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 |
---|
 |
|
|
任期 1969年12月25日—1981年12月24日 |
副职 | 張建邦 |
---|
前任 | 張祥傳 |
---|
继任 | 張建邦 |
---|
|
任期 1969年12月25日—1981年12月24日 |
选区 | 第一選舉區 (松山區、大安區、中山區) → 第三選舉區 (建成區、延平區、中山區) |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919年11月15日
日治臺灣台北廳 |
---|
逝世 | 2006年5月10日(86歲)
臺灣臺北市中山區 |
---|
墓地 | 臺灣臺北市北投區陽明山第一公墓大同林家墓園 |
---|
籍贯 | 臺灣省臺北市 |
---|
国籍 | 中華民國 |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
配偶 | 林陳秀鑾 |
---|
伴侣 | 劉金 |
---|
儿女 | 5子6女 |
---|
|
|
- 立法院(第一屆)委員
- 臺灣省工業會理事長
- 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 臺灣區電工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北市團委會主任委員
-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 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1962
- 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 1967
- 臺北市議會(改制後第一屆)議長 1969-1973
- 臺北市議會(改制後第二屆)議長 1973-1977
- 臺北市議會(改制後第三屆)議長 1977-1981
-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 1975-1981
- 中興電工機械公司董事長
- 大同公司董事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 大同工學院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交換促進委員 1986
- 哈佛大學經營學院顧問會理事 1985
- 美國大學國際顧問 1981
- 亞洲經營學院理事會理事 1971
- 總統府資政 1991.07.01-2000.05.19
|
|
林挺生(1919年11月15日—2006年5月10日),臺灣臺北市人,大同公司創辦人林尚志之子,臺北帝國大學化學系學士,前大同公司董事長,前大同大學、台北市私立大同高級中學校長(全稱為“教授校長董事長”)、前臺北市議會議長、總統府資政,被譽為臺灣的「工業之父」 。
生平
林挺生小學就讀老松國小,初中就讀台北第二中學校(今成功中學),唸至四年級轉到台北高等學校(今台灣師範大學。1936年,第十二屆);其時台北高等學校為第三任校長谷本清心(1930~1941)所主持,在校期間所閱讀的書籍舉凡各種小說、哲學名著、藝術名著等無所不包;馬克思的《資本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都是必讀的讀物,內容涵蓋時空,當時有稱台北高等學校是進入帝國大學的預校,也提供集團進軍全球化的遠見與精神。
考上台北帝大唸化學系後(依制1942年三月才能畢業),因為日軍太平洋戰爭情勢危急遂提前於1941年12月台北帝大畢業。然而這所1940年創設的台北帝大工學部[1],到1944年才收兩名台籍學生,可見得當時要畢業於帝大的難能可貴。
二二八事件中,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被武裝份子強行押走。後宋妻向政府機關陳情,當時的臺灣全省警備司令部回覆「本部並無予以逮捕且通緝,事變禍首名單亦無該員姓名,而〇二〇三九號小汽車,經查為『臺北市中山路二〇九號商人林某用車』」,而「臺北市中山路二〇九號」乃「協志商號」地址。而國防部保密局的〈二二八事變叛逆名冊〉則提到林挺生「勾結日人堀內金城率流氓數十人圖劫台南化學工廠」。[2]
1948年,在立法委員工礦南區當選立法委員,後自願退讓為候補委員。
