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通称中共中央宣传部,简称中央宣传部、中宣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管宣传思想、社情舆论和新闻媒体工作的职能部门。 沿革![]() 1921年中共一大後,根據共產國際直接指導幫助下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共中央决定仿照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宣傳局。[1][2][3] 1924年5月,根据《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議決案》,在中共中央宣傳局架構內,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宣傳部,另同時設立中央組織部與中央工農部)。[4]1925年中共四大《對於宣傳工作之議決案》規定:“為使宣傳工作做得完美而有系統起見,中央應有一強固的宣傳部負責進行各事,並指導各地方宣傳部與之發生密切且有系統的關係”、“共產國際關於宣傳工作議決案,本黨有盡可能地使之實施的必要”。[5]1928年10月,中共中央要求:建立與健全中央宣傳部的組織;[6]各省委要立即建立宣傳部;各縣市區委應設立宣傳科;黨支部要有宣傳幹事,負責宣傳工作。[7][8][9][10][11] 1941年5月25日,《中央關於統一各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規定“一切對外宣傳的領導應統一於宣傳部”,[12][13][14]並建立了中宣部領導、審查報紙雜誌的制度[15]。1941年6月20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指出“一切理论、主张、教育、文化、文艺等等均属于宣传鼓动活动的范围”、“印刷业、无线电及电影是宣传鼓动的有力工具”。1943年以後,中宣部負責在文藝工作和新聞工作中執行黨的政策[16]。1946年,中宣部在《关于广播、报纸宣传方针的通知》对正面宣传提出了要求。[1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中宣部管理文化教育工作;建國後,在中宣部領導下,組織了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中央出版委員會、中央電影管理局等機構。[18]1949年12月,中宣部《關於今後各級黨報名義不要公開宣傳的指示》下令各級黨報“都不必公開宣傳是中共機關報,也不必說是政府機關報,只稱某地某報即可。” 1962年秋,中宣部开始取消文艺单位党委制,徐光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执行,不少单位取消了党委制。1962年,姚文元批《海瑞罷官》的文章受到以彭真為首的中共北京市委和以陸定一為首的中宣部的抵制。1966年,毛澤東指出,中宣部是“閻王殿”,要“打倒閻王,解放小鬼”,批評彭真、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壞人、壓制左派、不准革命;還說,如果再包庇壞人,中宣部要解散,北京市委要解散,“五人小組”要解散[19]。文革後不久中宣部被取消,根据1966年5月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職權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兼。[20]《五一六通知》附件中称:“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中宣部要解散”。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中宣部九名副部长分别被定性为“叛徒”、“特务”、“国民党分子”。中宣部的部长、副部长、秘书长们首批被揪出来了,被称为阎王殿的阎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停止和撤销彭真、陆定一、罗瑞卿和杨尚昆四同志职务问题的决定》,并下达了《关于陆定一同志和杨尚昆同志错误问题的说明》。调陶铸担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兼任中宣部部长。副部长许立群、姚溱、林默涵、秘书长童大林4人停职反省。6月23日,以陶铸为组长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革命小组成立。陶铸在中宣部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宣布《中央关于改组中宣部领导的决定》,并宣布取消原有的处室机构改设4处1室,即:毛泽东思想宣传处、党员干部教育处、干部管理处、秘书处、调查研究室。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原中宣部实行军事管制,任命李虓为军事管制小组组长、王少平为副组长。继中央宣传部首先被当作“阎王殿”砸烂后,各级党政宣传、出版、文化部门也都被“砸烂”,然后是被“军管”。[21] 1977年10月,中共十一大批准《關於成立中央宣傳部的報告》,重新组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恢復原有職權,任命張平化為部長,其辦事機構為一室五局:辦公室、理論局、宣教局、文化藝術局、新聞局、出版局[22]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管理,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牌子[23]。 职责根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宣传部承担下列职能:
机构设置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设置下列机构[24][25][26][27][28][29][30][31]: 内设机构中央宣传部代管的事业单位
直属事业单位
直属企业单位主管社会团体历任领导
參見注释參考文獻引用
来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