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播电视台
廣州廣播電視台(英語:GuangZhou Broadcasting Network,GZBN)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市级广播电视媒体,成立于2010年8月18日,目前拥有6个开路电视频道、4个自办广播频率,覆盖广州市及广东省内部分地区,下属广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电广州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原珠江数码)和广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 历史与发展![]() 电视业务![]() 广东电视台在1959年至1979年间使用“广州电视台”的名称进行广播。1987年9月,广州电视台正式成立,在筹建期间临时租用环市中路209号两层半楼房作办公及制作、播出中心,租用西德胜岗省微波塔作发射台。1988年1月10日使用34频道开台试播[1]。当日18:30,时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谢非、市长朱森林、市委副书记张汉青亲自按动了广州电视台的开播键。广州电视台初期每天播出时间为下午6时至晚上12时,主要栏目有《广州新闻》《时装荟萃》《七彩羊城》《体育天地》《顺意坊》等。1991年1月,位于越秀区花果山的广州电视彩电播出中心和广州电视塔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2年10月31日,广州有线电视台正式成立,1994年1月,更名为广州有线广播电视台。1995年增开新闻、少儿、黄金生活、音乐、公安、环球金融、城区7个专业频道。1996年增开交通旅游频道。 1995年10月,广州电视新闻中心大楼落成投入使用。 2000年1月10日,广州电视台在12周年台庆之际,启动“强势新闻、热点娱乐”的新版面,并正式启用球形新台标[2]。新台标设计意念是:球体象征地球和国际化,也借喻为眼球和传媒的功能,有团结一致的意象;带形的构成象征未来电视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将覆盖全球和突破区域。2000年3月经市编办批准,广州电视台与广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合署办公。 2001年7月1日,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广州市电视台和广州市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为一个播出实体,台名为广州市电视台,播出时称广州电视台。合并后,原广州电视台34频道变更为第一套节目(即“综合频道”),原有线台的新闻频道、健康生活频道、竞赛频道、经济频道、购物频道、影视频道依次变更为第二至第七套节目。2001年7月27日,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同意上述举措[3][4]。 2003年1月1日,广州电视台各频道的台标样式由上下结构调整为左右结构。 2003年11月6日,广州电视台网站“广视网”正式改版开通。 2006年4月,广州电视台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达成对等落地协议,深圳卫视、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互相落地[5]。 2008年8月1日,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竞赛频道在茂名市落地,茂名观众可在有线电视中收看此3条频道。 2009年2月24日,广州电视台和佛山电视台实现对等落地,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落地佛山,佛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则进入广州有线电视网络[6]。 2009年6月18日,广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广州电视台影视频道的运营[7]。8月8日,广州电视台影视频道改版,黄金时段《风云剧场》由普通话改为粤语配音,并邀请黄子华担任频道代言人[8]。 2009年10月12日,广州电视台举行新台标启用仪式暨普语综合频道开播盛典晚会,为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州电视台经济频道由粤语专业财经频道改为普通话综合频道,是广州电视台的首个普通话综合频道,同时聘请曹景行担任频道总顾问、梁永斌担任频道形象代言人[9]。同日,广州电视台启用第三代“木棉花瓣”新台标[10]。 2010年8月18日,广州电视台和广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合并為廣州市廣播電視台。 2011年11月,广州电视台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推出“中国网络电视粤语台”[11]。 2016年7月6日,因粤购公司经营问题和全省覆盖率问题,广州购物频道完全停播自制购物节目,改为播出外购购物节目。 