台北高校共有十九屆畢業生,戰後兩屆共二十一屆,日後組成校友會。1992年會長為楊基銓,十月於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七十週年校慶,日本人校友也來參加,因其熱衷校友聯誼習性,取名蕉葉會,總計四百人。高校人脈對於日治時代經營事業和興辦教育者影響深遠。許多為林挺生延攬為公司經理董事和學校教職。例如張漢裕,為本省籍聞人蔡培火的東床快婿,畢生鑽研英國產業革命史,曾在大同工學院兼課,並受資助赴英考察;高校同窗顏朝邦,基隆顏家後裔,其堂姐夫丁瑞鉠於1958年任全國工業總會外銷促進委員會時認識,自是受聘為大同協理、董事。丁瑞鉠夫人顏梅,顏國年長女,曾以義務性在工學院教授日文八年。1951年丁顏梅重回大同工學院重拾教鞭,丁瑞鉠則於台塑上班。
林挺生得父親的支持私立興學,延攬校友挹注教學,為公司集團培養各级工業化所需人才,各個忠誠勤儉,成為集團百年發展的基柱。[3]。
大事年表
褒揚令
2006年6月8日,總統陳水扁明令褒揚已故大同集團總裁林挺生,全文如下:
前總統府資政、大同集團總裁、大同大學校長林挺生,質樸練遠,果毅行貞。早歲卒業臺灣大學化學系,爰投身家族事業,銳意革新,丕奠家電王國之磐石;識見屢標,裨成裕邦富民之懋業。首創企業興學,推動產學合作機制,涵濡術德兼備人才,志懷教化,蜚聲杏壇。曾當選臺北市議會議員並膺任議長,監督市政建設,促進府會和諧,廣邀嘉納,枌榆望重。嗣於臺灣區機器工業暨電工器材同業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任內,厚植工商經貿根基,落實產業技術升級,覃思擘畫,措置有方。晚歲奉聘總統府資政,正勤襄迪,迴旋廊廟。綜其生平,見證臺灣經濟發展,開啟人本工程教育,厚生敦業,楷範垂馨。遽聞溘逝,曷勝軫念,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宿賢之至意。
總 統 陳水扁
行政院院長 蘇貞昌
身後
2006年7月22日,大同集團於臺北市第一殯儀館景行廳為林挺生舉行公祭,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中國國民黨主席暨臺北市市長馬英九、榮譽主席連戰、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與吳東賢和吳東亮及吳東昇四兄弟、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華南金控董事長林明成、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裕隆集團副董事長嚴凱泰、新寶集團董事長陳盛泉、台灣松下董事長洪敏弘等政商要人均前來致意,參加公祭的人數多達三千人左右。[4]林挺生身故後,傳林蔚山家族因受風水師指點,認為於當年入土將不利於大房林陳秀鑾一脈,遂將林挺生的遺體暫厝於三芝鄉白沙灣的龍巖真龍殿生命紀念館逾一年才移靈回陽明山的家族墓安葬。[5]
榮譽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家庭
- 父:林尚志
- 母:楊芙蓉
- 大房:林陳秀鑾
- 長子:林蔚山/妻:林郭文艷
- 次子:林蔚東/妻:林施瑤珍
- 長女:林倫寬/夫:孫黔
- 次女:林靜寬/夫:詹克己
- 三女:林修寬(歿)/夫:陳錦恆
- 四女:林達寬/夫:黃哲成
- 二房:劉金(歿)
- 長子:林鎮華/妻:余玫靜
- 次子:林鎮源(歿)/妻:溫靜如
- 三子:林鎮弘/妻:李文意
- 長女:林淑明
- 次女:林淑貞/夫:劉德光
軼事
蔣中正於召見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林挺生時,問及近來研究何物,林挺生本想回答他正在研究張載的“變化氣質”,但不知道怎麼回事,林挺生卻忘了怎麼成詞,竟說成“我正在研究變化氣”。蔣聽了也弄不清何為“變化氣”,以為是林挺生公司內部研究的新項目,因而連說:“好好,你好好研究‘變化氣’吧!”[8]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臺北帝大工學部簡介 (ntu.edu.tw)
- ^ 張若彤. 原來228. 講台文化. : 339-340.
- ^ 參考司馬嘯青所著”台灣新五大家族” (94年)初版
- ^ 王珮華. 林挺生喪禮 政商名流致祭. 自由時報. 2006-07-23.
- ^ 褚親親, 鄭國強. 為兒女化煞解厄 辜家急尋福地——富豪身後事 很講究. 台灣壹週刊. 2012-12-20.
- ^ 總統令(華總二榮字第8910020940號). 總統府公報 (總統府). 2000-04-19, 第6334號: 22页 [202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 ^ 總統頒贈勳章給王永在、林榮三和林挺生.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0-04-12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6).
