导致在高峰时班次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长度为9公里(5.6英里)、有五座車站的新地铁项目都市隧道 已经开工,预计于2024~2025年投入使用,旨在通过隧道直接连接墨尔本现有最繁忙的两条城市铁路线路——东南区的克兰本(Cranbourne)/派肯汉(Pakenham)线和西北区的森伯里(Sunbury)线,以及未来将会在2019年电气化 的梅尔顿线[ 70] 。都市隧道也会让以往只能依赖有轨电车 和公共汽车 通勤的墨尔本大学 从此拥有地铁站。
由于线路年代久远,导致墨尔本大多数铁路都拥有数量众多与公路(甚至轻轨 )相交的平交道 。这些平交道不仅对日常运营和汽车带来安全隐患,由于很多经过的道路也是区域的主干道,其中一些车站就建在平交道口边上,在高峰时段 因为列车 班次 与公路的交通灯 并不同步,造成交通堵塞 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并且列车为了避免与抢行的机动车 和行人 相撞不得不经常降速运行。为此,工党的安德鲁斯 政府 在2014年提出了平交道移除工程 (Level Crossing Removal),整个项目初期计划移除共计50个平交道,虽然之后由于和已经宣布的平交道距离过近而追加了2个,使总数来到52个。由于工程量巨大以及牵涉到沿线空间的重新规划,曾遭受保守派 反对党 批评和众多邻避情结 争议,所以平交道移除项目的第一期工程优先选择了人口居住较多的东南区作为所有后期计划是否能得到批准的试点 工程,拆除了考非尔德(Caulfield)站至丹德农(Dandenong)站这两个主要换乘站 之间的10个平交道。该交通立体化 工程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铁路高架 的结构,而不像大多数立体化项目用隧道 从地下穿越的方式,其中五个车站也都被高架化重建,因此官方称其为“天轨 ”(Sky Rail)。在东南区项目顺利完成后,州政府于2018年10月宣布追加移除25个平交道[ 71] ,计划将会于2025年前完成。
墨尔本国际机场 作为全澳第二大机场至今仍未有任何轨道交通连接,乘客只能通过穿梭巴士 在市中心和机场间往返。维多利亚州政府 目前已经确定将会建设机场铁路衔接 (Airport Rail Link)的计划,规划将使用现有森伯里线的一部分再通过隧道连接机场。根据计划,机场铁路将于2022年开工,完工时间原本预计为2026年,但是因为新冠疫情 和之后的安德鲁斯政府换帅,目前有延后的可能[ 72] 。
郊区铁路环线 (Suburban Rail Loop,简称SRL)是安德鲁斯政府“大基建”(Big Build)项目中最富有野心的一个项目,也是受争议和阻力最大的一个。安德鲁斯于2018年州大选期间提出建造全自动化 的城铁环线 构想,主要覆盖距离墨尔本市中心 15—25公里(9.3—15.5英里)范围内的各个现有线路之间的空白区,以缓解外郊区 因没有捷运 而产生的公路交通压力。整个项目计划总行程约90公里(56英里),完工后将串联起墨尔本几乎所有现有的郊区火车线路(包括已经在谋划的机场线)[ 73] ,并使得东南区、东区和东北区的三所大学(蒙纳士大学 、迪肯大学 和乐卓博大学 )从此拥有火车站。目前环线东段(SRL East)已于2022年动工,计划2035投入使用;而第二阶段的环线北段(SRL North)会在东段完成时动工。
有軌電車系統
墨尔本电车交通图
墨尔本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有軌電車 系統,總計250公里长的電車軌道[ 74] [ 75] 。該系統始於1880年代,亦是全球最古老的輕軌運輸系統 之一。2010-2011年度有1億2千8百70萬人次的乘客使用該系統。每天有493輛電車在24條線路上運營,車站的數量更是達到1,763個之多。[ 75] [ 75] [ 76] [ 77]
因为墨尔本电车 的轨道都部署在公路中央,而且法律规定电车在行驶中拥有优先路权 ,所以转弯的机动车辆 不允许在铺有轨道的道路中线上等待跨线阻碍电车运行。加上墨尔本中央商业区 许多街道只有双向四车道,如果除掉电车道每边只能剩下一个车道的空间,没法设置专门的转弯车道,因此交通法规定跨道右转(澳大利亚是左侧驾驶 )的车辆在一些指定的十字路口 必须采用钩形转弯 ,在路口左侧的道路外线与人行横道 之间的空地中耐心等待,当直行交通灯 变红、横向交通灯变绿时再开始转弯。墨尔本这条独特的交通规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二段式转弯的一个参考蓝本。
機場
墨尔本国际机场 是主要的民用机场
穆拉宾机场是主要的通用航空 机场
大墨尔本地区共拥有七座飛機場 ,其中四座为民用客运机场。
墨尔本国际机场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 :MEL ;ICAO代码 :YMML ):位于市区西北23公里(14英里)的泰勒马林(Tullamarine)区,因此也称泰勒马林机场 ,为墨尔本最大的综合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为澳洲最大,客运量第二大仅次于悉尼国际机场 。