2018年2月10日,广州广播电视台总部和电视制作播出系统正式搬迁至广州国际媒体港新址;同日,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开始高标清同播[12]。影视频道和竞赛频道也在同年12月28日开始高标清同播,且自从2018年12月11日起所有频道的标清版本均改为16:9播出。 2020年4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将生活、少儿、购物三个专业电视频道整合为南国都市频道,采用4K超高清方式播出[13]。频道于同年6月8日开播[14],是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广东广播电视台4K综艺频道、上海广播电视台SiTV欢笑剧场频道、华数求索纪录频道后获准开播的全国第5个、广东第2个4K超高清频道,也是全国地市级电视台首个4K频道。[15] 2023年8月30日,广州广播电视台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同意关停5个标清频道,成为全国首家全面关停标清频道的播出机构[16]。 电台业务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旗下部分频道曾在1949年至1990年间使用“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呼号进行广播。1991年12月1日,广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是继佛山电台后中国内地第二座实行全天24小时播音的电台。 有线电视业务“珠江数码”系广州广播电视台下属经营有线电视业务的公司品牌,“珠江宽频”是宽带接入业务品牌、“珠江移动”是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品牌、“珠江在线”是视频点播等业务的品牌。其旗下“甜果时光”为高清交互型机顶盒的品牌(现已停售),“甜果电视”系4K智能光纤电视IP化机顶盒的品牌(与中信国安广视合作),“甜果电视”同时覆盖除增城区外的所有广州市下辖郊区网。 2003年3月1日,广州数字电视正式试播。同年5月,广州数字电视试播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正式批准和支持,广州被列入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一批试点城市,广州有线电视网被指定为广州市数字电视示范网。广州有线电视用户通過安装数字机顶盒,即可利用原电视机使用廣州有線提供的「股市在家」、「电视网站」、「视频点播」、「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数据下载」等的数字电视业务服务,不過大部分業務仍长时间未開始實施。至2010年推出的甜果时光高清互动机顶盒才具有以上功能,在推广初期价格高昂,现已高标清同价,但点播回看还需要额外订购开通。 2007年,广州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珠江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数传媒珠江数码,至2011年只称“珠江数码”,但市民仍然习惯称其“广州有线”。 旗下频道电视服务广州广播电视台现有5个开路电视频道,1个为4K超高清频道,4个为高清频道,其中包括3个粤语、普通话并用频道和2个纯普通话频道,是中国大陆少数能在大部分的时间以地方语言(粤语)广播的电视台(高清化制播后粤语时段有所缩减),其也是广州有线电视的实际控制机构。 现有频道
已停播频道
广播服务广州广播电视台的广播服务源于1991年12月1日开播的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簡稱广州电台)。电台位于广州市环市中路231号花果山西侧的广州广播大厦,面积约17000平方米,1999年7月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现有4个自办广播频率和3个转播频率。 调频广播发射塔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中路越秀公园旁;調幅廣播發射塔分別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寶崗體育場旁(廣播廣州交通電台及青少年广播等)、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蓮塘村內(廣播中國之聲等)。 自办频率
转播频率
制作节目新闻节目大型活动
综艺及资讯节目正在播出
已停播
自制剧集
纪录片广州电视台製作的纪录片部分於新闻频道《爱上纪录片》和《新闻日日睇》中播出,作品用於参加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获奖作品有《琴童》。 台址广州广播电视台的旧总部位于越秀区环市中路花果山,占地1.2万平方米,同年建设的广州电视塔海拔250米(塔自身高度205米)。 为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州市投资13亿,在广州塔旁兴建广州电视台新址[20]。部分部门于2014年开始陆续进入新址办公。2018年2月,广州广播电视台总部和电视制作播出系统正式搬迁至海珠区阅江西路218号广州国际媒体港新址[21],而花果山旧台址则改建为“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继续作为广州台节目的制作播出基地。 爭議![]() 涉嫌抄襲2009年8月8日,广州电视台推出新台标,不过新台标却被怀疑是抄袭了Miro的标志[2];该台标在2009年10月12日正式启用[22]。也有网友质疑广州台的新闻节目涉嫌抄袭,如《广视新闻》的片头动画与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片头类似、《广州新闻联播》片头的地球元素抄袭了CGTN新闻片头等。 新闻言论
