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臣 (歌劇)
《弄臣》(義大利語:Rigoletto)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著名三幕歌劇,與《茶花女》、《遊唱詩人》並稱為威爾第中期的三大傑作。意大利語劇本由弗朗切斯科·马里亚·皮亚韦以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所作的法語戲劇《國王的弄臣》為基礎改編而成。該劇首演於1851年3月11日的威尼斯鳳凰劇院。 《弄臣》是現在各大歌劇院的標準保留劇目之一。 劇本中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有影射當時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嫌,因此在法國無法通過政府官員的審查,一直被禁演。而威爾第那時所處的北義大利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因此威爾第的創作阻力,自然就是來自奧地利派駐北意地區的審查當局。 自創作之始,威、皮二人便一直很注意奧地利當局的反應。威爾第曾在給皮亞威的信中寫到:「用四條腿走遍全城,找個權貴來批准我們寫《弄臣》。」在後來的通信中顯示,他們兩人一直處於被捕的危險中,而且他們也低估了奧地利審查當局的能力。就連鳳凰劇院的秘書-古里耶摩·布倫南-向他們保證不會受到當局審查,也變成了錯誤見解。 1850年初夏,開始傳出謠言,說奧地利審查當局將禁止《弄臣》的公演。因為他們認為雨果的原著大不敬(lese majeste),因此他們將不允許這部「有傷風化」的歌劇在威尼斯公演。 當年8月,威、皮二人退居威爾第的家鄉布塞托,繼續創作,並擬定了反制審查當局的措施。而在兩人和劇院的通信中,「詛咒」成了該劇的代稱。但很快,奧地利審查當局內部也用了這個名稱稱代威爾第的新作,明顯是他們的頭子德·高日科夫斯基從間諜口中得知的。正是此人掌握著《弄臣》一劇的生殺大權。 皮亞威為免浪費威爾第優美的曲譜,曾設想將劇名改為《旺多姆公爵》,並把駝背的弄臣和對他的詛咒抹掉。但威爾第完全反對這個變動,並且決心與當局當面談判。 這時,鳳凰劇院的秘書布倫南巧妙地化解了威爾第和當局的紛爭。他將威爾第的一些書信轉交當局,顯示威爾第脾氣雖壞,卻是個難得的藝術家。最後雙方達成協議,歌劇的場景須由法王宮廷,轉到法國或意大利某個公國,並且人物的名字需要更改。公爵在女主角家中就寢的場景被刪去,而原來公爵去酒馆也不再是有意的,而是上了當。弄臣的名字也由Triboulet變成Rigoletto,新名字來自法語「有趣的(rigolo)」一詞的諧音,這也成為了該劇的正式名稱。 首演《弄臣》於1851年3月11日的首演空前成功。首演的陣容如下:
角色
劇情大綱時代:公元16世紀 第一幕第一場:宮中別殿 曼托瓦公爵在自己的寢宮舉行舞會。公爵心中雖然想著在教堂見到的神秘美女(吉爾達),但他卻開始追求西布蘭諾伯爵夫人。事實上公爵跟不少朝臣的妻子都有染;弄臣因此嘲笑與會被戴綠帽的貴族,建議公爵將西布蘭諾伯爵投入監獄或處死,以免掃興。與會貴族都將仇恨發洩到弄臣身上,蒙特羅內伯爵更因女兒曾被公爵侮辱,而詛咒了弄臣,伯爵因與公爵衝突被捕。 第二場:街上 ![]() 弄臣對蒙特羅伯爵的詛咒耿耿於懷,但弄臣卻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名叫斯巴拉夫奇勒的職業殺手,斯巴拉夫奇勒問弄臣有甚麼可以幫忙,希望招來生意。弄臣暗忖兩人有所共通:他揮劍砍殺,自己出口傷人。弄臣開啟牆上暗門,回家見女兒吉爾達,弄臣看過女兒吉爾達便離去。他一直不讓公爵或城中人看見吉爾達;而吉爾達對父親的職業也一無所知。由於父親一直阻止她公開露面,除了教堂,她從未踏足過任何地方。 弄臣離去後不久,公爵假扮學生闖入弄臣家中,公爵的朝臣亦跟隨。公爵偷聽到吉爾達跟保母喬凡娜對話,聽到吉爾達說她在教堂邂逅一位男子,那男子要是家貧的話,自己會更喜歡他。她因為瞞著父親,所以心感不安。吉爾達表白之際,大喜過望的公爵上前對吉爾達表明心跡。吉爾達起初還有些抗拒,但最終被公爵打動。吉爾達查問公爵的名字時,公爵猶豫地說他名叫「古亞爾提耶·馬爾德」。此時,外面忽然有聲響;吉爾達擔心是父親折返,就送走公爵。公爵臨走前,兩人還山盟海誓。朝臣準備綁架吉爾達時卻遇著弄臣,便哄騙他說是綁架西布蘭諾伯爵夫人,並要被蒙上雙眼的弄臣協助。當弄臣回家發現女兒不見了,方知上當受騙。 第二幕![]() 場景:公爵宮中 公爵被眾朝臣告知他們已經把弄臣的「情婦」擄入宮中,但公爵從這群人口中之描述猜想到被擄的是吉爾達就急急跑去相會。 公爵雀躍的表現,起初令眾人莫名其妙;但在此時,朝臣們卻開始嘲笑弄臣;弄臣此時來到公爵寢宮,尋找女兒。他故作冷淡,深怕吉爾達落入公爵手上。此時吉爾達自公爵臥室衝出,並叫弄臣把所有人支出。不得要領後,弄臣終於說出自己在尋找親女;眾人大為詫異。吉爾達慌忙闖入,哀求父親請眾人離開,並流露出得知父親職業後之羞愧心情。弄臣決定向公爵報復,及發誓要為女兒報仇,殺死公爵,但吉爾達卻替公爵求情。 第三幕場景:旅館外的街上 弄臣安排公爵到斯巴拉夫奇勒經營的旅館作客,並領吉爾達到該旅館外,目睹公爵和殺手的妹妹瑪達蕾娜尋歡作樂;著名詠嘆調《善變的女人》響起,刻畫女人無常的本性。 弄臣要求斯巴拉夫奇勒刺殺公爵;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弄臣答應事成之後給他20個金幣作酬勞。為了金錢,斯巴拉夫奇勒也樂意效勞。弄臣勸女兒死心,並令她穿著男裝,逃往維羅納,期望稍後跟她會合。暴風雨將至,公爵決定留宿,斯巴拉夫奇勒安排他於上層的寢室休息,然而,弄臣與斯巴拉夫奇勒達成交易後離去。 儘管公爵風流成性,吉爾達仍然愛他。女扮男裝的她偷聽到刺客兄妹之間的對話:瑪達蕾娜哀求哥哥放過公爵。斯巴拉夫奇勒答應妹妹,如果半夜以前能找到替死鬼,就饒了公爵一命。吉爾達決定犧牲自己;她走進旅館便馬上遭到毒手,被斯巴拉夫奇勒刺傷,傷重倒地,昏迷不醒。 弄臣帶著錢回來,收到一個藏著屍體的麻袋,欣喜若狂。他準備把麻袋裝上石頭一起丟進河的時候,卻聽見公爵唱著《善變的女人》詠嘆調。弄臣大惑不解,打開麻袋一看,驚見裡面躺著自己奄奄一息的女兒,登時傷心欲絕。吉爾達回光返照之際,表示自己樂意為愛人犧牲。吉爾達嚥氣一刻,弄臣驚叫:「那老頭的詛咒已靈驗!」 音樂分析
著名唱段
軼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