爱华隆机场 (Avalon Airport,IATA代码 :AVV ;ICAO代码 :YMAV ):位于市区西南50公里(31英里)、吉朗市 东北15公里(9.3英里)的爱华隆镇,是维多利亚州的第二个国际机场,现为捷星航空 的主要机场并设有澳洲航空 的大型飞机维修设施,每年亦举办澳洲国际航空展。
埃森登机场 (Essendon Airport,IATA代码 :MEB ;ICAO代码 :YMEN ):位于市区西北13公里(8.1英里)的埃森登区,是澳大利亚第二座国际机场,1950至1970年间曾是墨尔本的主要机场(当时名为墨尔本机场),直到后来被西北8公里(5.0英里)处新建的墨尔本国际机场取代。现在主要民航业务为澳大利亚国内线以及少数新西兰跨洋航线,以及私人、商务飞机和一些货运业务。除此之外,机场还提供飞行学校和维修厂房,并且是维多利亚空中救护车、皇家飞行医生服务队和维多利亚警察空勤队的基地。
穆拉宾机场 (Moorabbin Airport,IATA代码 :MBW ;ICAO代码 :YMMB ):位于市中心东南21公里(13英里)的曼通(Mentone)区东部,除了少量支线客运服务以外,是墨尔本主要的通用航空 机场,起降次数为澳大利亚全国第二,仅次于悉尼机场。在1949年底开放时原计划命名为曼通机场,但因与当时法国芒通 的机场音近而放弃;之后欲以西北相邻的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区命名,但因担心与英国格洛斯特郡 机场附近的切尔滕纳姆 混淆而放弃,最终选用了西北并不相邻的穆拉宾区命名。在1989年,为了纪念澳大利亚飞行先驱哈利·霍克(Harry George Hawker,1889~1921)的百年诞辰,还命名为哈利·霍克机场 。穆拉宾机场同时还是澳大利亚国家航空博物馆和维多利亚皇家飞机俱乐部(世界上最老的航空组织之一)的所在地。
其余三座机场为私人和军用机场 ,不进行商业化服务。
科尔德斯特里姆机场 (Coldstream Airport,ICAO代码 :YCEM ):位于市区以东37公里(23英里)的科尔德斯特里姆镇,是雅拉河谷 地区的两座私人机场之一,主要用于轻型飞机通航和飞行训练,同时还是空中消防的基地。
莉莉戴尔机场 (Lilydale Airport,ICAO代码 :YLIL ):位于市区东北38公里(24英里)的伊伶(Yering)镇,以南面的6公里外的墨尔本莉莉戴尔区命名,是雅拉河谷 地区的两座私人机场之一中较大的飞行场 ,主要用于轻型飞机通航和飞行训练,也负责一些维多利亚阿尔卑斯地区 的轻型支线客运服务。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威廉斯机场 (RAAF Williams,ICAO代码 :YMPC ):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16英里)的库克角 区。原名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库克角基地 (RAAF Base Point Cook),在1989年与附近以北7公里(4.3英里)的莱沃顿 基地合并后,为了纪念“澳洲空军之父”理查德·威廉斯 而得名。
港口和码头
停泊在墨尔本港的游轮 “塔斯马尼亚之魂”一号和“维多利亚女王”号
雅拉河上的渡船
墨尔本东南区的运河 社区——帕特森湖
墨尔本港 (Port of Melbourne)開通於1889年。港區面積143,000平方米,擁有超過30個的大型船舶 泊位以及16個平臺,年吞吐量在190萬個TEU 集装箱 ,以港口吞吐量和面積計算都是澳洲的第一大港口。以目前的設計能力,預計到2015年港口將會飽和,擴建亦迫在眉睫[ 78] 。
墨尔本有着固定的客运 海上航线 ,其中最常见的是横跨巴斯海峡 往返于塔斯马尼亚 的航运 服务。墨尔本港的车站码头(Station Pier)是主要的客轮 码头,可以停泊万吨级的大型游轮 。
墨尔本沿岸有许多小码头 和船坡 ,用来服务游艇 、快艇 、水上摩托车 等私人船舶。一些沿岸社区因为有运河 通过,甚至可以在别墅后院直接设有小型突堤码头 直接泊船。墨尔本绝大多数内陆河流的水深和宽度并不适航 ,但是下游靠海的河段通常可以行船。一些较宽的河段——比如雅拉河 下游和帕特森河口,有着成规模的观光 渡轮 和游艇租赁服务,此外还有许多帆船 和皮艇 俱乐部。
城市景觀
墨尔本的圣诞节
墨尔本市中心 的外圍有環繞市區的免費旅遊 觀光電車 ,沿途經過著名觀光景點,包括:
友好城市
墨尔本市共有6个友好城市 [ 79] :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5–16: Population Estimates by Statistical Area Level 2 (ASGS 2016), 2006 to 2016 . abs.gov.au.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 2017-07-28 [2017-10-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0-26).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30 June 2016.