2001年,廣州台的言論風格開始轉變。《广视新闻》開始從政府宣傳轉為報道社會民生,而最初的《新闻日日睇》從一開始的新聞報道,轉變為時事傾談節目,並逐漸增加評論內容。因受廣州觀眾歡迎,而迅速崛起。某程度上是市政府管理者更新換代,放寬討論空間所致。同时广州乃至珠三角的媒体相对于国内其他媒体,为与香港媒体竞争,在言论上相对会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例如批评职能部门处理不力的新闻几乎每天都为新闻头条等,都令国内人士和媒体关注。 尽管如此,在《新聞日日睇》中,記者被拒拍、襲擊的情況時有發生,當中暴露涉及管理者失職、管理混亂等事件後,主持人陈扬經常以「生病」、「放假」、「學習」、「失蹤」為理由而被頂替,其言論空間仍多方面受到政府的制約。最後陳揚被解雇,由其他主持人頂替,內容板塊被變更,对政府的批评就只能间接批评;2014年更改为纯民生新闻节目《G4出动》。 弃粤改普2010年6月,广州市政协舉行了一個網上問卷調查,建議增加廣州市營電視頻道的普通話節目,其問卷內容一面倒,類似軟強迫,惹人質疑。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90%的人反對该项提議。同年7月5日,时任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的纪可光正式向广州市人民政府提交《關於進一步加強亞運會軟環境建設的建議》,當中包括將廣州電視台的綜合頻道或新聞頻道改為主要使用普通話廣播,或是在兩者的主時段使用普通話廣播。[23][24],隨即引起廣州市各界的強烈反對及批評。而紀可光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此問題表示「市民可以引導」,更加引起波瀾[25][26],认为他是「反骨仔」(粤语俗称,也就是叛徒的意思),並且引發粵語存廢的激烈討論,最後引发集会请愿活动。[27]市政協指,按照國家广电总局的規定,電視台必須要以普通話為主體播音,但1988年考慮到廣東地區鄰近港澳,要與香港電視節目競爭,加強政治宣傳,當局才特別批准廣州台和廣東電視珠江台使用粵語廣州話[23][28],而並不是出於對本土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範疇保育與傳承的考慮。市政协声称,之所以建议改用普通话,最主要是为了“上星”。目前中国大陆五个中心城市,四个市的国营电视台都已上卫星,但“上星”需广电总局批准,而批准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必须用普通话”[29]。 2012年11月6日,广州经济频道《经济新闻》(现时在综合频道播出)女主播羅丹(本名龐丹晶)在節目中评论称,网上一份所谓“数据”侮辱广州人讲普通话过于不标准,批評「廣東人說普通話,讓聽的人有要自殺的感覺,光榮吧」,为求更多人观看其节目,在节目中还说「要学好普通话就要观看他们的节目」。此言论引发网友讨论,造成部分网友的情绪反应,有网友称她「發表污衊廣州人及廣州文化的言論,阻礙社會文化多元化及多樣性」,也有網友要求羅丹道歉。后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广州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表示,已对该视频进行删除并对该主播采取停播处理[30][31]。 节目调动2014年4月2日,广州综合频道在晚上7点黃金時段开始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至今,而電視台並沒有事先諮詢公眾及發出節目調動指引,这一度引起了众多广州本地观众的不满。原本該時段播映的節目是《廣視新聞》完結後的《天氣報告》及《合家歡劇場》(均為粵語配音劇集)。據廣州台稱,《合家歡劇場》常年收視率穩定在7.5以上,在本土劇場收視排行榜上佔據絕對優勢地位。[32]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答复相关问题时称“这是遵照执行国家广播电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新闻联播,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党中央的动态、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33]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并沒有法例強制規定地级電視台必須在主頻道轉播《新聞聯播》。廣州电视台在此前已先后在经济频道和英语频道轉播《新闻联播》。而在当天,是广东省广电局下达命令要求各地级市电视台全部改到综合频道转播,一些地级市电视台如佛山电视台为了配合综合频道转播《新闻联播》,甚至原来的“公共频道”与“综合频道”呼号互换。 参见注释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