- ^ 〈蔣介石與變化氣〉,李敖著,《蔣介石研究》,270頁
|
---|
1948年依據《 總統府組織法》設立,由 總統聘任,無定額,無聘期限制,一般為終身任職; 1996年改為有給職、無給職者各不超過15人,聘期不超過總統任期;2008年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2010年修法後均為無給職。 |
1948-1996年 | | |
---|
| 無 |
---|
|
- 1950:閻錫山 (1960逝世)
- 朱家驊 (1963逝世)
- 吳鐵城 (1953逝世)
- 陳立夫
- 顧孟餘 (1972逝世)
- 李文範 (1953逝世)
- 陳濟棠 (1954逝世)
- 許世英 (1964逝世)
- 丘念台 (1953卸任)
- 石志泉 (1960逝世)
1952:徐永昌 (1959逝世)
- 鈕永建 (1965逝世)
1954:賈景德 (1960逝世)
1956:顧維鈞 (1985逝世)
1958:董顯光 (1971逝世)
1960:張知本 (1976逝世)
- 戢翼翹 (1976逝世)
- 何成濬 (1961逝世)
- 趙恆惕 (1971逝世)
1963:王雲五 (1979逝世)
1965:孫科 (1973逝世)
1966:余井塘 (1985逝世)
1969:马超俊 (1977逝世)
1970:王世杰 (1981逝世)
1971:魏道明 (1978逝世)
- 吳經熊 (1986逝世)
|
---|
| |
---|
| |
---|
| |
---|
|
---|
1996年後 | | 1996.5 (26人) | |
---|
1997.5 (27人) | |
---|
1998.5 (29人) | |
---|
1999.5 (28人) | |
---|
|
---|
| 2000.5 (28人) | |
---|
2001.5 (23人) | |
---|
2002.5 (30人) | |
---|
2003.5 (28人) | |
---|
2004.5 (27人) | |
---|
2005.5 (26人) | |
---|
2006.5- 2008.5 | 從缺 |
---|
|
---|
| 2008.5- 2008.12 | 從缺 |
---|
2009.1 (13人) | |
---|
2010.1 (14人) | |
---|
2011.1 (24人) | |
---|
2012.8 (21人) | |
---|
2015.3 (27人) | |
---|
|
---|
| 2016.5– 2016.11 | 從缺 |
---|
2016.11 (20人) | |
---|
2018.5 (17人) | |
---|
2021.2 (26人) | |
---|
2022.9 (27人) | |
---|
|
---|
| 2024.5– 2024.7 | 從缺 |
---|
2024.8 (27人) | |
---|
|
---|
|
---|
|
---|
|
| | 一中全會(10人) 1952.10.23 | |
---|
二中全會(10人) 1953.5.7 | 上屆連任 |
---|
三中全會(10人) 1953.11.14 | |
---|
四中全會(10人) 1954.8.5 | |
---|
五中全會(10人) 1955.3.3 | |
---|
六中全會(10人) 1955.10.5 | 上屆連任 |
---|
七中全會(10人) 1956.5.8 | |
---|
八中全會(10人) 1957.3.7 | |
---|
|
---|
| | 一中全會(15人) 1957.10.26 | |
---|
二中全會(15人) 1959.5.19 | |
---|
三中全會(15人) 1960.10.2 | |
---|
四中全會(15人) 1961.11.16 | |
---|
五中全會(15人) 1962.11.15 | |
---|
|
---|
| | 一中全會(15人) 1963.11.23 | |
---|
二中全會(17人) 1964.11.28 | |
---|
三中全會(17人) 1966.3.10 | 上屆連任 |
---|
四中全會(19人) 1966.12.29 | |
---|
五中全會(19人) 1967.11.23 | |
---|
|
---|
| 總裁:蔣中正 (1975.4逝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經國 (1975.4當選) | 一中全會(21人) 1969.4.10 | |
---|
二中全會(21人) 1970.4.2 | 上屆連任 |
---|
三中全會(21人) 1972.3.10 | |
---|
四中全會(21人) 1973.11.15 | |
---|
五中全會(21人) 1974.11.27 | 上屆連任 |
---|
|
---|
| | 一中全會(22人) 1976.11.19 | |
---|
二中全會(22人) 1978.2.15 | 上屆連任 |
---|
三中全會(22人) 1978.12.18 | 上屆連任 |
---|
四中全會(27人) 1979.12.14 | |
---|
|
---|
| | 一中全會(27人) 1981.4.6 | |
---|
二中全會(31人) 1984.2.15 | |
---|
三中全會(31人) 1986.3.31 | |
---|
|
---|
| | 一中全會(31人) 1988.7.14 | |
---|
二中全會(31人) 1989.6.5 | 上屆連任 |
---|
三中全會(31人) 1992.3.16 | 上屆連任 (陳履安於1993.1辭職,鄭為元於1993.8逝世) |
---|
|
---|
| | 一中全會(31人) 1993.8.23 | |
---|
二中全會(31人) 1994.8.1 | |
---|
三中全會(31人) 1995.8.24 | |
---|
四中全會(31人) 1996.9.4 | |
---|
|
---|
| | 一中全會(33人) 1997.8.28 | |
---|
二中全會(33人) 1998.9.2 | |
---|
三中全會(33人) 1999.9.8 | |
---|
主席:連 戰 (2000.6當選)
副主席:蕭萬長 (2000.6通過)、王金平 (2000.6通過)、蔣仲苓 (2000.6通過)、吳伯雄 (2000.6通過)、林澄枝 (2000.6通過) | 四中全會(31人) 2000.6.28 | |
---|
|
---|