^ Rigonal population . ABC . [2021-05-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30).
^ Page 1 . 民報 Chinese Times (Melbourne, Vic. : 1902 - 1922). 1922-01-07 [2024-03-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6).
^ 我國原駐美之「羅安琪」 . 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聞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 1992-04-30 [2017-08-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8-18) (中文(臺灣)) .
^ 典藏臺灣:駐美爾鉢領事館電外交部有關澳外長將繼續尋求擱置准許中共進入聯合國事 . [2018-11-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11-09).
^ Page 5 . 廣益華報 The Chinese Australian Herald. 1919-12-13 [2024-04-03 ] .
^ 存档副本 . [2023-04-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23).
^ 存档副本 . [2023-04-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05).
^ 存档副本 . [2023-04-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6-12).
^ Victorian Local Government Directory (PDF) .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Government of Victoria: 11. [2009-09-11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09-15).
^ 11.0 11.1 Melbourne CBD . Google Maps , Google Inc . [2009-09-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12-26).
^ 澳大利亚统计局 . Melbourne (State Suburb) . 2006 Census QuickStats. 2007-10-25 [2007-09-26 ] .
^ Capital cities continue strong growth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 2025-03-27 [2025-04-19 ] .
^ 澳洲》墨爾本古典天空下 塗鴉自由 . [2009-01-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12-11).
^ Melbourne . Tourism Australia ,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 [2009-11-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年3月30日).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08 .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2009-10-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8-23).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Liveability Survey. London: Economist Group .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Source: agencies. Best city in the world . The Age . 2002-04-10 [2009-11-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9-07).
^ Source: agencies. Vancouver is 'best place to live' . BBC News . 2005-04-10 [2009-11-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05).
^ Source: agencies. Melbourne 'third most' livable city in world . ABC News . 2009-09-06 [2009-11-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6-06).
^ The Economist:Liveability ranking 2011 . [2011-12-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8-31).
^ 墨尔本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 中国新闻网. 2013-08-30.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2-03).
^ Melbourne named world's most liveable city by The Economist for seventh year .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7-12-12 [2017-12-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12) (英语) .
^ Annear, Robyn. Bearbrass: Imagining Early Melbourne . Random House Australia. 1995. ISBN 9781863304184 .
^ 25.0 25.1 History of the City of Melbourne (PDF) . City of Melbourne : 8–10. [2009-09-11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1-02-20).
^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nstitution Act (PDF) . Department of the Attorney-General,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 45 (Section 125). [2009-09-11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5年7月18日).
^ Thomas A. Darragh. Geology . The Encyclopedia of Melbourne Online. School of Historical & Philosophic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3 June 202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7 April 2022).
^ Gippsland Red Gum Grassy Woodland and Associated Native Grassland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1 December 2022.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ct 1999. Retrieved 6 September 2022.
^ Victorian Volcanic Plains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3 September 2022. by Greening Australia . Retrieved 3 September 2022.
^ Biodiversity of the Western Volcanic Plains – The Western Volcanic Plains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3 September 2022. State of Victor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3 September 2022.
^ Russell, Mark. Life's a beach in Melbourne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2 January 2006 [29 September 200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2 January 2009).
^ Beach Report 2007–08 (PDF) . EPA. [29 September 2008]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 October 2008).
^ Granland, Emily. We won! Melbourne officially has Australia’s best tasting tap water . Melbourne Water. 2022-11-16 [2025-04-20 ] .
^ Smith, Letitia. The best-tasting tap water in the world . AllClear Travel Insurance. 2025-03-11 [2025-04-20 ] .
^ Victoria home to world’s (second) best tasting tap water . Australian Water Association. 2019-02-26 [2025-04-20 ] .
^ 36.0 36.1 Water temperature in St Kilda . seatemperature.info. [29 April 202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4-29).
^ 墨爾本飆46.4℃高溫 打破150年紀錄 . [2009-02-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2-10).
^ Melbourne Airport . BOM. [9 March 202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0 April 2022).
^ Melbourne Airport monthly highest temperature . BOM. [23 September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 July 2022).
^ Melbourne Airport monthly lowest temperature . BOM. [23 September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 October 2023).
^ Rich List .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原始内容 存档于29 August 200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GFCI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Ireland, Sophie. These Are The World's Most Visited Cities Among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2019 . CEO World. 5 December 2020 [17 April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 August 202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Budget Direct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Victoria's Top 20 Attractions . Only Melbourne. 27 September 2013 [30 March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9 April 2014).
^ Kylie McLaughlin. Melbourne named the world's friendliest city, Sydney fifth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18 August 2014 [18 August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9 August 2014).
^ Conde Nast Traveler The 2014 Friendliest and Unfriendliest Cities in the World . Condé Nast Traveler. 5 August 2014 [18 August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9 August 2014).
^ Safe cities index 2019 (PDF) . Safe Cities Index. The Economist. [17 April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9 January 2020).
^ Khoury, Matt; Prendergarst, Luke. Melbourne fans: 50 ways our city is the best . CNN . 18 November 2018 [17 April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6 May 2020).
^ Melbourne's food and drink scene has been voted one of the best in the world . Time Out Magazine. 14 September 2021 [31 March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31 March 2023).
^ How Melbourne Landed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Awards . The New York Times . 5 April 2017 [31 March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31 March 2023).
^ What makes Melbourne's food scene so iconic? . The Singleton Argus. 17 October 2022 [31 March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31 March 2023).
^ Goodman, Sanam. Melbourne Food & Wine Festival 30 Under 30 . Time Out. 16 June 2022 [31 March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31 March 2023).
^ Penman, Jasmine. Melbourne Food and Wine Festival: Why Melbourne's hospitality culture 'makes the city so exciting' . Beat Magazine. 21 February 2023 [31 March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31 March 2023).
^ Matt Wade. Sydney takes manufacturing capital crown from Melbourne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 8 February 2014 [30 March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6 April 2014).
^ Business Victoria – Manufacturing . State of Victoria, Australia. 26 May 2008 [22 October 2008] . (原始内容 存档于3 November 2013).
^ Port Botany: Australia's biggest container port . Portauthoritynsw.com.au. [28 November 2018]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8 November 2018).
^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ibution of Australia's airports (PDF) . Australian Airports Association.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9 October 2016).
^ Melbourne jobless rate shoots up . [2012-08-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5-09).
^ 当澳洲变成“贵”洲…… . [2012-08-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7-12).
^ 【自由城市.墨爾本】「低端」窮人 都能享受生活 . [2018-07-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7-09).
^ Stopping all stations as minister backs down . www.theage.com.au. 2010-09-09 [2010-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10-13).
^ 美媒评全球最佳中国城 墨市唐人街上榜 . [2012-09-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05).
^ 全球最佳市长 . 2006 [2008-03-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2-10) (英语) .
^ 《世界十大浪漫城市之南半球艺术之都:墨爾本》 知更出版社 2009年
^ Colliers International. Retail bricks to endure challenge from retail clicks . colliers.com.au. 2011-02-02 [2011-03-2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3-25).
^ 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 – Chadstone, Victoria (PDF) . universalconcretepumping.com.au. 2008 [last update] [2011-03-20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年7月6日).
^ Melbourne – ringing in the changes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3-03-25.
^ Metro Trains Melbourne (MTM)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08-15.
^ Home . metrotunnel.vic.gov.au. [2017-11-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05) (英语) .
^ More level crossing removals on the way | Level Crossing Removal Project . levelcrossings.vic.gov.au. [2019-06-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8) (英语) .
^ Build, Victoria's Big. Airport Rail Link . bigbuild.vic.gov.au. 2019-02-04 [2019-03-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21) (英语) .
^ Build, Victoria's Big. Suburban Rail Loop . bigbuild.vic.gov.au. 2018-11-01 [2019-03-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3-07) (英语) .
^ Facts & figures ,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 [2011-10-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1-06)
^ 75.0 75.1 75.2 Facts & Figures , Yarra Trams , [2011-10-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10-24)
^ Facts & Figures . Yarra Trams . [2014-10-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5-29).
^ Milestones, 1981 - 1990 , Yarra Trams , [2011-10-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3-20)
^ Boom port to bust by 2015 . The Age (Melbourne). 2011-12-10 [2012-08-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2-23).
^ 墨爾本市政府官方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8-09-2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